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东京就是日本》是一本由茶乌龙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读后感(一):每人心中都有一座为之倾倒的城市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为之倾倒的城市。东京,是我的这座城,既没有在那里长住过,也不是因为什么特别的人或经历,只是数次的旅行。
封面说“东京就是日本”一定是夸张了,它毕竟代表不了日本极度古朴的一面比如京都或更多我没去过的城市。
这本满是油墨味的杂志里精挑了一些数量刚刚好的必去之地,原来我还有那么多地方没有好好逛。
不过说真的去哪些地方是其次。下飞机的那一刻,开始调整到东京的节奏来生活几天,是很奇妙的感觉。在地铁站内和人潮一起快步疾走,在上野公园龟速漫步,在通往神居的小路上反复迷路,在便利店大嚼三角饭团,在百货公司呆满整天,在热闹的居酒屋耐心等串儿,在午夜地铁车厢里和醉酒大叔默默对视。。。并不真想做当地人,偶尔在喜欢的城市体验另一种日夜,感觉已经很满足。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读后感(二):东京就是日本
读书的时候,很喜欢看日本的动画,虽然不能达到痴迷的地步,但是对于《海贼王》、《名侦探柯南》等等还是特别的熟悉,甚至和大学室友为了能看懂原版的动画特意去修读了日语。现在家里书架上还有日语书,虽然,长久不用,已经把当年努力学习的那些片假名平假名都还给了老师,可是日本,东京,对我来说,还是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很多次都想去东京转一转,可是每一次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莫名的没有去成,希望明年可以有机会去看一看东京。虽然很多人很喜欢北海道,可是对于我来说,东京才是日本,很想去看一看这座繁华的城市,繁华却有自己的风味。
东京古称江户,是日本自德川幕府时代以来的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维新迁都江户,改名东京,自此成为日本首都。后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度与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东京都市圈总人口达3700万,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区和都会区。
东京,得算是一座超级城市了,可是它却有着罕见的强大文化融合力,是一个丰富、多元的混合体。这样各种文化交融的的混合体,展现出了它极大的魅力,它的魅力不是走马观花就能发现的,得走在白天夜色中,走在街边小巷中,走在东京的四季中。
手里的这本《东京就是日本!》是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品牌「知日 ZHIJAPAN」 推出特集第46弹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特集,翻开这本蛮厚实的特集,我看到了一个和之前印象里大不一样的东京。在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东京去哪里吃,去哪里喝咖啡,去哪里看人气书店,去哪里购物,最后的一个部分给我们介绍了东京人。那些我们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东京人给我们介绍的他们眼中的东京。
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一本旅行的指南,因为它不会明确的给你指明道路,不会明确的告诉你要什么时候去哪里点什么菜,我更愿意把它称为一本了解东京的风物志,通过阅读,你会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而如果你想了解现在的日本,东京就是你看日本的最好窗口。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读后感(三):一本书了解日本东京
我一直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所以喜欢看一些日本人写的小说,还有能够代表日本风俗文化的电影。总所周知,日本人对于生活是很讲究的,从他们国家的环境就能看出来,小小一个岛国,科技发达,环境优美,除了自己不生产资源之外,简直是世外桃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暂时不能去日本旅游,这本书小小的满足了我的愿望。当地的文化,只有身处当地才能感受出来,这本书正是当地人亲身游历采访而编成的。在日本,东京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了。
书中几乎每页都有配图,这些美景简直让读者眼花缭乱,在欣赏东京人文风情的同时我感受到了作者那善于观察的尖锐眼光。书中有很多专业的旅行家,有的人是偶然来到东京,他们常是被这里的环境和人们的热情所留下,从而移居到这里。东京可能不是个适合移居的城市,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相对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居住应该还是北海道更加好,但是它绝对不乱,它保留了最美的风景和舒适的气候,并且远离喧嚣,在这里生活的同时就像在度假。
