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五月槐花香》影评10篇
日期:2018-08-03 03: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五月槐花香》影评10篇

  《五月槐花香》是一部由张国立执导,张国立 / 王刚 / 苗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五月槐花香》影评(一):半是热火半边儿凉

  这两天,着魔似的一口气看完《五月槐花香》,又借来编剧邹静之先生小说来看,发现电视剧和小说没有差太多,想来这小说改成剧本也并不费力。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电视剧可写的、必须要写的东西很多,可是临了,却不知从何处下笔。

  第一次看《五月槐花香》是中央一套上午的电视剧档,我印象中应该是初二的那个暑假。查了查央视的节目表,播放时间却是2005年9月,也就是我刚上初二的时候。已经八年了。那是在姥姥家,也就是11岁之前我自己的家。十岁的时候,转学离开姥姥,十一岁和妈妈搬进了新家。可能是因为妈妈出门了,我有机会回到姥姥那儿,重启我一到假期一起床就打开电视的模式。姥姥家是高大敞亮的土房子,里面粉刷的亮亮堂堂,有高高大大的龟背竹,没搬家之前,这里是我最温暖回忆,搬家之后再回来,只有姥姥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堂屋光线很好,尤其是晌午的阳光照进来,果真是金黄色的光,屋里暖暖的,伴着空气清新味道,屋门打开,空气中的微尘正跳得欢乐。我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一个高板凳,把姥姥烧好的白面糊糊和炒好的菜和蒸好的白面馍馍搁在上头,边吃早饭边看《五月槐花香》。节奏缓缓的,环境也是清净的,时间一点一点儿的流淌过去,却从没有过焦虑。好像时光就此老去,而人却能永远的静卧在那老去的时光里。

  进了大学,有一次和爱妃聊起从前喜欢的电视剧,奇怪的是除了《红楼梦》、《还珠格格》之外,就想起它了。具体情节不记得,只记得是讲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儿街的事儿,但宋祖英唱的片尾曲《五月槐花香》犹在耳畔:“槐花香,柳丝长,思念人儿你在何方……”,绵长的曲调故事本身都透着点儿诗意。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才让我记得这部并没有机会看完整的剧。不知怎地,自从第一次提及,就对它念念不忘,直到再也忍不住了,便翻了出来。

  《五月槐花香》是2004年的电视剧作品了,这一翻才发现,编剧是邹静之先生。先前没看过他的戏,只是每每路过百讲垂涎新剧的时候,总能看见他的名字,想来是不错的编剧。而导演是张国立。他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却是长的让人不太喜欢。再加上他儿子张默被媒体曝光的种种,更给我添上他教子无方的印象,感觉大好。但这部戏国立大叔演技还是让人赞叹。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导演中最好的演员,是演员中最好的导演。虽是自嘲,却也是事实。而剧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张国立演主角儿佟奉全,“铁三角”的另外“两角”也加入进来,张铁林饰没落皇族范世荣范五爷,王刚饰骄傲狡猾的琉璃厂掌柜蓝一贵。此外,还有邓婕饰贝子府里赶出来的寡妇二奶奶,苗圃饰演进城投靠五爷的懂事姑娘莫荷,“老太太专业户”张少华饰演的冯妈。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反面角色是冯雷饰演的坏蛋索巴。

  整部戏以北京琉璃厂为背景讲述了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间,这条街上人物命运的沉浮。整个故事的大线索有两条:古玩儿与人情。而这两条线索又是彼此交织难舍难分。以佟奉全为中心周边辐射的点,莫荷和范五爷是一点,茹二奶奶和冯妈是一点,蓝一贵是一点,王财和索巴又是一点,罗先生是一点,何老也是一点。这是以人物关系划分的。而这周边辐射的点,彼此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牵绊的,茹二奶奶和莫荷牵着,莫荷和王财牵着,茹二奶奶和索巴牵着,王财和蓝一贵牵着,比较疏离的点是罗先生和何老,这两点随后再说。单从人物关系来看,此剧之复杂可见一斑。这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这个剧跌宕起伏。如果说,古玩儿一行特质就是大起大落,那么“情”字在中间儿,起到的就是调和作用。然而也不全是,有时也正是这个“情”字,在本就是高潮戏码上,稍稍一点,便能兴起排山倒海之势,考验风暴中心之人,能否力挽狂澜了。这故事惊心动魄,看得人也惊心动魄,浪涛过去,岸边总是能留下点儿新鲜玩意儿,喜欢的人捡了去,相看两不厌,这也是编剧的高明之处。

