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07 04:26: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精选

  《为了报仇看电影》是一本由韩松落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一):人是复杂的化合物

  不论为了什么看电影,电影也只是人们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投射。有些人喜欢大圆满结局的,就是内心对于美好的渴望。电影属于生活,却不是生活。因为电影不能诠释真正的生活百态,真正的人类痛苦。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简单而雷同的,浮于表面;一切痛苦的事物却是复杂而琐碎的,深埋于背后。 透过表面上的美好看到背后的痛苦才是真正地理解。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二):短评没有名字

  书和报仇没关系,我甚至觉得它和电影关系也不太大,百余来书画影音被一一带过,指东打西不能作数,记录的其实是人生感慨。看书的当头,我从家里翻找出2011年版为了报仇看电影2,一直闲置于书架,只翻过寥寥数页。十分庆幸,多年后的当下读起来竟然受用,文字不时拨动最柔软的感触。当然,倘若你不爱这么一本,那么权当是作者报复了读者。

  可惜文学艺术是太私人的东西,言语文字不能悉数照单全收。可幸文学艺术是太私人的东西,你我看法总不尽相同。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三):跳不开更不想接近

  写电影,可以如影评,一部电影一篇文章,偶尔展开发发感慨;或者以专业的角度,对电影手法技术等各方各面进行探讨;要不就扩大视野,以同一时期出现的几部电影为引,写一份社会百态图,总结必然性。 而,将所看到的电影,印证自己的想法,填充自己的生活,成为写者观影史,甚至私人日记,则,小众了一点。有那么个耸人听闻的书名,更让人无所适从。 正如已经不习惯看散文,电影随笔也让我没了兴致,何况那么大的观影量,那么久远的老电影!

  写者在电影中发现的小细节,会让人会心一笑,那些没看过的电影,却变成黑洞,跳不开更不想接近。所以,直接略过…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四):《为了报仇看电影》评论-2分

  书名很调皮,内容也调皮,我喜欢调皮,能带着幽默,调皮着讲故事的人,还能在其中埋下道理和心得,这样的作者值得关注,所以我关注了韩松落的微博,偶尔刷到一两条,冬天能驱驱寒,夏天能败败火,到他临死之前写的所有书,我都会继续关注的。

  其实呢,书是一本杂文集,谈谈一些类型化的电影,总结共性,也会涉及小说,当然还会讲讲人生道理。归类的方式和切入点也很个性,如果按着他所描述的来细致体验,恐怕是没那么多时间,列举的电影有些太久远了,看上去会丧失新鲜感,但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还是有必要的。我没法太过于深入的去理解,我其实更多的是看看热闹,顺便做了大量的笔记。根据感兴趣的题材,下载了好多电影,待日后有时间,再慢慢吸收。

  从过年到现在,电影院都关门了,人民群众都憋够呛,这个上映档期的电影,也都损失惨重,估计夏天档期的电影,会迎来一波高票房。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五):为了赚钱看电影

  俗,恶俗无比,卖力滑破手指也找不到为其空洞和浮夸可以开脱的一二。于影评虽然我尚懒得偶有动笔,可也学得来对自己长篇累牍无力卖弄着情节如何感情如何嗤之以鼻。编排这么巧妙推进这么自然表演这么特么传神,情节情感如何自早在不言中,要我碍大家眼听一遍不高明的复述!于是我尝试起了解更多专业的导演技巧,每逢佳片上映时也可叫大家明白艺术巧妙究竟何处,当然于剧情于立意于表演尚看不出艺术片高明的,倒也不必白费气力多余解释,互相敬而远之大家各得其所。

  洋洋洒洒落笔十几万次,不细看也知作者当真观影无数,可谓己远不能及。如今大剌剌把些私下把玩的小随笔拿上台面版姑且当作是生活所迫,或许是看准了腹中无甚墨水的朋友对些矫情浮夸见识的渴求,不怎么用过工可也能当作文艺咖朝人卖弄,何乐不为。方才读完的太宰治《人间失格》后不知名的第一人称短篇反而更为惊悚,要警惕拿艺术作了贪图权钱的俗人!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六):为什么看电影?

