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物语
1
前几日看到了梁文道的这句话:
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
是越来越重口味。
几乎是条件反射,
我想到了过年的一件囧事。
我苦笑:我可是从重庆回来的啊。
尽目望去,
满大街的却都是些川菜、湘菜馆子。
我,是回家了么?
贾樟柯曾这样说:
可当我回来后,反倒失去了她?
所以,同事们最近有点烦我了——
碎碎念家乡的美食:
薄如蝉翼的鸡汤面叶,
白玉凝脂的凉粉凉皮…………
原来果真是相见不如怀念,
就好像昨天我们还在感叹,
2
口味的变化不止是在味觉上,
年初的冬奥会上,
日本的羽生结弦以317.85的总分蝉联冬奥会男单金牌,日本举国欢腾。
夺冠的是日本人,
抢戏的却是中国人——央视解说陈滢。
因为她的解说,让日本人惊叹中文之美: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索契冬奥会冠军在平昌周期面对四周小将们的挑战,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并不难想象我们会怎么夸:
太厉害了!厉害得不要不要的!
简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愉快聊天。
3
限制了我们对美食的想象力——
食物上的重口味带来人舌头能够感觉到的东西少了,其实是我们所有人的感官的封闭跟敏感度在下降;
则限制了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力。
语言上的重口味带来的是言语的饥荒,
来看一个故事:
作家韩少功去海南的时候碰到过一件事,
他就问老板:这叫什么鱼。
在他的追问下,
老板迫于无奈,告诉他,
是有名字,但不知道怎么说,
只能给你说这叫大鱼了。
想一想挺可怕,
如果是我们的孩子在问我们,
我们只能用如此贫瘠的语言描绘这个世界么?
这也是我们的无奈:
可感知的世界远比可知的世界要大,
重口味却把我们牢牢降维在可知的世界。
也就很难有动力去想象更好的生活了。
4
来看一个佛洛伊德式笑话:
并一张一张拿给他看。
每看完一张,
分析师就会问他想到了什么。
那人看了第一张以后,
分析师问他看到了什么。
他说:性。
看第二张:问他想到什么。
他说:性。
然后他看剩下的每张图片,
回答的都是:性。
看完以后,心理分析师说:
我不是想让你担心,
但是不得不说,你脑子里全是性。
那人听后当时就震惊了:
我真不敢相信你刚才说的话,
拿着一叠色情卡片的人可是你!
讲这个笑话,不是为了讽刺那个医生,
其实是为了讽刺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是那个病人,也是那个医生——
我们在抱怨生活越来越无趣的同时,
也在纵容重口味简化我们的口味选择。
重口味,
毁掉的不只是关于生活的想象力,
也在毁掉我们的审美力,
有一个词叫做tyranny of over-simplification(过分简化的暴政),
大意就是过度简化,
5
重口味,
简书作者君何忆写过一篇《你是隐性重口味么》,大家不妨来自我对照下。
“欧洲10国7日游”,是不是似曾相识?
还有,人们已经把购物当成一种休闲活动,购物车里塞得满满的,
不是在购物,就是在购物的路上,
而不管是否需要。
…………
在知识获取上亦是如此,
干货主义,不就是追求超密度的知识吗?
这就是我们更应警惕的隐性重口味:
有限的时间,追求最大的刺激——
所以,周国平这样说:
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
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
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6
一日,有朋友到他家,
你怎么还会读这样的书?
什么书呢?一本古代诗文集《悦心集》。
确实,作为知名杂志《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每天应该紧跟新鲜热辣的专业资讯,《悦心集》于他,无疑是一本寡淡之书。
那么为什么?吴伯凡给出了答案:
我们会变得十分敏锐,
就好像,我们只能把大红大绿穿成恶俗,
如何恢复你的想象力?这就是答案:
别让你的生活太满,
被重口味环绕的我们,需要给自己适当留白,回到“寡淡”的经典当中。
7
芷语是一名旅居温哥华的华人,
写过一篇中国人不敢慢下来的文章,
有一天去煎饼摊买饼,
我们想吃没有涂酱的原味饼,
老板说:“那可要等等,还要一会儿。”
“没事,我们不赶时间。”
老板居然感慨:
“我见过很多人,他们都不赶时间,但很少人愿意等,一分钟都不能等,不然他们就买别的东西吃去了。”
“礼失而求诸野”,
相反,重建你的审美力也很简单——
点开一首歌,慢慢等高潮的回环往复;
…………
要知道,审美,从来都是忘时的。
去到李渔的那座“且停亭”,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肠碌碌,
8
2016年,著名导演贾樟柯回到了老家山西汾阳。
注意,他不是回去探亲,是定居。
对,离开家乡在北京阅尽浮世繁华20载后,贾樟柯叶未落,归根家乡了。
他开了一家山西面馆,摆上汾酒,
整个面馆弥漫着汾酒的清香味道。
这种味道,是中国白酒清香味的鼻祖,
传承6000余年未曾间断,
这种味道,
是干净的,清香的,本真的,是美的。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刚落幕,
自2008年《二十四城记》以来,
贾樟柯十年间的五部电影全部入围了戛纳,并于2015年获得戛纳金马车奖,
是获得此殊荣的首位华人导演。
我想正是因为他能慢下来,
审视生活,
而也只有汾酒,
才能让他感受到最纯净、本真的清香味感。
那素有“最干净中国白酒”美誉的汾酒,
是如何做到如此清香纯净的呢?
汾酒一直秉承 “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工艺,
它在坚持非遗酿造班组手工酿造的同时,更以远超国际的食品安全标准,
用2182项严格内控把关,淬炼出中国清香型白酒鼻祖的纯净清香。
汾酒取用800余米深层岩溶水,
来保证水的天然纯净。
保证水质至纯至净的同时,
还富含9大类矿物质,
符合世卫组织发布的“国际好水”七大标准。
年近半百的贾樟柯重构了自己的味觉——
当你出走半生,你才会发现:
这,也是我们应该找回的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