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前往开平市风采堂开展灰雕专题调研
日期:2021-07-16 16:59:59 作者:陈佳 来源:同心燃梦推荐 阅读:

  “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今年“三下乡”的调研主要围绕我们广东的一项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灰雕展开。受疫情影响,本次社会实践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8名队员在广东开平和中山进行线下实地调研,7名队员进行线上调研。两个小分队互相合作,共同发掘“灰雕”的魅力,探究传统灰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之路。

  开平灰雕,又称“开平灰塑”,是以经特别处理的石灰作为主要材料,用批刀作笔,经塑造和上色,将人物、雀鸟、虫鱼、瑞兽、山水、花木等造型贴雕于建筑外墙,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浮雕效果的装饰物,是开平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因其工艺精湛、内涵丰富、保存耐久,而被大量用于建筑墙上作装饰,并成为了当地百姓建造房屋必备工序之一。

  7月16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中的“开平小分队”成员李嘉茵、赖博宁、郭敏琳在经过前期缜密的筹备和精心的规划后,决定于当天下午前往开平市风采堂,进行实地调研。

  开平风采堂,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清光绪32年,是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他们的祖先余靖而修建的,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

  风采堂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祠内各种装饰大量运用精湛的传统工艺。

  其中,建筑上的“开平灰雕”就像风采堂建筑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民族文化之花,静静地诉说着建筑的历史沿革、人文风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李嘉茵、赖博宁、郭敏琳三人抵达风采堂后,整体参观了风采堂的建筑,被恢弘高大的建筑深深吸引,由衷地发出赞叹。他们在风采堂的各层门楼下和建筑外墙久久驻足、抬头仰望,欣赏屋檐下那些精美的灰雕装饰工艺,领略灰雕工艺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郭敏琳表示,外墙和屋檐上的灰雕比起以往她们在照片上看到的灰雕作品更加栩栩如生,更有视觉冲击效果,精妙入神、色彩丰富,美轮美奂。

  随后,他们一行人通过对风采堂附近的游客和路人进行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内容涉及灰雕艺术的制作工艺、传承方式和创新发展方向,全面调查了解人们对灰雕艺术的了解和看法。李嘉茵采访路人后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大多数人对灰雕了解较少,甚至不知道灰雕”,虽然灰雕在当地“随处可见”,可是却有许多当地人不知道灰雕是什么。郭敏琳介绍道,在采访的游客中,有一名广州医科大学的老师表现出对灰雕的强烈兴趣,她向队员们畅聊她所了解的和看到的灰雕,可见来这个地方游玩的游客对灰雕是有些了解和兴趣的。

  非遗的传承需要时间的沉淀,点亮灰雕艺术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的一同努力,更需要我们青年人为传统灰雕工艺注入新能量、新动力、新血液。“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将持续关注灰雕工艺,发掘“灰雕”的艺术魅力,探究其传承和发展之路。保护灰雕,我们在路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前往开平市风采堂开展灰雕专题调研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