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手记》是一本由三毛著作,青马文化丨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稻草人手记》精选点评:
●好看 撒哈拉沙漠是写精彩的沙漠故事 这本是也很有趣的海边定居生活 文中三毛这样一个洒脱热情智慧对生活充满爱意的人怎能让人不喜欢她
●为人妻,为儿媳,你是那么小心谨慎,隐忍用心,那段日子,你没有以前那么快乐吧,一直没明白《警告逃妻》那一篇文章的由来,你因何而逃呢?
●三毛的文字总是带点俏皮,又有点兴奋,又有点诗意。
●看得有点气
●relax
●看到里面几篇写三毛和男方家人相处的文章,刷新了对三毛的认识,以前记忆中的她好像是一个在沙漠中风尘仆仆的女子,通过这本书看到了更多的人间烟火气。
●夫妇之间的事情,酸甜苦辣,混淆不清,也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小小的天地里,也是一个满满的人生,我不会告诉你,在这片深不可测的湖水里,是不是如你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想来你亦不会告诉我,你的那片湖水里又蕴藏着什么,个人的喜乐和哀愁,还是各人担当吧!
●这本一般哎,可能是我不能接受逍遥自在一腔热情的三毛在婚后也要被婆家压榨这件事,这不合理!
●3.5;洒脱乐观如三毛也要时时汲取他人的温暖力量,偶尔应对家庭的一地鸡毛。果然人总是一只风筝,飞多远线也还在。
●对于一个有着极其敏锐洞察力的人来说,生活中即使细小平淡的小事都充满了感情色彩。读三毛的书总觉得很亲切。只是越往后读越没有勇气,一想到荷西会离开,三毛要拖着支离破碎的心继续坚强活下去就很不忍。所以读这些文字,发自内心为可爱的三毛而感动和高兴。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一):稻草人手记
《警告逃妻》中荷西写给三毛的信太有意思了,边看边不自觉的笑,一定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那样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书里好几个故事都在讲恋人夫妻的相处之道,喜欢《士为知己者死》这篇,适合自己的婚姻会让人感到舒服,反之,被榨取被吸干。看《亲爱的婆婆大人》和《这种家庭生活》,原来全世界已婚的人都要面临婆媳问题,即便是那么潇洒的三毛。最喜欢的一篇是《这样的人生》,看到了一群坦然自在的老年人:“我独自住在这个老年人的社区里,本以为会感染他们的寂寞和悲凉,没有想到,人生的尽头,也可以再有春天,再有希望,再有信心。我想,这是他们对生命的执著的热爱,对生活真切的有智慧的安排,才创造出了奇迹般灿烂的晚年。”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二):读稻草人手记有感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让我很压抑。 因为这本书里的三毛虽然仍活泼可爱,聪明能干,但独立自由的人格仿佛有些缺失。跟撒哈拉的故事比起来,感觉三毛仿佛像是一只被囚笼困住的鸟,被绑在田野上的稻草人。 我开始很气愤,气她为什么要在家庭生活中去委屈求全,气她为什么在婚姻中仿佛失去了自我,气她为什么,为什么一个普通邻居都能压榨她的自由,一个茶花女都能使她丧失选择的自由,她明明见过了如米盖那样悲惨的例子,可为什么?。。。。。。 或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三毛本就不是一个圣贤,同时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圣贤,人活在世上必然会有家庭,与他人必然会产生链接,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脱离人类这个群体而独居。既然如此,那么生活中某种程度的妥协,某种程度的单调和枯燥,大抵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忍受的。虽然在生活中三毛的自由仿佛无处不受钳制,但是她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歇,哪怕是在婚姻中,也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对方的另一半'。 但是最后我能感受到的仍是悲观,一个如此有思想的女子,尚且需要费些力气才能使自己保持人格的独立和自由不至于沉沦。那我自己呢?恐怕免不了像书中米盖那样,在生活和婚姻的蝇营狗苟中,将自己的影子卖给他人罢。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三):守望的天使
发现真是越来越喜欢三毛的作品了,看了在四川的几分钟的访谈,听了十多分钟的访谈录音,那么温柔的声音,温柔的女子啊。听了访谈录音觉得三毛确实不一般,将自己的事说的和故事一样,能深深吸引听者、读者的注意力。
本书最喜欢的几个章节:守望的天使、警告逃妻、士为知己者死.....
