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06 04:30: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精选

  《良物的态度》是一本由张璇著作,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一):种草指南

  “太过夸大“物”的灵魂,像是种蹩脚的宗教,很难得到忠实的信徒。但是忽视“物”所存在的痕迹,这又万万不可能。”这是《良物的态度》一书作者张璇写在前言中的几句话,恰如她所说,在如今我们离不开物的包围,但也不该沉迷于其中,这之间就需要我们把握平衡,但不可否认,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物品总能带给我们身与心的享受。

  张璇,新锐时尚专栏《Low Fashion》作者,服装造型师,在她的生活中,种种良物甚至比情人还能带给她更多的慰藉。一个舒适的枕头,一款喜爱的香薰蜡烛,一套喜爱的睡衣,这些物品都能在奔忙之后带人以安慰。这些带给张璇美好舒适的物品似乎已经有了生命,按张璇的话来讲就是“良物自有态度,你我凡人需要用心感受”。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二):日用即道

  开始断舍离以后,我不是走入另一个极端,从购物狂变成极端不消费。而是学会花钱买体验和经历。就像我现在出去旅行,更想花钱增加经历,而不是单纯投入地疯狂购物。

  所以偶尔,也会需要阅读好物推荐类的书籍,看别人笔下,分享那些能让人怦然心动的物品和使用后生活的改善和享受,就当成是原来各种沉迷购物网站的替代消遣。

  作者是我高中很喜欢看的时尚杂志《新锐》的编辑。文风很舒服,有种看专栏小文的感觉。

  这类书籍不是一味种下一片草原,而是可以透过一个人的日用之道和择物品味,看出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也是一种有意思的“见众生”的经历。

  就像这本书,作者虽然在光鲜亮丽的时尚业,但其实时尚不代表一定要浮夸和琳琅满目,喜新厌旧,用过即抛。

  生活,就应该很简单,但不代表要简陋。

  对手工匠人来说,时间和精力花在哪里,哪里好;

  对我们来说,金钱花在哪里,哪里值得。

  同类型的书籍,推荐松浦弥太郎的《好物100》《日日100》《关键是品味》。日和手帖系列,比如《日用即道》。这个“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总能让人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三):《良物的态度》金句笔记

  “简单”和“简陋”之间隔着一万件白 T 恤的距离,这大致就是基本款很难真正穿好的原因吧。

  你说时尚要全副武装?但精致的女孩远没有坏女孩性感哟。

  在日常中频频被使用的东西,经过漫长的淘洗,仍旧保持着谦虚的姿态来面对所盛之物, 可能是手工匠人们最执着又清晰的内心表达。

  时髦的程度有多高,取决于你的开放程度有多大。比如夏日的麂皮流苏短背心,冬天的蕾丝裹裙,男装部的小码衬衫,甚至是奶奶衣橱里的 vintage 手袋 ……

  理想中的“好设计”应该是弱化设计本身的,不那么用力,也不张扬,更不会脱离“使用感”成为徒有其表的什么东西。

  慢慢修炼就好,起码先从自我认可开始:是我觉得它漂亮,而不是别人都说它漂亮。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四):与物之关系

  有天,跟友人边行走边聊天时,谈到了“品味”一词。“品味”也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倒是像诸如“文化” “特质” 之类,由个人所遇之人之事、所觉察之思想、对于物的醒觉。双方品味对了,也就对味了。

  这样的一本书,反映的也是作者对于自身与物关系的一种察觉了。而这也提醒着普通的大众,时而也该审视一下自身所持之物的关系。(好吧,起码是提醒我自己这样去做。)以及,在把物品带回家之前,也好好沟通一下未来在家中所发挥的价值。

  好几个月前的一个周末,看了一部日剧,剧名叫《我的家空无一物》。其中有一幕,(虽然看着有点瘆人)是女主角跟一个杯子的对话,(当然,不是杯子真的会发声,而是女主站在一只杯子的立场进行发声)其实是直面自己内心的声音,继而理解自己对于这个物品的真正想法,而最后给这个物品一个归属之地。剧情梗概是女主角原是一名屯物狂,一日,被男友分手后,不得不开始清理与男友相关的物品和过去。而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身外冗余之物被清理掉之后到清爽感,渐渐觉醒,重新审视周围的物品,慢慢到精简,直至最后只余下那些我们珍视和喜爱的东西。

  父辈所在的时代物资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所以家中很多物品都是手作或者采购的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现在留下的,大多是父亲的木工制品。旧物上除了时光的刻痕,还有的,就是人与其的关系了,比如落在上面的回忆之类。好像这个物品遗失了,与其关联的回忆似乎也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大打折扣。

