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2 00:52: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摘抄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是一本由朱石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2,页数:2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精选点评:

  ●好薄,配图也不多,科普还行。

  ●今日以后,所有读库照买照看,不过一律1星

  ●朱老师的书写得很好!易读易懂还有趣!且文章内容严谨。心情经常会随着书中情节起伏跌宕。引用出处也很清楚。希望一直可以读到朱老师的书。

  ●读过好几遍,最初的震撼过去,反倒没话可说了。

  ●2020年的第一标。去年(已经是去年了!)整个九月都在看这套书的审校,看得我晚上做梦脑子里都是维萨里、南丁格尔、埃尔利希等等。每一本书于我而言都是满满的是新知,最颠覆我认识的是《南丁格尔》,因为以前我只知道她是护士,读完全书才得知,在一生中,她做护士只是很短时间的一段经历,而她更划时代、更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开办护理学校、在英国建立起完备的护士培养体系。更可怕的是,她是一位产出极高的作家,写了几十本医学、护理学著作,还有印度的疾病考察,真·女强人。《莫顿》一本是最幽默的,《塞麦尔维斯》是悲情英雄,《埃尔利希》建立起了现在新药研发体系。此外,这套书的封面和内文插图也是特意绘制,特别清楚明晰。当然,最得我心的就是文库本本身啦,这也是读库在做本土原创文库本这条路上到目前最大胆的尝试了吧。

  ●即使是对于不学医且生物化学都极差的我来说,这套书仍然让人兴起拍案叫绝的冲动,当知识书看也行,当人物传记看也行,怎么样都行

  ●科普读物简单易读,但是好小好简装。

  ●文明之光,理性之光。

  ●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医学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不问私德,现在的医疗科技就是踩着这些巨人的肩膀发展起来的~ 要向医务人员致敬,很好的科普读物,不管是否立志从医,不管什么年龄层,都应该看看~

  ●看完这套书,更爱这个世界了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一):没有他们,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2021年第一本

  2021年第一本书选择了读库的《医学大神》,其实刚刚看了一本维萨里,就忍不住来写了。这些医学大神对于知识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战胜一切困难,突破一切心理障碍,为了获得真理,为了看到那个究竟,有些实验,有些行为,在今天可能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他们在那个年代,强大的内驱力使得他们无所畏惧,求知,做研究。可以说,没有这些医学大神的努力,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医学,致敬!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二):天才们的故事

  随便说说,我觉得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是科普。过去几个月谣言不绝于耳,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丑态百出,看完这套书最起码可以让帮自己过滤掉一些谣言,当然更多地还是要看一些负责任的,有良心的专业人士解答。

  第二是娱乐消遣。最近也没啥电影上映,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看看书,这套书本身写的就很有趣。

  第三是尝试学习下天才们做事情的方法和精神。现在还记得的就是科赫法则了,当时觉得这人可真是严谨啊(搞得这么麻烦[doge])。如果我们的张教授也用下这个法则,不知道还好不好意思上央视。还有一点就是怀疑精神,教授们已经觉得盖伦讲清楚了,于是他们闭上眼睛,默念着金科玉律,但总有一些人会觉得有疑问,他们会自己做实验,哪怕是去墓地里偷尸体...

  这些天才们追求真理,并动手实验,正是他们的怀疑精神,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人,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

  感谢冯大的推荐。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三):希望更多人能读到这套好书

  老六说,“人类对于杀人狂魔记得清楚,但对于真正的济世天使却了解寥寥。” 是啊,在这之前,我只是听过其中几个人的名字。对于医学的发展,其间的艰苦卓绝与智慧结晶更是一无所知。 如果没有这些高山仰止的医学大神们,别说手术台上的流血、疼痛、感染会要命,一个小伤口都会让人间多一桩惨剧,何况天花、霍乱、肺炎等大型传染疾病。 其实一直想了解医学发展史,可觉得门槛太高。去年妈妈生病,我买了薄世宁医生的《医学通识讲义》想略解皮毛,之后也更加想读读这类书。 惊喜的是,在今年的《读库2001》看到朱石生老师的一篇文章,获知朱老师写了“医学大神系列”,立即下单了这一套。 极其惊喜地读完这套书,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实在不忍心这么优秀的书被埋没了。 朱石生老师不仅有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更是一流。清晰而生动的表达,节奏张弛有度的叙事安排,让医学大神们的光辉跃然纸上。在读的过程中,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潸然泪下,读完顿觉荡气回肠,余韵悠长。 正如文案所说,“他们拯救了人的生命,更点亮了我们的头脑”,这套书在为人、求学、立业、科学思维、历史观念等方面皆有启发。 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套好书。 文库本大小,每本8万字左右,单本很快就可以读完。关键还有点上瘾,一本接一本。 没有门槛,医学小白也能读懂。推荐中学生,尤其是有志学医的同学,一定要读一读。