  文/林则徐则林

  有人说人类自从有了电影,生命的长度至少延长了三倍!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过去与未来,以及现在的不同时间与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

  电影技术在发明的时候,我想并没没有人会想到是今天这个样子的,那时候只不过是单纯地记录一些历史事件而已。谁能想到今天的电影竟然将绘画、构图、声效统统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艺术中的一份子呢?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世界观,从电影里我们看到别人各自不同的生活,有喜悦、有愤怒、有离别、有欢聚,我们跟着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大声哭、又一起放肆地笑。

  仿佛电影里的那个人就是我,而我就是他一样。通过电影,我们体会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生,因此,我们的人生也跟着得到了伸展。

  坐在屏幕前方,我们可以随着电影去到任何地方。夏天里,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的冰凉、冬天里我们又可以感受到电影里的炎热。我们还可以在电影里进行时光旅行、从古代到现代到未来。我们亦可以通过电影进行空间上的转换。

  身体和灵魂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感到厌倦。现实生活中时间一长,就开始变得乏味枯燥。想要逃离、想要去到另一个地方。可现实不允许,身体方面、经济方面。身体和灵魂都被困住了,成了生活的囚徒。

  于是,我们只能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达到身体暂时不动而灵魂先行的目的了,其中比较好的方式就莫过于是电影了,视觉、听觉全方位感知这个世界的多变与离奇、体会到别人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与爱恨情愁!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七):所以爱看电影的男子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咯

  家里有这本书的纸质版,几年前在书柜看到此书书名,仿佛就已经像看完了整本书了,自己应该是从来没有从书架上取出过。

  因缘巧合,现在看到有电子书版了,倒有了兴趣看了。

  以前我“发明”过一个理论:一个人看电影的多少是衡量这个人有多宅的最可靠的标准。毕竟多数电影,得在屋里看,得在家里看,得(躲)在幽暗之处看,得自己独自看,哪里有热闹升天之处,活泼好动之人,呼朋引伴之巧,能坐得下来,静静看着屏幕,甚至几小时不发一语的。

  韩松落是真的喜欢电影艺术的人,也可见他有多宅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形象定是黑框眼镜戴着,肤色并不黝黑,神态不可能聒噪,话肯定不多。

  看书里一些内容揣测这书应该写于2009年左右,书里提到的一些人一些事,现在看起来难免感到时过境迁,倒无须过度注意。书中还几次提到豆瓣,不过当时的豆瓣估计更为小众,跟现在还是有一些不同了。

  不过作者当时估计已经人到中年了,借助电影,借着时事说的话,不会流于表面,人生百态,心境哲理,倒是至今相通的。现在看此书,就是重点关注这个方面。

  影视艺术的呈现技巧,那倒不必在此书中向作者要求,韩也不于这些方面落笔,更多地要么从某些电影产生的背后故事背景,或者电影中折射出的道理,再或者从个人观影体验方面来讲,倒可以给那些作为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些共鸣和启发。

  大概此类宅男都是聪明又心思敏感的人,知道如何高效地感受五味百态,又明白如何将这种种感悟转化成言语。读来篇幅不长,围绕一个小理,总可以给人的心底滴一滴墨水然后渲染开。

  今年作者又出了类似的一本文集。我看了一部分,发现文风、所涉及的方向与此书类似,估计作者这么多年初心未改,仍然坚持于自己这个喜好而不厌倦、停止。安然自处,也是难得。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八):读《为了报仇看电影》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被这个书名所吸引,因为自己喜欢看电影,以为这是一本小说。关于通过看电影来报仇的小说。后来,发现我错了。这原来是一本影评。而且字里行间充满温馨。之前 虽然听说过韩松落这个名字,但从未读过他的作品。为了了解一下他,刻意去网上搜索了一下。韩松落,70后,1997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在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是《南方都市报》举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等等。一个人的经历和职业深深影响着自身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我觉得这样一个与电影接触频繁的人,写出来的影评也绝对不会差。

  这本书包装很精美,书皮上映着一句话“有时候,看电影,是为了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这句话让我想到很多,我们每次都按部就班的生活,做什么都成了应付,只有我们走入电影院,会看到一个和我们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或哭或笑,若有所思,走出影院,仍久久不能释怀。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居然不是文字,而是书中的那些彩色插图,记录生活的某个瞬间,是那么静谧,是那么和谐,我的时间也仿佛定格在那一瞬,眼前似乎也出现了插图中的那些事物。

  这本书分为六部分,依次为:人生的质感、熊不是泰迪熊、向你打听一个人、安倍晴明的庭院、爱是最好的唤醒、所有的故事都是爱情故事。每部分都有一个吸引读者的主题,六部分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就像这本书上写道,“生活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影库,而且永远比戏剧精彩,比惊悚的更惊悚,比传奇的更传奇,比煽情的更煽情,比励志的更励志”。

  这本书表面上是写影评,其实更是给我们传递一种理念:生活其实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美丽,我们要在平淡中寻找特别,把简单的生活过到精致,这样你的生活不会像电影种一般波澜壮阔,但也能够独一无二!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九):"为了报仇 看书和电影"

