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2-25 01:58: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精选

  《绩效使能:超越OKR》是一本由况阳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一):不错的okr书籍,实践和理论能结合,至少对我挺有帮助

  又重新整理了一些思路,也对之前自己理解和推进的okr有了新的反思:建立okr文化、社区网络、okr与kpi如何绑定的合理性等,还是挺有触动的。里面也有实际操作的流程和图表可参考,可以跟自己的做个对比,更能理解出区别和特色化。

  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还不错,就是内容上有时略微重复,要是能更精简就更好了。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二):OKR 的中国实践

  两年前就一直在听说OKR,大家也在谈OKR.

  大部分资料都是国外的书籍。谈的案例都是google, intel 这样的企业。

  这几年中国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经验在国内企业多少都有一些不适应。

  但这本由华为OKR操盘手况阳先生写的书,光看序言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最大的毛病就是干货太多。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三):内容翔实,五星推荐

  最近读了五本OKR的书,这本是质量最高的了。书的核心内容是OKR思想,外围添加了作者对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的思考,同时参插了大量的实验案例,读上去非常流畅。内容在质量上不错,深度上稍有不足。尤其是关于动机和激励的关系,只是点到为止。在心理需求上的分析,自主、胜任、关系,这三个层面的探讨也略显淡薄。但总体来说,是一本关于绩效管理和OKR实操的好书。

  作者主导了华为OKR的变革,对OKR的认识明显要深很多。结合国内企业发展的现状,很多建议都非常落地。对KPI和OKR对比分析也非常到位,如果要学习OKR,五星推荐。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四):好书值得一读,如果内容在精简一下就更完美了~

  将OKR这种绩效赋能方式,放在历史潮流的大背景下,论证其当前的优越性。

  比较适合互联网这类“智力型”团队相关管理层阅读。

  本书的主要价值,介绍OKR如何通过满足人性的三个基础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内驱力,使员工更加的积极主动和具有创造性。

  本书核心观点是,AI时代下,以激发员工内驱里为主的OKR将成为主流绩效考核。

  本书不足之处有3点:

  1、过于学术,历史论证过于详细,阅读过程中容易丢失主线。

  2、文章框架逻辑不是很强,有的时候搞不清读者的行文逻辑,抓不到重点

  3、实操性有待加强,读完全文能理解大致流程,不过还是希望在书中能够在明确一下具体的OKR执行流程

  总体上还是一本值得花时间阅读的好书,读后受益匪浅。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五):读《绩效使能:超越OKR》

  3.5分,这本书既没有教我“渔”,也没有给我“鱼”。果然越是容易的知识,教授者越愿意提高壁垒,假装高深。而那些越艰深的知识,教授者越倾向于把它讲得简单易懂,例如各种趣说物理。 本书有一半在介绍管理发展历程,感觉重新上了一遍大学《管理学》,全程聚焦内在动机,而关于OKR其实几句话就能讲清楚 ①O是整体大目标,与传统主管来制定目标不同,它是自下而上全员意见众筹出来的,且对全体员工公开透明,KR可以有很多个,就是对O的目标分解。②员工再在组织OKR的基础上,制定个人OKR。③OKR跟传统绩效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OKR的目标完成度只作为下次目标改进依据,不设惩罚④在设置完团队OKR,个人OKR,紧随其后的是OKR围观和刷新,就是目标改进,强调敏捷开发⑤最后一步是社会化辅导和反馈,成员交叉辅导给予反馈 OKR适用的场景:企业业务不确定性高、领导倾向于变革型管理、员工内在动机强 (内心OS,这种天时地利人和局势,用什么绩效管理方法它不香?都香~)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六):《绩效使能:超越OKR》

  这也是一本我力推的书,推荐给HR以及带下属的管理者。书中很多理念可以给你日常中的困惑答疑和指引方向。为什么你日常的激励无效,可能是你用错了方法或者方向。激励协作比激励个人更有效,激发员工的善意,提高员工的内驱力,会事半功倍。

