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
日期:2018-10-17 20:17:35 作者:向日葵爸爸 阅读:

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

  # 欢迎关注置顶我 #

  老胡说

  每一个听话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反叛的自己

  或许为了讨好父母,为了自己活得轻松

  但你现在可以为自己,争取一次“不听话”的机会

  脱离父母的世界,去找自己的世界。

  脱离,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希望拥有这样的勇气

  公众号:胡慎之

  前几天微博热搜出现了一个话题:你周围那些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

  这个话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其中有一句令我印象特别深刻,“感觉他们很平庸不平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将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孩子,而孩子则是学习复制父母的生活方式观念去生活,去和别人建立关系

  父母就像是团队里的领队,孩子就是他们的员工但一旦决策者弄错了,路走偏了,那么“员工”的人生也会发生偏离。

  我曾在演讲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很多爸爸妈妈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的是脑子里的孩子”。

  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听话乖巧,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去接近或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

  这是一个对孩子塑造雕刻过程

  ART

  01

  孩子为什么会听话?

  我们所说的听话,其实是一种掌控和服从的人际交往模式亲子关系中,爸爸妈妈就是掌控者,而孩子就是服从者。

  孩子之所以会选择听话顺从,是因为人的两个本能趋利和避害

  当我们用一些东西诱惑,或用惩罚的方式去对待个人时候,他们都会因为这两种本能而屈服于我们,成为听我们话的人。

  因此,控制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规定对错好坏告诉他,你怎么做是好的,怎么做是坏的,做对了奖励,做错了就会受到惩罚。这就跟驯养动物类似

  在《一出好戏》里,王宝强就用训猴的方式去控制那一帮人,告诉他们听话就可以获得嘉奖,不听话就会挨揍。

  其实父母想让孩子听话的方式非常简单可能只需一句“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就会因为恐惧而马上乖乖听话。

  因为这样的一句话,会激起孩子内心恐惧感,而这种感觉一旦被激发,孩子对于避害的本能就会出现,因为害怕恐惧的到来,所以孩子唯有选择按照父母所希望的方式去做。

  同时,这也导致很多孩子为了取悦或讨好父母,开始隐藏着原本的自己,向着父母脑海中那个理想的孩子改变

  因为想讨好父母,照顾父母需要,所以孩子选择了听话。

  ART

  02

  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长期以往,这些一直讨好着照顾着父母的孩子,他们会失去很多东西。

  他们无法拥有自己的喜好,因为听话的孩子,他们的爱好来自于父母的允许。父母允许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可以喜欢什么;不允许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必须放弃掉什么。

  就比如:

  有些孩子可能喜欢玩沙子,但妈妈觉得那个脏,不安全,所以她就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再去玩沙子;

  有些孩子喜欢看毛毛虫,但可能父母觉得那些虫子恶心,会有细菌问题,所以他们也选择让孩子远离虫子。

  所以听话的孩子,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就算有,也可能因为父母的原因被埋在心里深处。

  他们也无法分清楚边界,很容易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和父母要他们做的事情混淆在一起。

  例如:妈妈要求孩子今天之内完成这篇作文,当孩子很听话地完成这个任务时,妈妈就会很开心,会去表扬孩子做得真好。但其实孩子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他内心的感受想法是不被妈妈关注的,因为妈妈只需要一个结果

  慢慢地,在孩子心中,他就自然而然把这些任务当作是妈妈要求我的做的事,而不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事。

  也因为这样,听话的孩子在边界问题上就存在模糊不清情况,特别是对于“责任是谁”、“空间是谁”、“东西是谁”、“未来是谁”这些内容,他是处于迷茫状态中的。

  虽然他们拥有丰富想象力,但却缺乏创造力

  在听话的孩子身上,我们是看不到他有太多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从能够自主控制的游戏中获得的,但听话的孩子所接触的游戏和世界,都是通过父母加工,这样的游戏和世界都并不真实,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能力

  但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就是听话孩子自己。

  既然你选择去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那么你就要做好为这个“称号负担一辈子的准备。因为听话就意味着很多的事情,都会被父母或他人所代替。

  就像评论所说的“平庸又不平”。

  而不平凡则是因为在经常被否定的人的脑海中,总是充满着想象的。

  当面临困境的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总是拥有最丰富的想象力,因为现实太糟,总是希冀着一夜之间能全部改变。

  听话的孩子情况就跟他们类似,在这些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无所不能的自己,但总被现实的种种原因所困住。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会说:“要不是我父母当年那样,我现在已经如何如何了”。

  人是自私的,想拥有喜欢的东西。

  当孩子很喜欢一件物品,但又必须听妈妈的话放弃时,他的内心是需要承载很多的不舍和失落。同时,他对妈妈也会产生愤怒感,只是他不敢表达出来。

  有很多的所谓熊孩子其实在家都很乖,只是在外面的时候,他就会表现攻击性一面。因为平时长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害怕爸妈的责怪。所以慢慢地,他会变得充满愤怒和抗拒,并且这些感觉会变成他与别人交往中的一种模式。

  因此,尽管听话的孩子跟别人建立了关系,但由于情感长期习惯性的压抑,他们与别人之间的情感是无法链接流动的。

  ART

  03

  该如何不再“听话”?

  1.从父母的世界脱离

  我经常跟我的妈妈说:“妈,你看到的世界是这样的,但我看到的世界可能是别的样子的”。

  我之所以看到这样的世界,是因为我脱离了我妈妈的世界。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一切,我才能形成我自己的世界。

  如果听话的孩子想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对于掌控者来说,其实这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会激发他的焦虑,打破他的自恋。所以听话的孩子必须有一个反叛的过程,从父母的世界里挣脱出来。

  但如果孩子跟父母的关系连得很紧,那么孩子就永远只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本身,也就无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这个世界,只能使用父母传递给自己的概念解决

  2.反顾过去,是重生的机会

  当我们反顾自己被养育的过程时,实际上是给我们一个选择未来的机会。

  我们需要知道,世界并没有父母说得那般可怕,我们可以尝试去跟真实世界进行一个接触或探索。

  但我们也不需要去改变原有的东西,因为过去的就已经成为了历史,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可我们要接受这样的遗憾。

  3.摆脱依赖的状态

  我们需要从依赖别人的状态中走出来,摆脱我们原本的舒适圈。

  原先听话就能获得嘉奖的那种氛围,实际上是个舒适圈,因为只要你听话了,你就能获得很多好处。但当你打破舒适圈,你就需要独自去面对一些东西,需要自己去承载一些东西。

  打破舒适圈的过程,就是一个叛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觉得愧疚,或者对不起父母,因为这不是你的错。

  如果父母是爱你的,他们肯定是希望你活得开心,活得更好,当你将心中的失落难过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不希望你继续这样下去。

  这也是我们改变的关键。

  以前的“听话”,或许是逼于无奈,为了讨好父母,为了活得更好。

  但现在,你可以为自己争取一次“不听话”的机会,反叛的机会。

  脱离父母,自己去看一看世界

  lt; The End >

   作者介绍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

  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

  为了各位小伙伴不要走失,请大家把我们星标哦!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消息

  推荐阅读

  每一份自由的背后,都早已标好了价格

  ☟ 失眠、焦虑、压抑....席卷了我

  戳阅读原文预约心理咨询

  我们在这里,陪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