  期待朱石生老师后续作品。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四):科学之进步,人性之复杂,尽在医学史中闪现。。。

  在疫情最浓的这段日子里,集中精力,读完了全套十四本。

  1、作者朱先生医学背景正宗,阅历丰富。这样的人,这样的年纪,写出来的东西,老到又不失有趣,实属难得。更为难得的是,正如后记《搜神记》中所言,笔下深藏不露感情,其实最难做到。偶有感动人心之文字,又颇精当简洁。比如,关于Osler夫妇丧子后那段描写,“大概为里维尔准备了太多的父爱,儿子走了,他积蓄的父爱需要找地方宣泄”。为人父母之人,恐都有感同身受之感吧!

  2、虽然是小书,但是确实是正经的医学史和人物传记,研究非常扎实。如作者后记说:“查资料用不用心,人家能看出来的。”凭这份治学严谨的态度,就是如今少有的。在这些细节和分析中,分明看清了人性的复杂,比如对他人贡献闭口不谈的巴斯德,比如比巴斯德好那么一些的弗莱明。

  3、编辑和审校很认真。没发现啥明显的错误,尤其考虑到读库编审大抵是文科生,更是难得。

  4、插图太漂亮了。尤其是每个传主头像身后的相关背景图,尤见心思。后记中专门有一篇插图师余先生的文章,写得声情并茂,颇受教。

  5、口袋本大小薄厚合适,最适合携带随身阅读。这是最近看读库小开本的一个欣喜体会。每每看到日本人出版的口袋本琳琅满目就很喜欢,现在读库做小开本已经很有心得。值得夸奖。

  预判这套书会成为一套长销的经典。读库做了一件特扎实的事情。

  美中不足之处,后记搜神记用的亮橙色过于鲜艳,阅读起来反光度过高,第二版建议调整个相对安静的颜色吧!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五):愿世上少收智商税

  

科普作家大致有这么几类:本身就是科学家,同时爱写作,写出来还浅显易懂或能深入浅出,如写出了著名的《寂静的春天》,开启了保护环境大幕的Rachel Carson,还有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Jared Mason Diamond,他们通常有大学的终身教职,年轻时已事业有成;专职的科普作家,很多是专栏记者,常常结集出版,比如三联周刊的土摩托(袁越),我最近五星点赞的《演化》的作者Carl Zimmer,职业就是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等撰稿;还有就是本套《医学大神》的作者,平时干着某份和科普基本无关联的职业,业余时间写科普的朱石生,以及,平常从事媒体行业,业余写出神作《上帝掷骰子吗?》的曹天元。

中国大学教授们很少写出好的科普,或者我仍孤陋寡闻。但中国“民间科学爱好者”这些年来写出了很多好的科普,甚至还成立了“科学松鼠会”这样的专业科普组织,但总体而言,尽管上世纪80年代中小学中流行过一段《奥秘》、《科幻世界》等科普杂志,现在的中国科普似乎仍然曲高和寡。本来科学之曲不应该高的,20世纪初有过一阵“非传统”,但很快“传统的糟粕们”就跟着“国产”回来了。早就该进博物馆的传统医学,2020年居然猛烈回潮,真是始料未及,但说它是黎明前的曙光或垂死前的挣扎恐怕都不符合实际。本来只在老人群流传的段子们,今年已经出现在四五十岁年龄段的同学群里。这跟中国大学教授们不做科普可能是同一个原因——传统一旦披上爱国外衣,就成了正能量,而和是否科学无关了。

感谢这套《医学大神》,作者既有十多年的医学专业背景,又同时有十多年的IT工程师经验,同时还潜心写过《士兵突击》的剧评,因此,他的书既基础扎实,又逻辑严谨,还能风趣幽默。也感谢《读库》这个2006年横空出世的卓越平台,聚集了一众不得不交着智商税而不满的人们,“摆事实不讲道理”的原则里隐隐透着深深的无奈。

愿越来越多的人能读到这套书(价格确实不够亲民),愿世上能少收智商税。愿中国的院士们、大学教授们开始写科普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医学大神”文库本系列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