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怎样画一头奶牛》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12 03:36: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怎样画一头奶牛》的读后感大全

  《怎样画一头奶牛》是一本由[法] 埃莱娜·赖斯 著 / [法] 罗南·巴代尔 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019-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怎样画一头奶牛》读后感(一):《怎样画一只奶牛》保护孩子的天真

  

《怎样画一头奶牛》,一开始我是被封面吸引到的,我以为会是很大的一本,拿到手才知道,很迷你,是普通书籍一半的大小。好吧,那我和宝宝就来跟着作者学习下如何画一头奶牛吧!

画奶牛有2种方法,我们先跟着学习第一种。

第一只奶牛

画一个长方形,这个简单,跟着画就是。接着画4只脚,然后画一个辣椒状的尾巴~~~嗯,内心有小小的疑问?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奶牛的尾巴是朝下的吧。崽崽还没反应过来,那

继续画下去!接着是画一个头,还要加上尖尖的牙齿。好了,宝宝反应过来了,说“妈妈,这不是奶牛,这是一只鳄鱼,你看这就是一只鳄鱼”。

是咯,这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只奶牛,看起来像一只有着尖锐牙齿的鳄鱼。

我和宝宝放下了手中的画笔,想要知道作者接下来要怎么去变出一只奶牛来!

接下来我们把这只“披着鳄鱼皮”的奶牛搬到厨房,装进平底锅里,加满水,小火煮30分钟。如果它从锅里跑出来,也不要怕,因为奶牛吃草不吃人,额~~~如果它把我们吞到肚子里去了,我们可以拿出橡皮檫,把肚子上的线条搽掉,从肚子里钻出来,毕竟它是我们拿笔画出来的。

第二只奶牛

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画下一颗小小的蒲公英种子,并把它种下,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待,等待~~~~

等到蒲公英的种子长成蒲公英,开出美丽的花,我们模仿奶牛的叫声,呼唤奶牛的出现,啊哈,奶牛出现了,超开心,旋转开心。啊呜,鳄鱼把奶牛吃到肚子里去了,不怕,我们还有橡皮檫,把鳄鱼搽掉,我们就能得到一只奶牛啦!

结尾出乎意料,看完了整个小绘本,宝宝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表达了,为什么画奶牛画出来了一只鳄鱼,为什么要把鳄鱼拿去厨房里煮,它那么大我不敢拿,蒲公英为什么能变出奶牛,等等等等。

于是我就开始跟他开始分享这个小故事,而且是站在宝宝的角度上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作为大人,我清楚的知道这只是一个故事,是虚假的,而宝宝这个年纪正是活泼天真的时候,他的脑洞和我完全不一样,我不能用成人的规则告诉他这只是个故事,不用当真,而是在这个时候尽可能的保护他的奇思妙想,保护他的天真。

这个小故事很可爱,作为一个大人读完也能会心一笑。这个时候他们的为什么还带着孩子的童真,越长大就越不会开口问“为什么”。能陪着孩子再走一遍成长的过程,弥补下自己缺失的童心,是一个特别温暖特别开心的事情。

关于《怎样画一只奶牛》的绘本小故事暂时的结束了,但是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正在蓬勃发展,那天睡前还问我“妈妈,明天我们画一只真正的奶牛吧!”,我当然是一口答应了。

这个世界奇奇怪怪,我们的宝宝可可爱爱。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的天真,是我做为妈妈最想给宝宝的关于童年的关爱。

  《怎样画一头奶牛》读后感(二):一本有趣的小书:保护孩子们的童心,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每个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小时候的自己挺有想象力、创意能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能力也在逐渐消失,直到不复存在。小时候那些妙趣横生、奇异的世界,也仅仅存在了小时候,当了家长之后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是 在小时候特别有想象力,而长大之后好像也会越来越循规蹈矩,失了小时候的灵气。

而这种情况,其实由于家长对孩子错误的教育方式,才导致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缺失。孩子小的时候拿笔涂鸦时,也许他不知道具体事物的具体形态,所以他有着自己的想象力去随意涂鸦绘画,他们拥有很多的棱角,每个棱角都五彩斑斓,而家长们不理解孩子们的“作品”,当孩子画的“不像”具体实物时,就会去阻止孩子、企图“掰正”孩子的想法。其实,也在这样的“掰正”长大的成长中,孩子五彩的棱角被家长磨平,而家长反而说是孩子长大了就没有想象力了。

