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是一本由赵家栋 / 一一妈妈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一):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成就梦想,好的书籍不仅能带给孩子很多有益的东西,而且能培养孩子喜欢看书、喜欢求知的良好习惯。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爱读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这本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家栋主编、喜马拉雅FM育儿主播一一妈妈朗读的《中国民间故事民俗故事》,是一套四本其中之一,获得语文特级教育推荐,是父母送给孩子不错的礼物。 本书由民间故事、民俗故事以及二十四节气故事三个篇章组成。精选我国经典有趣的民间故事,从大家熟知的《鲤鱼跃龙门》《猴子捞月》,到《春联的故事》《元宵节的传说》等37个民间民俗故事;二十四节气故事则详细介绍《立春咬春》《大寒祭灶》等20多个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和由来,并从发生时间、由来、气候特点、饮食习俗等方面,用故事形式展现二十四节气。 本书的作者赵家栋,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近代汉语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编著出版国学经典诵读系列《唐诗三百首精选:彩图注音版》等。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精选中国传统故事,启迪孩子健康成长。阅读这些“老”故事,不仅让孩子们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启迪教育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二是语言通俗易懂,附有读后感。通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有趣的叙述风格,穿插简洁的读后感和冷门小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和习俗背后的意义,感受多彩多姿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三是全书附二维码,扫码轻松听故事,可看可听。优美的插画生动演绎故事情节,边读边看边听,能有效保护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四是逐字注音,便于孩子自我阅读。书中故事加注拼音,不但方便父母领读,也便于初步掌握拼音基础的孩子自我阅读理解,让孩子在看书的同时学到实用的知识,提高语文和写作基础。 阅读的核心是受到思想启迪,接受知识滋养,获得精神进步。通过这本精选我国经典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二十四节气故事,能引导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每位家长、只要愿意行动起来,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导师,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吧!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二):要了解民俗文化,看这本书就够了
冬至,去姐姐家吃饭,包饺子。冬至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但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怎么来的吗?饺子又为什么叫饺子呢?又为什么要在冬至吃饺子呢?没错,姐姐家的小朋友也这样问了。
这个小朋友是个十足的十万个为什么,遇到啥好奇的都会问到底。还好我有这本《中国民间民俗故事》书,(这书本来是买给我儿子的,现在派上用场了,哈哈)。这个是一系列的故事书,共四册,有名人、寓言、神话和民俗故事。作者赵家栋老师。
书封面春节又快到了,意味着小朋友又有压岁钱可以收了,那你准备好怎么跟好奇的小朋友解释,为什么要给压岁钱了吗?大人不是不懂,而是被突然间问的时候,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本书里就很好的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但给了答案,还声图并茂的以故事的方式讲出来了。有些家长不是非常的擅长讲故事,讲得不好,反而遭到小朋友的嫌弃。这本《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就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由喜马拉雅FM育儿主播:一一妈妈,朗读。扫扫二维码就能听。
书中一页民俗故事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让小朋友从小就懂得很多民俗节日的由来,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本书里讲了一年当中所有的民俗节日,从春节到二十四节气,哪个节气有吃什么的习俗,哪个节气是哪个月的几号。二十四节气更是正式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家长对二十四节气也懵懵懂懂吧,哪个节气吃什么?比如清明节要吃青团,都只知道要吃青团,但有想过为什么要吃青团?为什么是在这个时节吃?就像我姐姐家的小朋友问的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家长不知该如何很有趣的回答,怎么办?没关系这本书里有答案。
“福”到了书中每一篇故事都有四字成语,成语的旁边还有注解,让孩子在读故事了解民俗文化的同时,能学习到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读故事都是怀着愉悦的心情的,心情好的时候说不定更容易记住,平常想记也记不住的成语。老母亲也可以偷偷懒,不用绞尽脑汁的解释成语的意思了。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三):颜值高的民俗故事,你值得拥有!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定义在武术,功夫这类。其实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很广,因表现形式不同,而有很多种。书法,京剧,甚至还包括民俗故事,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在我们的民间民俗故事里,有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就是一本关于民间民俗故事的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现代,一本好的民俗故事,恰好可以让孩子正确了解民俗,正确看待传统的民俗。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由赵家栋主编的,此书也被归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范围内。
主编赵家栋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近代汉语研究,代表作品为《弟子规:彩图注音版》《千字文:彩图注音版》《百家姓:彩图注音版》等等。
这本有声版是因为书中有二维码,可以扫码收听音频。这音频是由喜马拉雅FM育儿主播一一妈妈来朗读的。播放音频,收听更方便。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共分三部分:民间故事,民俗故事,二十四节气故事,共计六十一个故事。
