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09 00:18: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摘抄

  《玛丽莲·梦露》是一本由(美)洛伊斯·班纳 著 时代华语 出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一):女神 玛丽莲.梦露

  有人说,男人们爱梦露,是爱她的容颜身材;而女人们爱梦露,是因为她们懂她。

  可能这也是对的。无论如何,梦露至今仍然能够让人难以忘怀,绝对是有她独特的魅力,有她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地方。她的美丽让人惊叹,而她的一生更是让人反复咀嚼、迷恋至今。

  读本书以前,我对梦露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白色飞扬的裙角,天真烂漫无邪的笑容。却完全想不到梦露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高中都没有毕业就被迫嫁人工作了,所以一直自卑自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家里没有一件华服首饰,只有一大堆书。

  书中提到梦露健身,学习摆姿势,为了画面更好呈现,她渴望拥有独立自由的事业,也想做母亲,她有无穷的求知欲,私以为这些种种异于同时代女性的特质都是梦露永占时尚界潮流的原因吧。梦露的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很多年了,但精神却历久弥新。

  她一直希望有个男人爱她,她也可以全心全意爱着对方。但这个男人,她一生都没遇到。 因为她要的是全心全意的、绝对的关注,而这种100%的爱没人会懂。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二):钻石一样的女人

  通过这部作品,第一次近距离走近梦露。从年轻的模特,到20世纪40年 代,叱咤好莱坞的性感女演员,梦露度过 了引人瞩目的一生。 她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优秀的大明星;她是一位美丽、坚强的女性,她无论在哪都是众人的聚焦点。她也有黑暗面,她不幸的童年,她的敏感自卑,她对药物的依赖等等,这些或许是让某些人讨厌她理由,而对我来说,恰恰这些“缺点”,却让梦露这个人更加真实、完整、栩栩如生。起那些被打造好的、美美的呈现出来的、看上去完美无瑕的“明星”,在那些时尚的华服、完美的妆容背后,究竟是一个平庸的普通人,还是个完全不符合他形象的恶劣的人,我们都不会知道。梦露说:我自私、缺乏耐心和安全感。我会犯错,也常会在状况外而难以控制。但如果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终于了解大部分人喜欢梦露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真实。她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星,也是真正的普通人;她体验过人生百态,她的各种喜怒哀乐也被摆放在世人面前。 梦露就这样的人,可以像孩子一样纯真,也可以像钻石一样诱人。她给了全世界所有男人最美好的幻想,让所有女人羡慕嫉妒想要成为她。可以说,她就是人间尤物,一个性感的符号。 看看这本书吧,带你感受一个立体的真实得丰满的梦露。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三):不从众,不媚俗,敢坚持——呈现一个完整的梦露

  梦露,绝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论长相,她实在是艳光四射不可方物,论气质,又充满了野性健康的生命力。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流露着满满的风情。但就是她的美貌和性感让大多数人给她贴上了标签,没有人真正了解她,买这本书是因为被封面吸引,实在太抢眼了,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请看看我,我是个完整的人”!通过这本书你会了解这个真实聪慧善良的女人。这本书印刷精美,关键人品爆发得到了美到炸裂的帆布包,简直喜欢的想尖叫! 全世界几乎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见过她那些著名的照片,并记忆深刻:那张穿着白色裙子在纽约大街上,裙子被地下热气吹得张开了喇叭的黑白照;那张面对镜头两眼微阖、双唇微翘的;在沙发上裸露那双美腿的……这些照片不再是照片,而成了一种特殊情感的传达,一种纯真性感的定格。对几代人来说,梦露就像这些照片,是永恒的定格。虽然梦露以性感闻名于世,但她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从底层突围的勇气,令人钦佩。这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收集资料、大量采访获得翔实的珍贵的资料,给我们呈现了客观真实的梦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史实,关于挣扎的、遗憾的亲情,关于三段不幸的婚姻,梦露不断在困苦中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历经时间涤荡,体味人生百态洞悉世事真相。梦露永远不被击倒,永远心怀热望,踌躇满志却能凌然向前。不从众,不媚俗,敢坚持。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四):一千个读者,一千个梦露

  很多人是通过那张站在地铁口裙角飞扬的照片认识的玛丽莲·梦露的,性感迷人,忍不住让人多看几眼。深入了解,感觉她就是一个天真纯情和性感迷人的矛盾混合体。既脆弱又坚强,渴望被认可又极度的不自信,疯狂起来的梦露,就像人人羡慕的自由女神像。她就像一个谜,迷人又撩动着你的心。

  从贫穷到奢华,从籍籍无名到享誉百年,梦露之所以能成为梦露,跟她的经历不无相关。这本书就是对梦露的一生做一个梳理,将她的一生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孕育的摇篮”“好莱坞”“幕间暂停:无所不能的女性”“纽约”“重返好莱坞”,而重返好莱坞中,就有“落幕”和“抗争与死亡”,只看标题,就简单勾勒出梦露不平凡的一生:颠沛流离的童年,不幸的婚姻,大起大落的事业,而又香消玉损,扑朔迷离的死因,可谓是暴风和阳光同时存在。她不想当花瓶,她热爱读书,喜欢动物,热衷公益,一直挣扎着要做个出色的演员,然而,作为摇钱树的她,理想在现实中被撞得粉碎。