  喜欢这部戏,因为它的质地。故事背景的设置,让它天然地京味儿十足,又因为古玩儿行当特殊性,它的对白在北京话的机智风趣上又添了文人分寸雅致商人小心谨慎台词设计的凝练精妙干净利落。商人之间的客套,观众看来仿若戏中戏。古玩儿的亦真亦假,让简练的对白通过揪心方式水花四溅。

  此外,此剧的情节设置是比较合理的。那种擦肩而过狗血剧情几乎没有,往往都是先扯一扯观众的心,再熨平了,再扯一扯。而扯一扯的原动力非常有趣,在关系内部主要是人的需求,低的高的都有。比如范世荣一方面了解决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想拿出自尊重新立起来,便用妹妹来挟持王财和佟奉全。而茹二奶奶为了满足自己长期缺失的爱和归属需要,和孟小楼扯上关系,怀了孩子,让佟奉全牵扯进来并和莫荷关系破裂。而佟奉全则跟从社会一般成见,认为只有有钱才能和莫荷结婚,使得两个人缱绻爱情终于幻灭。与此同时,关系之外的变动,更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因素,它们使得这部电视剧更富于戏剧性,也许这也是本剧宿命感过强的原因。推动剧情的因素有这几个:欧洲人路德维希、心狠手辣的索巴、军官等等,这些外部因素有趣之处在于,它们归根结底是一个东西:权力。不知道邹老师这里是不是埋下了一个隐喻,这些玩古玩儿的商人虽然足智多谋,平时手里把玩着几千几万的东西,但整整这一条街的商人也好文人也罢,连同铺子里装的文化,都是脆弱的,面对强权,不得不低头。故事中有一处我特别喜欢,范五爷被做局撅了之后买了把火枪去找蓝一贵。这个被西方炮火轰开大门的满清遗少最后不得不抄起这洋人用的玩意儿撑起自己最后的尊严,甭管一个人是什么玩意儿,拿起枪、刀、棒,乱世里,他就是爷,索巴就是典型,路德维希也是。但是这种强权下的脆弱又不是绝对的,它还是有韧性,台词里有一句,“几千年的东西,它是活的”。还有一处情节,我非常喜欢。众生礼佛图被盗,佟奉全去找北京文物管理局的人,那人拿着书说:“小人物是什么?小人物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罗先生和几个掌柜的喝茶,背后墙上挂着幅“莫谈国事”。是啊,佟奉全是乱世里一等一的小人物,本应该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他偏要坚持圣人要求仁义,因此惹祸上身也是必然得了。文人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难以把握的。该怎么办,编剧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描绘

  邹静之先生的功夫了得的。看他的剧,知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文章”。先生看得很透,他借罗先生之口说出:“忘义取利是病,以智轻人也是病。不取非分是药,怜孤恤寡也是药”。莫荷挎着烟框子帮佟奉全向茹二奶奶传话,末了茹二奶奶看着她的背影说:“这丫头,凭着这股子倔劲,挺住了,佟奉全能有个人能破着脸为他传话,活着不也挺有意思?”他写:“自古谈情说爱,有一大半时间其实是在谈误解,谈仇恨怨气……要想两相好合,别的不说,先是要换脑、换心……把两个人的脑子搅在一起,然后再装回去,那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要么哪能有安生的一天!”“佟奉全孤独伤感地走在街上,苦人啊……相似最苦……人生在世先是怕无情……英雄也难免为情而落泪,要么辛弃疾怎么会写,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呢!人怕无情也怕有情,有情就有了惦记,那种惦记让人一天天的失魂落魄。”故事里做的几桩局,几乎人人都败在贪和急上。他还在剧里抛出一个问题,即“贫贱夫妻到底是不是百事哀?”佟奉全和莫荷败在佟奉全太相信“贫贱夫妻百事哀”上,佟奉全和茹二奶奶却成在“贫贱”上,想来也算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故事的最后,他说:“情这东西,只要真付出,就不会白费,倒不是求个回报……求个心换心吧,情之归属,或许不能尽如人意,天底下有情终成眷属的有,有情人未成眷属的也有,有情就好吧!有坦荡真情,已是十分可贵了,说句看开的话,您还求什么呢。”剧里没有后现代的爱情观,爱情的点滴都融在人间苦痛烟火里。