每个国家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一般都是首都,所以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人来说,东京是个很便捷的入手点。而且说道日本就离不开美食,我一直对日本的料理情有独钟,我们中国吃的海鲜,大部分是烹饪过的,也就失去了海鲜的“鲜”,虽然也很好吃,但是说到鲜味,定是不如生吃活鱼片来得正宗。我们中国的料理,有的时候对于食材的新鲜程度不是那么的考究,因为毕竟经过高温翻炒,食材中的细菌大都死光了。但是日料却丝毫不能马虎,因为是生吃,只要是食材出现了任何问题,都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其次,还会影响到食物的口感与美味。
之前我虽说能吃出什么是正宗日本料理,但是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其中的文化就像我国的茶道一般,博大精深。日本人为了吃一个寿司,需要花费那么多经历,说实话,在食物入口的那一瞬间联想到过程的丰富,难免会为享受美食加上不少分。通过多种角度,这本书帮助读者了解了一个全方位的东京,从内而外了解到了日本,能够通过一本书了解当地文化是很难得的。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读后感(四):东京故事,日本制造
近些年随着二次元动漫文化在中国的风靡,日本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成为国人选择留学或旅游的目的地之一。对于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的关系是复杂微妙的,国人对日本的态度亦然。然而抛却成见,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东京作为日本最大的城市,可以说集大和民族的各种特质于此一处。无论是江户时期的古朴还是现代社会的斑斓,都在东京这座世界级的大都市并行不悖。在《知日·东京就是日本!》中,每个渴望了解东京、了解日本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本书采访了多位旅日华人和日本社会的各界人士,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示一个纷繁多样的东京。正如北京是中国古老与现代完美交汇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一样,东京亦然。在这里,能找到旧日时光静静流淌的痕迹,也能在闹市里享受高度发达的金融中心的美好。
作为国际大都市,东京吸引着全世界无数人来到这里,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东京对各种思潮的宽容和兼容并包,让动漫发烧友们在这里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动漫是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更是日本传播其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东京的兼收并蓄不仅表现在精神、文化上,更体现在日常饮食中。东京是全世界米其林三星餐厅最多的城市,《知日·东京就是日本!》必不可少地介绍了我们熟悉的小野二郎的数寄屋桥次郎寿司店,也有其他米其林餐厅的介绍,品种丰富。那些大师烹饪的卖相极佳的美食,从画面中都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与精细。
日本的职人精神令人佩服,这种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潜心与勇气,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不是谁都可以的。日本料理中对发挥食材原味的追求与各项工序的精心准备,无不雕琢着日本文化的痕迹。
在美食之外,东京不能辜负的,还有潮流文化特有的魅力。涩谷独特的亚文化,透过世间繁华展示出的众生群像,一个个看似叛逆冷酷的外表下孤独迷离的内心,在这里,我们读到另一个东京。这充溢人间烟火气息的地方,有着别样的力量。
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物质遗存和精神财富无需赘言,1964年,奥运会对当时的东京市民和整个日本而言,受到的鼓舞与震撼当不亚于北京奥运之于我们。既然是《知日·东京就是日本!》,怎么会错过2020年东京奥运这样的大事件。从奥组委发言人的访谈中,能感受到东京政府的自信与创新。
一座有魅力的城市,不应只有无限丰富的美食和多个可以买买买的商业中心,博物馆、美术馆、书店等有文化气息的场所,让城市更温暖,更有深度。这些,东京都做到了。《知日·东京就是日本!》像是人物访谈与旅游指南的综合体,全面而不浅薄。想在东京留下自己的故事的读者们,带它去远方吧。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读后感(五):一本靠谱的东京游乐指南
东京,作为一座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是无数人心中的旅游胜地。它以自己的现代化魅力和独特的日本文化吸引着更多的人心向往之。那么对于我们没有去过东京的人,有哪些景点特色是我们不能错过的?对于领略过东京之美是人,那些又是符合自己喜欢偏爱的口味?这本《知日东京就是日本》告诉我们,那些是真正原汁原味的日本,那些是我们可不错过的东京。
日本虽然地域狭小,但是人口数量缺一点都不少,而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更是人群拥挤的代表。一千三百多万的人口里面,既有从日本各地汇聚而来的追梦者,又有从世界各地而来的冒险者,各地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风俗,在这种城市里面交流演变,形成了东京特有的风格。
