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信息图》是一本由[英] 劳拉·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一):一本让人忍不住深夜打开冰箱的书
作为一个瘦不下来的吃货,对这本书真是又爱又恨啊!
书里的内容又漂亮又涨姿势,好喜欢啤酒分类法的海报和书里送的冰箱贴!
对于会吃不会做的人来说,这本书还有很多关于烹饪的知识,分分钟就可以上手做菜了;喜欢做饭的朋友应该对这本书更感兴趣吧,每一种食物都介绍的相当全面,文字和图表结合展示,很有意思啊。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二):人生百味尽在此书中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无论是旅游还是学习,我都会在放下手中杂七杂八的大物件以后,带着一个小钱包出门寻觅美食,也许是僻静街角的一家甜品屋,也许是热闹岔路口的一间小面馆,我的鼻子总会先于我的手机百度找到美味。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三):“我好爱你,也好爱她。”我的舌头说
我有大多数男人的通病,爱吃,不会做。我喜欢吃各种美味,从生食日料,到烧烤烤肉,几乎没有我不喜欢的。薄如蝉翼的生鱼片,烤的微焦的豚肉,苏杭的甜,漠北的孜然,尤其到了成都这几年饱尝的辣,我仿佛活在味觉的天堂。但是千般滋味,不如厨房里的她。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四):记录一些我自己觉得实用的,毕竟太美式了
食物书 蘑菇 不要洗蘑菇,用毛刷,黄油和油煎,切两半,不要切片。和大蒜很搭 坚果 花生配辣椒打成坚果酱 坚果碎加入蛋糕,咖喱,沙拉,饼干,面包 烤箱烘烤成金黄色,散发出香味,口感酥脆 洋葱 将洋葱丁 胡萝卜丁和芹菜丁与 蔬菜混合并调味,即可 烹制出众多高汤、炖汤、 调味汁和普通汤羹都会 用到的基础配料。大蒜也会为汤增加醇厚的味道。 你可以带皮烤制整个洋葱直到它变得 软嫩,或者将它切片并炒出焦糖味,做成超 级便宜而且令人满足的法式洋葱汤,再或 爱尔兰人那样将马铃薯泥与绿色的葱花混 做成那道著名的香葱马铃薯泥 茄子 如果你不喜欢那种油腻的感觉, 可以尝试把茄子片刷上油以后 架在烤架上烤或焗而不是 下油锅炸。 茄子最爱浓烈的味道! 可以尝试用茄子搭配酪乳、 酸奶食用。 南瓜 切成方块!炖汤!做咖喱 与南瓜最搭的食材: 猪肉/培根 肉豆蔻 山核桃 迷迭香 栗子 蘑菇 辣椒 鼠尾草 姜 酸橙 肉桂 绿芦笋 吃法很多,煮、焯、烤都不错,烧烤、 烘烤、煸炒或清炒芦笋也都很好吃,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把握一个“快”字,时间过长会使芦笋失去天然的甜度 与鸡蛋,奶酪,酱油,小银鱼,榛果,洋葱,豌豆,柠檬,蚕豆最搭配 糖 黑糖最粗制,再红糖,黄糖,白糖 揉面 手法轻,温度低,冰箱冷冻,面团表面刷蛋液 冰淇淋 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液氮甚至3d打印机制成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五):合格吃货的进阶教程
据传,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自称绘画只是他第二擅长的技艺。他说:“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张大千有句名言,堪称是吃货的宣言:“吃是人生最高艺术!”他不仅擅长吃,更深谙烹调之道,其独创的“大风堂菜”至今四处传颂。中国有着数千年的灿烂文明,饮食也随之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以八大菜系为首的中华美食,不但显示了我们品鉴美食的能力,更彰显了我们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也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几年前的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了大江南北,蜚声国内外。诚然,每家每户的家庭主妇,无一例外都能做得一手好饭菜,满足家人的饕餮欲望。在氤氲的饭菜的香气里,我们总能在满足胃口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
但事实上,我们真的懂得如何“吃”吗?对食物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恐怕作为“吃货”的我们来说,只顾得大快朵颐,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根本都没有去想过这些食物中隐藏的知识。英国的吃货作家劳拉·罗,不但会吃,更是将吃的知识整理成册,出版了《食物信息图:看得见味道的食物百科》一书,通过200多张各不相同、逻辑清晰的信息图,向我们这些菜鸟“吃货”提供了详细的食物知识,更是为“吃货”读者提供了一道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知识佳肴。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六):不止是食物信息,通往高级吃货的天堑变通途
拿到书之前,只看介绍和目录,以为是类似 “果壳日历”的百科全书类型,拿到之后发现,这本书不止是介绍食物信息,还能令通往高级吃货的天堑变通途!