  管理上的薄弱可能会让你陷入管理的误区,让上下级关系紧张,彼此心生不满怨怼。时刻记得反求诸己,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和影响别人。

  我去年在全员会上说过这么几句话“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勇于承担,使命必达;讲功劳,不讲苦劳”,可以为苦劳鼓掌,但是要为功劳付钱,有的员工晒加班,我们可以说一句你辛苦了,或者朋友圈给点个赞,但如果加班没有直接成果或者对公司直接利益有所贡献,那么本质上并没有意义。

  书中提到的三种员工不能要,负能量的人;双面的人;玩世不恭的人。我始终认为工作态度不行,能力再强都不能长期在公司发展,这种人危害更大,工作态度好有意愿和企业共成长,即使能力欠缺可以通过培训教导来弥补。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七):激发内在动机,从第一性出发赋能最终的绩效

  

对于打算在公司推行OKR,或者想激发员工内驱力的管理和领导者而言,极其好的一本书。尤其是理论理念和概念部分,让你真正的通透。后面具体工具应用层面的内容反而稍微弱了一点,各章节内容能看出来有点赶,语言重复较多,不像是一气呵成的连贯内容,更像作者在实践过程中断断续续写过的文章,也就是原有的独立内容,在写书的时候拼过来后二次修改成的

读完此书更是有一些思考和疑问没有答案

1、自主感强 与纪律 约束等相悖,在国人普遍的素质和大环境下,忧虑带来自由散漫、随心所欲?人在很大程度上挺贱的,人性的七宗罪,懒惰等?

2、胜任感强则高度可能在舒适区,与成长所需又相悖?

3、书前段提到的OKR集市在后面具体实施中未有阐述,甚至后面描写的制定具体步骤与集市的概念有冲突。集市中的OKR来自哪里?自己制定了个人OKR又何来存放和认领?集市中的OKR是仅存放O还是KR还是完整的OKR?

4、团队OKR众筹时,众人贡献的OKR,是指O吧?还是完整OKR?由谁负责团队OKR的刷新、回复评论?是团队主管吗?主管还需要再定个人OKR吗?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八):绩效使能:超越OKR AHAMONMENTS随记

  

记录一下ahamoments

1、 一项研究发现,高级别管理人宁愿虽然责任大、压力大,但是权力也大。他们的压力和普通员工相比,还是弱一些。

2、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有道理,因为夸能提升孩子们的胜任感知。

3、 “管控”对内在动机是有“挤出效应”的,比如硬性要求运动量会使本身爱运动的员工觉得运动枯燥无味。

4、 OKR的出发点是员工发展,传统绩效管理的出发点是员工评价。两者导向不同。

5、 团队成员间互相评论少了,可能是团队氛围故障。这和一把手的一言堂、不近烟火人情、对下关怀不够都是有关系的。

6、 OKR适用场景评估维度

(1) 业务不确定程度。高创新、高不确定性的业务更适用,因为OKR强调敏捷调整,同时鼓励冒险,所以不能用预定的目标来考核员工;

(2) 管理成熟度。一个事无巨细的管理者只会因为插手过深而损伤OKR;

(3) 员工成熟度。只强调物质和金钱的员工,是很难有内在动机去探索诗和远方的。

7、 谷歌OKR的核心理念

(1) 强调自下而上目标制定,既考虑上级OKR,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 不考核目标完成率,仅仅应用于改进发展,不应用于评价;

(3) 强调目标有野心,激发员工在追逐目标中的“胜任感”;

(4) 强调目标全员公开,营造平等关系和你追我赶的氛围,给社交性做铺垫;

(5) 全员相互评论,形式有趣,同时帮助自己了解当下绩效变现在别人眼里的水平。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九):OKR实施的进阶指南,可以回复以下你的问题

  问题

  一、适用问题OKR,

  1、什么企业适合上OKR

  2、上的企业什么岗位适合上,什么岗位不适合上?