  第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进了我的心坎里。 "有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 看到名字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部充满诙谐色彩的影评书,但越看下去越是觉得这不仅仅是评论一部一部电影堆砌而成的辉煌高楼,反而像是用经验和非世故的眼光雕葺的一座精心镂刻的江南亭阁,带着深刻和敏锐的洞察力,借助一部部电影的情节,铺画出一幅浪漫和真实交织的蓝图。 看到这本书,看见里面一部部电影的名字,真的让人想要去看电影,去看韩松落笔下和普通人视角不太相同的电影。真的想要看一部电影,看一遍影评地去阅读,然后自己再在书页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那才是真的去看这样一本书。这本书我看得很慢,这样的书不适合快速阅读,只适合随着真的电影和真的人生去读。 这本书里的文章篇篇短小精悍,但却字字箴言,我自诩不是看电影看得少的人,但却在里面见到不知多少我没看过的小众且优质的电影,书配上电影,再加上一汤匙的人生,这本书美味得刚刚好。看书,其实往往看得就是另一段匪夷所思的人生,一段我们也许没有办法亲身经历的经验,一段掺杂着真实快感与慰藉的故事,电影也是一样。这本书,看起来是用一种影评的目光去审视着一部部电影,但其实是用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去审阅了万千人生。 我喜欢这本书里引用的书籍和名言,有些确是我曾经看不下去的,像是《乌合之众》和《尤利西斯》这一类书,但现在仿佛又重拾了兴趣,兴冲冲去书店买来看,虽不算是津津乐道,但也慢慢接受了这些看不太懂的东西。这些电影里,中外皆有涉猎,让我也对华语电影产生了新的认识。突然觉出自己以前的肤浅,被好莱坞电影高制作成本的特效蒙骗,也觉出华语电影的未来,并非像我们想象的一片黑暗。平常口味偏欧美的我,竟然看着这本书,猎阅了那么多华语好片。 看书的目的在于改变偏执,那我也算没有白看。很多观点和想法并不能一成不变不去发展,世间并非非黑即白,偏执的生活和眼光不尽然予以期待。这本书我大概还要看很久,但再久也不算太久。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十):关于《为了报仇看电影》

  关于《为了报仇看电影》

  ——有时候,看电影是为了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

  有句话叫做“日光之下,再无新事”,意思是在这个有七十亿人的世界里,我们爱的、恨的、为之欢笑的、为之哭泣的所有的一切,都曾有人经受过,没有事情是全新的。而所谓的独一无二的我们,也是庸常的,何况大多数的我们也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本身就是庸碌的。这样庸碌的我们,大多都喜欢看电影。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看电影呢?或许是因为电影里有未知的世界,电影给了我们一种经历未知的可能;或许是因为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去,看到回忆,看到情怀;又或许是因为电影里有别人家的一生,有肆无忌惮的笑和泪,有真真切切的爱和痛。作者韩松落说:“有时候,看电影是为了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是啊,电影里的人痛痛快快的过完一生,电影外的我们也可以暂时放下身边的麻木,假装自己正经历着电影里不同寻常的一切,我们伤心,哭泣,愤怒,反击,欢笑,人生圆满落幕。罗素说过,“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我们用这两个小时为自己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电影散场,梦也结束了,我们又回归寡淡的生活,等着下一次美梦的召唤。

  仅仅如此吗?

  至少于作者来说不是的。书的标题是“为了报仇看电影”,内容却远不止于此。作者还说:“看电影,是接受馈赠。”我们在电影里经历别人的人生,在别人的世界里反思自己,拿走别人用血泪换来的人生感悟。我们接受了电影太多的馈赠,而付出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本书里提到的馈赠太多了。同一类型的电影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感悟,何况电影的种类、数量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与其说这本书是观影指南,不如说是对看电影这件事本身的探索。缺爱的人偏爱花团锦簇的电影,受不了平庸的人偏爱精彩刺激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爱的电影本身就已经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现状。同理,我们爱的书、音乐也都在某一程度印证了这一点。

  我经常在想为什么从一部电影中韩松落就可以看出这么多呢?越往下读就越为自己的浅薄而羞愧。看之前也确实没有想到一本影评合集能带给我这么大的感触。这是一本需要慢慢读的书,你完全不必急着一口气把它读完,睡前,闲暇时,甚至是等人时,拿出来翻一两篇,便足以回味一整天了。

  我想我们是需要这样一本书的,拿来给庸碌的生活添一点调味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了报仇看电影》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