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夜航》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4-10 01:2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夜航》读后感摘抄

  《夜航》是一本由[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航》读后感(一):简评

  这是作者的早期作品,显示出了当时的作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航天员的职业给了他另外一个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他追求的是人类的进步与更高的发展。里维埃试图挣脱人类情感的牵绊,追求更宏大的理想,他是作者心目中理性人的代表,正是这些人促成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品有一些关于个人幸福与绝大多数人幸福的思辩,但掠过了,个人的幸福很具体,但绝大多数的幸福就很难界定了,涉及到绝大多数的问题,都要谨慎。

  《夜航》读后感(二):忍痛

  看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想起得记一下笔记,于是打开豆瓣,却瞟见几条不友善的短评。如果对于作品本身,没有认认真真地去阅读去参透,根本就没有资格发表短浅的意见。

  《夜航/夜间飞行》这本书,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看完,但是得花上另一个夜晚来消化痛苦。

  里维埃作为一位航空公司的主任,有着开拓的精神和无畏前行的信仰;只有严苛的要求才能逼迫他的下属们,维修工、飞行员、秘书,提高效率,减少失误,追求极致,一点一点地缩小航空行业在黑夜中的劣势。要求一个都不能破例,脚步一步都不能停,夜间的航飞不能断。

  如果人们只看到表面的失败怎么办?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表面的失败和深层的差别;一架航空飞机和上面 人员的消失,是阻止这一行业发展的绝对理由吗?

  如果只有爱,是没有出路的。

  《夜航》读后感(三):我的夜航

  《夜航》描述了飞行员法比安在一次夜间飞行任务中遭遇风暴的故事。全书谈不上惊心动魄,但飞行员在夜空俯视村庄的心境,上司里维埃经历下属遭遇风暴一事的心理活动,以及法比安妻子对丈夫这份工作的感悟都轻轻地拉动了我的心弦。

  其中,里维埃在工作中对感性的百分百抽离完美体现了他“成熟职业人”的属性,作为一枚同样需要保持高度冷静与理性的女纸,近两年来一直对于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是否应在工作中做95%的冷血动物一事摇摆不定,里维埃这个角色倒是再次引发了我的深思。期待时间给我答案的那一天。

  另外,我心中的圣埃克苏佩里应该是拥有细腻温情笔触的男子,译者的温柔是否欠些火候?可惜我不懂法语无从评判。不知村上春树君的译者林少华或施小炜能否翻得更好?罢了,他们可能也不懂法语。

  想到圣埃克苏佩里在1944年执行侦察任务时一去不复返的人生结局,再想想《夜航》的法比安,今夜怕是难眠了。

  《夜航》读后感(四):史诗英雄背后的柔情

  《夜航》这本短篇,远没有他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那么有名,更没有他的哲理童话《小王子》那样风靡全球。后者虽然让圣埃克苏佩里借此走向了世界,却也让很多人忽略了作者在此之前的重要著作,以及他作家身份之外更为重要的人生使命:飞行员。

  天知道夜里起飞的航班,带着多少希望和悲伤在翱翔。我也终于明白了曾经令我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将勇气排在所有美德的最后一位,因为勇气实在不能算是一种美好的情绪体验。他混合着愤怒和虚荣,还有很多的固执,以及某种有点粗野的、运动般的快感。真想祝愿每一个人都无需依靠勇气来面对自己的生活。

  文字很美,翻译也有如神来之笔。给我印象最深的:“他当时正在平静地穿越安第斯山脉。积雪带给山川无限的平静,如同漫长的历史给予废弃的古堡的安宁一样。”“他所寻求的真相,在家的台灯下,显得那么难以启齿,那么的没有人情味儿。里维埃想起法比安太太的担忧与温柔,这种爱滑过他的心房,好像一个穷困的小孩拿着别人借给他的玩具。”

  这本书不完全是小说,他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作为历史资料参考的珍贵性。

  故事发生在1930年,是世界上第一条夜航路线开辟的故事。

  我们朝向梦境飞,纵使梦里有死亡和数不尽的伤悲,我们也依然坚定,依然勇敢。

  夜航总是带着恐惧和疯狂。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如此,人生的漫漫旅程,也是如此。