注音版,是因为所有的故事,甚至于标题,全带有拼音。既可以方便孩子熟练使用拼音,又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阅读。
毕竟有些字的声调,往往家长都会因习惯而读错,有了拼音,哪怕家长朗读给孩子听,也会读的十分标准,不会再把声调读不准。
因为带有注音,编者充分考虑到阅读者的年龄,所以本书故事的字体相比纯文字的类型的字体要偏大,而这样恰恰对于低龄阅读者的眼睛起到一个保护装置。
本书改编的故事,篇幅都不长,一页多一些,正好讲完一个故事。编者同样考虑到阅读者年龄偏低,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而小篇幅的故事恰好可以在他们精神集中的时间内读完,更利于孩子收接知识。
对于故事中部分难懂的词语,编者还加以注释。比如退堂鼓,原指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再比如齐心协力,一见钟情等等。同时为了便于孩子阅读时分出来,这些词语都用了不同颜色,可以快速在文中找出来。
每一个故事配有插图,更形象的诠释了故事内容。在于年龄偏低的小读者来说,插图非常吸引他们的目光。一个优秀的插图,可以让小读者通过画明白故事内容,更可以让小读者通过画来进来复述故事。
一个用心做的书,在书中处处可以看到编者的用心;一个用心做的书,会让小读者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四):民俗科普书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可见风俗是一个与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行万里路”亲身体验各地民俗,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那么借助书本了解民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介绍民俗故事的科普读本。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大抵分为两个部分——民间故事和民俗故事。
民间故事大都是我们自小听到大的那些故事,有些是历史典故,比如东坡肉的故事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故事;有些是神话传说,比如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还有一些故事则是人们口耳相传但却无处可考的故事,比如三个和尚的故事。这些故事逻辑简单、道理清楚,非常适合给小朋友讲道理。
民俗故事讲的则是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大抵是依着时节的顺序介绍的。
“年”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大的传统节日,与此相关的风俗自是人们最为看重和沿袭遵从的最为严谨的。《中国民间民俗故事》从年节时家家户户的“新桃旧符”写起,讲了门神的故事,还讲了福字和春联的由来以及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压岁钱的渊源。除了春节,书中还介绍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的风俗习惯。
中国——作为一个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的劳作都是依着时令节气进行的,记录时间与气候关系的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中从各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写起,介绍了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还介绍了与节气相关的饮食、劳作习惯等内容,非常丰富。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故事脉络清晰明了,文字和拼音的搭配有助于小朋友识字。书的插画传统质朴,扫描二维码还可以听育儿主播诵读古诗。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比较适合作为少儿科普的书籍。
《中国民间民俗故事:有声注音版》读后感(五):了解国学文化,从孩子开始
伟人曾说过,孩子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但更是孩子们的。孩子在这个时候的状态,就像三字经里说的那样“人之初,如玉璞”,孩子这个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和父母给他们灌输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家长给他们看什么,他们就学会什么。
文化是一个名族共同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国外,碰到黄皮肤的人,基本能准确的判断出这个是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还是华裔外国人,接受的文化不同,看人的眼神都不同。
猜猜这是哪国人?猜猜这是哪国人?猜猜这是哪国人?《中国民间民俗故事》,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的是民俗故事,比方“鲤鱼跃龙门”、“压岁钱的来由”、“杜康酿酒”、“门神的故事”以及对大人而言都有点儿难度的“二十四节气的 故事”。书中出现的很多故事,我们从小到大都有接触过,再看一遍就是又把整个的逻辑性和一些袭击补充了一下,比方嫦娥奔月的缘由是什么,因为谁?后羿和嫦娥是一对,但是你知道后羿有个徒弟吗?这个徒弟叫逢蒙,在一些关于《西游记》中的阴谋论中,说逢蒙是天蓬元帅的前身,嫦娥奔月是因为他逼的, 成了天蓬元帅对嫦娥还是念念不忘。
看这类的书,对大人而言,是一种已有知识大巩固,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可能就是对世界加深了认识。我们家孩子还小,认识的字有限,打开这本书只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要不就是我给她读或者扫码听语音,但是在看书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他能从每一页纸中跳出来她所认识的几个字,然后就想如果针对性的把每个字都交给她,是不是以后就可以自己看书,把书架上的书从绘本童书到大人的书慢慢看完,不用我们陪着了?后来转念一想,书上那么多的字和词,没有一定的时间,怎么可能理解又怎么看的懂,毕竟好多大人看书都看不下去的,不过应该可以加速孩子识字的速度,从而提前看文字多得书的时间。以后,跟闺女坐在沙发或者地垫上,看我看过的书,不懂的地方,认真耐心的跟她讲,然后长大后感叹有个好爸爸从小教他看书。。。
马上就过年了,又要有压岁钱了,“压岁钱!压岁钱!”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压岁?岁是什么?为什么要压?在这本书中,算是给我这个而立之年的人一个科普!还有最后一个章节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讲解,知道大概每个节气的大概意思,但是由来却说不清楚。比方“谷雨”,为什么叫谷雨?难道是因为天上像下雨一样下起了谷子?在书中看到“寒食节”的时候,最近好像在那里看过这个词儿但是想不起来了,当时还想把火全灭了,在没有打火机火柴的古代,要怎么生火啊,难不成真的要钻木取火?!因为那几天火,所以吃的东西都是凉的,所以叫寒食节?不过书上确实是这样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本来意思,很多时候确实是要从字面上来理解,比方“惊蛰”。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个美丽的名字,好像有一首歌,就是把二十四个节气串起来了。在最后一章里,每个节气,一个解释,再加上一段小故事,让大人或者小孩都能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名词!
文化,有很多种,民间传说民俗故事就是最接地气的一种,因为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