  不得不说,这部戏里的主要演员,演技都是十分了得的。张国立演万事求全却又诸事不顺,小情小理纠缠大是大非不辨的佟奉全,把这个男人善良谨慎、机巧、懦弱无奈坚强表现恰到好处。张铁林演的范五爷,一开始我是不太喜欢的,太夸张了。但是最后,这位爷在心中立起来了。从卖妹妹换吃食儿到义薄云天,这里是欲扬先抑了,也许人物本身是有一些矛盾和不合逻辑处的,但演绎出来,还是让人喜欢的。邓婕演的茹二奶奶,在大宅门里生生憋了十几年,憋出些问题也在情理之中,邓婕把茹二奶奶的糊涂放纵跋扈寂寞伤痛表现得都很到位,茹二奶奶和王熙凤这个角色有一些相似,但总归是没有王熙凤的毒辣,邓婕把握的也很好。据说苗圃演这部戏时还是新人表演却很纯熟,确实很难得。王刚自不必说了,蓝一贵的自私自负世故圆滑连同他的原则都验出来了。不过要说整部戏里,演的最好的,估计还是得数张少华老师演的冯妈。老太太吃过苦,大宅门里跟着茹二奶奶,忠心耿耿,但也绝不是见识短浅。茹二奶奶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不忤逆主子,而是想方设法地护着她,不离不弃。看到片子的最后,冯妈已经瞎了,养活着佟奉全和二奶奶的孩子,挎个篮子佝偻着背,忍不住泪流。

  这部片子,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是是非非仅限于琉璃厂内部;第二部分则到共和国成立前;第三部分就是共和国成立之后了。第一部分大概是最好的,节奏不疾不徐,调定的很好。第二部分随着情节的推进,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难免有一些乱,节奏也有些快了,高潮太密集,很仓促;第三部分,虽然在情节上是必要的,但是和整部片子的氛围格格不入处理地有些潦草

  一部经典的片子,恐怕是导演和编剧都能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又能给观众留白的。而表达的方式,常常是通过塑造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有可能以此代表现实中的一类人,也有可能是塑造一个理想型。我不敢说这部片子是否经典,但佟奉全、茹二奶奶、蓝一贵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确实是有的。而范五爷和冯妈,恐怕编剧是将其视为理想型来塑造的。一个是活明白了的,另一个是在泡在生活游刃有余的。佟奉全这个人,什么都想求全,但常常连累身边的至亲,有一次和女神聊起来一个人,女神的评价是:他什么都想求全,但这不可能啊,最后居然是什么事儿都能被他办砸。很多事情早就该控制事态发展,他却迟迟不动。佟奉全与之相比,个人在决策上还是要胜一筹,所以说编剧宿命论的意味太强。茹二奶奶这个人跋扈也好骄纵也罢,恐怕是和在贝子府里受的欺负以及这十来年没人心疼有很大关系,“找补”的愿望太强,就走了极端

  片头和片尾两首歌儿也很好。《半等情郎》是邹静之写的词,一半叙事,一半描绘这一半儿对一半儿,不好不坏的人生。徐沛东先生作曲并演唱。北京老爷们儿的沧桑感和这首歌的韵味经过独特嗓音和对字句的拿捏后呼之欲出。加上河北的大鼓,却是好歌儿。第一遍看,对北京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对这首歌儿注意有限。倒是《五月槐花香》在脑海留存许久,好像歌词旋律都洒满了那时窗外的阳光

