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16 00:38: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100字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是一本由杨健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精选点评:

  ●干货很多,要结合行动来内化。

  ●很多作者是换一种方式说同一个道理,这本书的方法还是非常新颖,并且实用的。

  ●几乎没有什么废话,作者善于思考和总结。分享的方法因为源于实践总结,所以可操作性极强。后面分享的自己成长经历让人很震撼。后来看到作者父亲的经历,发现一切优秀的品质都有根可寻。作者父亲就是工作认真且工作成绩突出的人。我目前还喜欢的另外两个作者李笑来和钟道隆,他们的父亲同样是认真工作,而且都是大学老师。这三位作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认真,善于总结。

  ●在阅读中和其他书最大的一个不同感觉就是这本书我看的好快,总共只花了一小时四十分钟,但是阅读中我也知道我会重新看第二遍,甚至更多遍,在每个人生阶段也许都会翻出来看一下。逻辑和思路特别清晰,可能这也是我看的快的原因之一,我只要跟着走就好了,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句子构成,用句很直白简单的写了作者的观点和自身的用法。具体运用我觉得我还要再精读一遍做点笔记才能好好掌握,期待接下来的几本书,我愿意花钱

  ●思路清晰,文笔简洁,很好的用手账管理的入门书

  ●醍醐灌顶

  ●对于“手账”,我觉得应该从广义上理解,把它当做一种梳理工具。 自己还是更倾向于在手机上记录灵感,已经用了很长时间,没有刻意坚持,觉得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作者的观点,很多与我不谋而合,书中介绍的内容,也带给我很多启发。 认准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算是“记录”这样的小事,也有大大的能量。

  ●我再看这种书我就是猪。

  ●作为一个三年手账er,以前都是看日本和台湾的书学“techo”,现在可以看国内的10年手账er写的方法论,希望有一天能反向走到日本。书籍主打时间轴手账,国誉那种类型。我本人2017年用国誉自我,2019后半年用国誉自我B5,除了追求好看,其实并不知道如何记录更好。毕竟hobo那种一日一页更像我们小时候接触的整版写写写。而时间轴对于国内的成年人而言,学生时代基本没有用过。陌生很多。以前看《神奇手账》学了个表面皮毛。现在看杨健老师的《手账》学会了背后的逻辑方法。书的内容写得浅显易懂,但其实内容很深,要真的做到估计要给我至少10年了。

  ●终于了解到周计划和月计划的不同用法了。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一):【手账读者群】《用手账管理时间》交流学习,分享读书心得和日常手账经验

  从B站“杨健老师”手账视频过来的。好几季的手账视频都很棒,看过手账四色哲学粉上了,粉丝叫“健力宝”怎么样哦?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是全球第一本实用型手账本。我们第一时间拍了预售书的粉丝建立了手账学习群。不是读者不要来,没看【杨健老师】手账视频的不要来。wx: netaaa2013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二):用手账来管理时间……

  用手账来管理时间…… 这是一本方法论的书籍,关于“本格”式手账,关于时间管理方法,首先作者厘清了自己认为的“手账”而不是“手帐”,当然说的也是有理有据,个人觉得倒是可以接受。 虽然作者就用自己的手账记录方式去管理自己的时间,作者认为的“实用主义”下,简约简洁直截了当的手账,无论是颜色,排版,甚至是字体都为了突出项目管理或者时间掌控,字里行间的作者认为当下国内一些“手账公主”扭曲了手账的最初使用初衷,这一点上来说,个人倒觉得大可不必,一个事物的诞生出现,到发展变化,本来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有些人把手帐做成了拼贴,或者造景,或者印章,或者火漆,诸如此类,只能说,手账类别增加了,自己倒是觉得手帐达人们的拼贴何尝不是一种个人兴趣纾解压力的方式方法呢。 而作者在书中说到的,其实类似于子弹笔记类手帐的用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读一百本书不如亲自实践一本书,希望通过手账去提升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的人,可以依照作者方法去尝试,个人觉得可行性很高,但是还是那句话,重点在坚持,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4天,而一个好的习惯的荒废可能三天就够了,如果想改善自我,可以去努力,个人评分7.6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三):相信记录的力量

