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让柴静惭愧至极的那个德国男人,十年后还是走了
日期:2018-09-13 21:38:10 作者:mom 来源:最箴言 阅读:

让柴静惭愧至极的那个德国男人,十年后还是走了

  ☝点击上方蓝字箴言关注并星标

  最箴言

  每晚九点,百万人陪你读最箴言。

  作者:mom

  来源:板牙()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今天想跟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卢安克

  这个在中国乡村支教10年,不求回报、不带任何目的的德国教师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他,是在柴静的《看见》专访里。

  在采访过程中,柴静说:“在他面前,我感到惭愧至极,这是以前采访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确实,他无欲无求,活得超脱

  2006年,他被推荐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可他却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人别选他,他说,我只想教学,我不想感动中国。

  2010年,通过媒体报道出名后,他却反倒关闭了自己微博,删除所有的博文图片,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2013年,当因为身份问题可能会被驱逐出境,很多人都向他伸出援手,给当地政府公安施压,要他们给他一个合法身份的时候,他发表声明,请大家不要这样。

  他宁愿一个人游离在越南,身处在一个语言不通、不能工作的边境,也不愿意走这种非常规渠道,他说:“正因为有这样的渠道和手段存在,才让我们的社会变得不公平

  他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动,也让很多人都呆坐在夜里,想“我现在过的这是什么样的生活。”

  01

  这两天,看了他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了解了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和教育理念后,越发感受到了他的无私和善良。

  留守儿童一直都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很多人和机构探讨过这个问题,发起过一些慈善活动

  但大多都是从城市人的“想象”和价值观出发,很少基于农村孩子心理考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卢安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视角

  02

  卢安克一家,没有一个人从事着我们常人理解的“正常工作”。

  哥哥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妹妹在非洲纳米比亚做志愿者…… 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计回报,做着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地想要用一己之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卢安克,也是这样。

  在上世纪90年代,他来中国只是旅游。

  但当他沿途看到农村里很多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教育,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得不到足够关爱,长期游离在社会的边缘时,他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这一留,就是十多年……

  虽然留下了,但很不顺利。十多年里,他遭遇一连串的“失败”。

  起初,他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结果因没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

  后来,跑到河池地区的一所县中学初中英文老师。在他看来,如果孩子能写出“Run like the kite,I can fly a bike.(像风筝一样跑, 像自行车一样飞)”这样充满想象力句子,就值得被赞美

  反对标准化教育里的整齐划一,只教孩子“好的而不是对的”英文。

  这导致在阶段考的时候,他们班的英文成绩最差,只有六个学生及格,家长们有很大的意见

  他想不明白,难道教育只是为了获胜吗?

  他不想继续跟学生一起奔跑着参加这场竞赛,这场一直匆忙地奔跑着,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竞赛。

  离开的时候这样说“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而是为了小孩本身,为了人。如果孩子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渐渐脱离了天性,脱离了生活,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03

  离开学校后,为了能够继续在贫困学校当老师,他成立了一个办事处。

  在2001年的时候,他还把办事处搬到了广西隘洞镇的一个村子,租了间每月10元的房子,在那教一群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十四到十八岁的青少年

  他不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只教他们发现如何去发现自己才能根据自己发现的需要做事。他说:“孩子们是通过行动学习的,行动后才会有感受,感受后才会有反思

  如果单纯的用课本去教他,用语言去告诉他,那这个学习的过程,永远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于是,屯里的人要他帮他们找县领导,给屯里修桥时,他就跟屯里人说,我想先和学生自己来设计。不管现不现实,他都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然后,再去教他们画图、做模型、做实验

  可是,学生们的年龄太大了,只会完成任务,不会自发地创造

  觉得这些只是玩,他们的想法和设计也不会有用。他们说:“我们希望由上面的人来安排,我们来做。”卢安克非常不理解……

  他不理解,为什么他的学生希望他,只让他们做几亿人都已找到答案作业题,而不愿意设计自己真正需要的桥?