  想来邹先生写这个本子时,是一边儿把自己放在这世事里,好好的呛了一呛,又将自己打捞出来,冷眼旁观,也算得“半边热火半边凉”了。

  半夜点起半炉香,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天光,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半是伤,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半夜如同半生长。

  《五月槐花香》影评(二):《五月槐花香》:花开花落谁家

  若不是这部《五月槐花香》,真不敢恭维邹静之那“天下第一神编”的名头。偶然间得知他是位诗人,并不仅仅是只写逗闷子戏的剧作家。也许他一直想表明他诗人的身份,所以在这部戏里,他开始为自己的剧目注入诗意和悲情表情达意总需凭借,于是槐花意象自然而然出现在戏里。

  读过他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插曲写的歌词,“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地黄”,“像家里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由此猜想他是爱写花的。浪漫从花开时的绚烂和花败时的落寞油然而生。而花开花败不由人,对花儿的吟咏又多了一份宿命的悲情。

  而这次为什么是槐花?槐花不是名贵之花,户家院里多有种植。槐花的平民性还在于它可以食用,与其它品种的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大相径庭。故而槐花是平民自娱自乐的道具,是平民苦中作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欲悲不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莫大悲凉。正如朱伟所说,槐花“寒气极重”,“夏夜因这槐香浸洇而变得悲伤”。

  纵观全剧,槐花是意象,古玩是由头,民国是背景;情是核心,苦是滋味。

  整个故事由古玩而起并围绕古玩展开(用古玩讲故事顺便普及古董知识,充盈了全剧的文化意味)。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不会结识范五爷,范五爷也不可能答应把莫荷许配给佟奉全;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也不会认识茹二奶奶,陷入“债债相抱债债相欠”的漩涡。古玩牵出一个个人物,人物出故事,故事再出人物,多条线索并行交汇,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之网。剧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和人物,笔笔生波澜,,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深意,每一个情节都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编剧过于强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作品可看性极强,雅俗共赏;坏在娴熟的编剧技巧变质为卖弄,“故事自以为是,细节往往就被忽略”。剧中有颇多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处。情节也冲淡了历史背景,战争在编剧需要的时候打响,不清楚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

  精彩的剧本造成强编剧而弱导演之势,只见邹静之在台前尽情表演,张国立只能在一旁轻声附和。作为导演张国立合格却不出色,尽管张国立、苗圃的表演可圈可点,拍摄技法和构图用光颇具匠心。比如槐花意象的展示全赖导演,而导演在此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无力,只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再如剧本矛盾冲突太过密集,台词量太大,导演应做缓冲措施,使全剧有留白,有观众回味和想像的余地。显然导演没有做到。由此再说到邹静之,他用海量的台词,用蓝一贵、索巴这样的小丑让本剧雅俗交合、通俗易懂,使本剧更像一部戏剧而不像一首诗,而我更希望这部戏能再淡雅一些,再完美一些。

  故事发生在民国。新旧交替的年代,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轮番登场。有索巴这样的恶人,也有佟奉全这样的善人;有茹二奶奶这样在历史的阴影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的人,也有范五爷这样固守腐朽王朝无谓尊严的人。

  主角是佟奉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佟奉全。佟奉全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他的悲剧就在于在万恶的社会偏要做一个善人,身为草民偏要讲原则。奉全奉全,凡事都想求个周全,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便是善人的悲哀:往往归咎于自身,自怜自叹,却不能把眼光放开,看到这红尘中人人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身不由己。他岂不知乱世之中求生都难,想在情义上求得圆满怎会容易。莫荷说他拘泥于小情小理,分不清大是大非。所以他折腾了一辈子,情债依旧没有还清,还总丢了魂似的找人。

  命运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佟奉全春风得意时也曾神采飞扬,后来坎坷的经历使其越发窝囊。而最能体现命运与性格交互影响的是茹二奶奶。

  多年的压抑注定了她挣脱束缚后的放纵,王府里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注定了她面对冷落时的消极。她的沉沦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本质上还是在王府里种下的祸根。

  就像佟奉全年老之际的顿悟,人生正如面前的一盘菜,酸甜苦辣,百味陈杂,而布菜的那双筷子又不知掌握在何人手中。想到了这一层,我想他对于年轻时不想造假又不停造假的经历便释然了。