首先,书中食物涵盖的类别非常广泛,不仅是日常三餐的食材,还包括了零食,饮料,调味料,甚至方便面等等,介绍的顺序就是按科学的进餐顺序,蔬菜(沙拉)——肉类——海鲜——主食——甜品——饮料,这一般是我去吃自助餐的顺序。针对食物的介绍也并非教科书类的大量文字描述,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图表,令信息简单全面而且一目了然,对于学渣如我来说简直很赞,!一种食物通过一两页图表就能深入浅出的说明同样的食材在全球各产地的不同风味,还有饮食习惯烹饪方式的区别,比如“香肠太阳系”,而且还加入了各种小常识和简单的料理方式,食材如何保存,如何处理可以令食材发挥出不同的风味,简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高级吃货。
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章节有:
水果类信息中 “柠檬的6种日常(非烹饪类)的用途” ,
“黄瓜如何用来做一杯特调Mojito”,
“ 大蒜在全世界最常见的三人行调料搭配(大蒜+罗勒+番茄 以及 大蒜+辣椒+生姜,等等)” ,
“不同的油醋汁的做法以及应该搭配何种沙拉”,
“如何获得洋葱的天然焦糖味”,
“各种鸡尾酒基酒的区别以及一些常见鸡尾酒的调制方法” 等等。
这些内容互动性非常强,不仅信息生动有趣,而且马上就可以用书中所教的做出吃的到喝的到的“美食”,这种实践性是看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七):3星|《食品信息图》:英国吃货写的食品百科,信息图水平一般
本书是从英国吃货写的信息百科,科学的成分不多,基本内容是食物在世界各地的类别与做法的异同。
作者是个人不是组织,不够权威。
另外内容当然是以英国、欧洲的食物为主,作者对中国的食物非常不熟悉。
翻译水平一般,比如书中说苹果梨12年出现的,估计是另外一种类似的水果。有些内容明显是被译者改过,比如这个标题:“茄子:照相时请叫我”;
书中的信息图水平一般。
装帧精美,但是拿在手里太沉,阅读体验并不好。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中是我的点评。
1:这种看起来土掉渣的块茎,其实是位列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农作物,所以随口叫它小土豆似乎不太厚道。马铃薯在全世界有数千个变种,绝大部分在其原产国秘鲁都能找到。该国的印加人在大约6000年前开始栽培最早的马铃薯。它们有各种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所以应该按照准备烹调的菜肴选择相应的马铃薯。P40
2:在中国人眼中,蘑菇是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药。P46【作者貌似是把蘑菇和灵芝混为一谈了】
3:一般情况下,一头奶牛平均每天生产的牛奶足可以灌满一辆小汽车的油箱。P68
4:无论是新鲜的、柔软的、表面成熟的,还是硬邦邦的,奶酪在本质上就是被做成块状储藏起来的牛奶。P72
5:昆布(即海带),具有天然的鲜味,也正是它导致了人类的第五种味觉——“鲜味”被发掘。P90
6:一些果冻以琼脂为原料,而琼脂就是从海草中获得的。海草作为一种素食属性的固化剂,可被用来代替从牛或猪身上提取的明胶。P91
7:虽然海洋牧场在理论上允许野生种群补充进来,但更常见的情况是野生鱼类被捕来喂食食肉性的养殖鱼类。P94
8:为了做出美味的鱼翅汤,每年有7300万条鲨鱼因为取鱼鳍而被捕杀。P97
9:盐不仅被用作调料,它还曾是货币。过去罗马士兵的薪水和奴隶买卖都用盐支付。P101
10:不过,纵有千变万化,人们津津有味地吃面条时都会发出声音,这样做一方面会让面条冷却下来,品尝到面条的香味,另一方面也表示对厨师的赞赏。P117【书后提到日本有这种习俗,这里结合上下文看是指全球的习俗,显然不准确】
11:先煎一下豆腐,使其表面带上金黄色且焦脆的外壳,然后它就可以吸收从蜂蜜、姜和日本黑酱油到甜辣酱和沙茶酱等各种你想要的味道。P121
12:香槟是一种起泡葡萄酒,与其发源地同名,而那里竟然有319个葡萄酒村,葡萄种植与酿酒的从业者超过15000人。P200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八):《食物信息图》红苹果
辽阔的太空宁静而深邃,群星一如既往地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一艘舷号为317布满黑色弹坑的白色医院船,像一位孤独的旅行者向银河深处驶去。在它身后,橘红色的太阳高悬在幽蓝色尾焰的上方,眼前的一切美得令人窒息。很难想象,在这迷人的外表下,太阳的烈焰无情地炙烤着地球,海水沸腾,山崩地裂,大地被岩浆覆盖,人类正在步入毁灭的深渊。
在远离太阳的科伊博带,环境温度却接近绝对零度,想要维持正常体温,宇航服携带的电池背包最多只能坚持30个小时。我已经在飞船外面呆了27个小时,距离跳跃窗口还有15分钟,我手心全是汗,如果错过了这个最近的窗口期,又不能及时进入飞船,我将变成一座人形冰雕。