警告逃妻里边荷西给三毛写的信,先是求着三毛,后又略施小计另三毛心甘情愿地回来了。(哈哈)
这种家庭生活:婆婆一家人过来,不管不顾,完全把三毛当成佣人一般,从早忙到晚,没人心疼一句,操劳的三毛只能在夜里默默流泪。
守望的天使:父母都是守望我们的天使,而我们终究要长大远去,他们只能看着守护的孩子远走高飞,继续默默守护。
相思农场一章写了三毛的向往,幻想着有一天中大奖了可以去巴拉圭一处地方买一座庄园、一处农场,木屋、鸡、牛羊、牧场,过一种悠闲自在的庄园生活。
巨人一章里的那个小孩很坚强、明知父母并非亲生父母,还是愿意全心全意照顾父母,甚至另三毛感叹自愧不如。
羡慕三毛荷西的爱情,爱情是两个人的互相欣赏,纵然有各自的缺点也可以去包容。去追求另一半的同事要提升自身,让自己有闪光点。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四):屹立不肯倒下的你特别美丽。
开始摸书最心悦的属于陈懋平,张瑛。两个那个年代改名字的人,小时候想我是不是改个名字才能跟上脚步,因为这名字改的犹如是新生。
不随波逐流之类的词语来形容时,我想有何难为众人,而遭到谴责的。这不是一个人活在如此世间,特立独行的浪漫吗?
可是好像磨练了你飘扬的发梢,每个人都在告诉不逾矩的圆环线。
线在那里,就是跨越的。不论好坏,有人跨越了,才知深浅,才知是否能开辟,还是静止,总有那么一个人来试一试,但是那么一个人当年承受的坏的评价日后新时代都会有好的来赔偿,可又有什么用,就连英雄都是叫给你们听的,英雄的英雄也是叫给英雄听的,哪有当事人什么事。
人性的光辉,视为人对于大苦难无尽的忍耐和牺牲。
那个人的自由,视为人对深层次思想的放荡和不羁。
我有各种七情六欲,甚至富饶到淹没,可唯独没有压抑。
我无法自拔的爱过,活过,让我重蹈覆辙最好的生活,我也是不肯的。不曾因为什么消失殆尽,或磨平棱角,我站在这蓝天下土地上,压迫我的也只有这两样。
翅膀一直张着的天使,也是放我自由的灵魂归属之处。
痴人说梦也是我一生的梦想。
都用耳朵聆听其他嘴说出的我的无根情怀,我的不懂正反对错是非,我忽略的家人亲人爱人。
可耳朵嘴巴眼睛哪里会思考,那不过是个器官,我的大脑却一直思考,我的眼耳嘴经历的正反对错是非,我的情怀赋予所有人之后,哪还有忽略的界限呢?
那时是整体的自由,不是多个的限制啊。
《稻草人手记》读后感(五):读的第一本三毛的书
下午去钟书阁闲逛,随意拿的这本书,没想到一口气就读了小半本。
撒哈拉大沙漠的见闻一开篇就吸引了我,可能我心底也住了个向往流浪的灵魂吧。
《逍遥七岛游》更是一下子抓住了我,想起了我在欧洲过得第二个圣诞,那时候已经好久没回过家了,与两个好友相约去个温暖的海岛过圣诞,就是 Gran Canaria。虽然在Tenerifa岛上,对,就是书中也提到过的那座Teide山,被偷了个干净,(这也是我出门在外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车子整个后座的包和外套都被偷了,还有朋友插在前座导航的手机),但是,黑色的火山岩,热带稀疏的植被地貌,夜晚山顶布满星空的夜幕,还有海边沙漠,回想起来无不历历在目,在寒冷的欧洲,这个温暖的群岛绝对是上帝的恩赐。
可惜没有去到“口哨之岛拉歌美拉”,没有一睹神奇的口哨语言,不知现在的岛民,是否还有人会?发明并普及一种语言,想想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而被遗忘消亡,不过是转瞬间。
还有《一个陌生人的死》,欧洲也是有很多独居老人,孤苦无依,人生的尽头,到底怎样才能保有尊严地离开呢?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大胡子与我》荷西终于出现了,没有drama,就是温馨的日常,也有幽默的吐槽,却是让人羡慕的爱情。有人评说三毛的文笔充满忧郁悲伤,她的敏感脆弱从小时候的经历可见一斑,但是这段沙漠海岛时光,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从她的文字中,你也可以感受到她那时候的喜悦与满足,人只有在满满的爱意中,才能有这样的幽默与才思吧。
期待后面的故事,读完补上后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