  如果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感情由心底生发,爱或恨,上天也无从干涉。本剧表面上是写古玩,实质上是写人情,各种各样的人情,亲情、爱情、邻里情。也正是情感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绘出一幅民国风情画。佟奉全欠了那么多债,说到底都是情债。奉全和莫荷的感情最为缱绻也最令人感叹。奉全和秋兰的感情全因机缘巧合,最终日久生情倒也成了生命中的一份温暖。

  命运是苦的,感情开始也许有一点点甜,其后往往是尝不尽的悲苦。这是一部从头苦到尾的戏,短暂的甜蜜不过是插曲。而本剧最值得称道的,是用考究的光影含蓄地表达了人间的大悲大喜。

  槐花开了,小院空了。槐树下相聚的奉全和莫荷只能相看泪眼。人生是荒谬而可悲的,等不到花开,止不住花败,被风吹散的花瓣又不知落到哪里去。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中,日子无情流逝,所幸还可以从感情中取暖。无论是天作之合还是阴差阳错,“有情就好”。命运无人知晓,而情感永不泯灭,就像邹静之在片尾曲中写的:

  花开花落谁家去,一片一片情意长。

  2005-12-10

  《五月槐花香》影评(三):佟奉全的悲剧命中注定

  五月槐花香是个好片子,早些年的琉璃厂传奇让童年的我对琉璃厂,古玩这行当有很大的兴趣,那时候实在是不记事,剧情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个片子不论是选角,布景,对白,情节都很经典,几个关键人物在剧中都立得住,很值得咂摸 1,范五爷,满清遗老遗少那德性演的那叫一个地道,真是应了剧中的话,驴倒架不倒。 2,莫荷,苗圃成名作,小 丫头性格鲜明,刚强硬气,这也注定不能和佟奉全终成眷属。 3,索巴和王财,好,没什么说的 4,茹二奶奶,说好听的,大户人家的寡妇,耍过钱,不稀罕钱,守了10多年寡妇,如狼似虎的年纪,做什么都不出格,说难听的,就是个骚浪贱的败家娘们,耍钱包养小白脸可以,你也找个像样的啊?和侄子斗心眼的时候真机智,怎么碰见个戏子就迷糊了,真是老房子着火,噼里啪啦不烧干净,那是灭不了火。 5,最后说说这个佟奉全 先综合评价一下:窝囊废+升斗小民+没有原则唯利是图+老实人+爱结仇,这种人应该当个吃软饭的,或者伙计比较合适,当掌柜,顶门立户,得死。

  这人做事优柔寡断,娶个柴禾妞都琢磨要攒够几十万大洋才成,把人睡了都对外不说清楚两人的关系。唯利是图,到军阀府上作死,一个瓷器丢了掌柜。后来走了狗屎运,得了四羊方尊,教授拿房子抵定金求转让,佟奉全说有难处,要卖了娶媳妇,还二奶奶的债,呵呵,教授难道拿不出十万?不够你还一万的债,娶柴禾妞,支个铺面吗,佟奉全宁可当婊子立牌坊卖洋人当汉奸也不转给教授。再一个,寡妇门前是非多,一老爷们住寡妇家,还有原则吗,哪里找不到一万大洋反而被一个寡妇栓住了?这种窝囊废怎么配当男人。

  看闯关东,朱开山是老英雄,做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那叫顶天立地,三个儿子除了老大围着锅台转是个厨子,但也不窝囊,做生意不吃亏有头脑。老二老三都是和朱开山一样的人物。佟奉全这样的窝囊废,看多了想吐,张国立,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演窝囊废真是一绝。男人如此,天大悲哀!