  《夜航》读后感(五):一些有共鸣的句子

  《夜航》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他用飞机的翅膀向茫茫大海中的一艘小舟致意。人的富有来自于他的苦难与艰难,也来自于他对简单生活的接纳。飞行员在空中感受到的,既不是晕眩,也不是某种令人陶醉的满足,而是驾驭一个活生生躯体时的神秘莫测。积雪带给山川无限的平静,如同漫长的历史给予废弃的古堡的安宁一样。人群中崇拜者们热情洋溢的感叹之词,会掩盖这场旅途本身的神圣性。并不企图用自己的严厉和不近人情去征服他的团队,而是希望他们超越自己。生命中充满了那么多的矛盾,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让自己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具躯体,不断地创造和持续着。这一路上的月色,如同一个储蓄着光源的喷泉,用之不尽。失败只会让意志坚定的人越发坚强。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总是在为那些毫无意义的游戏争斗着,在意那些表面上的输赢。人,常常如此轻易地就被那表面的失败所牵绊住,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个人的幸福,与伟大的奋斗,永远是矛盾且无法相容的。除了个人的幸福,他们可以拯救和创造某种更持久、永恒的东西。里维埃和他的团队,也许就是为此在日夜工作着奋斗着。昔日古民族的领袖,是出于一种残忍,还是出于某种深厚的爱,强迫他的人民,在这高山上堆砌这些石头,建造着某种不朽?

  《夜航》读后感(六):暗夜中的责任与意志

  有人的地方,就有跳动的灯光。 ——摘要 夜间飞行,多么浪漫的一个词? 地面星星点点的光,空中缠缠绵绵的云,远方闪耀的星辰,一切的一切都在象征着静谧与美好。漂浮在天空上,感受着发动机的震动,恍惚间像掉进了一个神秘的境地。 但夜航,这个听起来美丽且浪漫的词汇,暗藏了无数的牺牲,无数的飞机的残骸,这些共同撑起了夜间航行蓬勃的未来。 《夜航》是一个展现勇气、责任与意志的故事。这其中的人物,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品格。它尝试着去描绘主人公们与众不同的高贵灵魂。 关于责任。 主任里维埃在地面指挥执行夜航任务飞机,以及向下属定下各种苛刻的条例。听起来很轻松对不对?是的,听起来轻松。但里维埃在这场战斗中的起到的作用甚至大于飞机上的飞行员。他不是仅仅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给予飞行员安全感。他的各种无理取闹的条例,不是为了扣掉奖金,而是通过这些苛刻的条例塑造了飞行员的意志。对他来说,他给他的飞行员下命令所需要的勇气不少于他的飞行员去执行这些命令。他用近乎冷漠无情的态度,绷紧了所有飞行员的神经,他一个人独自承受着舆论的压力,他不表现出对于他属下的任何感情,因为这项事业容不下任何非理性因素的存在。里维埃肩上的责任与压力,超乎我们每个人的想象。 关于意志。 在法比安遭遇飓风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地想,下一秒,下一秒他就能化险为夷,但是,就像现实中大多数事件的正常走向一样,法比安以及他的飞机,消失在了茫茫天空、茫茫大海。当最后一颗照明弹爆炸,照亮了一片区域,是没有边际海面。我知道,他已经预想到了接下来的结局,但是他还是向前!疯狂颤抖的引擎,仪表盘疯狂转动到眼睛无法读清的境地下,法比安依然双手紧握操纵杆,直到燃油耗尽前的最后一秒。 这部小说,与其说是飓风中的飞行员与飓风抗争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人类与未知抗争的故事。一切的未知都让人恐惧。但是,现实的残酷逼迫我们走上一条又一条未知的道路。一味的恐惧没有任何的作用,只有抛开胆怯勇敢踏上未知的道路才有希望。我们勇敢扑向黑暗,我们永远向往光明。为了那黑暗后的亮光黎明,我们愿意付出应有的代价。

