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2-12 02:47: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精选

  《钱从哪里来》是一本由唐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一):钱从哪里来

  #一年46本阅读计划2020##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钱从哪里来#

  香帅的《钱从哪里来》

⚡看标题、粗以为是继续讲基金啊,副业啊,这一类的事情。实际上不是,香帅在用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大家解释,我们中国国情下,人民的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二):可以参考

  正在不如的社会,是人工智能+万元美金社会。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势必取代机械劳动的行业;万元美金社会,势必带来服务业等的高速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洪流里面,我们应该做什么?也许是先静静地感受和观察,保持自己的感知全方位打开,与这个社会的发展接轨。在逐渐了解到自己看中和在乎的事情之后,再想办法参与到这个时代的洪流之中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三):一份2020年的财富方案报告

  本书是听了跨年演讲后购买的,是一份财富方案报告吧。作者团队经一年(作者表示)时间研究呈现出来的一份报告。

  书中表示中国2020年将进入“万元美金”的中产社会,加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职业选择、城市选择、房产配置等方面进行方案分析。给读者一个大概。

  评价标准:作者在给出一些方案时,结合了许多的数据作证,表明作者是用心的。数据也有一些参考价值。但是,本书不会给读者一个震撼的感觉,数据如流水般。综合下给3星。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四):钱从哪里来

  《钱从哪里来》,香帅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这类书看的比较少,是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推荐的。读来很轻松,虽然不见得有什么了不得的启发,但也有益无损。作者从四个方面讲,基本对自己没什么用了,城市、职业这些都固定死了,对年轻人可能还有些用。其实,钱从哪儿来这个问题很简单,啥时候靠实业能赚钱了,国家发展才是正道,靠炒房、炒钱赚钱,那谁去做实业?这么简单的道理,在现实中就这么难,就象实干的不如耍嘴皮子的一样。看作者笔名也是个读武侠的。

  (公号:行云楼)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五):家庭财富方案—入门版

  第一本了解香帅的书

  很真实的从"普通人"的角度分析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目前这个阶段的经济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A 提出中国现在正处于"万元美金社会"对拐点处,分析以后国家的发展。

  实际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职业更不容易被取代。

  C 近期城市的发展--如何选择城市

  D 国内外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比,国内房产是否会出现泡沫。怎么能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房产

  作为入门级的书籍很合适,更多的了解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相对应的看看自己国家的位置,从而判断个人职业发展、家庭定位和位置、选择房产的大方向。

  从书中可以延伸出自己深入研究的方向,再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我觉得很好!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六):开阔视野

  整体上感觉是一个长篇的经济形势报告文学。名字看上去还以为是理财书,实际上是一个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书,当然老百姓从作者的经济走势分析中会获得对自己资产配置和职业发展的思考,肯定因此副标题叫中国家庭的财富方案。 印象较深的地方(自己归纳的,也许不准确):1、滚雪球型职业和推石头型职业,未来的趋势服务于人,与人沟通,不被编程式科技代替的职业更吃香,比如北京对护士的争夺。2、房产为王。房价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中国多年的经济繁荣带高房价是正常现象。房子本身具有投资和居住双重属性。大城市的资源,人口聚集是房价升高,买房刚需的内因。经济发展继续会带动主流城市房价。国家在经济低迷情况下可以轻松地通过刺激购房拉动经济,但是目前还没有这么做。3、大城市是人力资源成长的最好去处。一线城市的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对人的发展不可估量,大大快于小城市对人的培养,大城市的房屋资产也是增值最快的。在人的上升阶段去大城市非常大的优势。北上广漂虽然生活的不容易,但是依然无数人前往就是因为它的吸引力和实际溢价。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七):中国进入万元美金社会

