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知道的越少,越容易固执已见
日期:2018-05-31 08:00:07 作者:流火 </span> & 阅读:

知道的越少,越容易固执已见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简宁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关于“突破舒适区”的说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走出舒适区,就是打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墙,它将会带来人生的飞跃。

  不过,很多说法似乎都只在强调突破舒适区的好处,对于如何走出舒适区却避而不谈,仿佛只要下定决心咬咬牙,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成功。

  但实际上,如果你真正尝试过,你可能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甚至很多人会半途而废

  那么,从下定决心实现目标,从“道理我都懂”到“我也能做到”,这中间的鸿沟,我们该如何来跨越?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完美解答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专栏作家,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组织行为教授安迪·莫林斯基

  他曾经被评选为2016年度最佳声音文章发表于《经济学人》 《财富》《金融时报》等杂志

  《进化》是他潜心研究二十年,追踪分析1000个案例之后的经典之作。你可以从书中的丰富案例和分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中确立起属于个人的突破方法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丰富的事例,分析了阻碍我们突破舒适区的五个心理因素。然后介绍了突破舒适区的三大步骤,也就是坚定信念、定制化行动提升清晰度。最后,还给出了详实的行动方案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舒适区研究第一人”是如何解答这个困扰着几乎每个人的难题的:

   

突破舒适区是一种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要过心里那道坎

  为什么我们难以突破舒适区?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思考过。

  作者提出,那是因为有五种普遍的心理因素在阻碍我们的脚步,也就是:真实性挑战、魅力挑战、能力挑战、愤怒挑战、道德挑战。

  比如,某个在老牌100强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管,跳槽到创业公司后。他虽然知道自己应该走出舒适区,主动适应新公司的年轻人文化、扁平式管理风格,但行动上却进展甚微,为什么?因为他遇到了真实性挑战”

  由于新公司要求他做出的改变,违背了高管内心的自我认知,也就是稳重、有权威、总揽全局形象,以至于他在应对挑战的时候,会感到很不真实,很陌生,很糟糕,甚至会产生“这不是我”的印象。内心抵触,行动上自然积极不起来。

  而魅力挑战,则是当你改变惯常的行为习惯时,你担忧别人会变得不喜欢你

  能力挑战,是当你接受任务时,怀疑自己技能知识不足,会把事情搞砸。

  愤怒挑战,是指当你被迫改变行为时,可能会使你感到恼火怨恨不甘心。

  至于道德挑战,则是指某些任务,你理智上知道绝对必要,而情感上、道德上却感到难以接受。

  这些因素,当然不是每次试图突破舒适区都会齐齐现身。在你接受挑战时,可能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不过,哪怕是一个,也往往能够弄得人心力交瘁裹足不前

  事实上,就本能来说,我们都是倾向于待在舒适区内的。面对舒适区外的任务,人类甚至动用了各种聪明才智逃避

  有些是一目了然的逃避,有些则是自欺欺人型的,比如拖延,或者看似努力实则敷衍,或者将属于自己的责任推脱给他人来承担等。

这三点助你成功突破舒适区

  认识了阻碍我们突破的心理因素,接下来我们可以来开启改变之旅了。为此,作者向我们提供了三大工具,也就是树立信念、定制行动、提高清晰度。

   

  一样工具是树立信念,也就是你走出舒适区的目标、动机理由

  舒适区外的体验注定无法和舒适区内的安逸相比。

  所以你需要找到一个让你坚信不疑的目标、信念,你相信这个目标是正当的、必要的、有益于自己或者有益于他人的,为此愿意付出努力,忍受艰辛痛苦

  只有这样,当你遇到挫折压力的时候,你才能坚忍不拔毫不动摇,而非稍有风吹草动落荒而逃

  信念的来源有很多。美国的一位女性房地产大亨,很害怕公开讲话,但她主动报名参加了一栏真人节目,因为她想要在男性主导世界获得更多认同

  一个即将去某个智库担任主管年轻女士,非常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新工作,但她最终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因为她相信这个职位可以推动当地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这是她长期以来的追求

  一个创业小公司的老板发现自己聘请来的好友表现糟糕,屡次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却始终开不了口辞退。

