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27 02:47: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读后感1000字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是一本由废名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读后感(一):废名,深深影响贾平凹、沈从文等人,用一本书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这本书由后人精选废名先生的多篇关于读书治学方面的文章组成,内含五大板块:小时读书、中国文章、陶渊明爱树、孔子说诗、竹林的故事。

有读者会好奇,废名是谁?为何会和鲁迅,贾平凹,沈从文等大家扯上关系。

废名(1901年11月9日-1967年10月7日),湖北黄梅人,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到新文学。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成为周作人的学生。1925年10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桃园》。1932年,出版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传》。

1946年,受聘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1949年,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祺以及后来的贾平凹等文学大师产生过影响。

但由于废名先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语言有些许晦涩难懂,导致废名先生的作品鲜有读者。

废名先生的作品有以下几种风格:一是散文化倾向,也正是对后辈大家们影响颇深的一种风格;二是以禅写诗,废名在中国新诗上的主要功绩是开辟了一条新路,以禅写诗的新路;三是美与涩的交织。废名的诗美是天然的,诗情是古典的,往往令读者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的美丽,有仿佛得之的感觉。

在小时读书这本书中,废名的文章仍可以看出来鲜明的个人特点,不仅批判了旧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灵的摧残,更用一种禅意的方式指出这种教育就像是坐井观天一般。作品虽好,却不是儿童所能理解与接受的知识。

在书中,有这么一篇文章:桃园。这篇文章刻画出了典型中国农村家庭孩子天真无邪的特点,以及中国式父母遭遇的困境。

生病的孩子时时刻刻挂念着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一直喝酒,时刻疑惑不解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要和母亲吵架,为什么家庭具有如此的不幸,思考着本应该属于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也为当代家长提供了许多教育指南,值得一读。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读后感(二):《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我们该怎样读书?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现在生活节奏是这样的紧张,每个人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状态,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呢?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也许,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忙碌只是我们的借口。是的,我们知道学习一直在路上,也知道读书对于我们的意义,当我们在书桌前捧读一本书的时候,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内心的宁静。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读书呢?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文学家废名先生的作品集,这本书分为《小时读书》、《中国文章》、《陶渊明爱树》、《孔子说诗》、《竹林的故事》五个部分,收录了废名先生多篇关于读书治学方面的文章,从这些朴质的叙述中,我们会对如何读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废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气势磅礴的句段,他的文字是那样的平实、质朴,却又是那样别具一格,凡他写出来的,就全是他自己的。

废名先生爱读书,也有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人生短而艺术长”,读书就当然要读好书,那什么才是好书呢?文章应该是能够在历史当中不朽的,那如何是不朽呢?我想,应该就是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吧。

《论语》是要读一读的,当你开始读懂了孔子的一句话,也就慢慢懂得了孔子的一切,也就开始渐渐走近这一个圣人。是的,有时候,在生活的某一个瞬间,你特别想要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心情,而《论语》中的一句话悄然从脑海中闪现时,那种恰当和妥帖会让你重新认识这部作品,也会深深体会到孔子言语间的朴质,他的话完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更像是对生活的一种总结和升华,而当那些经典的句子,随着我们的经验有所触发,也让人心生欢喜。

古诗是要读一读的,废名先生喜爱中国的诗词,特别是一些名句更是意境万千。如孟浩然的“微风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总是能用精妙的文字,将平凡的景致写得超凡脱俗,仿佛你就置身于其中,仿佛你就在那个当下,仿佛那些风、那些雨、那花草、那钟声,都是你在你的身旁。诗人们用一支惊人的笔,写出他们心中情感,却激荡起我们的共鸣。

学习一直在路上,读书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非凡的意义,让我们来一起读书吧。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读后感(三):《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普通人读书和大师读书有什么区别?

  

读书这件事,大师读和我们自己读有什么区别?