  这本书主点提到中国社会已进入人均GDP万元美金社会, 人工智能等这些為大前提, 在这引申出中国在现在或未来在不同经济维度会出现的变化, 比如: 人工智能对不同产业会带来的影响, 中国家庭进入万元美金社会后大家对资产配置上的选择上, 中国第三产业会占经济大占比, 房地产是否还能投资? 要以什么参考标准: 应该以阳光溢价, 供需弹性, 教育资源, 便利条件, 城市基础建设, 产业等等解答了一些我一直以来都有疑问但想不通的问题, 比如, 东南亚的房地产现在大热, 但已过热, 价格上已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增幅, 东南亚其实早十年前已经有亚洲四小龙, 但金融危机后直至现在才复完过来, 这也跟其国家人口, 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反正对於个人而言, 可以当作一份中国目前及未来国家及经济发展的一份报告来看, 学习了解一下也是相当不错的,~ 推荐!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八):钱从哪里来

  这本书是金融学家香帅老师和她的调研团队工作了一整年,考察了十几座城市,收集了3亿条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368座城市,2900个区县,十几亿人口,才写出的作品。看数据说话而不是泛泛之谈,看到数字就选择性跳过的我还是看明白了一点,解决了一些困惑,比如职业方向、城市选择、资产配置,哪些决策会深刻的影响我们的财富水平,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解析宏观的财富趋势,寻找更好的行业和城市做财富容器,选择更优的资产配置做财富载体,通过数据,让每一个普通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历、才华、城市位置、家庭出身,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富增长坐标。罗胖举例说,每一个人的财富状况,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还取决于自己有什么样的人际连接能力。一个人的财富,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所以,如何连接更多人,如何能做到把自己的1份时间卖上1万次(或许不用这么多),应该是一个可以思考的方向。

  看完之后我更想去杭州了,毕竟那是块不错的土壤,风景气候宜人,互联网朝气蓬勃,未来杭州越来越迷人。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九):钱从哪里来

  1.全球普通人70%以上的财富来源是劳动所得。 2.找到既能稳定快速成长又可以积累长期人力资本的职业,就像找到那条铺满湿雪的长坡,财富人生的雪球会越滚越大,越滚越远。 3.职场上的年龄歧视本质上是对生理性折旧的自然反应。 4.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主要有3类:“社交智慧”、“创造力”、“感知和操作能力”。 5.为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支付溢价将是未来的常态。 6.城市决定着你财富的上限,也决定着你财富的下限。 7.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并非呈现一种非此即彼的博弈状态,两者正在通过大城市的规模溢出效应,形成一种合作博弈机制。 8.历史和未来都没有常形,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保持谦卑。 9.房子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小窝,更是城市的股票。 10.长期看供给,短期看需求,需求看政策。 ——决定职业未来的是关于“推石头”(可编码的重复性工作)和“滚雪球”(创造性或者个体化的技能性工作)的选择; ——决定城市附加值的是关于规模、知识外溢和专业化外溢的选择; ——决定房产价值的是关于气候、时间成本和附加值的选择; ——决定资产配置优化路径的是有关贪婪和恐惧的选择。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十):三择全对,这波不亏

  200页出头的小书,数据详实,信息量不小。

  作者试图从择业、择城、择房三个纬度,给焦虑的普通国人以方向,来完成未来数十年内个体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择业方面,要结合怕死、爱美、孤独三大趋势,考虑人工智能的影响,相比推石头,选择滚雪球式,也就是要求创新能力和社交智慧的职业更有奔头。

  择城方面,人聚如火,人走茶凉。大城市有规模、知识外溢、专业分工的优势,能去就去;不能则考虑有资源或产业优势的小城镇,携手互联网,展一己之长。

  择房方面,综合考虑供给、气候、时间成本,以及医疗、教育带来的附加值,供给弹性小、复制成本高的房子最具投资价值,海景房可能还不如小破旧。

  书的最后一章,很及时地对2020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做了些分析和预测。

  也许很多人的选择已经自然自发地遵循书中的结论了,显得这本书没太多惊艳之处。但我认为其最大意义并不在于提供多少耳目一新的洞见,而是通过大数据的支持和对应的分析让这些选择的底气更足了一些,同时也让很多尚在选择过程之中的人少点纠结。

  总的来说值得一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钱从哪里来》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