  我坚持记录已经有蛮长一段时间了,有了智能手机之后,觉得更是如虎添翼。 作者提倡用原始的笔和纸来记录,但是我觉得,智能手机上的APP更适合自己,因为可以随意调整、及时更新,而且用时更短、更便捷。 其实,记录的重点,不在于是否用手账,而是通过记录这样的一种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掌控感。 作者有三本手账本,分别是工作手账、随身手账、时间管理手账。我自己每年也会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工作方面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阶段性目标、进展情况、下一步打算、有哪些收获,等等。其他的内容,我没有准备相应的本子,而是放到了手机里面。 手机APP上,设一个收集箱,随时随地记录和收集自己的一些想法、灵感。睡前或者其他固定时段,对这个收集箱进行整理,保证不让自己脑海中的创意溜走。 我没有专门记录一天24小时都干了什么事情,主要是因为自己工作、学习、生活有比较固定的模式,我很清楚一天的时间安排。只是在APP里面,罗列了自己做过的项目、学习课程,以及生活大事记等。 除了记录以上的内容,我还分别记录了其他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 比如,家人的生日备忘录; 一年内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 一年内去医院的情况; 长期的梦想清单,以及短期目标; 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每个月的财务状况; 我也跟作者一样,对自己的衣服进行了梳理,有哪些衣物,缺什么东西,查看一下清单就知道了。 上面的内容,乍一看觉得挺多挺烦的,但是只要认真记一次,接下来只要定期复盘,修修补补就可以了,真的花不了多少时间。如果跟节省下来的时间一比,那就更赚大发了。 那么,通过记录,究竟带给我什么好处呢? 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让自己更加专注; 少了很多找不着东西、想不起来事情、无所事事等烦恼; 对自己有了更清醒地认识,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因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很认同作者的这段话: “凡事都有计划,任何事物都有管理,只要做到这两点,大家就会发现世上没有难事。所谓难事,都是由一件一件微小的事情组成的。从小的地方着手,从容易的小事开始做,坚持成习惯,人就能做大事。”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记录这件小事。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四):原来用手账管理时间可以如此简单!

  视频、课程、书,三样我连刷3+遍!

  是什么,让已经看过无数课程和书的我如此着迷?

  是杨健老师的手账管理时间系列!

  日程本手账写了很多年,市面上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我也看过几十本了,说来惭愧,一直断断续续时而高光时而低迷,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方法论。偶然被妹妹安利了杨健老师在B站的视频,一集集追下来让我欲罢不能。只言片语就解决了我长期写手账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比如all-in-one,对外/对内管理,自律迷思……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书名即要义,内容主要讲了使用手账进行高效时间管理的方法。作者杨健老师是一名资深商业运营顾问,企业互联网转型专家。曾出版过《自商业》《互联网+2.0》等书。(补一句因为入坑正好自己是做互联网相关工作,决定把老师前面的书全部买回来研究。)

  本书的行文逻辑是按照时间管理的开源、节流、精进三个方面进行,思维导图如下:

用手账管理时间思维导图

  里面的详细内容就不赘言,只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开源,如何用节省时间。

  具体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手账本,比如老师就是每天使用3本。其中,用其做计划、记录以及翻看的时间,应该是1:3:6。而自己以前的时间占比居然是反着来的!做计划用了太多时间(甚至从买手账本开始就对比了好久),导致执行时做记录时精力不足,到事情结束后每天已经精疲力竭脑子转不动去翻看这些计划与记录了。这违背了老师说的“记手账时间小于手账给我们节省的时间”。开源部分还讲到四色哲学和复盘等,这种右脑驱动方法真的能从各个方面为我们节省时间。

节流,在一个时间单位心无旁骛进入“心流”状态提高效率。

  这部分印象较深的是关于月表的管理,以前在写手账时,月表记录的总会与周表重复,久而久之也就弃之不用。现在才知道原来月表存在的意义是通过计划“依赖外部的事”,从而达到管理别人的目的,很好地与周表区隔开来,也让自己更少受外部干扰。