  3、什么目标或是怎么确认我们实施成功了?

  4、除了OKR其它还要什么工作方式或是工具需要使用。

  二、怎么实施

  1、开始第一步适合多少人 ,

  2、是不是要部门主管实施好了再实施下级员工,还是同步 ?

  3、从开始到能正常运作需要多久时间

  4、如何进行培训,需不需要让大家先看OKR相关书作为知识准备?

  5、培训是在深圳吗,要培训几天?

  三、预期结果

  1、实施前后 那些方面会有明显改进

  2、如果实施不成功可能的问题是那些?

  四、要准备的东西及材料

  XXXOKR实施问答及说明会

  ======================

  实施条件及管理方法

  1、CEO带头

  2、每周确认,员工OKR与上级的O对齐率,覆盖率,员工可以制定自己的O

  3、周报项目,数字进度。

  4、实施先实施主管,再向下实施

  5、周会主管参加,关键员工指定参加,或关键员工也可申请参加。

  6、敏捷管理适合于中小公司,PMBOOK更适合(强管理,成本,预算,周期限定)

  7、双周或周 要1V1 对话 讨论内容,讨论范围 @李万清

  实施结果

  1、正常实施,需要三个周期 或以上

  2、最主要收获,是目标对齐,目标透明

  3、简单可以在线文档 ,或是WIKI,人多需要系统

  3、双月会,会提名TAG LIST,SPOTBouns

  激励方法

  1、高潜力员工用股份绑定,单纯事做出,用现金激励

  绩效衡量

  1、绩效主要以产出衡量。

  2、主管,360,HR 考核各占一部分,90%由 LEADER 决定

  3、但在关键岗位上,任职要求,必须要量化产品为原则,光靠努力是没有用的。

  对待错误或不达标员工

  1、出现任何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事,先写事故总结,列时间线,如何防止,改进措施

  2、员工如果做得不好,要提前说,不能到最后 打一个低分,员工在内网申诉或是在外网发帖就形成PR事故了。

  3、关键岗位,加班很晚,实习生认为可以胜任这个岗位,这不能作为升职或换到关键岗位。

  本质:

  ==============

  自己的目标 公司的目标

  学习是自己的事

  成长也是自己事

  工具为为了发现自我驱动

  事务的本质案例

  1、装修案例,HR问装修是不理要用公司LOGO色,或更舒服的颜色 VS 舒适的环境。

  有兴趣讨论可以加微信号

  【好产品经理要多读书】进行交流讨论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十):华为OKR的操盘手,手把手教你实操一种新的工作管理法

  AI时代下,以激发员工内驱力为主的OKR颠覆了KPI,成为席卷硅谷、华为、百度、小米等的一种新的工作管理法。

  OKR是英文“Objectives & Key Results”的首字母缩略,中文意思即目标与关键结果。

  作为华为OKR导入的操盘手,况阳在《绩效使能:超越OKR》这本书中深度阐述了华为操作OKR的实践,清晰回答了OKR各种实操问题。

  一、目标制定——建立更加明确的以终为始的目标感,未来视角让行动更加有序

  关于目标管理,德鲁克1954年发表《管理的实践》一书,就系统地提出了基于目标的管理方法,而真正把OKR视为创新驱动器加以落地实践的第一家公司是谷歌。

  在OKR模式下,员工的目标是员工自己制定的。这意味着员工要主动深入思考,如何基于公司战略和个人的岗位职责制定目标,最好在定目标阶段就将工作分层分级梳理。

  首先是制定目标。

  要结合公司年度的发展战略要求、部门及科室的发展要求,我这个岗位,能做出哪些有价值和有亮点的工作?

