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2 04:5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1000字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是一本由赵家栋 / 一一妈妈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一):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族群众多,地域性的生活文化多有差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是中国各族民众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生活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代沿袭的一种生活模式。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是一本儿童读物,对于民间民俗的描写是通过简单的小故事来讲述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常见的民俗习惯有个大致的了解,书中分三部分,分别是民间故事、民俗故事和二十四节气故事。

  事实上,民间民俗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其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分民间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和民间文艺三大类。这些内容一代代传承下来,又不断随着生活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而变迁、丰富。

  民间的习俗有很多,而且不同地域还会有细节上的不同,但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上还是保留了相同的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腊八节要喝腊八粥,过年要吃饺子和元宵等等。

  中国民间信仰的对象也同样纷繁复杂,涉及万事万物,不仅有自然物等具体可感的事物,还有完全属于人们想象中的事物,比如人们信仰的神。这些神,有的来自宗教,比如观音、如来佛祖、太上老君等;有的来自古代神话传说,比如传说中的“灶神”、“门神”;有的来自古之圣贤,比如商家供奉的“财神”,有三国时的名将关羽和秦代的赵公明。

  而民间艺术则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比如剪纸、版画、灯笼等。

  而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更是正式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二十四节气从创作出来历经千年至今还能被我们使用,这堪称是我国农业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伟大发明。

  这些民间民俗,都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藏,即使穿越千年依然历久弥新。那些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贯穿了我们的童年,这些民族文化的种子,在当年我们幼小的心灵里,伴随着我们成长。这些民俗文化,也将继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通过这些隽永清丽的小故事,为孩子们了解我们民族文化和传统,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二):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成就梦想,好的书籍不仅能带给孩子很多有益的东西,而且能培养孩子喜欢看书、喜欢求知的良好习惯。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爱读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这本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家栋主编、喜马拉雅FM育儿主播一一妈妈朗读的《中国民间故事民俗故事》,是一套四本其中之一,获得语文特级教育推荐,是父母送给孩子不错的礼物。 本书由民间故事、民俗故事以及二十四节气故事三个篇章组成。精选我国经典有趣的民间故事,从大家熟知的《鲤鱼跃龙门》《猴子捞月》,到《春联的故事》《元宵节的传说》等37个民间民俗故事;二十四节气故事则详细介绍《立春咬春》《大寒祭灶》等20多个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和由来,并从发生时间、由来、气候特点、饮食习俗等方面,用故事形式展现二十四节气。 本书的作者赵家栋,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近代汉语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编著出版国学经典诵读系列《唐诗三百首精选:彩图注音版》等。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精选中国传统故事,启迪孩子健康成长。阅读这些“老”故事,不仅让孩子们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启迪教育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二是语言通俗易懂,附有读后感。通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有趣的叙述风格,穿插简洁的读后感和冷门小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和习俗背后的意义,感受多彩多姿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三是全书附二维码,扫码轻松听故事,可看可听。优美的插画生动演绎故事情节,边读边看边听,能有效保护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四是逐字注音,便于孩子自我阅读。书中故事加注拼音,不但方便父母领读,也便于初步掌握拼音基础的孩子自我阅读理解,让孩子在看书的同时学到实用的知识,提高语文和写作基础。 阅读的核心是受到思想启迪,接受知识滋养,获得精神进步。通过这本精选我国经典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二十四节气故事,能引导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每位家长、只要愿意行动起来,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导师,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吧!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三):学习从娃娃抓起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留下来很多值得我们后代学习的东西,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民俗能随着历史长河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能流传下来的都是一些颇为经典的。只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大家越来越不重视,这些民间民俗的未来堪忧,大家或许知道有这个民间民俗却不知道它真正的起源是什么? 这本《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带我们去了解那些流传在民间故事,广为流传的民俗,以及关于二十四个节气的故事。这本书适合孩子,也适合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从这本书中你可以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家栋作为主编,喜马拉雅FM知名育儿主播一一妈妈参与朗读的,这本书都是被强强联手了。内容适合每一个刚刚开始接触学习孩子。故事里的每一个字都标注了拼音,那些孩子接触还少的词语都备有注释,加上一一妈妈的朗读,可以让孩子早一步学习拼音,更早地接触普通话,能让孩子的普通话说得标准。而且学习这些古诗也是扩展孩子的课外知识,是能够运用到孩子的语文作文里,也让孩子对祖国的历史能够有一点点的认识。 整本书都是彩色的,每一个故事都配有好看的卡通图案,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孩子以后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每个故事的右上端都会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听到一一妈妈的朗读,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更适合孩子跟家长一起阅读,虽然一一妈妈的朗读肯定比家长的朗读要好,但是有的时候拉近孩子和家长彼此之间的距离就是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选择在每天孩子睡觉前讲一个书里的故事。 虽然我已经不是孩子了,可是在看到里面的有些故事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例如虎口拔牙,这个故事我不知道竟然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故事可以理解为我们不用害怕强大的人,只要你肯开动脑筋找到他们的弱点,击破他们,他们就无法再伤害你。也可以说故事只是为了提醒小孩子要好好刷牙。故事看似简单,其实却饱含深意。再说,跟新年比较近的一个民俗,二月二龙抬头。我只知道这天要剪头发,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这些熟悉又陌生民俗在书中都有着详细的来龙去脉。 这本书不仅仅只是一本课外阅读书,在很多故事里藏着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许孩子还小并不能懂,但是等到有朝一日他们长大成人回想起这些故事必然能有所收获。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四):民俗传统