  这样的一本书,我相信,除了给大众/小众种草一些品牌之外,也是作者精挑细选,跟物品们理清念想之后到一个表白了。(也有可能跟我想到的初衷不同)此书之于我,也在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所喜爱的物品,都是有些什么样的故事?这些物品,大概也会是我这个人的代言物。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五):态度-温度

  个人很喜欢这本书,书中作者推荐自己习惯中离不开的良物,描述了物品的特点和自己的理由,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当然书中的物品都会很贵,但不会有炫富的感觉,只是表达作者的生活品质(有一些书就流露出了炫耀的感觉,不喜欢)

  同时,做为一名设计师,设计的用意需要被懂的人感知!做到极致的设计,不是说说而已。

  社会发展到如今地步,垃圾越来越多。

  一次性餐具、一次性衣服、一次性包装......很多很多在还没有见底就想扔掉,甚至在打开包装,试用了一次就压了箱底。

  我记得,小时候姥姥总做着各种手工,那时没有一件是昂贵的,都是家里的旧衣服、破布,可就是会刻在记忆里。如今,家里堆的东西越来越多,却很少是会珍惜几年以上的,总能出现另一个把它代替。

  选择越来越多,生命的品质也会出现很多层次。

  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美好的,

  但美好的东西一定有温度、有态度!

  也正是因为如今选择越来越多,选择的标准也随之产生。

  选择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样食物入口、选择什么样的餐具、选择什么样的面巾纸......如何选择自己使用的物品,这个标准可以映射出几乎各方面的标准。

  我们的生命,被一次次选择所定义。

  透过书,向往作者的生活,因为会给人一种生活的随心所欲的感觉。但是,这背后一定是作者有描写自己“严格”的标准,所选择物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很认真的活着,一丝不苟。久而久之,这样的“严格”就会成为习惯,有之前的不苟,才有之后的游刃有余。

  而这高品质的生活、严格的标准,建立在丰富的学识之上,需要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只有充分了解了,才能做出优秀、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们所向往的生活,都是来之不易的。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六):你眼中的那根草,或许就是我的心头宝

  对于生活中涉及到衣食住行等事情所用到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喜爱与偏好。

  就拿自己来讲,我这人特别喜欢一些用于DIY制作的小物件,像是别致的小扣子,好看的花布头,亮闪闪的小珠子,各种看似乱七八糟却各有特色的针头线脑。这些在许多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不起眼的寻常小物,在我这里却是心头的宝。

  这世上的物件有千千万,总有一些在你的心中是最为独特的。也许是你早就熟知的,也或许你是在不经意间与其相遇的,于是它便成为你心中念念不忘之物。这些物件在你的心中是无法以金钱来衡量的,或许他的市值并不算高,但是你就是钟情于它,对其情有独钟。在你的心中,那就是一件爱不释手,及其贴心的良物。

  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不同,每个人心中的良物也各有不同。

  《良物的态度》是新锐时尚专栏作者张璇将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良物所记述下来的一篇篇的小文。透过这七十余篇图文并茂的小小文章,你将充分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有的别致生活姿态。

  若是细细说起来这七十多件小物,其实还真的都是生活中经常所见之物。太阳眼镜、帆布鞋、环保袋、还有人字拖等等物件,哪一样不是我们所见过的呢?只是因为作者稍稍对其花了点心思去寻觅选择,一切的感觉便变得不一样起来。这其中或许有些东西其实你是不屑一顾的,但是在作者的心中那就是她的最爱。

  好的物件,在于精而不在于贵,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应该如此。不求多么奢侈高贵,只求别致适用就好。喜悦因为对于自己心头良物的喜爱而起。美好的心情,就在这些良物的陪伴过程中一点点的被累积起来。

  虽说每个人对于生活都有着不同的选择,但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稍稍花费一点点心思,你的人生便会因为你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态度以及选择,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独特起来。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七):与你们在一起

  电影《奇迹》告诉了我们 :世界如此精彩,日常生活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书籍《良物的态度》,我想传达了一个观念:使用了恰到好处的良物,它们将会在我们所处的日常生活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来。这朵孕育而开的花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奇迹呀!

