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魏晋南北朝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29 02:05: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魏晋南北朝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魏晋南北朝史》是一本由王仲荦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页数:9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魏晋南北朝史》精选点评:

  ●补记,本科时在学校图书馆借来,魏晋南北朝入门级必读,历史脉络梳理得非常流畅。

  ●王仲荦先生真的是魏晋南北朝史的大师啊。

  ●读了三分之一多不想读了

  ●这本应该是这套书最好的 没有之一 【虽然我并没有看过 南北朝以后

  ●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士族。。。 够了。明明是天师道邪教组织,忒么说的这么高大上,好像正义非凡的样子。

  ●魏晋南北朝工具书。

  ●非常厉害的断代史专著。虽然很多地方还是没有读明白,以及那些你打我我打你他打我你打他之类的战争看得实在是头昏眼花,但这么调理清晰叙事严谨而不枯燥的历史书真是很难得看到。特别是老爷子不单详于史实,便是相关制度史文化史也洋洋洒洒有理有据。绝对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治史大家啊!不过动不动就插上一句马列真理或者在论述文学诗赋后来上一句这是该批判的什么的,确实很吓人,这是值得注意的(笑)。另外,关于《洛阳伽蓝记》作者的姓氏问题,王老主张应为阳衒之而非杨衒之,觉得分析得很有道理。而对王羲之的传世临摹本结论道皆与其原作相去甚远(大意)似乎就值得商榷了,《丧乱帖》、“神龙本”难道王老没注意吗?先这么多吧,暂时只能想起这么多,可见我的读后简直等于没读。。。

  ●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经典的入门书,在唯物史观下,有着实事求是的追求

  ●真的是宝藏书籍,虽然每章开篇有点阶级史学的话,但不可否认作者对当时学界研究的吸收,真心不错

  ●史观稍旧,农民起义,阶级分析着墨不少。内容上经济、文化部分比重过大,政治方面中规中矩,梳理地清楚。值得一读。

  《魏晋南北朝史》读后感(一):这部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魏晋南北朝史断代史,这部书是最值得读到。内容丰富,翔实。

  有人妄想除去烙印,但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能写出断代史的人,少之又少。

  还有人跟风学。以为读了就吃了毒药一样。

  劳幹的魏晋南北朝史 我读了又如何,照样缺不了王仲荦先生的这部书。

  《魏晋南北朝史》读后感(二):为王仲荦先生一辩

  王先生于1986年去世,此时虽说思潮不限于马列,但要知道王先生经历了那个时代后,并没有多少时间去再改回来;其次,王先生的做准备观点我认为实际上只是普通的史家对于历史的看法,并不是说举例所谓的五胡乱华之因之后就无任何融合进步;再者,如果认为关于士族的论述不详细,可以去看关于士族研究成体系的著作,王先生此书面面俱到,自然照顾不了那么多;最后还是回到最开始的叙述,王先生时间本就不多,何况此书成书还经过童书业先生审阅(童先生早已去世),综合多重因素,王先生也确实不方便哪!请读者诸君体谅。

  《魏晋南北朝史》读后感(三):考验心脏的一段历史

  读这种史书真是让我心惊胆战,无时不刻不庆幸自己生活在文明的现代。那些被无脑古装剧美化的历史实则篇篇都触目惊心,各种草菅人命。那些整天梦想着穿越回古代的人真是脑子坏掉了。

  举个公元413年大夏赫连勃勃的例子:

  “所造兵器,匠呈必死。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杀工匠数千人。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忿,手自杀人。群臣忤视者凿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

  ———— 容我吃个冰淇淋压压惊

  《魏晋南北朝史》读后感(四):这本书

  2018.11.6 本月如果能看完,我去吃海底捞。非常喜欢这个作者,连抄的哪本书的观点都写明。抄的就是抄的,借鉴整理得好不是更上一层楼嘛。刚看完序言,特别喜欢。议论中把历史故事讲了,还分析得深刻有力,佩服。 2018.11.7 曹操和我想的不一样,或许和作者写的也不一样。第一章先写了东汉末年董卓杀文帝叛乱,之后给曹操写了个传,后面三节交代了魏蜀吴的发展和结果。 2018.11.14 上个星期开始看的,一个月搞定有点悬 2018.11.18 俩星期多磨叽了一章……好看是真好看,附带做笔记进度缓慢,有时一天摸不到这本书。都不知道自己天天干啥了。稍微知道了点三国历史以后,发现自己之前的《隆中对》白读了。惭愧……好些没有知识背景硬塞下的东西也有好处。这个年纪的理解力真适合抓紧读书……又惭愧了 2019.6.14

  我第十章都看一半了!今年的大业将成呀。后半部分没笔记。没时间,肩膀疼,脖子酸。和文化史一起看。

  《魏晋南北朝史》读后感(五):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 全书使用的还是马列主义的解释框架,即以经济社会分析为前提逐步展开历史叙述。此种框架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历史哲学,自然少不了宏大空疏,在获得自以为是的逻辑的同时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嫌。

  2) 既然以马列为纲,自然就有了进步与落后的分别。农民起义是进步的,所以作者少不了以惋惜地口吻总结几条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地主官僚阶级相对于宦官集团是进步的,于是也就有了作者为东汉大将军何进在对付宦官问题上未能采取曹操的合理建议的干着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你要批他不够客观,那他想必也会振振有辞地辩道:这叫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然而真正深刻的问题正在于,所谓“进步”与“落后”真的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评价么?甚或历史发展真有方向么?乃至历史发展真有规律么?当然,对于作者们而言,这些问题根本就是不言自明的,因为马克思博士说的当然是正确的,而且是毋庸置疑、岂敢怀疑的、若敢怀疑必是良心大大地坏了的正确。

  不过,对于一本草于五十年代成书于七十年代的书而言,上述看法也许过于苛刻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魏晋南北朝史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