精进,这部分看名称就很好理解了,通过时间管理让自己变得更好。

  原来手账不仅能管理时间,更能管理人、财、物等。老师说他的工作手账里,就有这些表便于随时查找使用。这方面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小到自己的1个15分钟的时间单位,大到家庭日常生活,其实都可以用是手账管理起来。这不立马参考老师的物品表,自制了更加详细的全屋清单,慢慢写下来居然有300多项。写的时间比较长,但过程中渐渐对家中物品有了掌控感,头脑更加清晰,我想说,这种感觉,真好!

  本书已经翻阅了三遍,真心羡慕现在正处于人生第一,第二迭代周期初,就能看到它,如果照着坚持做,那日积月累生活该有多大变化啊!

  什么?你问啥是“人生迭代周期”?赶紧买书看起来呀!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五):让手账成为我最好的助手(内含思维导图)

  手账会帮助人变得更务实、更靠谱、更优秀。手账也会使人变得更有素养,更有品德,更有敬畏之心。

1 整体来说,本书作者盛赞了手账对于生活的作用,并较为细致地讲解了操作方法。

书中1、2章首先介绍手账的来历,介绍1-3-6原则书写时间手账、随身手账、工作手账三本手账;3-6章介绍时间手账如何安排四类事务的比例,如何复盘,如何写周表和月表,关注睡眠和饮食;7章将随身手账如何随时记录想法,写购物计划和奖励计划,筛选哪些是值得执行的事务;8、9章讲述手账与生活的技巧;10-12章讲手账如何陪伴一生;13章讲工作手账管理社交、财、物。

在思维聚焦的技巧中,感觉比较有用的是 ①仪式感(早起听新闻、吃饭默念感恩食物,出门检查EDC,打电话照镜子微笑,工作前擦桌子,睡觉调暗灯光)②听新闻、多读书、固定时间使用社交软件 ③长期积累的东西不能断,哪怕1天都不要断。

《用手账管理时间》-思维导图

2 学到了一些技巧和思维

“如何复盘”是我比较关注的内容,手账有助于思考

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是多少?什么时间段是自己精力最好的时候?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备?自己的短板又在哪儿?自己需要寻找什么外部资源?自己能调动的人际关系、财力、物资各是怎样的?

我觉得书中四色原则举例的读书比例很好用,

与理财、效能相关的书不要太多,10本书里有1本即可。励志书、鸡汤书、心理书甚至时间管理的书,都属于这类。这类书不能不读,也不能读太多,否则人的思维就会乱套。人读的书里一半得是与工作相关的,这样才务实。文史哲等方面的书需要读,但也不能读太多,除非是工作专业就是搞这个的。一些休闲书刊、兴趣爱好类读物,包括网络上的文章、帖子、微博,大约占到人的信息阅读量的10%~30%即可。这是比较合理的区间。

月表管理别人,周表管理自己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

来人要协商某件计划时,给来的人看看月表,然后委婉地拒绝或建议改期,这种情况比较常见。避免陷入社交类纠结。

随身手账的关键就在于事无巨细地书写、记录、反思

把自己想怎么解决,解决过程中哪些人说了哪些话,哪些人又做了哪些事,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全部都记录下来。问题、解决过程、解决办法,不但都记录,而且还时常地翻阅这些记录。只要有新的想法,就记录下来。

管理社交、财、物的观点感觉好像就是在说统一记录,对于我现在阶段时间手账的技巧更实用。

用手账管理物品有三个要点:一是数量,二是位置,三是整洁。用手账管理财富,也有三个要点:一是储蓄,二是投资,三是不借债。

3 读书感受

零零碎碎粗浅读完这本书也用了4个多小时,纯粹读的时间也有2个多小时,感觉内容还是可以更精简,所以给了三颗星。希望能如作者所说,能用手账帮助我更务实、更靠谱、更优秀、更有素养、更有品德、更有敬畏之心。

4 信息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作者:杨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ISBN:9787121371943 软件:微信读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