但造成孩子长大了就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家长们,每一个家长美曰其名为了孩子们好,试图掰正孩子却不想用错了角度,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法国儿童文学作家埃莱娜·赖斯(Hélène Rice)就通过《怎样画一头奶牛》来教会家长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想象力发展,而不是通过外力手段去影响孩子们。

《怎样画一头奶牛》通过讲述两种奶牛的画法,来从侧面描写孩子们如果具有想象力、创意、幽默感的作品,会是怎样的有趣与好玩。大人总是认为画奶牛的方式,无非就是“临摹写生”,按照奶牛的真实样子画出卡通的形象即可。可书中的两种奶牛画法都出乎大人的意料和“固有”想法。

第一种方法教我们先画一整个长方形,再加上4条矮腿,加一个辣椒形状的尾巴,最后加一个加长版的头,还有别忘记了加上奶牛吃饭用的牙齿、看路的眼睛等等,然后你就得到一头长得跟鳄鱼一模一样的“奶牛”。不过没关系,你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再来画一次奶牛,这一次,我们画得简单点,只要画一个蒲公英的种子,它就生根发芽,长出美丽的蒲公英,吸引奶牛过来,但是,结果好像超出意料诶,奶牛来是来了,可是却在第一次画的“奶牛”嘴里,不过没关系啊,对于这头“凶猛的奶牛”,我们只要拿出我们的橡皮擦,把我们画的奶牛擦掉,再画成一头温顺的奶牛就好啦。

但不管书中提到的哪一种画法,都是充满了童趣与童心,它并不是真的在教读者如何去画一头奶牛,而是想要带着读者,去打破陈规、打破思维惯性,发挥想象力,来创建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而孩子恰好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家长只是作为这个世界的参观者而已,不要过多的去干涉孩子们的童心,影响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每个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

但你将孩子的五彩棱角保护得很好时,你就会发现,原本你成长过程中会因为想象力、创造力的缺失而产生的烦恼,完全不会出现在孩子身上,他们一如既往的拥有幽默、有趣的想象力,他们还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意、最有灵气的孩子。

  《怎样画一头奶牛》读后感(三):故事带着想象飞

  

如果你拿到一本书,书名是《怎样画一头奶牛》,你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什么?

我猜,很多人会说,是画奶牛的步骤。比如,像这样: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反正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想的是画画的技巧。没想到,等到我看完,我也没学会怎么画奶牛!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本讲怎样画画的书,它更像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次有趣的恶作剧,一次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大冒险。

这么说好像也不准确。还是先来介绍一下书的内容吧。书中一共讲到了两种画奶牛的方法:一种是先画一个长方形,加上四条腿,再加一条辣椒形状的尾巴,最后加上一个加长版的头——然后你就得到一头“奶牛”了,尽管它身体细长,浑身绿色,背上有硬硬的鳞片,看起来和鳄鱼一模一样。这只鳄鱼虽然看起来很凶,但是,只要你有一个秘密武器(橡皮),那完全可以战胜它!第二种方法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画一个蒲公英种子,等它长出美丽的蒲公英,就会把奶牛吸引过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上次画出来的那条鳄鱼……

虽然整本书都在讲画奶牛的方法,贯串始终的却是一条牙齿锋利的鳄鱼,奶牛反倒只是在最后出现了一下。原来它并不是真的想教读者怎样画一头奶牛,而是想要带读者打破思维惯性,打破规则,尽情想象。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我儿子在幼儿园学画画的故事。

我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培养他的爱好,我给他报名了绘画班。没想到,下课后,教画画的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说:“阳阳妈妈,阳阳这节课的画画效果不太好,只画了线条,我觉得他缺乏立体感,不太适合画画。”孩子虽然小,但已经听懂了老师的话,脸上的神色很受伤。我看了看儿子的画,那张白纸上确实画了很多歪七扭八的线,没有一个像样的图形。于是问儿子:“阳阳,你告诉妈妈,这纸上的线条都是什么啊?”他很快地指着一堆像树枝一样的线条说:“这是大怪兽,它们要来毁灭地球。”又指着另一堆树枝一样的线条说:“这是奥特曼,它们要来打怪兽。”看他讲得头头是道,我表扬他说:“嗯,画得不错!”老师见我们这么说,也只好笑了笑。

