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4-17 04:4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摘抄

  《神秘的量子生命》是一本由吉姆•艾尔·哈利利 / 约翰乔•麦克法登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9.90,页数:3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一):Tangled life

  过去我总是简单的以为,只要时间足够长,生命就会从随机的热运动中涌现。

  这本书里,作者用计算表明,仅仅依靠随机热运动,在概率上是不可能创造生命的。

  量子力学对于生命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所提供的粒子的波动性,极大的提高了生命基本过程的效率,不管是光合作用,还是神经活动。生物体对于量子力学的运用,如同量子计算机,用很短的时间对很大的空间完成搜索。

  三大基本问题: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识起源——背后都有量子力学的作用,并且是关键性的。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二):神秘的量子生命

  

作者Jim Al-Khalili & Johnjoe McFadden。 英文原書名《Life on the Edge》。

生命是由原子組成的,量子力學必然在其中起著作用,所謂量子生命,有蹭熱點、譁眾取寵之嫌。 之所以以前提的少,只是科學的能力沒有發展到,生命太複雜了。 化學研究的對象相對於物理要複雜一些,比生物要簡單一些,所以物理首先進入了化學,發展出了物理化學,進一步發展出了量子化學。 其實,物理已經進入了生物,有了生物物理學,顯然也會進一步發展出量子生物學,這是科學發展的必然,沒有什麼神秘的。

物理學進入化學、生物學的目的,就是知其所以然,這條路不知是否會有盡頭。 善哉!吾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三):交叉了吗?

  书是好书,语言简洁,语料贴近生活,字里行间亦可窥见译者的呕心沥血。然而读完后对于量子学,化学,生物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之间是否真能互相支持解释仍然云里雾里。最大的收获是更进一步了解了量子学的内容,应用以及最新科研成果。

  摘抄:

  1.电子自旋: 电子的自旋无法用速度衡量。电子处于量子世界,所以在没有被观察的时候,电子可以同时朝两个方向自旋。我们称电子这种自旋状态为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态叠加。

  2.光合系统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以把水当作“燃料”的过程。

  3.我们周围所有能看见的非生命物体,其量子特异性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持续地向各个方向随机运动,而被抵消掉了。

  4.生物学,其实只是一种应用化学,而化学又是一种应用物理学。

  5.在微观的量子世界中,粒子们之所以能表现得如此奇特(比如同时做两件事,能穿墙而过,拥有幽灵般的联结),是因为没有人在看。一旦用某些方法去观察或是测量它们,它们就会失去这些特异性,表现得像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那些经典的普通物体一样了。

  6.量子纠缠: 指曾经在一起的粒子,无论分开多么遥远的距离,都能保持瞬时的,近乎幽灵般的联系。

  7.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叠加态,核磁共振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四):初读观感

  近年来写量子力学的书很多,但是从没想到,原来量子力学跟我们生物本身如此亲近。 原来光合作用、候鸟迁徙、甚至最基本元素的形成,都与量子有关。 每次读到“穿墙”那个比喻时,我总是会想起崂山道士,想起王晋康笔下的书生。 中文版的书名是《神秘的量子生物》,看到这个书名,我一开始以为是大刘书里写的量子三维展开会有生命行为这类的。看了内容才知道本书是讲量子与生物的书。英文版书名是Life On The Edge ,引用原文“测量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量子粒子从量子行为变成了符合经典物理学的行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本书的故事很重要,因为测量正处于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边界上,可能你从本书的英文书名中也猜到了一二,生命也处在这个地方,即处于量子的边缘。”——这个角度解释观测的意义对我来说很新颖,而且它很好地结合了本书的主题——量子与生命,或者说:量子与我们。英文版的书名更加具有哲学道。 本书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是一本科普佳作。 高中上化学课只听老师说了断键,从没想过原来游离的原子去找与之对应的新原子也是量子效应呀!感觉高中学的生物学和化学都耳目一新了! 还有这本书的展开方式,特别像《哲学的回事》里描述柏拉图时的方法,似乎也是西方解决问题的一个套路:想要解决a问题,先得解决b问题,想解决b,先得明白c,等明白了c,于是明白了b,最后解决了a。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五):发觉人类的知识大部分还是储存在书里面

  我五星推荐这一本引人入胜、让人深思的惊世之作,它把坚实的科学理论、合理的推断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我今年第二本看得大呼过瘾的书。作者文笔好,思维清晰,推理严丝合缝。

  通常认为,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意识的起源是科学中的三大谜题。量子力学与第一个问题紧密相关,我们也已经讨论过它与第三个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我们很快会发现,量子力学对解释第二个问题可能也会有帮助。不过,我们应该先来检验一下非量子力学的解释是否能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一个完满的解答。

  物理学的世界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牛顿力学/热力学/量子力学)