  《五月槐花香》影评(四):愿好人一生平安

  迄今,唯一的一个有追着看的华语电视剧。

  零四零五新旧交替之际,浙江卫视。

  槐花开前,张国立有在浙江卫视打招呼,这是一个我演得很用心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凭良心说,当时没上心,因为对任何广告的反感,广告无非就是给自己说好话。张国立在我心中的印象不错。喜欢他的铁齿铜牙纪晓岚,正义的力量,“和珅”的人情味,也许还有“烟袋子”的性格与自己有些臭味相投吧。当然你要说我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也没有意见。

  带着瞧瞧的心情看了第一个二集,有些觉得自己偏见了,故事开头不错。看完第二天,开始抛弃花开前的反感。这是个好故事,个人认为是张国立拍的最好的影剧。

  几乎不看连续剧,有印象的一部叫《生命花》的韩剧,讲单身母亲的,有善良,有爱情,还有宽容。《五月槐花香》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棵极具北京色彩的槐树,槐树底下的房子,胡同,衣服,当然还有住在里面走在中间套在里间的拉着京腔喊着“爷,您请”的老北京。

  2004的夏季,去过北京一次,一个月,骑着借来的一辆其中一个只剩下金属中轴的踏脚的自行车,穿行在一条条玄深的胡同里,让人余味。

  前半的故事让自己感到满意愉快舒服,那种畅适的感觉很少能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产生。但事总与愿违,等过新年的第一天,故事就开始有了大波折。“吃瓜落儿”,第一次听到的语言,却丝毫没有陌生感。剧情的发展挺有意见,总希望它不那么发展。但理智后想到,正是意外的发生才能更说服观众,活得表演的成功吧。于是风波的不愿见但又不得不见。

  特意等了浙台的广告,看第二天的节目预告。“有人结婚了,佟奉全跌跌撞撞地跑着,魂不附体地挤进人群。莫荷,莫荷……喊得是那样得揪心。佟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掀开了别人的新娘的红盖头(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认为这是很“严重”的举措),抬起头来的正是微笑着的莫荷。笑得那么甜,那么美,那么得由心。”我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结婚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然而莫荷你再幸福,怎么也能笑成在听到佟那样的绷紧着心弦的喊声时的样子。现在回过头最想说的是,不知那晚的电视预告是谁的主意,也开得忒大了。莫荷是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然而她却演成这样,我太失望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有些脱离现实了,不应该。不好意思)。那晚,真想看到这就算了。好人总是要受尽委屈,磨了又磨。电视不让,为何我也不让呢。但又不甘。

  等待第二天花开前的时间比往常长了些,虽觉着长了写,不过总算也让自己松了一口气。预告真的是太不入人心了,那“美丽的微笑”只是佟奉全自己高度紧张下灼烧着的那颗心的幻觉。险啊,自己对爱情的构想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人一生平安。看到此,对张国立又有了新的佩服,拿笔记上的话来说,也算给他自己验明正身了。当然也许这里面还有编剧的功劳。或者还有别的。

  老实说,张国立挺会煽情的,以前则不知道。更让自己意外的是,再次出现的苗圃居然穿上了军装。莫荷当了卫生兵,正抬着担架,穿行在弹火中;或者背支步枪,踱在夜晚的门外。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心中想着四九城里的那个“你人太好了,我配不上你”的人儿。我真不知道,这是不是她的真心话。觉着假,所以怀疑;不觉着,她也不是一个欺骗自己的人。故事的结尾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也好,也算个回忆的方式。

  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因为剧情的并未结束,我的心情也由先前的不愿再见到后面的等待。等待奇迹。

  说说兰一贵。原以为他在收到佟的7万元的银票,悟到佟卖给洋人的尊也是做旧的,应该多多少少明白了为人的本分良心了,做好人不易但踏实。

  某日剧情以范世荣与兰一贵扭在一起,手里指着那把土枪结束。也算证明了我的对兰的一厢情愿。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跟兰一贵类似的人和经历,有的话,也可说明自己阅历的简单。范世荣死了,引兰一贵的话,死得也算爷了。又因为这话,我想兰还是应该有救的。不知张国立的用意是不是这样。