  但最终她还是做了艰难的决定,因为她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公司难以维持,就会殃及借钱给她创业的亲朋好友以及跟她打天下骨干员工

  无论你是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改变社会,想要改善他人处境,只要它是真正发自你内心,那它就是你改变的内在源头,就是你的信念,它会带给你正面硬扛难题的勇气

  第二种工具是定制化行动。

  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总有一条或者几条,是更加适合你个人的,让你走起来更顺畅、更自在

  你需要的,就是找出它们来。也就是说根据你平时的作风喜好,定制适合你个人的工作方式,让你做出的改变最少、最自然、压力最小。

  因为,即使理智上再怎么认识到走出舒适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情感上我们还是深知,这必然是一个艰难、充满反复和挫折的过程,也许还会持续很久。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时时想要逃跑。

  而定制化行动,则是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让自己的行动更贴合自己的个性,一次只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循序渐进,以此来减少来自内心的抵触。

  例如,一个天生内向、害怕与人冲突咨询行业新人,发现要在公司里赢得他人尊重,就必须表现强势言辞激烈富有攻击性,敢于当面否定、批驳他人意见

  她无法接受这种咄咄逼人的作风,但是也不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所以她灵活应变,用另一种方式来强化自己话语权。

  同样是质疑别人的观点,她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温和坚定地询问:“你可以多讲讲为什么这样做吗?”

  这种说法依然有质疑的作用,但不带挑衅意味,她用起来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且成效卓然。

  而另一位恐惧社交环保顾问,需要不断去开发客户,推销自己的服务。但是他很讨厌刻意去奉迎、讨好陌生人,或者言不及义的闲聊。

  不过他对于学术会议很感兴趣,于是他主动去各个行业会议上做演讲,或者,如果没有受邀正式发言,他会在问答环节提出一两个高水准的问题,充分彰显出他的专业度,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客户主动来找他。

  这样,他没有太过偏离自己的本性,也获得了商业上的回报

  面对舒适区外的困境,每个人都可以开动脑筋,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攻克难关模式

  亦步亦趋复制他人的成功道路,看似省心省力,实则可能水土不服,反而走弯路

  下次,当你陷入僵局的时候,不妨试试根据自身特点,定制符合你习惯的语言方式,定制身体动作,定制场景,定制采取行动的时机,等等。

  通过这样一些小小而独特的改变,放松自我,找回对形势的掌控力,逐渐学会在新的环境下灵活起舞。

  第三种工具是提升清晰度。

  什么是清晰度?清晰度就是在你面临舒适区挑战时,能够看清自己的能力、优劣势和真实处境,不为一些歪曲的想法所蒙蔽,而作出错误决策

  缺乏清晰度的人,要么会自欺欺人的找出种种理由来逃避新任务,而这种逃避在他人眼中一目了然。

  要么,他们会在面对新挑战时,用种种夸大的、扭曲的想法,抬高任务的难度,贬低自己能力,让自己不战而退。

  提升清晰度,就是打破思维误区,能够不偏不倚地评估任务的难度和可行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

  有很多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清晰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置身事外”。

  正所谓当局者迷,当我们能够从困住自己的难题中抽离出来,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待问题,就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在与什么做斗争。

  你可以试试,在面临压力和困难的时候,在言语上做一点小小的调整,改用第三人称来指代自己,和自我对话

  不要说:“我可以做到”,而是说,“莉莉,你可以做到”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人称转换,或许你就会发现,原本因为身在局内而导致的自我怀疑、恐惧、焦虑大大平息下来,你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你开始意识到,原来你对于现状并非完全无能为力的。

  你也可以想象其他人会如何描述你自己目前的状态,或者那些你信任或信任你的人是如何看待你的处境,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清晰度。

  告诉自己“哦,他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相信我有这份能力”,也许就会带给你内心强大力量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请信得过的师长朋友来告诉你,他们对你的评价如何,他们是否认为你的妄自菲薄正确的,这同样有助于打破你思维局限的高墙,让你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最好的成长是构建并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走出舒适区的行为,让我们获得了新的技能。