第二天,我找到老师,和她说:“我不是想让儿子成名成家才来学画画,只是想让他学会观察,学会感受美,描绘美。刚上了第一节课就断言孩子不适合画画是不是为时过早?”老师大概觉得既然已经给家长说明白了,还是想接着上,那就继续上好了。但这节课后,我儿子却不愿意上美术课了。一学期后,终于说什么也不去了。自此,美术就成了他的“特短”课。

中国第一部《美术教育译丛》一书中曾经这样说过:“经过最初的涂鸦期后,儿童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您也将明白不同的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对其所见之物进行精神加工。因此,最好不要干涉七八岁以前儿童画的实际形式。这时,可以通过那种旨在扩展他们视觉经验的活动帮助他们,但仍让他们自由地以自己的风格对其所见之物进行解释。”所以,小孩子画画真的不是以像不像作为评判标准的。在他们的想象里,鸡蛋可以比鸡大,怪兽可以有各种形象,同样的,奶牛也可以在鳄鱼的肚子里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存在。《小王子》中的那只羊不就是一只盒子的形象吗?

原来的湘教版中有一篇课文,名字是《婷婷的画》。讲的是一个画家的小孙女婷婷,她画的树枝比树干还粗,马有翅膀,兔子是红色的,鸡蛋比母鸡还大。当画家的爷爷很不理解,但婷婷却说,她希望大树能长成这样,她觉得红色的兔子很好看,她想让马像鸟儿一样飞起来。在她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无独有偶,原来的冀教版一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叫《维维的画》,也是关于一个孩子和爷爷对画的不同理解。维维用几个椭圆和几条曲线,分别画了苹果、气球、小蝌蚪、小小蝌蚪。但在爷爷看来,她画的都是椭圆,根本没什么区别。在这两个故事里,两位爷爷代表的是成人的固化思维,维维和婷婷代表的是孩子丰富天真的想象力。她们用自己的笔描绘着心中的世界。“天才人物总是积极主动地使用幻想能力。”用幻想和想象给这个世界增光添彩。

这本书中的那个画画的小朋友就有点像维维或婷婷,他觉得奶牛可以在鳄鱼的肚子里。人到了鳄鱼肚子里也不必慌张,因为手中有橡皮,把鳄鱼擦掉不就安全了吗?这逻辑也真是没毛病。小男孩出场不多,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故事充满童真和幽默。画面大多用简单的线条来呈现故事,只把鳄鱼和蒲公英着色,乍看起来像一张张风趣的漫画,简单而富有张力。

《怎样画一头奶牛》这本书看似是讲画画的,但又不是讲画画的。你很难界定它的中心思想,更多的是让读者在荒诞不经中会心一笑,或者就是单纯的好玩。我们在这个好玩或者幽默的故事中自由想象,无拘无束地肆意发挥。你可以接着编故事,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画下去。总之,这个故事不论文字还是画面,都有无限可能,留给我们无边无际的空间,让想象自由飞翔。

  《怎样画一头奶牛》读后感(四):粲然:离经叛道的童心世界

  《怎样画一头奶牛》是一本能引发孩子强烈阅读感受的图画书。每一个准备按照书中方法画奶牛的孩子,都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一步步地被引入独立推演中。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会惊讶地体会到和以往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他们的日常认知一次次地受到挑战:这不是一头奶牛;它可是吃小朋友的;被吃掉的小朋友竟然能安全脱险;明明要画一头奶牛,为什么画了一颗蒲公英种子?……要从风马牛不相及的讲述中找到一个特定的答案,孩子需要展现出坚定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推理能力和判断力,以此对抗书本与成人的权威话语。