在我们身边,现在好像很多人都会以“吃货”自居,他们最开始是吃遍了当地的小吃特色,接着吃遍了全国的经典美食,再然后呢,他们把眼光放到了国外世界各地,而日本的特色小吃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寿司,作为日本美食的代表,相信很多人都吃过,但是很多人要么是觉得不合自己的口味,要么是觉得不够正宗。而对于日本人来说,寿司是他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味道,寿司不仅食材的搭配方案丰富,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食物的原味,对于我们中国美食来说,我们的食物都会放很多心思在各种口味的搭配上,而日本美食,则是专注于食材的原味,他们认为,只有食材最原本的味道吃下去才是对食物最好的尊重。虎白、鳗鱼饭、牛肉料理,荞麦面····,真的好像去日本的深夜食堂,吃遍那些可以给人温暖的食物。
当然,也有很多人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风景,在于山水之间。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浅草寺是我们不得不去的,当年一部日剧《朝九晚去~帅气和尚爱上我》让我们甜到爆,我们也才发现原来日本的和尚跟我们国家的是不一样的,而且是相差如此之大。那么,如果我们想去见识一个真正的日本佛教文化,浅草寺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站。其实比较有兴趣的就是上野公园,因为对于日本这个工作高强度,生活节奏超快的国家来说,能有空闲时间逛逛公园,应该对一天辛勤劳作做好的放松了。所以,上野公园的维护以及设计,都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当然还有看夜景的东京塔,体验娱乐风俗文化的六本木,歌舞伎丁,体验现代商业发达的竹下街,还有去泡个温泉,洗掉一身的疲惫。去现代美术馆,体验日本文化的变迁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总之而言,对于想要去东京游玩的朋友来说,有着丰富的选择,不管是去吃还是玩还是购物,都不会少了我们的去处。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读后感(六):没去过东京,谈不上了解日本
知日系列的第46本关于日本的书,首先说知日系列的出版物质量都很高,相同的还有知中系列,每一册书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比如职中的《幸会!苏东坡》,和知日的《东京就是日本》。
我之前已经去过两次日本,都完美的绕过了东京,而且是有意绕过的。经常听说东京的上班族如何的苦逼,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生活和工作节奏以及人口密度超过北上广深。我何苦从北京这样一个喧闹的地方再到另外一个喧闹的地方呢,旅行当然是要恰当的放松呀。之前去的两次日本也并无太大好感,冲绳是个让你瞎溜达的小岛,美军基地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仰头便可看到犹如乌云压顶,轰隆隆驶过;京都的金阁寺赶上天热人多,十分的不浪漫,二条城倒是不错,不过不大,大老远跑过去很快就逛完了;奈良的小鹿很多,不知道喂鹿有啥可兴奋的,值得那么多人喂这事儿跑去日本,野生动物园连大象和长颈鹿都能喂,边上的东大寺到时非常壮观;大阪就是个商圈,买买买,没了。
于是目光终于投向了东京,一衣带水甚至又令人感情复杂的东京,既有全球化的吃穿住行,又保有着自身的特色,一个小胡同电线搭得一坨坨的,但并不妨碍里面是一个自成一派的小店。《东京就是日本》绝对能代表日本方方面面的最高水准,也包括消费水准。给大家介绍几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地方。
一、书店
日本的书店决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的对标,我们的书店就是书山书海、现在顶多再加一些饮品区,就像北京也有的独立书店。但是日本书店更加的多元,谁能想象有的书店一周就卖一本书呢(森冈书店),还有很多小而美的书店比如只卖摄影和艺术类的书籍。不好说生意怎么样,但是在日本二手书的流通比较繁芜,所以运营一家书店还不至于太难。文艺青年是不是很想去开一家书店呢?
二、艺术
我觉得生活就是艺术本身,日本的很多设计细节也非常人性化,比如我见过一位女性朋友的一幅耳饰,可以摘下来一部分做个变型,背面有个别针还可以作为胸针,很艺术的物尽其用。还有就是各类古着店,真的就是艺术馆一般,彰显着各自店铺的特色与不凡的收藏眼光。庭院不大,却移步换景,简洁又精致。
三、食物
食物这章是一开篇就讲的,但是我还是想把它作为压轴来介绍,日本人对食材的选择和理解,有点向我们的“禅修”,就是选择最好的食材,最天然的调料,安安静静的烹饪、调制、摆放。每一碟都像是艺术品,食材互相映衬搭配,觉得只有慢慢下咽,32叩才能算是进食这样一件“禅修”的收尾。切不可大声咀嚼,嫌弃分量少粗鄙的行为。我亲戚从日本回来就抱怨先吃了日料,太过于精致,华而不实,出门没多久就饿了,然后再来碗日式拉面才算过瘾;也有一位知识大V抱怨“寿司之神”的食物就是夸张,整的那么玄乎也就不过是块寿司罢了,哪比得上我们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来得酣畅淋漓,有滋有味呢。其实吃得少一点、吃的好一点就是在做“禅”的修为,尽在饮食文化中了,如果你不能静静的体会背后的艺术,确实会需要“再来大碗面”。我们的食物更像是后宫的华妃,热烈浓郁,讲求存在感;日式的食物像是甄嬛,寡淡耐人回味,却又饱含心思。
如果有去日本,尤其是东京的打算,一定临行前看看这本书,行家在书中印证自己的感悟,小白干脆就当是旅行指南吧,因为不读这本书,你还在旧有的思维定式下去理解日本,会错过很多美好,这样不便于获得更多“哇”的体验。
在说回到这本书,照片非常多,或大或小,相得益彰,不会让你觉得买了本画册回来,但是介绍的时候非常贴心的提供了图片,不用读者费劲脑补画面,这果然很“日本”!