  然后是‘’因素穷举”。找出所有可能需要做的工作,这些工作力求全面、同时又与公司部门的发展相关。

  下一步,就是按重要性和紧急度进行“权重赋值”(0到2分)。

  比如某项工作完全不紧急(例如编制紧缺且人员流动率低的部门的招聘工作),我会把它在紧急度上打成0分,而关系公司重点发展业务的岗位(比如AI类岗位),我会把它在重要度上打成2分。然后将紧急度得分和重要性得分进行相乘,即得到每项工作的总分,然后取得分高者。即将这些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分层分级,按照数量要求优选更有价值的事项,纳入到各指标维度中去。

  最后,将这些个人思考的结果与主管上级汇报讨论。

  上级从更高的管理角度,帮助我快速理解公司及部门年度目标及发展重点,对工作目标进行调整,最后达成共识。口头达成共识后,即是在系统中白纸黑字录入,实现战略重点清晰、工作分解到位、战略目标与具体工作紧紧相扣。

  二、过程管理——按照自省-提问-反馈的闭环流程,驱动当下的自己更有行动力

  自省

  内心时刻反思我的日常工作是不是为这些目标服务,我的行为是不是更高绩效的行为。

  这里举一个例子,最初接触招聘工作时,按前辈教导“接人是招聘岗分内的工作”,我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每天约面试、接面试上,工作时间被严重碎片化,到写月度汇报时,发现当月在核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项目上甚少作为。

  提问

  带着这种困惑,我向前辈、向上级、向部门进行请教,并总结出:

  作为招聘岗位的核心价值一来应是提炼、吃透部门的岗位需求,并找到市场上可以对标的岗位,二来应是将招聘渠道烂熟于心,清楚什么样的岗位可以从哪个渠道上最快招到。

  而随着与部门建立了信任感后,渐渐地与部门沟通对招聘需求紧急的岗位,部门可以协助帮接面试者,这样就在这个环节节省了我大量的时间,而用在更有价值的岗位梳理和渠道沟通上。愈加觉得如果在这个岗位上,我创造出了更有价值和贡献的点,部门是乐意去将一些操作性的事情内部消化的,更希望将更有价值和技术的部分留给专业的人去做!

  就是在这些核心KPI的压力下,驱使我从结果反推及检视,过程中哪一步是可以优化的,在招聘形势较以往有很大变化、在更高的指标压力和招聘需求紧急度的情况下,一切动作都应为最新的KPI服务、优化和调整。

  反馈

  上级会对工作的质量和时效、包括过程中的方法等进行反馈。

  三、绩效评价——裁判职能重在评估、面向过去;教练职能重在发展、面向未来。

  上级会评估下属工作目标达成的情况,并进行打分,以对下属的贡献进行量化评估,这将作为后续薪酬激励或者晋升的依据,这是上级在行使着裁判的职能。

  每个月上级会在系统中对我上个月的工作逐项进行反馈评价、并给出直观的打分,这套计分板一般的反馈体系醒目让人无法忽略。

  为了让月度“计分板”上的结果变得好看,每周我会先进行自我评分,将每项工作上投入的时长与实际的产出进行联系,理清楚本周自己表现得好与差的地方,找出能确保未来一周得到好的分数的方法;同时,“计分板”上来自上级的月度打分,帮助我校准每项工作上投入的时长、及个人打分的偏差,引导我在关键工作项上投入更多。

  此外,上级还担负着教练职能,负责识别员工的优势与不足,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和培训培养,帮助其进步。

  如果没有绩效评价,就像游戏缺少了“个人成就系统”一样乏味。这个系统打开后能看到自己达成的各种战果、指标、成绩,不管多小的成就,都会收到钻石或者五角星,这就是激励玩家持续玩下去的动力啊。来自上级的评价亦如是,帮助我从他人视角审视工作的不足、思考如何改善。

  总之,OKR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价值创造手段,用得好完全可以激发出员工的内在动机,《绩效使能:超越OKR》系统分享了OKR中国经验。

  人工智能时代,职场人不想在绩效主义中毁灭,就在绩效使能中重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绩效使能:超越OKR》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