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轻易接受别人的伤害,是因为你已经遍体鳞伤,你只能听懂伤害、痛苦、煎熬的语言。 ----《奥修传》
2、除非你开始向上流动,否则你的苦难将不会终止。你可能会有瞬间的幸福,但仅仅只是瞬间,——这样的瞬间转眼即逝。 ----《静心观照》
3、首先你必须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任何感觉到的苦楚变成静心,关上门、静静地坐着,尽可能地感受那份伤痛。而除非你亲身进入那伤痛,你将永远也无法脱离桎梏的内在阴霾。 ----《智慧之书》
4、任何你称之为生命的东西事实上是一种慢性毒药。因为到了最后它会来到死亡,它会杀掉你,不可能有其它结果。它或许是慢性的,你或许并不急,但它还是会杀死你。 ----《耶稣说》
5、即使是内在世界伟大的旅行者们也会依附在美丽的经验上,与那些经验混为一体,以为:「我已经找到我自己了。」他们在到达所有经验都消失的最终阶段之前,停止不前了。 ----《静心观照》
6、静静地坐着,观看你的念头,看着它的荒谬,看它是如何出现、如何成形、如何地停留、最后又是如何地离开。它来时如你的客人,时间一到,它就走了。很多念头来来去去,而你却是那送往迎来的主人——观看就足够了。 ----《智慧之书》
7、每当真理被讲出来,最下乘的人就立刻会笑。它很确定地显示出两件事情:第一,真理被说出来了;第二,那个第三类型的人、那个最下乘的人听到了它。在真理和第三类型的、最下乘的人之间,笑发生了。 ----《老子道德经》
8、不需要去找寻真理,只要停止去持有意见。 ----《信心铭》
9、真正的家是某个在你的思维里的东西:那个不断的计划、理智、逻辑;那个你在你自已身上创造出来对抗全世界的盔甲--那才是"家"。"离家而去"的意思是离开所有的安全;进入不安全,丢弃已知,迎向未知;忘掉河岸上的舒适,进入波涛汹涌的河里,进入没有地图的海洋。 ----《法句经第三卷》
10、一个有觉知的人出自他的觉知去行动,因此不会有悔恨,他的行动是全然的。而这个全然的行动的优美之处在于:它不会创造出业,它不会创造出任何东西,它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法句经》
11、我也知道不需要静心,但是那种境界只有在长期的静心以后才会出现。当你一直不停地敲门,有一天你突然觉悟门是开着的:「它没有关,我为什么敲呢?」但是这一觉悟来自年复一年的敲打,甚于生生世世,敲打不是打开门,而是打破你的睡梦。敲打本身创造了一种境遇,你在里面变得警觉,从睡梦里被推出来,从睡梦里被惊醒。 ----《正是那朵玫瑰》
12、而然后那真正的无物发生了,它不再是一个思想。你看不到的,你不能拥有它,你触碰不到它。一切都已消失;甚至那个无物的观念也不再有。那就是一个成佛时的情况。甚至那个也不在了。因此佛说:「要是你在路上见到我,马上把我杀了。」那是他的意思:甚至要是你有了那想法「现在我已经成佛。」马上把它消灭。 ----《金色的风》
13、除非部分与整体联姻,否则部分必然保持在痛苦里,因为那时部分没有根在整体里,没有整体的滋养。 ----《左巴佛陀》
14、欲望就是那个燃料。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欲望存在。除非你了解欲望而抛弃欲望,否则你将无法抛弃思想,因为思想是副产物。 ----《金刚经》
15、如果你变成太过塞满着过去,那是谁将要为那新的而准备好?而那新的正在不断地冲击着你!保持空间,继续在你内在创造空间,而唯一的方式就是不要存留任何东西。 ----《法句经》
16、当你不要求感官刺激时感官就会被净化。当你要求越来越多的感官刺激时,你就在杀死你的感官。 发现神性的人是那些感官全然活跃的人、是感官达到最大值的人。那么你不只能够看到神性、你还可以尝到神性、闻到神性。 ----《新炼金术》