拥挤渺小的人和空间,也要活得有滋有味。我在一本介绍日本人的书籍上看到,日本人要求自己每个人都像一块规规矩矩的方砖,不能做出格的事情,但是每个个体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又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在某个领域不停的深挖。秩序中夹着多元,收敛中又有极致,简约的外在可以窥探复杂的工艺和巧思,神秘,引人欲罢不能。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读后感(七):东京之魅:流动又稳定的超级城市
我想去池袋西口公园,看看那里是否有石田衣良笔下快意江湖的G少年;我想去下北泽,看看那里是否又有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我想去新宿区西落合公园,看看那里是否还有《无人知晓》中被遗弃的孩子;我想去巢鸭,看看《挪威的森林》中绿子住过的地方。
东京是一座你可能从来没去过却很熟悉的城市。
它是日本流行文化的核心和集散地,是无数作家的灵感之源,是举办过奥运会的国际化大都市,更多时候,东京就代表了日本。
诚如这一期“城市特集”的标题《东京就是日本》,想要了解日本,那就先读懂东京吧。
东京首先是飘扬着樱花之味的和风少女,你如果第一次去东京,肯定会不能免俗地去上野公园看樱花,去浅草寺参拜,去皇居外苑散步,去歌舞伎町欣赏艺妓表演。东京能满足你所有“日式”的想象,此时你眼中的东京是新奇有趣的、充满了异国情调。
你再多逗留一些时日,就会看到另一个摩登新潮的东京,就像是一身名牌服饰的职场女郎。你会去表参道看看为奢侈品设计的大楼,去人潮汹涌的六本木购物,去秋叶原感受二次元文化,去涩谷体味年轻人的潮流世界。重头戏当然是去寸土寸金的银座,在最火爆的怀石料理店排队,在最时髦的酒吧纵情狂欢。
游览了这么多地方,一般游客就已经满足了。如果你还想继续了解东京,接下来就是非常私人的体验了。
你可以追随本书中推荐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来一次挑战味觉的饕餮之旅;可以按照咖啡地图一家家拜访,来一场灵魂都有咖啡香气的品鉴之旅;也可以参照购物指南,来一趟买买买不停歇的剁手之旅。
无论是参照书中详尽的吃、饮、买、住、行的哪一条线,你的东京之旅都会异常充实,收获满满。
但对于我来说,可能还不够。
我想去池袋西口公园,看看那里是否有石田衣良笔下快意江湖的G少年;我想去下北泽,看看那里是否又有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我想去新宿区西落合公园,看看那里是否还有《无人知晓》中被遗弃的孩子;我想去巢鸭,看看《挪威的森林》中绿子住过的地方。
我还想去松本清张、东野圭吾、宫部美雪小说中提到过的案发现场,我还想去黑泽明子女开的餐厅,我还想去江户川乱步开过的旧书店、三岛由纪夫曾喜欢去的书店,我还想去川端康成、向田邦子、谷崎润一郎喜欢的料理店。
东京不是一座静止的等待你光临的超级商场,它是一列等待你追赶、随时会变换时刻表的高速列车。它杂糅了现代的资讯和古代的静美,永远等待你去寻宝、去探险,因为那些你感兴趣的细节时刻都处在变动之中,时刻都会消逝。
我是去过日本的。日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极致的干净。无论是繁华的大街还是偏僻的小巷,都一尘不染,干净得令人惊叹。
这种处女座洁癖式的干净,传达的是日本人骨子里的“匠人精神”。
在这本城市特集中,你会更深入领会到各行各业的“匠人精神”。料理店的“大将”用尽巧思,只为了把最新鲜的食材和最纯粹的味道呈现在你面前,你如果浅尝辄止,浪费过多,大将会非常生气,因为这是对他工作的极大不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工作者都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国际上才会对“日本制造”的标志格外信赖,因为品质过硬,绝无偷工减料。
条条干净的街巷,正是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制度、有条不紊的市政工作、详尽细致的环保宣传册等多方努力的结果。日本人的努力、细致和一丝不苟,体现在每条街巷中,也构成了整个社会牢不可破的认同体系。
在东京这座城市长期生活的人,会看到整座城市因为强烈的秩序感而形成的“人情冷漠”。每个人都规规矩矩地遵守秩序,客客气气地对待陌生人,但是压抑着内心的想法,只能在深夜的居酒屋里释放。
这或许就是极致的“匠人精神”的副作用吧。每个人都为工作努力付出,但是把内心的欲望封闭紧锁。
奔放热闹的表象下,是克制禁欲的底色,这才是东京乃至日本的真正面目。而这种反差,可能就是东京独特的魅力所在。
这样一座既包容又保守、既自信又自闭、既流动又稳定的超级城市,是一处绝佳的城市形态实验场,更是照明我们自身的镜子。
读《东京就是日本》这本城市特集,大城市的读者或许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小城镇的读者或许羡慕都市生活的五光十色,但我更希望城市的管理规划者们能读读这本书,明白超级城市到底应该具备什么元素。
文化多元、商业繁荣、职业精神、阶层互相理解,才是通往构筑理想城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