120、119、118……头盔里的显示器开始倒计时。我沮丧地看着舰桥中部的舱门。时间流逝,19、18、17……我打开宇航服胸前悬挂的定位仪,将食指轻轻放在绿色按钮上,喃喃自语:“对不起,胖竹,我要回去了。”
就在这时,舱门毫无征兆地突然打开了,一个肩膀上漆着红十字标志的机器人,慢吞吞地托着一个金属盒子走出了飞船。
9、8、7……即将进入跳跃窗口,请准备。“去跳跃!”我的心脏在疯狂跳动,为了这一刻,我付出了太多,等待了太久。我果断地缩回食指,合上定位仪的盖子。
医疗机器人站在甲板的尽头,双手猛然向一推,金属盒子脱离了它的掌控,径直飞向幽暗荒芜的太空。
医疗机器人发现了我,用中频电波发来一条消息:“你是谁?”
“我是平民。”我用同样的频率回答。
医疗机器人头顶的蓝光忽闪忽闪,仿佛在思考。我知道它在对我进行全身扫描,过了好一会儿,它才用温婉的女性嗓音说道:“欢迎来到‘和平方舟317号’医院船。我们在前往NJ5693C2行星的路上,大约1620年后到达。你很幸运,船上还有空余的休眠舱,请跟我来。”
“不……”
“什么?不休眠你到不了目的地。”医疗机器人提醒道。
“不,你误会了,我是来看胖竹的。”
“你认识她?”
我犹豫了片刻,回答:“认识。”
“她得了绝症。她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救治一名飞行员,遭到了未知的辐射,现在全身器官衰竭。”医疗机器人的声音非常伤感。
“她还能活多久?”
“她的生命正在终结。”
“我可以去看她吗?”
“我是她的助理机器人。我觉得她很孤单,跟我来吧。”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九):一本吃货的成长指导书:向被我们吃掉的食物致敬
与食有关的书读来总是叫人兴致盎然。西方家庭在日常开动丰盛的一餐时,都要对食物进行祷告,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也总是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对此,我记得台湾女作家三毛对中国人喜欢以这个问题来打招呼的方式有个很巧妙的解答:那是因为我们整整饿了五千年了!!食物不止果腹之用,它还是一条情感纽带,维系着文化、记忆以及亲情,所以这几年经常可以看到“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这类文字吧~而作者——来自英国的资深自由撰稿人Laura Rowe自称自己是一个贪吃的作家,与饥饿的插画家的奇妙碰撞下产生了这本有范儿的食物百科。作者选择用文字加以200多张各种各样形象直观的信息图去呈现这些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让传统的知识科普变得有趣起来。本以为对食物已经有足够地了解,却能从这本书中也能很好地获取到一些新颖的食物相关的知识:烹饪技巧、营养元素表、全球各地饮食习惯和风俗等。作者意在将《食物信息图》做成一个起点,一本吃货成长的指导书,它以有趣新颖的形式以及欢快活泼的文风让你打开了一扇食物世界的大门。 《食物信息图》奇在新视角:作者用最简洁直观的信息图辅以概述信息。和作者本身的出发点一样,我也很喜欢这种阅读体验——用一种视觉方式浓缩并呈现出来的信息图同样能提高我的阅读兴趣,较传统叙述而言,这种方式不仅新颖更平添了一丝阅读时的趣味,提高了更好形式的记忆效率。书中有除了插图,还有流程图、饼图、食谱、烹饪步骤、时间表等,甚至还按照各种食物做出各种利于形式记忆和阅读的信息图。再将各种围绕这种食物相关的信息(食谱、数据、背景、营养价值……)融合在一起,多个层面地展现了这种食物的相关信息,读来很开眼界。也拓宽了原本单一的知识面,以这种新颖独特的视角出发,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书中科普的食物相关知识对做饭也大有用途。做出一道美食不仅需要掌握烹饪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对食材的了解。在农场食品的分类中,肉类食品的讲解还涉及到了各种部位的肉根据它的肉质的适合做法。这对于不会肉类食品烹饪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个科普的福利。就拿一个小小的鸡蛋来说,作者在这部分科普了全球各地关于以鸡蛋的主要为食材的美食,这种形式图的简单概括一目了然,鸡蛋的选材可以根据在清水中的浮力来做各种各样的加工食品,不新鲜的鸡蛋会浮在水面上,营养价值低,而最新鲜的鸡蛋则会完全沉入水底。这个关于鸡蛋的部分最为我做爱,真的是长知识了!所谓食色生香,这本书的确会令人激发想学做饭的食欲。 根据各种食品的性质来划分划分它们的类别,这样一来各种食物也就有迹可循,它们在烹饪的方式上也大为相似。对爱吃海鲜的人来说,比如我,水产品的相关科普则真的十分有用。