  现在书城里面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琳琅满目,种类众多。家长在选书可能会从纸质、气味、内容等去为孩子选择。那家长如何挑选一本让孩子有兴趣读,又是有价值读的好书呢?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是赵家栋主编的一本儿童喜爱的读物。赵家栋,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近现代汉字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古近代汉语的研究,对孩子的读物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出版了许多的儿童读物。 而这本书还有一个特色,不仅是“有声读物”,而且还是注音版的。 书本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有一个“身份证”,只要扫一扫,动听有趣的故事就可以转成音频播放出来,十分的方便。音频是由专注于家庭教育的育儿主播,一一妈妈朗读,语言幽默有趣。让看书的孩子不仅仅可以动过里面色彩明艳的彩图识文,还可以通过文章的拼音跟音频同步,一起跟读文章。文章注音版,确实让孩子在拼读是可以认准拼音的音调,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自己拼读。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民间故事、民俗故事、二十四节气。 民间故事,主要选择的是脍炙人口,流传较广且具有传播意义的小故事,如“鲤鱼跃龙门”教育孩子当机会来临时,只有拿出相应的勇气与实力,才能很好地把握住; “三个和尚”让孩子懂得什么是齐心协力,做人不能够自私自利,要学会合作互助、才能够实现共赢; “君之之交淡如水”,用唐朝人物薛仁贵与王茂生的故事来讲述“淡如水”的朋友的相交情谊。“淡如水”不是说感情淡得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友谊非常纯净”,不会因为贫穷或是富贵而发生改变。 民俗故事里面包含的民俗文化也是比较全面的,有“门神的故事”、“春联”、“吃饺子”、“元宵”等等;二十四节气详细的介绍了个节气的时间、气象等等,立春时要“咬春”的习俗,惊蛰的时候要吃梨的习俗,春分是作为一个有关于“祭祀”的节日,在那一天要扫墓祭祖、放风筝等。让孩子在看书看故事的时候,不仅仅是看故事,还可以从中学会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民俗的由来、二十四节气里面该吃什么做什么等,都能详细的告诉你!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五):《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优良文化的传承皆在民间民俗