  梦露去世六十年了,但时光丝毫未削减她的魅力,今天的我们,依然为她着迷。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梦露还在世,她将会是一个怎样的老太太,会不会依然性感,依然天真纯情,依然恣意?自然没有答案,现实总归留下一个遗憾。

  每个喜欢梦露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由,每个人心中勾勒出的梦露,也千差万别,但这些正是梦露的魅力所在,从始至终未被格式化、符号化,谜一般的活在后世人心中。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五):玛丽莲梦露闪耀着生命之光

  玛丽莲梦露,一个自己祖辈生活的年代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如此的著名、不时的被人们谈起,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遇见这本书,很幸运。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了解了许多玛丽莲梦露的详实人生经历,再提起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语不再是性感,对我而言是生命之光。

  本书以时间顺序分章节讲述了玛丽莲梦露的生平经历。首先通过玛丽莲梦露的关系图谱,让我直观感受了梦露一生的坎坷和复杂。然后在不同章节的正文阅读中,逐步了解梦露在11个寄养家庭遇见的“亲人”,不同人给她带来的影响。了解走进梦露生命中的不同男人,梦露与他们的交往。了解梦露参演电影和公司之间的事情,梦露自己创办公司,梦露服用精神药物等,详实的描写树立了一个立体的梦露形象,这个形象激励着自己勇敢面对人生苦短。

  梦露从童年开始就经历了许多的苦难,才知道性感靓丽的梦露形象来的多么不易。通过阅读本书,在猎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思考。自己遇到类似的打击,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样。如果经历了这些种种坎坷,是不是会自暴自弃,如果经历了不好的婚姻,是不是就降低了择偶标准,是否不再相信爱情,变得消极,不再主动追求。在阅读梦露人生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梦露可以如此坚强,生命可以如此顽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又有什么好抱怨的。有人比自己更不幸,通过她的乐观努力,让我看到了闪耀的人性之光。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坎坷的经历使人变的更加坚强,更容易走向成功。

  本书装帧很精美,封面的梦露形象、内页的梦露照片选图,一开始的关系图谱、按时间的经历讲述都是编辑们精心付出的成果,这是一本玛丽莲梦露详实生平介绍的书籍,作者为确保真实详实的呈现梦露原貌阅读挖掘了许多珍贵资料,使读者认识到真实的玛丽莲梦露,通过认识真实的玛丽莲梦露,激励更多的读者乐观勇敢的面对人生。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六):永远的梦露

  玛丽莲。梦露,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身上最耀眼的标签就是性感女神。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多少她的特质,是否如世人所想只是个胸大无脑的金发女郎?人们谈论她的美貌、轶事,对她华丽的身材浮想连翩又或者想入非非,一切都仿佛在消费着她的符号化价值,而对她本人却从未深入地了解。而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也从未把伟大两个字与她联系到一起。

  如果你知道她出身贫寒,外婆母亲都被精神疾病终生折磨,辗转于多个寄养家庭居无所,幼年被性侵以致阴影挥之不去,你就该知道她脸上的笑容是有多么来之不易。而她竟然用她的表演疗愈了二战后一代人的心理创伤,给人们以抚慰与安宁,不能不说,她甜美的外表之下那颗善良温柔的心又是多么强大而富于感染力。她拥有巨大的表演天分,却长期被无视而得不到认同与运用,在好莱坞男权的漩涡里苦苦挣扎。她渴望表演渴望成功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开启了自己智慧的一面。如果世界需要一个金发傻妞,我,玛丽莲,就给你们一个。这个时候的玛丽莲隐隐知道了世俗世界的市场需求,并且迎合了这种需求。她可以用一个滑落的肩带就成功登上报纸头条,在距今七十多年前制造出一个巨大的眼球效应,事实证明,她对市场有了圆熟的驾驭能力。她也可以利用一个不那么喜欢的体育明星带动人气度过危机。如果只是这样,玛丽莲顶多也就是个有点小聪明的美女,而她要呈现的远远不止于此。玛丽莲还拥有着极高的学习与社交能力。她可以在采访中对宗教派别、弗洛伊德心理学、表演学、各类大咖的人物传记侃侃而谈。在人群里,她就像一道炫目的光,充满矛盾神秘诱人,时而释放街头的狂野,时而如青春少女般敏感,这种敏感如诗如歌。她魅力无穷不拘常规清新脱俗。她大量地阅读,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甚至古玩店,像一块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各种知识丰富自己,她还不停地上各种声乐舞蹈表演课题,为这些课程支付高额学费以致于入不敷出。这在今天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世界级明星竟然要靠友人的资助过活。她高超的社交能力使她周围聚集一大批艺术家如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家和表演老师等,他们也成为助力玛丽莲登上事业巅峰的巨大推手。

