01
剩下的七个人,有的考上大学毕业从了政,有的自己当老板开公司,反正除他之外似乎混得都不错。
分开这些年,大家一直没见面。
他特别怀念当初同吃同住同学习的那些美好岁月,就在群里提议哥几个聚聚。
聚会那天,这位同学早早坐公交车去酒店等着,那七个人陆陆续续都到了。
吃饭时,几个人真是啥大说啥。
听得这位同学云里雾里的,一句也插不上。
“我们是AA,一共八个人,我先付了自己的走了,剩下的一会你找他们要就行了。”
走出饭店的门,他回头看了看,自言自语说:
“老哥几个,你们自己在那吹吧,以后我再也不和你们掺和了,拜拜。”
然后,退出了八个人的小群。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
02
聚会那天,我因为有预先策划的活动要参加,就决定先去酒店和大家见个面。
我只有作热情状,和大家干了个杯提前走了。
那位同学发来“呵呵”两字说,不知道为啥又反悔了,说只出一半。
同学们说干脆AA吧,谁也不要占谁的便宜,谁都花得起这几百块钱。
好好的一场聚会,弄得很乌龙。
“成年人果然现实,聚会的时候,你的存在感完全取决于你的实力。
早知这样,还不如……”
我们那个同学群,自从上次聚会后变得暮气沉沉,几乎没人再主动说话,有人干脆退了群。
是啊,经常听说这样的同学聚会,差不多就是一场江湖比拼。
混得好的风头尽出,当成一次个人秀,有看不惯的甚至会拂袖而去,再不联系。
曾一起打闹的人们终究是走散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人成熟之后,都是有选择性的社交了。
友情和爱情一样,都讲究势均力敌。
成年后还在密切来往的,大多是“个头”差不多的人。
不同的继续教育背景,不同的经历,再年久失修,就难再有交集。
03
我有个亲戚,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他父亲有个小工厂,他去那里帮忙,想以后当个小老板。
前些年,他的厂子因为小,各种资质都办不下来,也就偶尔给人加工点东西,根本挣不了几个钱。
他就想着以后,让儿子找个安稳的工作。
他儿子学习成绩一般,毕业后找工作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
不知从哪听说自己初中同班同学张某,现在当了某单位的一把手,当下乐坏了:
“我俩当初上学时是同桌,关系可好了,我儿子工作这事就找他了。”
我这位亲戚颠颠跑去找人家,还真见到了。
但对方的态度,让他一见面就凉了半截。
他大声叫着同桌的名字,对方根本没有认出他来,愣了好半天才想起,赶紧让他坐。
一坐下,寒暄两句后同桌就开始诉苦,说自己什么权力都没有,只有干活受累的命,巴拉巴拉……
亲戚看这劲头把到了嘴边的话憋回去了,就说顺路过来看看,多年不见很想念他。
同桌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他也不好意思继续坐在那里,就告辞出来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友情就是这样,而所谓的成长,就是能够心平气和悦纳这一切。
04
蔡康永说: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是的,同学,只是我们最好的年纪里,遇到的同路人。
但也只是同行一段,就会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各走各的路,各奔各的人生。
你们在生命中曾经有过亲密的交集,但终究渐行渐远。
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
这个世间,没有一份感情能够刻舟求剑。
所以,更多时,相见不如怀念。
某一天,某一刻,你与往事两两相望,看到一群少年在镜头中一一出现。
生命中那些闪光的日子,依然如昨,然后会心一笑,再回到现实中,继续前行。
正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说的那样:
“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
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有机构统计:
“人的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
但最终,几乎都失散在人海。”
▽
我们这一生,总是在不断遇见,也在不断分别,珍惜当下就好。
愿以后的日子里,所有的久别重逢,都别来无恙,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