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回家感悟:大部分中国人,都需要重新认知老年
日期:2018-02-26 作者:里斯本 阅读:

回家感悟:大部分中国人,都需要重新认知老年

  今天书单君和大家分享一篇返乡随感,来自我的朋友里斯本。

  今年与奶奶一起度过的这个春节,既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庭温暖,也看到了在养老问题上,几代人的观念差异。这种差异的冲突,其实多多少少也存在中国千千万万家庭之中。

  文 | 里斯本  编辑 | 书单君

  我奶奶今年88岁了。

  外曾祖父活到98岁才驾鹤西游,奶奶大概受到遗传,身体底子好,去年住院3次,两闯鬼门关,但没什么大病,特别耐折腾。

  她一边豪迈地奔着100岁活,一边时不时念叨,“活腻了,赶快死吧”。这两年听力和思维反应速度滑坡得比较厉害,时不时听错话,搞得两个儿子有点紧张。但有时候大家随口聊天,关键句子被她一下子听去,就会突然一皱眉头,来这么一句:“老妈妈不糊涂!”

  这次过春节,我从上海回到东北老家,和家人一起呆了8天。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话不假,但我在这8天里,更真切感受到的,是与和老人相处、养老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老年人与晚辈在观念上的差异。

  以前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一到过年,不大的房子里就挤满了亲戚,一起用带烟囱的黄铜火锅吃涮羊肉和酸菜,看春晚,聊天扯淡,打麻将玩扑克。后来爷爷去世,亲属们都渐渐长大、老去,过年也就不再搞大趴体了。

  奶奶被老伴无情剩在人世寂寞难言,加上她有些高冷的性格年纪越大越“格眼”(东北话常用词,指人的性格很孤僻、爱挑剔、难伺候)。

  也许是过习惯了爷爷组织的闹闹哄哄的春节,奶奶要看着我们一群小辈为了过年忙忙碌碌,才觉得对头。

  但更让家人觉得棘手的是,老太太88岁了还非要参与家务劳动。哪怕去年已经摔倒过两次,再怎么劝阻,她也还是也闲不住

  比如,她每天4点钟就起床,然后把130平米的房子里所有房间地板全擦一遍,是跪在地上用抹布擦的那种哦!真和《聪明的一休》里面推着白色抹布跑的做法相似

  还没睡醒的我,好几次听见奶奶擦地时气喘吁吁声音,我刚想到“这简直是体育锻炼啊!”就断片般地又睡过去了。家人们百劝无效,只好理解为奶奶借擦地来锻炼身体。

  吃完早饭,她又抢过了厨房水池的管理权,要求刷碗,不让她刷她就要发怒。其实她刷碗既比较浪费水,也经常刷不太干净,我们只好又发明出另一条理由来自我安慰:就当是花点水费让老太太游戏不错

  然而可怕的是,刷碗之后,奶奶又要再擦一遍地,她觉得只擦一遍不够干净……整整劳作一上午,奶奶还要顶着困到快要合上的眼皮,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直到家人们大声来命令她必须睡午觉。

  在老人最应该坐享清福的春节时段,奶奶却要加倍积极地参加家务劳动,我想她是要证明自己还中用,这个家庭还需要她。毕竟曾经工作岗位上管过百八十名员工,退休之后又在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中负过很多责任,她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忙碌权”、“不休权”。

  不仅如此,她还积极争取“付出权”,不给到每个子孙一份力或一份财就觉得闹心。大年三十收下了我和堂弟的红包之后,奶奶一直念叨堂弟的未婚妻何时来家,好把给她包好的压岁钱送出去。那红包就像烫手的山芋,烤了奶奶整整三天,让她焦虑

  当一个人老了,到底怎么对他表示关爱和孝敬?是让他什么都不要管,这也不要做,那也不许去,乖乖地坐在太师椅上享清福吗?