看完《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这本书,我发现大师读书跟我们普通人读书还真是不一样。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这本书的作者废名先生 (1901-1967),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学贯中西,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京派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废名先生在书中是如何解读陶渊明的。

1.陶渊明诗词风格

作者认为陶渊明虽然也是一个诗人,但是他的诗和魏晋六朝的诗又不一样。

如果一定要找一句话来形容陶诗的话,北齐杨休之有一句话非常恰当:“余览陶潜之文,辟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意思是陶诗虽然语言平实朴素,但是诗里面的道理却很深刻,读起来十分耐人寻味。

陶渊明虽然和魏晋六朝的诗人一样都是写诗,但是他的诗又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是用来写景抒情,

和谢灵运、鲍照、阮籍这些人的诗比起来,陶渊明好像并不是一个诗人,因为他们的诗里的情感和文采在陶渊明的诗里很难找到。

和唐诗作者王维、韦应物、柳宗元这些后来者比起来,后者虽然也学习陶渊明的写作风格,但是他们的诗里也还是辞采居多。

陶渊明自己也说:“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摘自《闲情赋》)

这里而说的“虽文妙不足”大概就是对自己诗中文采方面的一句总结 。

陶渊明的诗虽辞采不出众,但是他胜在有唯物主义的中庸心境,因为有这样的有心境,所以在他的诗里,即便是荒草茫茫,也能成为佳句。

2.陶渊明爱树

陶渊明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那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也因此大家都说陶渊明爱菊,但是废名先生却说:陶渊明爱树!

说陶渊明爱树,还要从他的《闲情赋》说起。在闲情赋中有一段写了9个愿什么愿什么,在这9个愿里面,有一句废名先生觉得特别与众不同,这一句就是: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废名先生读到这一句的时候,认为这大概是陶渊明对于树阴儿很有好感,陶公孤独惯了,走到大树荫下,又遇凉风席席,一时间除了地上的树影,其他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在陶渊明的《影答形》里有一句:“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这一句陶渊明对树荫的描述,有莫逆之交的感觉。

说陶渊明爱树,还要追溯到他在《读山海经》里写的一句:“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邓林”是《山海经》里面,夸父追日,渴死之后,丢弃的手杖化为了“邓林”。陶渊明的这句“功竟在身后”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思。

陶渊明在写树木的时候,没有一点做作,完全是不自觉地就将树木写到了诗里面,所以说他爱树,也有道理。

3.写在最后

有人说:废名先生是“京派”的代表作家,他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的。

在《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这本书里,跟着废名先生一起来解古释今,发现他写的东西,真的都是他自己在创造。

我们普通人读书都只是解读书中的内涵来增加自己的见识,而废名先生读书,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旁征博引地论证,从他写的陶渊明就可以看出来。

普通人读书和大师读书真的有很多不同。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读后感(四):我被废名的这本书给骗了!

  我被废名的这本书给骗了!

  当我第一眼看到废名的这本《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这一个书名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关于高效率读书时间管理类的书籍,然而当我欣喜地打开这本书一看,我傻眼了!

  这是什么鬼?能不能讲人话,明明字都认识但就是组合起来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

  这跟我想象中的“小时读书”根本不同,这种感觉像是你以为你看的是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漫画书结果打开是《圣经》的既视感……

  我看了一遍不懂,认认真真地再看一遍还是不懂!

  这跟我小时候读鲁迅先生文章时的挫败感一摸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废名先生原来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当我重新看一眼书本的封面时,我似乎发现了一些我忽略依旧的东西……

  淡淡的几句话,似乎在嘲讽我的学识浅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作为一个无知的人,我还是不甘被自己的平凡打败,为此,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出版说明。

  (“精简版”这几个字眼再一次深深地刺痛我的眼睛。)

  看到这,我终于死心,这本书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它没有我想的那么功利性,它就是一本纯文学性质的书籍,是整合废名先生某些关于治学的文章而出版的,里面有散文,有日记,也有关于一些废名先生读书时的一些心得,还有一些是他的短篇小说。

  而在我粗略地看了一遍之后,我得出了一个不太成熟的结论,与其说这本书的书名是“小时读书”,还不如说是“少时读书。”

  年少时读书,年少时立志!跟着废名先生来读书,品尝他的文章,学习他的品质,跟他进行一场思想上的碰撞!

  而在我第三次细细品味他这本书时,我才发现,其实并不是他写得晦涩难懂,而是当时的我根本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品读这一本书。

  所以说啊,大师是大师,我还是我,这就是我这个平凡人跟大师的区别。

  但只要我们肯静下来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沉浸在文化的熏陶中,也就可以慢慢体会到书本封面的那几句话。

  lt;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跟大师来读书:小时读书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