  但是不要就此止步不前,我们需要趁热打铁,将新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新优势,新绝活,如此,原来的舒适区就得到了扩大,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将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掌控力。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新技能,就像学习踢球时反复操练一个新技术一样。

  切记,要把握好自己的练习强度,循序渐进,不要上来就挑战大boss级难度。理想的难度是“踮踮脚就可以够得着”。随着时间缓步增加难度,每一级别之间保持适当跨度

  你也可以建立模拟场景来加以演练熟悉你的新角色

  比如你将要在上千人面前演讲,那么就可以先在几十人的小场面进行模拟练习,降低正式任务的冲击力。

  而主动向外界做出一些小承诺,或采取一些先决行动,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压力,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让外界监督自己,逼迫自己克服贪图安逸的本性,直面困难。

  第二,建立学习型思维模式。

  学习型思维模式是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相对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看待错误。

  固定型思维认为,犯错表明了个人性格或能力有缺陷,所以错误越多,对自己的否定越多,就越沮丧

  而学习型思维则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组成部分,是成功之母。只有这种思维的人,面对错误,反而会越挫越勇,继续前行

  显而易见,面对舒适区外的挑战,学习型思维模式才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当你因为突破之旅受挫而感到沮丧的时候,学习型思维模式能帮助你正确地看待你的进展。我们可以把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完全逃避阶段,考虑阶段,尝试阶段,提炼阶段,以及最后,到达享受阶段。

  这就像进度条,当你能够实时看到,你已经走了多远,还需要走多远,那么对痛苦和压力的忍耐力就会大大提高,你会更加善于给自己充电。

  此外,在突破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少有人是始终独自前行的,强如乔布斯,也是得益于他的导师罗伯特·弗里德兰,改善了他早期孤僻的性格。

  他人的帮助对于我们突破舒适区至关重要,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鼓励指导,还因为他们给出了真诚又及时的反馈

  当你走入认识误区,当你获得了微小的进步,当你不知不觉中退回舒适区,其他人的反馈都能帮你更好地认清形势,把控方向

  网上有句话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不过在我看来,时代并非真的那么不留情面,舍弃人的时候也并非毫无预兆。

  至少,当你发现自己的舒适区越来越小,当你意识到自己有必要突破舒适区却还在逃避的时候,你就该警惕,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留在舒适区是人类的本能,而走出舒适区,则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上潮流、笑傲风云的必然选择

  当然,知易行难。即便本书提供的突破模型,已经大大降低了走出舒适区的难度,真的面对新挑战的时候,个人还是难免会有犹疑,会有挫败,会经历忍耐挣扎

  这个时候,能支撑我们的,是发自内心的信念、目标。

  有内在的充沛精神源泉,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知道自己距离终极目标越来越近,会帮助我们抗衡过程中的一切不适和困难。

  另外,你要相信,突破舒适区虽然艰难,但一旦你成功,你会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

  突破舒适区带给你的,不单单是技能上或业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的加成。

  或许你会发现,原本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颇为有趣,甚至你开始乐在其中。

  就像沉默寡言的人走出舒适区就变得风趣幽默。你会发现,原来我们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能,那么糟糕,走出舒适区后,我们能收获整片蓝天。

  最重要的,突破舒适区是一种良性循环,曾经的成功经验会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更有自信,也会更积极果断地去面对下一次挑战,去抵达下一次成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舒适区外,就是奇迹之所在。走出舒适区,你将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听了这么些道理,你不想在自己身上试试,感受一下创造奇迹的美好吗?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八十二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jung hyeonk作品

  *文:流火,天生慢一拍、依然在寻找的逐梦人。相信生命本身即已是报偿。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今日话题

  突破舒适区带给你的,不单单是技能上或业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的加成。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突破瓶颈,进化成更好的自己了吗?

  所有渴望坚持读书改变自己的人

  欢迎加入慈怀每天一本书交流群

  长按以下助手二维码

  与百万书友交流讨论,组队读书

  ▼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突破舒适区不仅是一种良性循环,对于曾经的成功经验也会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更有自信,也会帮助你更积极果断地去面对下一次挑战,去抵达下一次成功。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知道的越少,越容易固执已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