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玄奘》是一本由昌如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者玄奘》读后感(一):非常期待作者继续写下去,尽述玄奘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磨铁上偶然翻开的,没想到一直停不下来。又去别的网站找了接续下去的部分。但似乎第四部写了一部分就停了(最后更新在2015年。。。)很遗憾。是人气不够导致作者泄气了吗。。。这么好的书。
《行者玄奘》读后感(二):渡有缘人——《行者玄奘》
(一)苦行
《行者玄奘》读后感(三):玲珑心 执着人-还你一个真实的玄奘
文 | 静待花开
《行者玄奘》读后感(四):敬畏虔诚的力量
行者玄奘
《行者玄奘》读后感(五):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作为一个信佛的人用了好几个月读完了这部书也算是懒得可以了,本书不论故事性、专业性都是无可挑剔的,早就知道玄奘法师为佛门龙象,可是又嫌古籍难啃,偶然间看到了这部书简直如获至宝,也是怕读的快再看不到这么好的书了,所以断断续续的读,慢慢的品味!
书中提到的经论,偈语,对生活和世间的态度,不论信佛与否都值得我们学习。玄奘法师的因为也是历代的楷模,可以看出作者不论是佛学知识还是写作水平都有着超高的水准,对本书真是爱不释手!
《行者玄奘》读后感(六):大梦向西
流连在三千世界,看世间繁华,如梦一场。行者玄奘做一场大梦,向西,念念不忘。
《行者玄奘》读后感(七):众生皆有情,多情乃佛心
选择读《行者玄奘》,除了想了解玄奘一生的故事,还想更多地了解佛家思想。“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有那么些时候,我视佛家为归处。斩情丝,断六根。绝妄念,通灵绝。在这繁华的大千世界,心如不静,何处是归家?
《行者玄奘》读后感(八):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一个月前,偶然知道了这本书,就随手标记了一下。一周多前开始看,共看了九天,每天看两三个小时。
总觉得书真的很神奇啊,我们在这里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一本书,便了解了一个人的一生。
玄奘西行求法,历时十七年,九万里,译出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法师西行,涉流沙,越雪山,历经万险,虽有小挫,砺而弥坚,不改向佛之心。
莫名对最后一册有些感叹,纵使法师如此聪睿,也没有办法改变世人的讪谤,尤其是最后一部分,联系起现实,倒是很相象,感觉各种丑态都一一显现。
佛并非是无情人,只不过万物平等,都是一样对待的,没有差别,自然显得无情。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行者玄奘》读后感(九):取法求经 佛心永恒
最早还是从《西游记》中知道玄奘这个人物,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得正果。渐渐知道原来历史上没有美猴王,也没有猪八戒,事实上只有玄奘一人前往天竺取得真经。这本作品正是以时间为脉络讲述行者玄奘一生的故事。
玄奘俗家原名陈祎,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兄妹五人,他排行最末。因为二哥陈素出家为僧,自小耳渲目染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岁时在父亲做官任上母亲病逝,八岁时父亲又因疾病离他们而去,受当时家境所迫,不得不随二哥前往洛阳成为寺庙行者。抄经、读经的他逐渐崭露头角,凭借过人佛理领悟,出众的辩才让他脱颖而出,十一岁正式剃度为僧,皈依佛门。从洛阳到嵩山、从长安到成都,从江南到河北,在战火中他踏遍大半个中原,一路看经书、拜高僧,四处参学、求证,修习佛理,学习了解佛门各种门派学说。随着多年的游学,痛苦的求索,玄奘逐渐认识到由于佛经传播的困难,不同高僧见解认识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甚至相反的学说,更加激发了他追根溯源,找寻佛经本源的心愿。尽管这时的他已经名誉全国,人人敬仰,完全可以在皇家寺院踏踏实实地修行讲经,披着高贵的紫色袈裟接受朝廷的供奉和大众的礼拜,但是为了完成少年时就已树立的梦想,他不顾朝廷的严令、朋友的劝导、毅然孤身一人踏上了那条艰难坎坷、充满未知的西行道路。
《行者玄奘》读后感(十):是以玄奘
玄奘法师,也就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俗姓陈,名袆,河南洛阳洛州,我们熟识的唐僧师傅便是他,历史上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甚至于三藏法师西取真经其实是徒步行进的,吴承恩的《西游记》起到了宣传的效果,神话了三藏法师!
不过唐僧这西去取经的路途虽然不是妖魔横行,但是也是历经千辛万苦,万千磨难,徒步行走十万八千里,历时19年,要知道当时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这样的交通工具,三藏完全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对佛法的追寻而坚持下来的!
还记得《西游记》里面的唐僧,《西游记》是陪伴童年时期每逢暑假必看的电视,并不是百看不厌,而是在那个时间段全民看西游,各大电视频道争相播放,往往是这个频道上广告了播下一个频道马上又可以衔接上!记忆里的三藏法师是一个美男子,可以说是油头粉面,每天讲一堆大道理,有一些愚善,常常上妖精的当,误会孙悟空,动辄操起一口“紧箍咒”!痛的大师兄倒地打滚,二师兄和三师兄一起劝阻都不心软,那个时候觉得唐僧真是不可救药,看过《行者玄奘》以后总算在心中为玄奘不平一把,原来真是唐僧既聪慧又贱人,是一个慈悲并且刚正不阿的人。
形容唐僧是白莲花一样的男子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操守和他的秉性都非常正直,永远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这样的坚持是非常难得的!这本书四十余万字,却道不尽这一路的见闻和曲折,唐僧一路的所见所闻皆是真实而宝贵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僧在这一路上一路宣讲佛法,导人向善,一路走过,一路见闻,这一路的经历也为他以后的宣讲佛法奠定了基础!读书读的是思路,行路行的是眼界,思路通了,眼界开阔了!人自然就上升了一个层次!想问题做事情也更加周全大度!
反映在当今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在年轻时去奋斗,去开阔自己的眼界,这样的积累对于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宣扬唐僧精神,宣传的是他的坚持和良善,中国的佛法博大精深,取其精华!我们习得之中的沉静和导人向善,在不同时间、不同时间都可以这样做,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即使最后的结果不那么理想,相信也不会太差!
期待第二部,道尽西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