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3-21 00:55: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一本由陈寅恪 / 万绳楠(整理)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3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一):读《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有感

  

读这本书之前是颇有些朝拜的心情的。陈寅恪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大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代,各种民族、宗教、阶级、文化问题在这个时代同屏共振。要厘清这个时代的历史脉络是殊为不易的。然而,陈先生却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把南朝的蛮族代替士族、北朝的汉化胡化交替等问题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读完后真有种庖丁解牛的快感。同时,先生在小处亦有洞见,各种判断,引经据典,皆有出处,皆能对照。纵然各类史料浩如烟海,但全在先生掌控之中,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感叹先生渊博之至。读完全书,更觉得先生最终没有著成中国古代史那样的皇皇巨著,殊为可惜了。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二):陈寅恪先生扛鼎之作

  《魏晋南北朝讲演录》,作者陈寅恪,其学生万绳楠整理四十年代上课笔记,9.0/10,这是陈寅恪先生唯一的断代史作品,文史互证,以诗研史,逻辑严密,淋漓酣畅,对于曾经接受多年唯物史观教育的人,可谓别开生面,受益匪浅。 本书和我读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的风格迥异,后者以考古文物为依据,演绎历史文化变迁,陈先生这本,就是把这个中国历史重要的转折点分解成一个个问题,就像一本论文汇编一样,解释清楚了东汉之所以败,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五胡十六国如何此消彼长,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社会,文学等等如何竞争,演变,进化,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有些痕迹一直残留至今。 全书引用文言比例很大,但大多数陈先生都有解读,阅读的快感远超过其难度,所以,还是强烈推荐大家阅读,对于陈先生开创的以欧洲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我觉得是必读之书,就如陶渊明笔下那个渔夫,有豁然开朗,另有天地之感。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三):魏晋南北朝必读之书

  《魏晋南北朝讲演录》,作者陈寅恪,其学生万绳楠整理四十年代上课笔记,9.0/10,这是陈寅恪先生唯一的断代史作品,文史互证,以诗研史,逻辑严密,淋漓酣畅,对于曾经接受多年唯物史观教育的人,可谓别开生面,受益匪浅。 本书和我读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的风格迥异,后者以考古文物为依据,演绎历史文化变迁,陈先生这本,就是把这个中国历史重要的转折点分解成一个个问题,就像一本论文汇编一样,解释清楚了东汉之所以败,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五胡十六国如何此消彼长,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社会,文学等等如何竞争,演变,进化,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有些痕迹一直残留至今。 全书引用文言比例很大,但大多数陈先生都有解读,阅读的快感远超过其难度,所以,还是强烈推荐大家阅读,对于陈先生开创的以欧洲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我觉得是必读之书,就如陶渊明笔下那个渔夫,有豁然开朗,另有天地之感。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读后感(四):裂变与融合

  

用社会阶级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确实给人新的启示。让很多不太理解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从北朝不能过早统一南北的原因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智之举在于对少数民族的重视与保护,艰难在少数能否长期主导多数,元朝之伟大可见一斑;

2.混乱的魏晋南北朝之中,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壁垒;

3.乱世的用人之道,我还是赞成曹操的以才为先;

4.司马仲达沉寂十年而能一日暴起,除了有军旅生涯,故将较多的因素,其代表的社会阶级的帮助定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5.王导“宽小过,总大纲”思路清晰,“求婚陆玩”甘用吴语胸怀过人;

6.“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佛像金身与铸钱的消涨关系,如此想来就衰落就是必然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