  《夜航》读后感(七):无与伦比的美丽

  在第一章节的结尾处,作者写到: 围着桌子坐在台灯边,对明天充满了各种希望的农民们,永远不会料到他们此时的欲望、希冀,会随着黑夜飘得如此遥远。 读及此的我就对这一情景了然于心而会心笑了,而后作者进一步的详写了,验证了我的想法。 我想说明的是虽然刚开始我就感到和作者的某些契合,因为我老有一些广博无限脑洞大开的YY,但在后面的阅读中,作者的描写依旧惊奇了我。 比如说把暴风雨中的城市和村庄比作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小舟,被黑夜所禁锢,这样的联想必然出自高空中俯瞰大地的人,贴切而又自然,视角非常人所及。这也印证了序言里所说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兼具的观点。 说到历史价值,个人对航空业涉水夜晚航班时的历史倒是无甚体会。也许是已经习以为常了吧。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现在的航空业也少了很多当初的冒险与激情。尽管如此,当今世界,我们依旧不时可以看到飞机失事的新闻,而飞机晚点延误更是屡见不鲜。 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让我们对航空业的运作有起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窥探到从事这一行的人,从主任、检查员到飞行员甚至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工作、生活与情感。我想后者要重要得多,因为它兴许可以在大众和航空业者之间建起一座桥梁,让机场少一些怨气怒气,多份沟通和理解。 再说《夜航》的文学价值。于我而言,感触深的是作者对永恒的追求,对某种超越人类本身的事物的追求。里维埃的思考到随处可见的神庙比喻,都指向了人类想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些什么的意愿。只要是人,就都想留点存在过的痕迹吧。通过这些描写,也让这个发生在一个晚上的故事具有了某种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而这也正是我所喜爱的点,一如《小王子》里那些满含哲思的话语。 其次感触深的是《夜航》的美丽。这一方面来自视角的独特,一方面来自于笔法的流畅,而这两者都基于作者多年的飞行员身份。书中最美当属飞行员从风暴中进入那片星空之时,一片光辉灿烂,再也没有风雨的摧残。那是属于他们的天堂。 最后说一下结尾,一直期待着的结局并没有出现。既让人唏嘘又让人叹服。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往往伴随着少数人的牺牲,同所有其他一切为了人类进步发展而做出牺牲贡献的人一样,他们都不应该被忘记。同时正如里维埃一样,我们也应当背负起自身的使命,继续向前。这也是这本书的另一意义所在。 勉之 2017.4.24

  《夜航》读后感(八):走在黎明前的夜航者

  上周末陪友人去剧场值班,去时是早上八点,公交19路在那个时间段还不算挤,淮左名都还未从酣眠中醒来,故而算不上人声鼎沸。那天天气不热,公车的窗户大开着,夏日晨风、明蓝色的天空、白日光与绿树荫,再夹杂着街边早餐摊的食物香气,一下子让我想起上上个周末读到的圣埃克苏佩里《夜航》里的一句,“ 他用飞机的翅膀向茫茫大海中的一艘小舟致意”。这或许是一个毫无逻辑性所言的联想,但彼时的我就在彼景之中领略到了那句话的诗意。天与海、飞机与船只、飞行员与船员,这种空间的纵深感和对比感充满了一种静谧又庄严的美感。 小说聚焦一群夜航路线上的人,他们走在黎明之前,里埃尔、罗比诺以及法比安和佩雷尔,他们的角色是航线主任、检查员查员、飞行员。小说的故事性不算强,但胜在充满了哲理意味。 看这部小说时,我一直在说这简直美极啦,从天空俯瞰大地,连绵的山丘是游牧人鞭下奔走的羊群,一切在陆地看来庞大宏伟的事物变得渺小诗意,但又不失尊严,生命的尊严。 作者把我带入到了另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如若我在穹顶之颠,看这世间万象又是如何?或许我会在云朵褶皱的罅隙中看到朝日东升;在平原、山川都融进夜色的温柔里看村庄灯火似星光点点。又或许我除了飞行,便在想着停靠,但停靠站不是终点站,而旅途倦人总是误以为并恳切地希望在停靠站逗留,再拖一会会离开。又或许我在云霄之上,看如蝼蚁般的世人,思考人生各种命题。 但这一切不过是我的臆想,现实是这宁静的天地山川间就只有飞机上的寥寥几人,所以不论福祸,他们都得独自承受,没有人会帮助他们,可以想象这需要有多大的耐力和从容。 小说笔触温柔又坚定,飞行途中遭遇暴风雪,明明该是命悬一线般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作者却写得平和,这种感觉像是跳楼机已经到了顶点,本来准备瞬间以重力加速度垂直下跌,但只是缓缓地落了下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你还是全程紧张。可我喜欢用这种看似舒缓的语调说这样紧急的事情,因为能很好地体会到飞行员的心理走向,他怕吗?肯定怕,但他不能慌。 “一点四十分了。飞机的燃料应该已经用完,没有可能他还再继续飞了。” 这是在写法比安暴风雨中不幸殒命时的一句话,看得我直落泪。“没有可能他还再继续飞了”,就像一只在天上的星星,他不可能发亮了。 我不想说过多的话去褒扬飞行员又或者是为早期民航事业起势做贡献的人,他们在我心中是走在黎明前的开拓者。