  过一日,少一日,如何能让物件在一日一日中大放异彩,我想这就是要接壤你的用心挑选了。

  一件一件一件的私人物品,渐渐地会成为一个人的标签,亲朋好友在某一刻开始,便会说,这就是她喜欢的东西吗?而你也会说,这感觉是友人喜欢的颜色;这感觉是友人爱看的电影;这感觉是友人会喜欢的物品;我妈妈会喜欢这个,我爸爸会喜欢那个,我弟弟肯定喜欢这个和那个,我爷爷奶奶肯定爱吃这个。因为爱和喜欢,我们开始用对方来标记和认识这个世界,这样子想起来,真的好温暖。

  对于物件(囊括各式各类)的选择,自己也从盲目购买到细心挑选的阶段,但还是要向本书作者学习。因为有些良物不会言及最直接的感受。不言明,但是却让你在使用中感受到,这就是部分良物的基础,此为在使用中一步一步感受到它的魅力。还有一种是直接表现出来,光是看着就心情开朗,无需依靠你的想象力将其补充完整,直接坦诚它的美,此为视觉上直接冲击你让你的心为之怦然心动。两种良物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一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闪闪发亮。

  印象最深刻书中作者那名为《牙膏和滚床单》的以篇章,着实让我长见识了。原来牙膏会让刷牙成为夜里除了滚床单外第二件令人期待的事情。看完让人忍俊不禁。原来牙膏中的“爱马仕”它的薄荷辛辣程度完全不会让你有不适的感觉,膏体厚重,有颗感,是彻头彻尾的洁净体验。别说是睡前的滚床单,早晨的吻也可以靠边站站了。这段原文,让人看完不禁想买一管牙膏来试试!

  书中提及的良物比比皆是,看完让人跃跃欲试。良物,不仅仅有态度,还有姿态呢。能不能从作者的良物中提及对你有用的而后接着接着打开一扇一扇仅属于你自己的良物大门呢?我想这就要关注和挖掘自己的内在体验和情感,找到自我。拿着这把你内心的钥匙就能通往新世界了!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八):一本让人幸福的书

  《良物的态度》,没读书之前,曾经翻阅了一下,想着大抵也不过是一本打着“良物”旗号写生活品质的书,彩页印刷,简洁、高档、有质感,和我们他度过许多类似的书一样,读了之后才发现,这还真是一本“实在”的书,说“良物”就是“良物”。当然,你也可以将其跟时下流行的一些时尚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过,大多数时间,作者没有延伸,只是就事论事。

  一件白T恤、一瓶香水、一只口红,一双白球鞋,甚至,一瓶卸妆水。

  以前如果我读这样的书,大抵会产生这样的感触:是呀,良物,你说的“良物”不是建立在经济收入之上的吗?看你书里提到的品牌,一般老百姓怎么能消费得起?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良物”也有了不同的看法。未必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所谓的“良”,既是商品本身的质量,更是存乎一心“物质”带来的熨帖感、幸福感、实在感。

  我喜欢3CE的口红,我想,这是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的东西,但是它带给我幸福和快乐,它即是我的“良物”;张璇推荐的Tom Ford、YSL、CHANEL口红,虽然看起来昂贵,但是一支两支,每个口红控也不是置办不起,所以,它的金钱价值,只是外在,真正在意的,还是内在。

  又回到了生活态度上,一个感恩生活,对生活好奇的人,发现“良物”的可能性总是要多过于牢骚满腹之人。这样的生活,其实也并非无法碰触,前提是,我们的努力,值得我们用更好的东西来犒赏自己。

  以前有种固有观念,似乎“物质是罪恶的”,“享受会导致堕落”,后来,世界突然变成了一切以“物质”来衡量一切,包括形而上的“幸福”、“成功”。在《良物的态度》里,两者皆不存在。物质的享受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这一切,带给你幸福,但并不评判你的人生。

  所以,所有的“良物”都让人感觉那么美好和舒服。放下书,着眼自己的生活,其实,“良物”处处皆在,只要你有一颗感悟“良物”的心。

  说是生活态度,其实也不为过。

  另外,本书可以作为种草指南,为广大女性拔草。我就马上拔了猪鬃梳子和haba,我们值得对自己好,只有真心喜爱,物才有灵魂。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九):书记录:《良物的态度》

  张璇小姐的文字深得我心,可能是同为摩羯座的原因,喜欢她那毒舌却一语中的的文字风格,稍微刺痛但能可以发自内心微笑,暗暗佩服原来还能这样类比,最重要的是毫无违和感。

  相比《良物的态度》,我更喜欢张璇小姐的第一本书——《Low Fashion老发烧》。也是因为对这本书的喜爱,喜欢里面的文字和调调,才有了要看她第二本书的想法。

  《良物的态度》这本书小巧、便携,很适合放在包包里,等人,排队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装帧很有特色,书封摊开是一张海报,十分用心。文字不多,一个晚上便可以看完,但回想书里的文字和图片,会忍不住拿出来翻看,对自己的购物观、人与物的关系和生活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对于我来说,买买买还是能带给我快乐的。逛街,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看到与自己审美、品味和风格如此相配的一件物品,心中的喜悦真的难以掩盖。当然,如果买不起的话,还是沮丧万分的,但是若价格是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果断买下,那心情简直比能与男神睡还要兴奋,接下来的几天,我都会处在好心情中。