  《怎样画一头奶牛》鼓励自主和童趣,反对权威。在“书即全然真理”的童年,它以别出心裁的悖反形式呈现,引导孩子大声喊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并让他们在哈哈大笑里,和所有天马行空的突发奇想达成最后的一致。跳出成人讲述与书本既定的评断,这无疑会激发孩子极其珍贵的思维灵光。

  当然,这还仅仅是这本神奇小书的意蕴之一。它还蕴含着与童心世界深层的共鸣。孩子并不以结果为导向,他们对危险预估不足,所做判断多半不符合成人世界的安全标准。他们从不是使命必达,而是甘心为自己的好奇心绕弯路;他们也乐于对生活的命题给予离题万里、令人绝倒的回答……在这本书里,你邂逅的,就是这样一个“颠倒黑白”的童心世界:在要求画一头奶牛时,画出了一只鳄鱼;主人公毫无防备和担心,被鳄鱼一口吞进了肚子里……种种荒诞不经的行为下隐藏着童心世界的独特逻辑。孩子们以这样独特逻辑历世,却常常受到成人的斥责——“不能没有目的性”,“做事不要拖拖拉拉”,“世界特别危险,要小心”……孩童蓬勃的生命力与好奇心,在成人的指责下频频受挫。但在这本小书里,他们看见了自己,也给所有恪守规矩的大人以有力回击。

  这也是一本温柔的小书,它试图推动“天马行空”与“约定俗成”的和解,让大大小小的读者们意识到,想象力与社会性是每一个人兼具的两面。小男孩“花里胡哨”的行为背后,依然保有对结果锲而不舍的努力,离经叛道而又充满赤子之心。

  《怎样画一头奶牛》独特的阅读体验不仅来自书页之内,也来自读者和书本之间的角力。“对啊对啊,我心里也住着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小孩。”“不对不对,这样做忒不靠谱了。”“原来,这就是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啊。”因为这些想法,读完这本书的成人和孩子,完成了一次珍贵的互相理解。

  《怎样画一头奶牛》读后感(五):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

  

该怎么评级这样一个绘本呢?我说的是由埃莱娜·赖斯著、罗南·巴代尔绘、周仕敏翻译的绘本《怎样画一头奶牛》。如果你和我一样,从标题上认为这是一本教孩子如何画一头奶牛的绘本华,那你就错了。因为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翻开这本书,没有前言和序言,而是直接入题,告诉读者——花奶牛有两种方法,下面是第一种:先画一个长方形,喏,就是下图:

加上四条图,就是下图:

再加上一条辣椒形状的尾巴,就是下图。此时,我内心充满疑问,我感觉越来越不对劲,这是奶牛吗?

最后,画一个长长的头。不要忘记华商牙齿,不然你可怜的奶牛就不能吃草啦!就是下图——这是奶牛吗,这分明就是一只鳄鱼嘛,而且从它的眼神里面可以看出,这还是一只凶狠狡猾的鳄鱼,作者难道在欺骗读者?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继续读起了下文。看到了这头“奶牛”被涂上了绿色、搬到厨房塞进大号平底锅、加水小火煮30分钟,然后作者又“讥诮”的告诉小朋友们——要是它从锅里蹿出来,扑向你——不要慌!奶牛是吃草动物,不吃小朋友的。

读到这里,我快要疯了,作者这是要干什么。我按下疑问,继续读下来。这个可怜的小朋友被这头“奶牛”吃进了肚子里,而且作者还要告诉你,“你只要记住,保持冷静——拿出你的橡皮……”,然后就是下图: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作者这不是在教读者们画奶牛,而是要激发小读者们的想象力和耐心,并且从作者的姜树忠,在心里产生疑问,然后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奶牛形象。这也印证了这本书的塑封上的大大的“警告!”,上面赫然写着“恶作剧也是正经事”,我就会心一笑了。

但是故事还没有万,作者又交给了我们一种花奶牛的方法,就是画一颗小小的蒲公英种子,并把它种下,然后吸引奶牛来。然后作者有告我我们结论:画一头奶牛——只需要把鳄鱼擦掉。

是不是很俏皮,又很有趣呢!随书还有一个导读手册,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们的用意了,然来这才真是童心未眠,是为了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怎样画一头奶牛》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