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一):阿加莎用15年写了本自传 仿佛大侦探回头检视自己的生活
作者:侯洁莹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二):两只青蛙和阿婆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马普尔小姐和波洛的诞生很奇妙。阿婆自带绝佳热点。 两只青蛙掉进一桶牛奶的故事。一只青蛙说:“哦,我要淹死了,我要淹死了!”另一只青蛙说:“我不会淹死。”“你怎么会不被淹死呢?”前一只青蛙问。“告诉你,我要转圈,转圈,发疯似的转圈。”那只青蛙说。第二天早上,前一只青蛙因为放弃了希望,淹死了,另一只青蛙挣扎了一整夜,坐在牛奶表面的一层奶油上。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三):阿婆出自传?全书就一句话吧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我在写书。
不知道为啥不能少于140字,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四):1571
“在我看来,唯一的希望是强制这种人为整个社会的利益服务。例如,可以让这种人做出选择:是接受一杯毒芹汁,还是献身于试验性研究。在很多研究领域,尤其是药物和医疗领域,人体试验是极其重要的,是动物试验所不能替代的。如今,献身于研究的科学家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但依我看,可以让某个愿意接受特定试验的人去做小白鼠,以此代替死刑。如果他们幸存下来,就可以获得救赎,还他自由身,从额头上去掉该隐的印记。”我觉得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仍然试用。对于恶魔,没有比献身社会更适合的了。你对世界对无辜者报以没心没肝,世界依然需要你的躯壳。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五):我把我的罗马式鼻子调整到了最好看的方向
作者的自传可不像她的推理小说那么犀利。我觉得她写的最好的就是描写再嫁给考古学家马克斯的回忆点滴。
马克斯比她年轻多了,他们有一天坐在火车上,她发现马克斯若有所思地端祥着自己,并说“你真的长了一张高贵的面孔”。
她很迷惑,苦思冥想,说:“我想是因为我有一个罗马人的鼻子”。下面的叙述很有意思:
“我有不少特质,脾气好,精力充沛、意志薄弱、健忘、怕羞、感情丰富、极度缺乏自信、适度的无私——可是高贵吗?不,我想不出自己哪儿高贵。接着我又昏昏欲睡了,这次把我的罗马式鼻子调整到了最好看的方向——正对着他,而不是侧面。”《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六):阿婆的伟大
一次蓦然跳到眼前的一本书,看着作者亮闪闪的标签,我开始对她的自传产生了好奇。
通读全书,阿婆是一个无甚惊奇经历的人,她经历过的种种,或多或少都有人经历过或者在经历。她童年幸福开心,随没有系统接受教育,但是却在父母的引导和安排下,学习了阅读、数学、语言、音乐、绘画;她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少女时代,对感情迷惑,也充满了少女的荷尔蒙,她进入婚姻,生育子女;她遭遇母亲去世,丈夫出轨,离婚;她开始旅游,她遇到第二任丈夫,她大量创作,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细数每件事都没有那么新奇,但是整个经历却造就了不平凡的侦探小说家阿加莎。
也许是对生命的珍惜,永远充满着希望;也许是对事物充满着好奇,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也许是乐观的心态,是内心的强大。总之,阿婆平凡的经历、伟大的成就让我们明白人生没有不同,但是为之拼过的人生真的很酷。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七):我记得那首老歌……
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侦探小说女王,熟识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而身为善于描绘的作家,她又如何讲述自己的一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加莎·克里斯蒂参加了英国红十字志愿队,从事救护工作。战争结束后,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出版后大受欢迎,成为英国文坛界的未来之星。
阿加莎表示,对她而言,自己的人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乐在其中又时时充满享受的现在;模糊而不确定的将来;以及过去,一种气味,一座山丘的形状,一首老歌——这些琐事会让人带着难以名状的快乐脱口而出:“我记得……”
写过无数经典作品的阿加莎,到了晚年,关于写作的最强烈的冲动,就是写一部“自传”,她认为,回忆是对上了年纪的人的一种回报。
如果你已经将《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这些故事烂熟于心,那么不妨去认识一下缔造这些伟大故事背后的那个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八):阿婆之所以是阿婆
与以往读阿婆小说时的感触类似,读这本书也频频带给我启迪和共鸣:阿婆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她对写作与人性的剖析,她面对家庭、朋友与生活的态度,等等。尽管在书中她自谦地说道:“我的作品是供人消遣而写的”,但我们都知道,那持续数十年的创作中蕴含着了不起的智慧和力量。
除了阿婆亲自披露的若干创作初衷与灵感来源,书中还有一些关于日常事件的记述,也颇令我着迷并浮想联翩。譬如讲到人生中第一次受到惊吓的经历(在她不到五岁的时候,因误摘了别人家的报春花而遭一位大汉怒斥),阿婆总结道:“即使在今天,走在田间还总有些毛骨悚然的惶恐。”——骤然间便令我想起了《杀人不难》里的那句歌谣:“你为什么戴着手套穿过田野?”
完成这部自传时,阿婆七十五岁,思忖着“是该封笔的时候了”,并“随时等候死神的光临”,不过呢,只要仍活在这世上,她便会“坚持享受生活的乐趣”。于是,这个在一九一二年就穿着彼得潘小圆翻领的前卫女孩,在七十五岁之后还创作并出版了多部作品,包括我个人十分喜欢的那本《无尽长夜》——不愧是阿婆。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九):读阿婆自传杂感
阿婆真是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想象力、文字感受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她的吐槽和幽默能力也是杠杠的,猝不及防就让你笑得前仰后合,更要命的是她吐起槽来连自己都不放过,何况她姨婆和外婆那些人呢。阿婆完全就是一个被侦探小说耽误了的吐槽段子手啊。
此外,阿婆还喜欢做心理分析,无论是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整个社会或人类。
阿婆似乎也有强烈的少女心,狗血言情脑洞能力简直爆表,让人啼笑皆非。她明显是一个会被浪漫激情所驱使的人。
阿婆一生乐观霍达,笔耕不辍,成为文学史上一座众人仰望的高峰,做了自己几乎所有想做的事,然后高寿辞世,真真的人生赢家!
很奇怪,整本书看下来,我时不时都会发出会心一笑,可是当读到最后的后记的时候,我却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或许这是因为这篇后记主要表达的是阿婆对阿什菲尔德深深的眷恋与回忆吧。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其实都走不出自己生命开始的地方,因为在那里一切的无意义都会变得有意义。当你慢慢走向生命的终点时,有这样一个地方时时萦绕心头,是伤感而今人羡慕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十):那时的人们
小学时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吓得白天也不敢独自在家。最近重读,惊悚感全无。阿加莎的小说是在大学时代读的,读了几乎全套。所以至今一提阿加莎,仿佛又置身于当时的情景,寝室靠窗的那张床,明晃晃的日头,干干净净等待卫生检查的木桌子。很奇怪,我记得那时候读过阿加莎自传,但现在手上这本书却写着是2017年出版的。
六年前读到阿加莎的《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她的坦然和诙谐让我钦佩,对伴侣的爱让我印象深刻。很少能有一本那样精彩的书,让读者身临其境,在灰扑扑的回忆里感受生活的脉动。我甚至产生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想要生活在四五十年代的念头。
在阿加莎自传里,读到她被伴侣抛弃,我难过地失眠;读到马克斯坐在床头温柔地向她求婚,我快乐得心跳加速。这是一本轻快淡然的回忆录,完全契合作者的性格。不在乎物质条件,不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乐于冒险和享受生活,偶尔也会冲动失控,这好像正是我所欣赏和想要变成的样子。
我打算重新读一遍阿加莎的小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