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小姐妹,肤白貌美,胸大腿长,心地善良,荷包丰厚,除了智商略微不足外几乎找不到缺点。
一次她约我下午茶,穿了一双CL红色圈钉一脚蹬。
我有个臭毛病,看人先看鞋,对一个人的观察和判断是由下往上的,鞋子不入法眼,整个人直接fail。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却依然我形我素。
相识多年,我与她早就超越了寻常女生间的“塑料闺蜜情”。历经了高中一模二模互换答案,手撕彼此前男友,一起旅行打卡网红酒店后,友情纯粹到了不洗头不化妆直接见面的高度。
“你咋也想不开穿假鞋了?”我打趣她。
“假鞋个头,找代购买的,好几千呢。”一边说着,一边找出了给代购的转账记录。
“是不是说N多奢侈品鞋子寄回国的时候是没有鞋盒的?我记得之间买过的几双jimmy choo都是这样,但这双有,和我在国内专柜买鞋配的盒子还不太一样。”
好在今天是第一天出街,鞋底磨损程度不大,我把鞋底和钉子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庄老师,请他以职业造假的眼光帮忙分辨。
果不其然。
小姐妹愤怒着准备找代购理论,被我阻止了。即便据理力争,也绝不会得到什么令人满意的结果,唯一的收获就是被对方恶人先告状,指责调包、诽谤。
回家路上,我给庄老师打电话,问他是否能帮忙找到小姐妹那双FAKE的发货记录。有确凿的证据总比一腔热血空口白牙的好。
庄老师反问我是不是太久没卖过货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先不说一个*对接FAKE工厂是否会用自己的工作微信号。即便如此,铤而走险真假混卖的人,绝不满足于一次的收益,他们必定和某些假货工厂长期合作。所以,有谁会为不相干的正义破坏行业规则,出卖财神爷呢?
代购本身就是一个差异性极大的职业,有的兢兢业业,有的七窍心思,坑多水浑,暗流滚滚,比起鞋圈的阴暗面,有过之无不及。
就拿拖货来说,脸皮薄点的鞋贩子拖一两天还得结合天灾人祸编理由,动不动诅咒自己酒驾被查嫖娼被抓,甭管合不合理,好歹是个借口。
而前几天见两个奢侈品代购在朋友圈撕逼,其中一句话说的铿锵有力,令我记忆犹新:
“拖货拖三天不正常吗?!”
这都TMD什么逻辑???
可怜了那些被迫穿上假货的人。明明什么错都没犯,却义务为卑鄙小人还了装逼的债。
一个人究竟是不是穿了FAKE,千万不要用“我以为”、“他应该”之类的眼光去判定,换句话说,若对方是与你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又何必热情关切穿着搭配。
而面对知根知底的朋友,对方究竟是什么人,到底过分追求浮夸外表还是心地安稳谦和,难道心里没点数?
世界上最恶心的事,就是你认为自己窥视到了他人虚伪的一面,而别人都没有见到,你为得知了天大的秘密沾沾自喜,从此带上了有色眼镜,他的每个举动都是做作,每一句话语都像谎言。
之前有人问过,如果看对眼的女生穿了FAKE,还要不要和她做朋友?
没错,你可以对球鞋有执着的追求和不死不休的向往,也可以看不惯惺惺作态的小丑唱独角戏。你拥有审视的权利,他人同样拥有选择的自由。
西西是我大学时期最佩服的女生,大二时一个人开了一家少儿舞蹈工作室,从起步时独自担任老板、老师和老妈子,到现在工作室逐渐成了规模,招揽了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实力在杭州赫赫有名。
她有N多双AJ,可惜每一双都是假的。
虽然做工考究大尺度还原正品,从材质到鞋型都严丝合缝,但假的就是假的,装得再像也成不了真。
我从未和她提起过,因为我知道这些鞋子都是她那个不争气的男友买回来的。
西西给他正品的钱请他代购。机智如他每次都眯下一大部分,然后给自己买真鞋用来撩妹泡妞,把FAKE给西西,心想反正这傻妞也看不出。
剩下的钱呢?用来喝酒,用来赌博。要知道,在当年AJ的价格可不像如今这样低迷。加上西西不懂市场,次次都被人渣男友坑一大笔。
直到有一次她在街上偶遇男友搂着一个陌生的女孩才下定决心分手。这时候我告诉她真相,希望泼一盆凉水,泼醒她依依不舍的堕落。
“我知道是假的,不说而已。”之后,她把这些五味杂陈的假鞋,都捐给了贫困山区。
经济独立,精神卑微,在爱情里委曲求全,忍受假鞋带来的欺骗和耻辱,到头来竟是为了一个视你如行走ATM和暖床工具之一的极品败类。
有些FAKE,假的很REAL。
当然,大部分穿FAKE的人初衷就是为了装逼。
千万别狡辩,宣称什么穷学生买不起OW联名,也买不起水涨船高的AJ1们,又热爱球鞋文化,梦想就是踩着帅气的AJ出街,无奈之下才选择了假鞋。
同时义正严辞表示,以后赚了钱一定会把假鞋都换成正品。那副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样子,真像高考百日誓师大会。
别闹了好吗?大家都是成年人,这种借口麻痹麻痹自己就行了,千万不要摆在台面上挑战大众的智商下限。
买不起OW联名,AJ13熊猫价格总算得上亲民了吧?
如果说因为所谓的贫穷而选择了FAKE,那么很抱歉,你不仅物质世界匮乏,精神世界也不怎么富裕。
当拒绝了为梦想奋斗平等的权利,也拒绝了当一个有骨气的Sneakerhead的资格的时候,就该知道,球鞋根本不是你所谓的英雄梦想,而是你随波逐流的一条臭水沟。
反之也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不是每个穿FAKE的人,都暗藏虚假和浮夸。也许有身处其中却不知的受害者,也许有些感情里不为人知暗淡的微光。
与人相处,可以看人先看鞋,但切不可看人只看鞋。
<END>
“老鞋已死”
“我男朋友是个鞋贩子”
年前的今天,穿着纯白AF1开学,觉着自己帅得没边儿。
开学第一课:多和玩鞋子的男生耍朋友。
“妈,我想买鞋”“我看你就像个鞋!”
被“物化”的女鞋贩们
“玩鞋是个高危游戏”
“鞋圈是我见过最大的养鸽场”
“通过你的鞋子,我看到了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