  他说:“如果我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有结果的问题,那他们永远也找不到新的、别人还没找到的东西。孩子,只有找到自己的、新的思考方式,他们的生活才能改变

  这次的教育尝试,毫无疑问,也以失败告终……

  开始明白,抱着“想要急切看到孩子们的成果”的目的去做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只有抱着一颗诚恳的心和孩子们去相处,并且掌握适合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发生改变。

  04

  后来,到了广西东兰县坡拉乡板烈村后,他开始放下所有的结果设计,只全情陪伴观察孩子,跟他们一起感受、一起做事,一起成长

  刚开始的时候,板烈小学的孩子,并不是很接受他。

  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行为粗野,一言不合就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还会欺负他。他不在意,对他们的“欺负”也没有任何反应

  以前孩子们会觉得还手和打人,还有被人打,都是很威风事情。可是,过了两个月,他们心里对这件事已经产生细微变化

  他说:“孩子们的所有行为都是被感觉牵引的。

  如果培养孩子对美的感觉,那么他们看到不美的东西就会难受

  如果培养他们那种替环境感受的意识, 那他们就再也不想破坏环境。

  如果培养他们打人是不好的感觉,那么他们就不会再打人。

  ……

  他不再用语言去跟孩子解释什么,只是尽情带着孩子们做游戏

  和孩子们一起在山间爬树,和孩子们一起吃只有红薯叶的饭,和孩子们骑着自行车飞扑到泥巴地里,溅起一身烂泥却一脸欢快

  带他们从感受中去学习,去经历。他说:“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05

  不过,卢安克也明白,陪伴并不是万能的,要让孩子学会自我创造归属感,他们才有力量面对外面的世界。

  精神世界完善强大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也是他们成长的根本

  于是,他花了很长时间默默地打造孩子的心灵空间,做着很多人之为人最不显见却最本质的心灵建设

  他把孩子们变成一个剧组,让他们发挥创造力自己制作道具,并分别表演不同角色

  班里有孩子很内向,他便拍摄了一部叫《心境》的电视剧,让内向的孩子成为这部剧中一个闪光焦点

  班里有个孩子总是爱欺负别人,他就让这个孩子演一个承受了很多挫折屈辱英雄。让他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欺负弱小,而是面对挫折不屈不挠

  他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将孩子设置在他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在这个情境里教他们学会开朗、教他们学会如何解决,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和世界。

  他做的这些事,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没有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吞没在中国茫茫的现实里。只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有一种令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

  他的教育理念充满“无为而治”的色彩,透着“了悟生命”的禅机……

  2016年,在卢安克离开三年之后,有媒体曾到板烈村,开始寻访卢安克支教十年,留下的“痕迹”。

  很多孩子都说,好奇心信心,是卢安克留给他们的财富

  卢安克虽然走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离开。

  就像柴静在节目中说的: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以下是柴静在《看见》对卢安克的采访(时长29分钟)

  06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卢安克,还有一个德国人西洛特,在苏州一所私立学校做了8年外教之后,带着挫败感回国了:“我一辈子也无法在中国看到真正的教育!”

  有人说,两位德国老师的离开,是给中国教育的一记耳光

  我觉得,是,也不是。

  我常常觉得,在教育方面,我们有时过于妄自菲薄

  这几十年来,单从结果看,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已达93.4%(2016年的数据),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这些成绩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

  当然,我们的教育还不够好,特别发达国家相比。功利心偏强,创新力不足应试痕迹明显资源配置不均…… 两位德国老师的离开,是给我们的善意提醒,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变。

  但我总愿意相信,这是发展过程中(可能)必经的“弯路”。迷失只是暂时的,多次“试错修正”的循环之后,我们的教育肯定会走上康庄大道

  再言,德国老师对中国教育的不理解,除了客观差距,还有文化观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一直存在,无论我们的教育进步到什么程度。中国的教育必然会有中国特色

  是的,我们的教育还不能让我们满意,但它正在变好的路上,以它独特的方式。

  看更多深度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

  识别* 关注最箴言

  1964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骑最快的马 爬最高的山

  吃最辣的菜 喝最烈的酒

  读最箴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让柴静惭愧至极的那个德国男人,十年后还是走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