  也许不少人会倾向这种态度,但奶奶让我重新认识了“老年人”:“高龄”不意味失去自理能力,更不意味着需要被单独隔离起来照顾,能在家庭中发挥价值、找到存在感,在他们心中可能看得比其他都重要

  在照顾奶奶的问题上,同辈人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观念的差异,有时候还会引起小冲突。

  比如,每当奶奶出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些怪话,惹点儿祸,家人们对老人的了解程度心理耐受度高低,怎么看待彼此,就会在争吵中暴露。天长日久积累的负能量也会时不时爆发。而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大家又继续回到老人身边,准备迎接下一次分歧出现

  年初四那天,奶奶在找出了两个腐坏了50%的大苹果,不想扔掉,就自己翻箱倒柜找出一把锋利的剔骨刀,没削几下就伤了手。

  爸妈都不在家,我找不到外伤药品和创可贴,叔叔电话叫婶婶在来的路上买药,她居然身上没带现金。叔叔是风风火火的性格,很担心妈妈手伤恶化,赶快下楼去买药回来,和我一起帮老太太上药。叔叔用棉签给伤口消毒的动作力度太狠,疼得奶奶龇牙咧嘴,直想躲开亲儿子。

  结果爸妈晚上回来看了奶奶的伤口,觉得很轻,没必要大动干戈爸爸很快举了几个例子,说以前那几次奶奶受小伤都康复很快,证明她的皮肤愈合能力强。叔叔则担心奶奶年纪大,受伤容易感染,小问题别轻视,以免带来大麻烦,我也觉得他的担心有道理

  结果爸妈完全不能接受,认为叔叔太小题大做了,这正反映出他因为不跟奶奶一起居住、朝夕相处,对她的身体健康没那么了解,还说叔叔要是不放心,就自己带老太太去医院检查吧,叔叔只好不停地解释自己并不是针对哥哥嫂子,看得我也是啼笑皆非

  也许中国家族中的长辈,多少都会有些偏心。在对待儿女上,奶奶就会厚此薄彼,上了年纪更有些不讲理。

  她在大年三十那天郑重地给我爸妈、叔婶都发了红包,严肃总结了他们四人过去这一年的表现(当然包括表彰和批评),妈妈和婶婶的红包比爸爸和叔叔的要大,因为奶奶认可儿媳们在家务中的付出要比儿子们多上数倍(她也认为多干活才算合格儿媳)。

  但是没过几天,她就经常皱着眉头把午睡中的婶婶叫醒,安排一个又一个既不急迫又没必要的家务活给她做,就因为她觉得收了红包就不应该偷懒睡觉。

  奶奶还怪婶婶收了红包却不给她买春节礼物,还拿着叔叔送的用品说是别人送给她的,责怪叔叔也不给她买礼物,真是千古奇冤,百口莫辩。

  这些“家庭新闻”很快就登上家里的饭桌,爸妈叔婶们彼此交流自己“被冤枉”、“受委屈”的故事,一起笑一笑、摇摇头……

  我相信,与我家类似的故事,在这个春节,正在千千万万个家庭发生着。

  因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48亿。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不仅考验着社会保障,也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课题。

  老年人需要接纳变老的自己,探知身体能力的新边界中年人青年人则需要尊重老年人的生活选择同时学会与观念不同的老年人沟通,妥善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重新建立对衰老认知,像研究童年一样去理解老年。

  在我们的生命旅程里,都将走过衰老的一段。当我们学会更好地照料家族里的老人,其实也就是在呵护我们自己的明天。

  --我是新年新起点的分割线--

  过年回家,除了休养身心,也是汲取爱,再出发。

  为了更好发展,去年底,书单团队从广州搬到了北京,如果你正考虑新的工作机会,不妨看看我们的招聘。

  如果你的朋友符合这些特征,恳请你转发给他,如果你的朋友成功入职,我们会为你送上一部最高配iPhone X。

  点击下图

  即可查看书单最新职位列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回家感悟:大部分中国人,都需要重新认知老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