  量子隧穿、量子纠缠、量子叠加态等量子现象几乎在所有生命活动中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读取DNA有一个关键的特点:读取某些基因的频率比读取其他基因的频率要高得多。如果在转录过程中读取DNA编码是一次量子测量,那么被频繁读取的基因就要比其他基因受到更多由测量引起的扰动,从而导致更高的突变率。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比如,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阿比吉特·达塔(Abhijit Datta)和苏·金克斯-罗伯特森(Sue Jinks-Robertson)成功操纵了酵母菌细胞内的一个基因,使该基因要么只被读取几次,制造少量的蛋白质,要么被读取许多次,制造大量的蛋白质。他们发现,当被读取的频率更高时,基因的突变率比正常水平高出30倍。在一项针对小鼠细胞的类似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效应。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六):发觉人类的知识大部分还是储存在书里面

  我五星推荐这一本引人入胜、让人深思的惊世之作,它把坚实的科学理论、合理的推断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我今年第二本看得大呼过瘾的书。作者文笔好,思维清晰,推理严丝合缝。

  通常认为,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意识的起源是科学中的三大谜题。量子力学与第一个问题紧密相关,我们也已经讨论过它与第三个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我们很快会发现,量子力学对解释第二个问题可能也会有帮助。不过,我们应该先来检验一下非量子力学的解释是否能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一个完满的解答。

  物理学的世界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牛顿力学/热力学/量子力学)

  量子隧穿、量子纠缠、量子叠加态等量子现象几乎在所有生命活动中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读取DNA有一个关键的特点:读取某些基因的频率比读取其他基因的频率要高得多。如果在转录过程中读取DNA编码是一次量子测量,那么被频繁读取的基因就要比其他基因受到更多由测量引起的扰动,从而导致更高的突变率。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比如,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阿比吉特·达塔(Abhijit Datta)和苏·金克斯-罗伯特森(Sue Jinks-Robertson)成功操纵了酵母菌细胞内的一个基因,使该基因要么只被读取几次,制造少量的蛋白质,要么被读取许多次,制造大量的蛋白质。他们发现,当被读取的频率更高时,基因的突变率比正常水平高出30倍。在一项针对小鼠细胞的类似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效应。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七):大到宇宙小到细胞,实质的物质,虚幻的意志,其存在的原因或许如此不可思议

  作为高中时代最喜欢物理的人来说,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生物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瞬间物理的逼格上升到无限高有木有!!!

  好吧,说正经的,这本书贯穿讲了物理、化学、生物,高中后就再也没看过理科书籍自然对里面的概念似懂非懂,毕竟本应该学过的也忘记得差不多了,更不要说量子力学这种完全颠覆我们所处经典物理世界适用规则的世界了。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你不用很费力就能跟上节奏,而且读着读着你还会不时的奇妙惊叹,你会发现,量子力学的世界因为不能被观测,所以需要极具想象力,而这些想象出来的规则也许构成了我们世界的根基,还有比这更奇幻的么?这本书简直就在说,奇幻是存在的,想象是必须的。

  所以我很喜欢理论学家和实验学家的基情关系,理论学家天马行空的进行想象,假设,猜测,提出理论,而他永远都需要一个实验学家验证他的假设,才能证实自己的理论,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实验学家是很缺乏的,感觉有木有特别感,让我想起了哨兵和向导~看个科普读物也能看出基情的我~

  除了令人惊叹以想象力和实证构成的量子世界以外,我还喜欢作者流露出的文学素养,明明是个理论学家,但物理、化学、生物融会贯通,大到浩瀚宇宙小到原初生命细胞,从实质的经典世界到虚幻的意识起源,他信手拈来,这种描述具有空间上的浩瀚感让你觉得澎湃,具有时间上的史诗感让你觉得震撼,也兼具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想象力。或者说科学就是具有想象力的。

  虽然穷此一生我除了宗教上的答案,我不会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何而来又会归于何处,为什么我会意识到我自己的存在,这种意识又从何而来,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的存在,意识的存在,生命的存在,世界的存在,宇宙的存在或许都有同一个缘由,而这缘由一定妙不可言。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八):有可能人工制造生命吗?

  以下是读了本书之后一点不成体系的思考。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说到,

  在存在着的事物中,有些是由于自然而存在,有些则是由于其他原因而存在。动物、植物、土火气水是由于自然而存在,而床榻、罩袍等工艺制品是由于技术而存在。所谓自然,就是一种由于自身而不是由于偶性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的运动和静止的最初本原和原因。自然的一种说法是,在每个自身具有运动和变化本原的东西中作为载体的原始质料,另一种说法是依据理性的东西的形状和形式。物理学对于形式和质料这两种自然都必须通晓。

  本书(神秘的量子生命)说到,

  生命深入的根基让它能够驾驭那些徘徊在量子世界边缘的怪异现象。

  量子力学就是原初生命体中缺失的部分,它也是合成真正生命的关键。量子力学的介入不仅提供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同时也为那个古老问题(生命是什么)提供了新的洞见。