  中国华夏五千年文化,悠悠历史长河中,民间民俗故事起到了中流砥柱之功效,家家户户经常口口相传,暂且不论故事的真实性,就谈趣味性,历来是能吸引成人与孩童内心深处的好奇之心。民间民俗故事,换言之就是人们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具有传播性,虚假性,经过口头渲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也是别具风格。 如今少年儿童,因为接受的教育条件无比优越,很多时候淡忘了亦或是直接忽视了中国的古典民间民俗文化。给家中孩子准备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令我一成人也获取到无尽知识,慨叹原来自己竟不知诸多故事缘由,想来有些令人发笑。此书分为民间故事,民俗故事以及二十四节气故事。一直对民间和民俗故事分类并非如此鲜明,但此书给予了我极大的方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量了。配备一一妈妈的音频朗读和大开字文本,还有作者颇为体贴的注释与读后感分析,孩子可轻松掌握必备文学常识,同时也辅助了父母讲故事,很多时候,晚睡时父母讲故事如果只是照本宣读,孩子往往不解其意,还好此书免了父母们这些忧虑。 在民间故事《田螺姑娘》里,我甚是诧异田螺姑娘的来源,此名讳想必人人熟知,但是缘由也定是鲜少有人得知。原来从前有一个叫谢瑞的小伙子在田间捡到了一只大田螺,心疼田螺受伤将其带回家好生照料起来,然而有一天外出干活回家发现家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于是欣喜若狂但也不免心生疑惑,于是在一日假装出去作物,来个回马枪后发现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漂亮的田螺姑娘告诉谢瑞她是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然后两人就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因为陪同孩子阅览,我不敢用自己瑕疵的思维来揣摩这个故事,只能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勤劳善良,懂得帮助他人,同时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懂得感恩与回报。可见民间故事都是倡导着真善美,而非现实世故。 我们时常听说东坡肉的叫法,饭店也几乎都能点到此菜品,但是事关东坡肉的传说,我也不是特别清楚,看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当年的苏东坡为了帮助百姓,想了计谋解决了百姓危难,临走之前想让自己厨师把酒肉做成菜分给百姓,然后厨师误打误撞的听错了吩咐居然使得东坡肉扬名万里,只可惜被有心人士陷害,污蔑苏东坡,致使东坡居士又被南贬,但苏东坡并未消沉,反而寄情山水。这种心态着实令人钦佩。 民间民俗故事,只能作为故事听听了解了解,有些跟历史相悖的,也千万不能较真,虚拟故事不用追究其真实性,贻笑大方即可!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六):中国民间民俗故事

  一直对民间故事和民俗这些很感兴趣,我们常常听老人说一些俗语,或是在节气时说一些话,看似随意,但是都包含了千百年来中国古人的智慧。很多民间民俗故事我们可能都是听过,但是并不知道它们的来历。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这本书分成了三部分:民间故事、民俗故事和二十四节气故事。

  民间故事极其丰富,题材也广,大多由劳动人民创作,通过口头传播,它是民间文学的种类之一。民间故事有着极大的魅力,从远古时期便开始产生了,人们通过口头传播,一代代流传下来。民间故事贴近生活,有动物的故事也有人们生活的故事和寓言等,如《鲤鱼跃龙门》《猴子捞月》等便是动物的故事,而人的故事则更丰富了,如书中所写的《东坡肉的故事》《三个和尚》等,这些故事很接地气,有些甚至能给我们一些社会人生启示。读民间故事其实是很能增长见闻的,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庞杂,读了饶有趣味。

  民俗故事则主要是写历代人们流传下来的风尚和习惯,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习俗的起源,它究竟为何而来,最初的一种形式是怎样的,这些习俗是因为何人而流传至今,民俗故事中同样包含着远古先民的智慧。在今天,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一些风俗习惯的来源,尤其是年轻一代,民俗故事蕴含着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十四节气故事,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息息相关,上古先民们顺应农时, 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体系。二十四节气最初只是为农事而设立,后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在今天,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影响更显著了。

  无论是民间故事、民俗故事还是二十四节气故事,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物质生活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来解决问题,一代代流传下来,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从古人留下来的一些文化遗产中发掘一些新的东西,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许多民间故事和民俗故事中都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胜邪恶的斗争精神以及人们在面对邪恶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许多小小的故事,表现出的却是古人的大智慧。