  毕竟,是我用自己的钱买下的好物,一个包包,一条裙子,一双鞋子,一个枕头等一些小物品。我将与这些物品发生些什么呢?想想也是令人期待。我会踩着那双鞋子走过些什么路呢?我穿着那条裙子,拿着那个包包,会遇到些什么人呢?我枕着那个枕头,会做一些什么梦,还是令我睡得酣甜呢?一切是未知的,但却让人充满希望,算是对日复一日,犹如一潭死水生活的些许期待。

  在后记里,有一小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购物和恋爱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贴tags、预设心境,都是给自己徒增烦恼,而良物自有态度、花开花落都有时。一旦接受了这样的想法,在买买买的路上就会顺畅很多。不为了买而买,也不为了爱而爱。”

  对啊,良物并不多,好的恋爱也不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越是确定自己要买什么,反而越买不到合适的。有时候,并没有特别想买的东西,就随意逛逛,反而会发现眼前一亮的物品。我就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我特别理解那句不为了买而买。或许,越想遇到对的人,反而越遇不到吧,所以也不为了爱而爱。

  最后,我想用《我可能不会爱你》里程又青说的一句话作结:“我要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包包,装自己的故事。”是的,用自己赚的钱,买良物,感受良物带来的美好,取悦自己,自己和自己谈恋爱,发生专属自己的故事。

  愿我们都能。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十):学会更精致地生活

  良物自有态度,你我凡人皆需要用心感受。这是张璇的宣言,也是我们对待身边一切的感受。对做工精良、富有故事的物品的选择和使用,往往和更有品质的生活、更高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人世更深刻的体味有关。新书《良物的态度》传递的是一种现代生活态度和审美主张。

  我们从一个人吃的、穿的、喝的、用的,大致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位。一件常用物品、一个日常习惯常常会映射出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够没有滋味。生活也许平淡,美好无处不在,我们想要过精致的生活,首先就得像张璇那样,用真心去感受生活,用眼睛去看美好世界,用你的所想所思所感去感悟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是一枚小小的纽扣,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心情。

  张璇,新锐时尚专栏《Low Fashion》作者,服装造型师。时尚圈里最真实、最有趣、最自我的写作者。但求可以提供自我美感的品味升级,而非品牌堆砌式的流行观点。一件条纹衫、博物馆里的手信、让人产生沉思的茶器、适手且触感良好的沐浴工具、个性化的环保袋……这一切将与我们发生怎样的互动?从生活中接触到的好物写起,77篇配图文字,最终提供了一种别致的生活态度。

  一到夏天,我们就喜欢用白T恤来搭配牛仔裤或者小脚裤,因为它穿起来简单大方。好穿好看也有它的法则,质感出众,布料柔软偏薄,和皮肤接触有如沐浴露般舒服。要有一点垂坠感,领口洗了要不变形。版型修身,长度不要超过臀部,袖子是短中长,领口是V领还是圆领还是斜领……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因人而异,没有统一规定,也没有硬性要求,最主要你喜欢、舒服就好。但是我相信在样式满意的基础上更注重面料的舒适度,是每个人都会考虑的。因为生活需要有适当的档次,所以该花钱时就不要省。

  比男友还难选的枕头,这个说得还真形象,有些事情可以稍稍将就,但是有些事情却万万不能将就,因为它会每天如影相随。吃饭穿衣睡觉,每天必备之事,吃饭可以随意一些,但是对于睡觉这件事我是一点都不含糊,因为我也是一个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平时工作强度还有点大,晚上容易失眠多梦,所以我在挑选合适的枕头上面每次也是要花好多功夫。因为经常犯肩周炎,背部有点疼痛,所以我会尽量选用清凉、稍硬、厚度适中的枕头,那就是我最爱的蚕沙枕头。这一用就是五六年,现在有点旧,但是却很干净,因为我会时不时地拿出去晒晒,每晚闻着清香入眠。

  张璇用小苏打和柠檬汁自制的清洁剂,我看就很适用,还环保安全。就像她说的,但凡是讲究品质的人,哪怕是一瓶清洁剂,都不会让自己的选择太粗糙。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用精致的物,会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带给我们快乐的享受。我们不必完全沉溺于其中,但是我们也需要提高生活的档次,过更精致的生活。

  《良物态度》里面有些是难得一用的大品牌,有些也是小到我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适合的人群。我们也可以和她一样着眼于生活中好物的品质特性,注重“使用感”,不要光图外表。良物自有态度,你我凡人皆需要用心感受。慢慢学会享受生活,学会更精致地生活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良物的态度》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