  =====================================

  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来看,人工技术的制品还是不同于自然物的,生命应该说是一种自然物。说生命依赖于量子力学技术是一种新奇的说法,但是似乎不像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物理学的目的是研究自然而不是工艺制品,那么它应该不是一种技术才对。它应该是一种对自然的描述。量子力学也就是一种对自然的描述。

  但是说生命依赖于这种描述也不太对,似乎关系反了,因为是描述依赖于自然而不是自然依赖于描述。最多能说生命中有这些现象。

  然而有些奇怪的是,物理学的关键概念——运动,应该是源自自然,描述自然的。后来却成为了技术的基础——机械制品的机械运动。

  量子力学也是一种理论。是否可以认为,基于量子力学构造的制品也是人工制品,而不会是生命。比如液晶屏,激光,超导。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九):难得的科普图书——能讲量子物理学讲这么浅显易懂

  难得的科普图书——能讲量子物理学讲这么浅显易懂,是很罕见的。

  在量子理论诞生104年以后,量子生物学终于也登上了科学的殿堂。(1900年,2004年)

  女儿读高一了,开始对量子物理学产生了兴趣,她之前在生物学上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回报。

  量子物理学本身是违反直觉的,所以,作者也是科普老手,他很清楚读者会在直觉上有哪些困惑,所以,层层提出问题,而后给予解答。使得整本书,读来不算太费力 。只是偶尔要回忆一下高中物理高中化学有哪些自己当年也是没有给出清晰答案的。

  理论化学物理学、量子生物学都是新生事物。

  一个新的学科,都是基于大量假说的。如果不习惯这个,自然会觉得作者自己也说得没自信——no, no, no, 这与自信无关。真正的科学家,会认真的对待假说,既不会轻易否定假说(除非有多次试验反复证明该假说 是不成立的),也不会轻易肯定 假说(因为我们人类的科学,都是一步一步得到验证而后形成今天的学科现状的,我们的现代科学,永远是处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间的边缘。)

  量子生物学,大约形成于2004年。标志性事件是学术论文的发表。

  到了2016年,也不过才12年而已,不要期望太高。——所以,英文书名叫做“Life of the edge”边界间的生命。。。。。中文书名《神秘的量子生命》也算是恰当,毕竟讨论的是生命现象,而不是简单的生物学。——或许,我们可以命名简体中文学科名为“量子物理生物学”。^_^

  购买的是kindle版本,读来还算便利。

  本书涉及的学科(粗略划分):

  1. 量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等

  2. 生物学

  3. 理论化学物理学

  4. 分子生物学

  5. 生物化学

  6. 有机化学

  7. 经典物理学

  8. 系统生物学

  9. 人体生理学

  10. 合成生物学: 基因组测序、 转基因植物、克隆动物等。(生物工程学)

  11. 微生物学

  12. 人类科学史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十):可以打10.5的书

  《神秘的量子生命》豆瓣8.5。我先说结论,这是一本可以给到10.5的超级书!!! 最开始买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不情愿,就像量子生物这个词刚刚出现一样,它对我来说就类似“量子阅读”一样,你想要忽悠我是不是难度有点高?但是看过以后,我发誓他会让你重新爱上生物学,并且意识到三个问题:第一,科学家好他妈聪明啊,能设计出这么多巧妙的实验验证理论。第二,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进展能对其他领域有多大帮助,尤其当下人类认知边界的量子物理。第三,人类科学文明到了不得不学科交叉的时代。 先说第一个,关于量子物理,有一个基本现象叫量子隧穿,这个我不知道多少人懂,简单说就是微粒能以波的形式穿透宏观世界里不可穿透的概念,比如“一堵墙”。而实现这个量子隧穿对所需能量能级有要求,而对持续性要求不高。你可以理解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突破障碍需要的是能量上的“高电压”。而书里判断生物体内是否有量子效应时,往往都是去看这个量子隧穿效应的微妙差异。这时候常用的手法就是用某含氢原子的分子做实验,在获取基础数据后,用比氢原子更重的同位素氘或氚,再做同样的实验,如果出现了典型的能量需求,或表象差异,就说明隧穿效应发生在了生物体内,设计的很精巧。在判断鱼类导航,鸟类利用地球磁场导航,基因突变等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非常精妙的原理解释和实验论证。 关于第二点,我之前对生物和化学不感兴趣,看了好多本生物领域的书,但是说起DNA这些事,几乎都是高中时候的延伸,老生常谈,十分无聊。直到这本书出现,我才理解生物学演化到分子生物学这个尺度以后,解读生命本质的金钥匙,就半意外不意外的落到了量子物理的手上。而这也恰恰是第三点,各学科交叉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的很好例证。 书的最后把对人类意识的解读,生命的起源这些根本问题作为讨论对象,试图用量子物理所需要的条件,进行对比探讨。但这个领域都是无人区,对于科学你很难说它不对,但是在拥有实证之前,也很难让人认同。 总之这本书是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之后,我认为论述生命最精妙的书,看了不仅提高你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还能提高你对量子物理原理的理解,非常非常,非常值得一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神秘的量子生命》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