  《夜航》读后感(九):生活就是里维埃,在他面前请别犯错

  说起《小王子》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而关于《小王子》的作者,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其实是有点懵的,因为他的名字“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太长了,很难记,所以直到拿着这本《夜航》翻看时,我才知道这个作者就是写《小王子》的那个人。

  圣埃克苏佩里除了写作《夜航》《人的大地》《小王子》等小说之外,他的另一身份是个飞行员,他曾服役法国空军,同时他还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他的职业飞行师生涯给了他多创作灵感,从《夜航》到《小王子》都能看到这些痕迹。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法语文学中被翻译最多的作品,它影响了全球的好几代人,或许正因如此,圣埃克苏佩里才能够和卢梭、伏尔泰、雨果等一起被请进了先贤祠。

  《夜航》是一本关于20世纪初夜间航班在民航业中最初开拓和发展的时代故事,它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再创作。如今我们出门旅行经常会乘坐晚间的红眼航班,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20世纪航空业不发达的时候,夜航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小说中有个情节提到,当飞机进入夜晚的大雾时,常常驾驶舱内伸手不见五指,甚至连仪表盘的数据都看不清,可见当时的风险有多高。

  为了控制风险,整个夜航项目的负责人里维埃采取了最严格的管理规范,即使是有20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罗布莱犯错时,他丝毫不留情面,不管老罗布莱如何苦苦哀求,他依然依规执行。当检查员罗比诺邀下属佩雷尔一起吃饭联络感情的时候,里维埃却告诉罗比诺“你可以喜欢那些被你指挥的人,但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感情”。并提出让罗比诺给佩雷尔一个莫须有的处罚。就是这样一个冷血的领导,让整个夜航项目成长起来。老实说,我不是特别喜欢《夜航》里面的里维埃,大概替人打工的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领导吧。

  小说的高潮是一次飞机失联事故,法比安驾驶的夜航飞机遭遇风暴失联,此时的里维埃并非完全没有感情,他第一时间停止了即将起飞的后续飞行任务,和同事们着急地在办公室等待最新消息,他在办公室接待了伤心欲绝的法比安妻子,尽管他也十分悲痛惋惜,但作为公司领导人,他还得继续让公司正常运转。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夜航是一个体系,他不能让这个体系因一次事故而崩溃,不然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当最后比较确定法比安可能已经遇难了,他还是强忍住悲伤,让后续飞机起飞,仿佛法比安已经被人遗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即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但如果把个人生命放进一个体系里,则个体生命的宝贵性可能会被体系稳定的重要性淹没,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概是如此,只是这时候的这个“将”,它不是具体指某个英雄,而是一个体系。

  建一座桥会死人,开一条路也会死人,记得有一次去新疆,在独库公路的某个地方遇见一个纪念陵园,里面就是那些为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整个陵园就剩一个老兵在那里守护,当时的司机蒙哥说他每次经过这里都会向老人买些山货,就当是献上一份纪念,而大多数从独库公路穿行的司机都不知道这个陵园还有这样的故事。所以人其实还是挺矛盾的,我们会为说里维埃冷血,还没完全确认法比安是否正真遇难,就下令下面的航班继续起航,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坐着红眼航班的时候,或许又不愿承认,正是有里维埃这样的人,才能有今天的夜航。

  斯人已逝,生活还需继续,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不再像《小王子》那样童话,生活是残酷的,它就像《夜航》的里维埃,在它面前,你所有的理由都不成立,你只要犯错,就必然会被生活处罚。