  我们应该多多了解这些丰富有趣的民间故事、民俗故事和二十四节气的故事,知道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将这种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让传统民间故事、民俗故事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地焕发生机活力。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在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简短的说明,大概就是写这篇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或者启示,还在书旁将重点的字词标示出来,让小朋友读起来更顺畅。推荐!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七):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民俗的内容有日常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婚嫁民俗、节日民俗等。民俗的内涵可谓是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慢慢理解和体验。民俗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地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散。然而风俗具有多样性,人们习惯上把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例如,在中国,过年的时候北方人习惯吃饺子,而南方人习惯吃年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地的民风民俗不尽相同。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一共有了61个故事,并将其分成三个部分:民间故事、民俗故事和二十四节气故事。当然,民间民俗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但这些富有了中华文化底蕴的传统故事,可以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他们不但熟知了一些民间民俗故事,还增长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由来和特点的知识。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家栋主编,由喜马拉雅FM育儿主播一一妈妈朗读的一本故事书。全书附二维码,扫码轻松听故事。优美的插画生动演绎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可以边读边看边听!书中采用了标注拼音的版式,所以,对于识字不算多,但学过拼音的一二年级小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可以自己朗读的故事书。61首故事语言简洁精练,每首都短小精悍,占1-2页篇幅,但都把故事的精华叙述得很到位。比如说田螺姑娘、老鼠嫁女儿、十二生肖的故事、沉香劈山救母等。这些传统民间故事,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藏,每一篇都是令人难忘的文学经典,就像银光闪烁的珍珠,照亮了那些漫长而幽暗的岁月。在孩子还比较年幼,正在成长的时期,向他们传递优秀的民间故事中的思想,比如说善恶观、比如说敬畏感、造孽感、羞耻心、畏惧感、正义感。可以培养他们的品行,让他们学会光明磊落地做人,行的正,坐的端。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收录了二十四节气的故事。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农耕社会指导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南。其中饱含了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之,更是古人诗意栖居的创造。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衣食农事,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它更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值得每个人去倾听。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八):与孩子一起品味民间故事的魅力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故事系列其中的一部。该丛书自出版以来便广受好评,封面右下角的语文特级教师推荐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推荐语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分为三部分,《民间故事》、《民俗故事》与《二十四节气故事》。每一部分各有侧重,《民间故事》主要是那些流传于市里坊间的小故事,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田螺姑娘”、“老鼠嫁女儿”、“鲤鱼跃龙门”等均收入在列;《民俗故事》则大多数是与中国的那些传统佳节有关的故事,比如“春联的故事”、“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等等;而《二十四节气故事》自然是与二十四节气有关。整部书读下来,我们大概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有一个大略的认识。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是一部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图书。该书所选取的故事大都取材于民间,可以真实的反应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这些故事中,除去了必须的趣味性之外,往往还会在简单的故事中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的经验与道理。而这些东西是非常适合家长在同小朋友讲故事的过程中传达给孩子的。就像是《三个和尚》的故事那样,我们从小的时候便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童谣,在家长与孩子一起重温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本书编者用言简意赅的十几个字将整个故事的真意提炼出来,做人是不能够自私自利的,学会合作互助,才能实现共赢。这种精神在未来将会变得更加的重要,没有什么人可以在单打独斗中获得成功,所有成绩的取得必然是一种团队协作的结果,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便可以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想必会少走许多弯路的。 中国人一年中会过许多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等,但是除了那些老人以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知道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过,我们在过节日的时候到底是在过些什么。而在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将重温过去的那些年中,我们的祖辈与父辈们告诉我们的那些故事,我们也将会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些节日,除去那些买买买之外,还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他们代表着我们,我们的先辈对未来的一种寄托,与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当我们大谈特谈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候,不妨先去告诉我们的孩子,节日背后的故事,因为有意义,所以我们才在坚持! 在阅读《中国民间民俗故事》的过程中,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我想都可以在这些短小精湛的故事中,获得一种认同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认同,而这种认同最终将会让我们更加的认同我们的文化与民族,让我们更加的为我们生在华夏而自豪!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九):弘扬传统文化,从民间民俗故事开始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之一,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的文化。这些故事世代相传,在不同的时期或有所中断,或有所改变,但大体上变化不大,其中很多故事被广为流传。比如:田螺姑娘、鲤鱼跃龙门等的民间故事;年的传说、压岁钱的由来等的民俗故事;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这些故事承载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也是从小埋在我们心底里的民族文化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故事在我们心中依旧是珍贵的宝藏。