  兰也开始做旧了,学(xiao)佟做从洛阳上里运来的众生礼佛象。“破坏祖宗的佛像,是要遭报应的”。我的期待就到这里为止。故事后面的兰一贵由“是保护国宝(石像)的功臣” 开始,成了投机钻营分子(找不到更好的词了,也许不恰当),依然揭着佟奉全的“短”。总觉着有些遗憾,不够完美。自己更偏向兰在与佟的长期接触与争斗中,能逐渐得变成好人,至少不是想着使尽心计的算计别人的人吧。活得够磊落宽阔。我想这是对佟奉全的补衬,更能体现佟的力量与情尚。也许这过于理想化了,我不知这算不算我的奢求。至于给埋在土里的尊一个现身的因由,来给佟正身。我想这不成问题。

  最后说说故事里自己最喜欢的那个人物,莫荷。除夕夜,因为春晚,故事中断。大年第一日晚上,等到黄金剧场,继续中断。播放了对剧组的采访。可惜没有见着苗圃。张国立说到当初选苗圃的原因时,有一句话是 “她不是很一个很美或者特美的女孩(大意)……。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荧屏看到苗圃,看完整个电视,我个人感受苗圃很美。片中苗圃给人的最大印象是,她是一个有着传统中国女性美的现代女孩,在故事中饰的莫荷,善良,个性强烈又不失原则,对人生有追求但也不奢求(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过得更好的,感到幸福最重要)。她虽是个卖烟卷的农家女孩,但很有内涵与气质,令人欲望得到但又不敢侵犯。也许她的形容不是最美丽的,但是她笑起来的确够美。特别是在佟奉全离去她暗自回想的时候或者偶尔的她撒着娇的时候,真的好美。最喜欢苗圃在那晚佟奉全穿着别人的衣服,喝了酒,喝醉了,第一次走进她的房间,并耍了“流氓”后的那种半遮半掩,带着些羞涩,也许是初恋的暗喜又狂喜的神色。初恋中的少女,自己爱的人又是那么个好人儿。虽没有狂热,却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春情与幸福以及人生那最动听的时刻。太复杂了,自己没恋爱过,不能全明白,我也不够格,因此也不敢再把话头接下去了。事后的那句“佟哥,我把身子给了你吧”。特别喜欢。喜欢那爱情,真美,也诱人。

  莫荷在战场上受伤并消失了些时间,其实故事发展到这,最动人的时光也已经定格,我亦满足。她的是否再现,但愿上帝保佑,愿好人一生平安。

  终于莫荷还是出现了,戴着军帽,推着二八式的自行车,来到关着门但仍上着牌的“雅集堂”,隔壁站着将信将疑的佟奉全。她是来给佟奉全还身的,清白的身,好人的身。地板刨了,那只情系着恩恩怨怨,生死荣辱的尊,终于摆放在了罗教授的面前。“佟先生,我给您鞠躬了。”罗教授说的多好啊,但总想起些人情的不尽,滋滋味味。也不明剧中的主人公怎么想。理智些,不怪罗教授,只怪这个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的太多了。

  至于莫荷的结局,“应该的”。

  好人一声平安。

  很喜欢故事中几个带着强烈的北京色彩的句子与词语,特摘下:吃瓜落儿,犄角旮旯,仨瓜俩枣,酸儿辣女,生分;浪漫不短暂,也就不宝贵,那也就不是浪漫了;佟哥……佟哥……我不能死……我不能死……

  《五月槐花香》影评(五):片头曲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夜点起半炉香

  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

  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

  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噢)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是蜜糖(噢)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

  半夜如同半生长

  《五月槐花香》影评(六):年代是什么鬼

  同期两部古董剧,一部《人生几度秋凉》,一部《五月槐花香》。

  《人》年代很明确,1923-1924,那是个动乱的年代,是个今天张大帅打了李大帅,明天刘大帅又打了张大帅的年代,剧情设计简直太符合那个年代了。

  《五》就不一样了,一开始年代不明朗,长袍马褂的看起来像民初,直到后来莫荷当了解放军,之后是解放北京城。那么就应该是1948年底。最后一集交代,佟奉全卖尊是1947年,而中间没有日本人什么事,那么开头就是1946年。

  可是如果开头是1946,那么所有人的状态都不对了。瑞家大家族不可能在1946年还像民初一样的宅门,范五爷1946年也不可能是遗老遗少的风范,包衣更不可能认主子什么账。佟奉全又怎么会遇到个大帅?