作者首先普及了各种鱼类的正确切割方法,再按照各种深海鱼类介绍了它们的自身特征以及相关菜肴烹饪。同时也思考了关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涉猎的方面不得不说还真是广呢。至于这本书,我更想把它定义为厨艺的常识,它不仅包含了各种各样食物的信息,同样,蔬菜怎么吃才最美味?什么时候食材适合水煮?什么食材适合烤着吃?各种肉类该如何切才能保证营养的最小流失?书中用各种信息图加以文字总结了各类食品的相关信息,不仅作为吃货的进阶指南,它也会提升你的用食Taste(品位),同样用它来掌握一些厨艺的基础和基本常识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当一个普通的吃货想要朝一个资深级的吃货进发,那么就要学会做一点好吃的拿手菜,同样对“食”至少要有一点周到的见解;作者把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吃货的成长指导书”,它以各类形式新颖的信息图将这些食物的相关信息娓娓道来,相信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或多或少获取到一些开眼界的,或是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书读来轻松而又不失干货的缺失,就像作者所说:“真的不要把食物看得严肃,也不必把它的价值捧上天。食物本来就充满乐趣与享受。”
《食物信息图》读后感(十):看了让你胃口大开的书——《食物信息图》有感
lue编辑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一生可能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对于衣食住行这几个根本方面可以说那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而这四个方面其实也就囊括了每个人的一生,其中的“食”这一项可以说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要谈到了食物,即使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两个人都会有共同话语的。
食物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也是我们人类在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个话题。可想而知,关于食物的话题那就是数不胜数的了。仅就东方的中国而言,古往今来,古人留下来的诗词歌赋中就有不少关于描写食物的,例如白居易的《酬皇甫宾客》,杜甫的《九日寄岑参》等都与食物有关,但又有所升华,这还只是古代文学上的一些表现。到了现在,在普通大众生活方面,食物已经被玩出了各种新的花样。仅现在的中国国内就有“八大菜系”,关于做菜等的电视节目以及相关的书籍可以说是足以让普通读者眼花缭乱,甚至会感到无所适从。
现在关于食物的书籍的种类很多,有教我们如何做菜的菜谱,有的则是教我们如何分辨各种食材的用途等。这些书籍一般来说都是图文并茂,但是整本书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一个风格。那么有没有这样一本描写食物的书能够既让读者能够兴致勃勃的翻开它,但不至于由于整本书单一的风格而感到比较疲惫。当我看到未读出品的《宇宙信息图》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一曙光。
这本要带给大家的就是未读的“探索家”系列的《食物信息图》,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本书是关于食物的,但是又与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食物方面的书籍不同的是本书主要是采用各种各样的图的形式将关于食物的知识传递给我们,相信看过《宇宙信息图》的读者应该就深有体会了。
本书以我们日常的食材用途出发进行分类,分为:菜园食品、农场食品、水产品、食品柜食品、餐桌食品以及酒吧食品。这六大类也就是本书的六大章节。作者介绍的这些食品,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每讲一种食品,里面的图片是和食材的外形一致的,而相应的文字介绍就在这一幅幅图形中,两者完美的契合在一起。
而且作者在介绍这些食材的时候,不是单单从一种角度来介绍的。例如第一章中介绍茄子的时候,即介绍了茄子的典型烹饪手法,也比较了不同产地的茄子外形和不同国家的人们的食用习惯,甚至还介绍了关于茄子的一些烹饪小技巧,而这些都不是单一的在一幅图里就介绍了,细心的读者可以看看下图,就能够体会到本书的独特之处了。
关于茄子的介绍(原来还可以这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