  《夜航》读后感(十):今日书评——《夜航》 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人生的幸福不在无拘无束的自由中,而是在承担与接受使命的责任中。 ——《夜航》 我读《夜航》,在小说里的各个人物尤其是里维埃和法比安中,看到了他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热爱与坚守,面对困难时的无畏和搏斗的高尚灵魂。 小说写了某个夜晚,三架邮政飞机分别从巴塔哥尼亚、智利和巴拉圭,一起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中的一架由法比安驾驶的飞机因遭遇飓风而坠毁的故事。 故事围绕两条线展开,飞行员法比安在天空中与暴风雨搏斗,而航线负责人里维埃在办公室忐忑不安地指挥等待;一动一静,一暗一明,大反差画面交替出现,语言优美而紧凑又富有节奏感,给人以惊心震撼的感觉。 里维埃,小说里航空公司所有航线的负责人,大多数读者初次读到他时,或许都会对他感到不满,会觉得这个人过于严格死板,墨守成规。 小说中的里维埃对待工作严格到极点,对待身边的下属更是如此,下属们哪怕犯的是一丝一毫的差错,或是稍稍不按制度来,他都会给予严厉的惩罚,甚至将他们调离工作岗位。 可继续往下读时,感受到的,便是里维埃出于对工作热爱而表现出的对事业及制度的绝对忠诚,和工作及飞行员生命的绝对付责。 《夜航》融入了作者安托万的亲身经历。安托万不仅是一名作家,他同时还是一名飞行员,他所处的那个年代,航空事业才刚刚起步,夜间航空更是充满未知。诸多危险等待着当时的飞行员。 里维埃等人,正式结合当时的大背景所孕育出的高贵灵魂。正是因为充满未知和危险,才是属于里维埃等人的前线。也正因面对的是死神所设下的屏障,里维埃才会对航空制度抱以绝对遵守、对工作态度持以绝对认真以及对下属的工作要求看待得绝对严格。 他这么做,是爱。他爱所有飞行员的生命,爱所用工作人员的生命,更爱将来千千万万为航空事业奋斗和坐在飞机里俯瞰大地的人的生命,他所做的,是对他们的生命负责。 “制度就好像是宗教仪式,它虽然看起来荒谬可笑,不过它也同时孕育了人类,”这是里维埃心中所想。制度虽然死板,但却可以塑造、规范、提升一个人,在制度之下生存工作,是对众多生命得以延续的保障。 航空公司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面对里维埃这样的领导,他们没有一个人向他表示愤恨,与之相反,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热爱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而他们之所以热爱这份工作,正是因为里维埃的严厉。 法比安,小说里付责巴塔哥尼亚往布宜诺斯艾利斯航线的夜间飞行员。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途中,法比安一行人遭遇飓风袭击,法比安驾驶飞机奋勇抵抗,最后因燃油耗尽,离开天际,荣升天国。 小说中有一段对法比安面对飓风做抵抗时的生动描写:也许飞行员紧握着操作杆的双手,此时已经将暴风雨捏在自己的手中,就像捏住了一只野兽的脖子。而他有力的肩膀依然是一动不动。 面对灾难,他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前行;他没有胆怯,而是勇敢抗击。 在飞机燃油所剩无几的时候,法比安选择让飞机飞向更高的星空。离开飓风的包裹,他看见此生最美的光景:璀璨星空,无数繁星为他释放最耀眼的光芒向他指引。法比安生而为天空,将死之时,天空给予他最诚挚的问候,这问候声,是对法比安表示深刻的尊重。 法比安的妻子在家里为丈夫准备了咖啡和鲜花,只盼望着丈夫能平安归来,给他一个温柔的怀抱。面对丈夫久久未归,她焦急万分,亲赴公司等待,听闻丈夫的死讯,她更是痛苦哭诉。 咖啡已冷,花儿终会凋谢,但在凋零的背后,定会出现更夺目的光芒,这光芒,是法比安留下的,更准确的说,是法比安的精神留下的,它照耀在妻子的脸庞上,安抚她受伤的心灵,也照耀在每个人的身上,以热衷事业,至死不渝的精神鼓舞着一代有一代人奋力前行。 最后,妻子向里维埃告辞,她谦逊地微笑着,这微笑,蕴含着巨大力量。或许是强忍丧夫之痛的苦笑,又或许,是在面对丈夫的英勇无畏和站内工作人员的兢兢业业时怀以深深钦佩和感动,使她对丈夫之死释怀。 她无悔嫁给法比安,法比安与飓风之魔搏斗的伟大形象将在此刻永远镶嵌在她心房里,她为丈夫的勇敢和敬业而深感自豪。 里维埃、法比安和站内所用的工作人员,他们追寻的,是一种永恒。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喊叫,响彻的,只有最纯净最无私的沉默。 个人的幸福与伟大的奋斗,永远是矛盾且无法相融的。大多数人的利益总是由少数人的利益牺牲而得来,就像小说中的所有为夜航奉献牺牲的人。如今包括航空事业在内,所有领域蓬勃发展,离不开无数前人的拼搏,我们现在所处的岗位上,无形中流淌着无数英雄的汗水、泪水和血液。 谨以此文,向所用为事业无私奋斗,鞠躬尽瘁的人致敬。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炎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夜航》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