  总之呢,总觉得哪里不对,一群民初精神状态的人,却生生活在1946年,简直岂有此理!

  编剧的年代感实在欠缺,大概他以为民国三十多年都是一个样?居然还有人说这是个好编剧?

  说点人物,一句话,好人受冤我会同情,可这上面哪一个不是自己作?整部剧下来,唯一好的形象恐怕也只剩一个无奈的忠仆冯妈了。

  《人》是两年内的故事,节奏紧凑,而《五》则拖拖拉拉,变成了糊里糊涂的年代剧,这一比较,高下立判。

  《五月槐花香》影评(七):闷声发大财

  一万块多钧瓷,把老佟的铺子弄没了,2万8的盘子,让老佟住了寡妇家,7万块的宋画,让范五开了铺子,剧情演到这,就想问问你敢不敢,换个地方住住,就不能让老佟跟墨盒结个婚,和二犯晕买了假画,为了不亏钱,硬卖给带枪的洪大头,洪大头的上司为了不退休,10万块买个假画送给了大官甲胖子,妈的,怀疑你干过寻宝栏目,这都能看出来是假的,简直对老佟做旧手艺的侮辱,为了还债,老佟生生弄出个国宝,就不细想这国宝是怎么来的了,国宝价值30万,北大发烧友打算先给定钱,再给您北京2环房契。老佟觉得还要还寡妇1万多盘子钱,就不卖了。还是连夜造假卖给不好骗,老禄吧。老禄带上香港记者送了老佟卖国贼的名号,又被北大发烧友写上了报,不重要,27万银票到手,还他妈留一国宝,突然想起自己做旧不精,决意退给和二7万块,被和二嘲讽一番,收了,还就不念你的好。洪大头搜刮了一辈子的7万块,买了和二的假画,害司令从实职副科混成了虚职正科,自己也丢了官,和二此时尽收17万大洋,老佟带着剩下的20万和国宝投奔了寡妇门。我说不下去了,硬骨头范五挂了我就不打算看了,范五哥,咱就赔了2万5,能不自杀不,借老佟点儿能咋,就指着你演呐,目前看到25集,老实人佟掌柜,造假做旧3次,开黄铺子两个,财产40万元,逼跑处女一枚,荣获喜当爹,卖国贼等荣誉称号,咱能娶了墨盒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不,能花2万5救救远房大表哥范五不?看到这才明白,这部神剧写的是闷声发大财的故事,老佟与和二,英雄惜英雄,无情尽在不言中。

  《五月槐花香》影评(八):五月是槐花香的季节

  没见过槐花是什么样子,但知道五月是槐花香的季节。由此想到了那部张国立主演的《五月槐花香》还记忆犹新,演员苗圃也因此剧一举成名。《五月槐花香》以民国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上的恩恩怨怨,展示了老北京古玩业中的各色人等故事,同时还穿插了文物知识、人生哲理和对爱情的思考。腕级歌星宋祖英更为此剧演唱了动情的主题歌,那悠远的音色,似乎在诉说那望穿的秋水,那真挚的情感、那无情的等待……

  苗圃的演技当然是有些稚嫩的,不过这恰恰能对应她当时在琉璃厂的身份。而邓婕此次出演的如二奶奶,相比较那“宫廷戏”更有挑战性,有突破的难度;观众更对邓婕的演出有了一份期盼。邓婕是演得成功的,而且是非她莫属的。

  “如二奶奶”这个人物有些复杂,开始在贝子府受气,出来后要过好日子,扬眉吐气后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后来又吸毒……人物命运非常波折。对演员来说,这样复杂立体的人物特见功底,会不知不觉间挖掘着你周身的潜力和积淀,每一个举手投足都看似随意,其实却是用心良苦。佟奉全(张国立)的配合更能衬出邓婕的出彩,佟奉全为什么会从本身对如二奶奶的同情、怜悯变成一种责任式的爱情,这个过程是不可磨灭的事实。而最终的初恋情人也是青涩难忘的一份情感,孰重孰轻?佟奉全最终将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古玩上,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修复、收藏古玩,才是他终生的事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五月槐花香》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