  当我拿到这本《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心中不免有些触动。这本书中收录了流传广泛的民间、民俗故事和二十四节气故事,这些故事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穿越千年,依然历久弥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孩子的优秀读物,书中的故事都有拼音标注,有对成语和生僻词语的解释,还有扫二维码的声音播读,孩子可以边听边看,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的汉字。里面精美的插图,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定会十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贴心的是,每篇名人故事后面,都有一小段读后感或知识延伸,引导孩子汲取故事中的精华,养成优秀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对性格的养成也有一定的助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也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不再强烈,很多东西逐渐消逝,曾经经千年而不衰的民间民俗文化积淀逐步流失。仪式感也日渐淡化,节日正演变成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在民俗文化日渐消逝的今天,我们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孩子们是我们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中国五千年的的传统文化之一的民间民俗文化需要他们来传承。这项教育需要从小做起,从每一位老师和家长做起。

  这本《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在宣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每个孩子去读一读。作为家长的我们,拿起这本书,给孩子读一读、讲一讲,带着孩子感受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根基。孩子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独特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无论经过多长时间,它依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十):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

  民俗,又作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或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文化。你能详尽的知道多少呢?并把所知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授给孩子呢?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这是一本语文特级教师推荐的读物,而且还是“有声注音版”的,书本的质感很好,没什么气味,如果孩子在认字的年纪,买它可以说是一书多得了,让你可以跟孩子通过看书听音频进行亲子互动之间,也能学到不少知识。

  第一:色彩斑斓,插图十分的可爱,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拼音版的,孩子可以根据每一个拼音与汉字,在每个文章里面指读,这样,孩子就可以省掉很多的翻查字典的时间。

  第二:兼顾同时扫码听朗读,拿到书,孩子就立马翻阅起来了,我拿过手机扫了二维码,就立刻可以听音频了,非常方便。每一个小故事都有一个独立的二维码,不同一条音频,听音频时就不用在进度条上来回拨,音质非常清晰,音调富有感情,大大吸引了孩子听文的兴趣。

  第三:书本里面包含着许多家喻户晓的民间民宿故事,像“田螺姑娘”、“猴子捞月”、“十二生肖的故事”、“沉香劈山救母”等等,文章的末尾还贴有小知识、读后感等,让孩子看完之后,可以根据自己读完的感受,对比一下文章的读后感,看看有多少的出入。就如第一节的民间故事是“鲤鱼跃龙门”,小鲤鱼在见到高耸的龙门的时候,还没跳,心里开始打了“退堂鼓”。

  “退堂鼓”相信很多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还未学过,本书的贴心之处就是在文旁的空白处备注了:退堂鼓,原指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让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家长也可以根据备注,解释给小朋友听。文章结尾处的小灯泡读后感是“当机会来临时,只有拿出相应的勇气与实力,才能很好地把握住。”让孩子看完文章后,懂得去思考文章里面蕴含的道理,教会他们要学会该有的技能,而且还要勇敢,才能抓住眼前的机会;田螺姑娘传播的思想:做人要勤劳善良,懂得帮助他们,同时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懂得感恩与回报。

  小故事,讲述的却是大道理,让孩子在认字的时候,就可以轻轻松松懂得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民俗故事,像“迎财神”、“寒食节”、“重阳节的由来”等,通俗易懂的语言,就可以让孩子对于我们的民俗文化有更多更清晰的了解。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一本值得孩子一读再读的好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