17、事实上,只有孩子们才喜欢格格地和大声地欢笑。大人们认为他们是无知的孩子,他们是可以原谅的,他们还未腐化,还处于原始状态,父母、社会、教师、教士的整个努力就是如何使他们文明,如何使他们严肃,如何使他们的行为像奴隶,不像有独立个性的人。 ----《生命、爱与欢笑》
18、对立面相遇的地方,就会发生狂喜、最极乐、与整个宇宙一起的终极的性高潮——在那儿对立面会合了。 ----《隐藏的和谐》
19、人们可以用两种方式过生活,在他人的支配下生活——比方说道德家和谨言慎行者;或者依据自己的光生活。服从他人,很方便,很舒适,因为当你跟随他人的脚步,他们会非常愉快,并且对你感到满意。
真诚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光来生活。
要成为一个真诚的人,第一件要做到的事是静心,找到内在那微弱的光,开始跟着它生活。在你生活的过程中,那道光会逐渐成长,你内外完整合一。
大多数人从来不会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而只会说写动听的话,易于启齿的话,说些他人赞同,能够被接受的话,或者他人期望听到的话。
他嘴上说的是尽善尽美的话,过的却是丑陋不堪的生活。
体制在你心中创造出一种道德良知,它就像社会派驻在你心中的警察。
20、因为我们是我们自己,我们一直都是那样,从恒久以来一直都是那样,因此很自然地会将它全部忘掉。由于这个自然的倾向,一个人就忘了他自己,一个人变得对别人有兴趣,对那娑婆世界的一万件事有兴趣。你继续从一种新的感受冲向另外一种新的感受,你没有任何时间可以坐下来静心。他们对静坐一个小时来洞察他们自己的本性没有兴趣。 ----《一休禅诗》
21、头脑一旦狭窄化了,你就会变得特别意识到某一样东西,而同时,你对其他事物毫无意识。头脑窄化得越小,它就越能取得成功,你会变成一个特殊人才,变成一个专家。但是,整个事情就会是:你知道得越多,你的意识就越少。 ----《狂喜的艺术》
22、佛教的呼吸是非常美的。它是观照的呼吸──没有什么事好做。瑜珈的呼吸是「做者」的呼吸。 ----《坚定不移》
23、只个中个你自己,也实凡年你独这个中,完成你的命运。就时有事和小军么其它人可以为你去个中个这件时来多。你可以汲取我,你不能跟都然而我。我都然而不跟都然而事和小军么人,我有自己的道主以。你也对可有你的道主以。你对可他对上一声叫就时有人曾经他对过、今他对有也不有年有人物心了他对的道主以。 ----《当鞋子合脚时》
25、当你在你自己身上观照某一件事,它就不会进入你的系统。当你避开它的时候,当你逃离它的时候,它才会进入。当你不在,它就进入你的系统。唯有当你不在,那个痛苦或疼痛才会变成你存在的一部份,如果你在,你的那个「在」就会使它不变成你存在的一部份。如果你能够继续看着你的痛苦,你将不会累积它们。 ----《静心与健康》
26、那个片刻是无与伦比的,那个突然发生,然后把你占有--你被占有了--的狂喜和喜乐是无与伦比的。 ----《老子道德经》
27、当你设法使自己的存在被感知的时候,那就是暴力。你在试着引人注意。 ----《正是那朵玫瑰》
28、当你真正的了解了某事,你完全不会是一个狂热者。一个了解的人,一个甚至只对神、对他的本质有一些瞥见的人,会变得非常的柔软、敏感、脆弱。他不是狂热的。他会变得女性化。他不是侵略性的。他变得有深深的慈悲。而且,藉由了解,他会变得非常的了解别人,他甚至能够了解与他完全相反的立场。
29、对一个家庭来讲,一个追求宗教的人是最危险的人。除了宗教以外,家人可以忍受任何事情,因为一旦你变成宗教的,你将不会跟身体认同。家庭跟身体关联在一起,一旦你没有跟身体认同,你就跟家庭断掉了,你被拔了根。当你不认同,那么谁是母亲?她并没有生你,而只是生你这个将会死的身体。 ----《耶稣说》
30、喜乐是一个海洋般的状态……那时你以一个狭隘的、渺小的自我消失,而成为浩瀚的、无边无际的,如同宇宙般的无限辽阔。 ----《法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