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是一部由张国立执导,张国立 / 王刚 / 苗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一):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全方面细致
《五月槐花香》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全方位的细致,每一个演员,从铁三角到茹二奶奶、莫荷,到冯妈、索巴,甚至卖馄饨的,有词没词的,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都让人信服;里面的道具:小屋、槐花、古玩…不是绝对没问题,但是绝对不会让人轻易地挑出问题。这样的一部电视剧,这样的成功,是一个整体的成功,是全剧组的胜利。你无法说出谁最强,因为谁都很强。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二):展示一幅旧北京古玩业的风俗画卷
《五月槐花香》以民国为背景,讲述发生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上三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一生的恩恩怨怨,展示了老北京古玩业中的各色人等和故事,同时还穿插了有趣的文物知识。《五月槐花香》虽然展示了民国末年至解放初的社会风貌,但与翻炒历史“旧货”的操作完全不同,它展示了一幅旧北京古玩业的风俗画卷,以及古玩商们形形色色的经营之道。可以说这是一部讲人物、讲性情、有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三):《半等情郎》(《五月槐花香》主题曲)
《半等情郎》(《五月槐花香》主题曲)
词 邹静之 曲 徐沛东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夜点起半炉香
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
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
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是蜜糖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
半夜如同半生长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四):十年后又看了一遍
腿受伤了,在家养伤。十年后又看了一遍。主角已经分析很多,我客观说说另外几位。1、王财对找媳妇这事还是很传统的,这点上应该算个正面人物。但骨子里太妥协。2、索巴利用禄大人收了洪副官的假画,这个主意很高,说明索巴很有头脑,只不过用错地方了。3、密斯马这个角色有点怪,按说这家庭出身不应该这么爱财,总觉得这也是个骗钱的主儿。4、冯妈很暖心。秋兰和奉全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冯妈在旁边把棉被铺地上缝缝补补,很暖心。不离不弃。5、小楼,婊子无情戏子无义。6、茹安,秋兰派去找奉全,他没脑子去问索巴。他忘了曾经跟索巴动过刀枪?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五):古玩剧翘楚
无论剧情还是演员,这部剧把古玩行的梗都讲得透透的。铁三角离了清宫戏照样玩得转。
编剧还算好,尽管快结尾的几集很拖沓,前面都还不错。邓婕抽大烟开始整个剧崩坍式散架,王刚说跑就跑了,苗圃当了回兵也没见对剧情有啥推动,反而是到后来挺狗血的跟佟奉全腻腻歪歪的。
主人公佟奉全似乎太高红亮,三观奇正命奇好,主角光环太耀眼。
有几个剧情比较重复雷同,光是四羊方尊和古佛像作假换真品不外流就两处一样的手法,算是剧里最应该删改的部分。还有开头老掌柜打眼收到断脚的古董和王刚打眼收到仿品也是雷同剧情。
不过还是很不错的,仔细看客串的大腕挺多的。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六):片头曲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夜点起半炉香
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
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
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噢)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是蜜糖(噢)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
半夜如同半生长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七):五月槐花香的bug
演员演技不说,都挺好,这剧本得说说。真的,我要不是搜了编剧是谁,我真以为是啥小导演编的。这bug属实是太多了。盘个铺子几万大洋就ok,买古董一般也是几万一件。铺子柜上还有这么多古董,难道加起来还不如一件古董的钱?还是说柜上的古董都是假的。还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佟奉全自己应该手头至少有15万大洋,可是钱那?为什么死活不拿出来用?还有就是罗教授,人尽皆知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咱也不知道是真渊博是假渊博),佟奉全跟他之前也算是个朋友,难道他一点也看不出佟奉全是什么为人?佟奉全卖假尊给洋人,他只知道一味地冤枉人佟奉全。佟奉全多次上门解释,他都不见,这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会做出来的事,还是说以前的人就是这个性子?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八):我永远的黑白台
家里老屋昏黄,爷爷总是搬个凳子,坐在那个小电视跟前,左拍右敲,好生扭着调出来个台。看纪晓岚跟皇上演了个不是老戏也不是现代剧的电视。我仰了炕上,就天天看老头子调电视的背影。白炽灯又黑又黄,上面拉满了苍蝇屎。躺一会闭上眼睛,眼皮底下全是小黄光。有时候我东问西问,问你鬼子扛枪进村给你几颗糖,问你村头的烈士墓是谁的。有时候爷孙俩就无声的互相陪伴。可能我俩都是那个叫“爸爸妈妈”遗弃的人吧。 后来电视里的人开枪把自己打死了,还说了句这枪真有劲。老头子也在我高考那年走了。老屋的灯闪着也不亮了,我的世界已然阴了六年。 你出殡的时候我没哭,我一直以为是在你认不出我时淌光了。那时候你给我拿瓜吃,跟我说你的孙子带着个小眼镜在街上窜。我说我就是凡凡。你呲着牙,说不会认不出我,用手比划着我小学的身高。 可是,忽然有一天你就开始经常出现在梦里。 忽然有一天眼泪就再也没有停下过。 忽然有一天,我就没了家。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九):茹二奶奶
只看了邓婕演的茹二奶奶这部分,对剧的了解不全面,但是从这位经历坎坷的人生中想到一些。
有一句佟奉全的独白,用在茹二奶奶身上更贴切,“命运就像一只网。。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这时候只有往网里面钻了。”茹二奶奶从十几岁被塞进贝子府,守了十五年的活寡,换回两箱古董和一套两进小院,一心想着后半辈子好好过过舒心的日子。可是,也就像她自己说的,“出了宅门,就像离了笼子的鸟”,满世界的找高兴,为了补偿自己,明知道被人算计,也要自己骗自己,“把假的当成真的,不就和真的一样了吗”。原以为宅门里的日子是脱了外面离了真实的,真走出来了才发现心不知道往哪搁了。钱没了,小白脸就翻脸了,孩子也掉了,精神头散了,什么都没了,到了绝境也还活在梦里,只是把好梦噩梦都做全了。索性编剧还有良心,到底是让她没白糟这些罪,最后尝到了平常日子里有人惦记的滋味,这就是她自始至终所求的人生吧。对于世人,哪个又不是呢。
《五月槐花香》观后感(十):年代是什么鬼
同期两部古董剧,一部《人生几度秋凉》,一部《五月槐花香》。
《人》年代很明确,1923-1924,那是个动乱的年代,是个今天张大帅打了李大帅,明天刘大帅又打了张大帅的年代,剧情设计简直太符合那个年代了。
《五》就不一样了,一开始年代不明朗,长袍马褂的看起来像民初,直到后来莫荷当了解放军,之后是解放北京城。那么就应该是1948年底。最后一集交代,佟奉全卖尊是1947年,而中间没有日本人什么事,那么开头就是1946年。
可是如果开头是1946,那么所有人的状态都不对了。瑞家大家族不可能在1946年还像民初一样的宅门,范五爷1946年也不可能是遗老遗少的风范,包衣更不可能认主子什么账。佟奉全又怎么会遇到个大帅?
总之呢,总觉得哪里不对,一群民初精神状态的人,却生生活在1946年,简直岂有此理!
编剧的年代感实在欠缺,大概他以为民国三十多年都是一个样?居然还有人说这是个好编剧?
说点人物,一句话,好人受冤我会同情,可这上面哪一个不是自己作?整部剧下来,唯一好的形象恐怕也只剩一个无奈的忠仆冯妈了。
《人》是两年内的故事,节奏紧凑,而《五》则拖拖拉拉,变成了糊里糊涂的年代剧,这一比较,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