  不能想象,如果不是玛丽莲在三十六岁的年龄猝然离世,她还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有时候也会想,也许厌倦了名利场的尔虞我诈,选择去另一个世界作一个纯洁的天使,这也许更符合她的个性。就让世人在她飞扬的裙角里继续找寻那个神秘的身影吧。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七):时代的符号

  如果想客观的评价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不应当只有一种特质,不能简单地用是否优秀、是否成功、是否善良来概括,不应该只看到他的表面,还要了解他看到的世界,他走过的路,洞悉他的想法。

  家喻户晓的女星梦露至今仍是许多人的偶像,许多女孩子仍把她当作心目中的女神,天使脸蛋与性感身材,金发红唇热情的笑,这样高辨识度的面庞与妆容,让人们对她念念不忘,梦露就像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了时代的符号。

  在这本书中,我从梦露的外祖父母开始,读到了一个完整的梦露。她有的不仅是绝世美颜,她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她还有着不幸的出身,有坎坷的婚姻,她有从逆境中站起来的能力,她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的时候没有仅仅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与玩物,她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事业,自己是一个出色的女星的同时,还经营了自己的公司,在一个男性社会活出了精彩的自己。和所有的人一样,梦露也不是超人,她也会感到孤单,甚至会崩溃,受到打击时一样会退缩,但还是会再次站起来去面对,虽然她也有精神问题的家族史。

  遗憾的是玛丽莲梦露在最好的年纪去世,一个努力又坚韧的女星没能度过完整的一生。种种证据指向自杀的说法实在难以另人信服,个人的力量无法战胜关系错综复杂的网络,她还是成了斗争中的牺牲品。不过一代女星定格在了最美的时候,就像是永远不会老去,永远年轻、富有热情,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八):“看到”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这个读起来轻碰双唇、又以微微嘟嘴为结尾的名字,这个又软又甜、像是含化了一颗太妃糖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又让多少人扼腕叹息……

  和之前看过的很多人物传记不同,(包括其他玛丽莲的传记)这本《玛丽莲.梦露》封面选用的是波普风格的玛丽莲头像——与波普领袖人物安迪沃霍尔的《梦露双联画》极其相似,风格大胆而色彩跳跃,令人印象深刻。

封面-惊艳的波普风格

  仿佛是某种寓意,就像很多人知道玛丽莲,都是从一张照片开始。无论是那排后现代主义的波普头像,还是那张在地铁里裙角飞扬的捂裙照,玛丽莲.梦露似乎就是一个被大众消费着的文化符号,即便有影迷愿意找来电影看,从《热情似火》到《游龙戏凤》,再到《七年之痒》,她梦幻的双眼,迷雾一样的神情,撩人而不自知的天真,似乎荧幕里的她总是那个绮丽的、摇曳的、充满魅力的性感尤物。

  所以,这就是玛丽莲.梦露么?当然不是。

  玛丽莲的魅力在于当你愿意翻开“玛丽莲.梦露”的这本书,去读她,试图了解她的时候,就又无法简单地来描述这个人,生活中的她热爱阅读,有自己的图书馆和不俗的品味;她喜欢动物,热衷公益;她有自己的制片公司,支持民权斗争;她对多种宗教和神秘文字有过深入的精神探索……总之,无论怎样来形容,都是不完整的。玛丽莲.梦露成了一团烟雾一个谜,合上书,我的脑中一直回响着她的那句:“我想,我是一种幻象。”

  这本书的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撰写的,从1926年6月1日,那个叫“诺玛.简”的女婴的诞生写起,然后是令人震惊而心痛的悲惨童年、心碎的婚姻、坎坷的好莱坞之路,直到1962年那个盛夏,这个只有36岁的生命在盛花期被迫戛然而止,像极了烟花,一生历尽不幸,战胜命运和病痛,终于在夜空高调绽放,又在令人沉迷的绚烂过后迅速破碎殆尽。用作者自序来概括就是:这本书是关于玛丽莲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如何生活的,以及她的生命是如何结束的。

  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还是会说:看啊,那是玛丽莲.梦露式的金发红唇!那是玛丽莲.梦露式的笑容!那是当代的玛丽莲.梦露!这位被时尚和娱乐圈里的缪斯女神,愿看她的人能好好看看她,看看完整的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九):我们都知道她,却没有人认识她

  即使是对电影一无所知的人,恐怕也都听过“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一定程度上说,玛丽莲·梦露早已成为现代西方流行文化的代名词,一个性感而又神秘的符号,一个时尚而又疯狂的象征。她的身世悲惨,没有完整的童年和正常的青年,更在36岁那年香消玉殒;她有万种风情,令无数达官显贵和各界名流深深着迷;她又特立独行,用自己的方式塑造着自己的人生。

  很难想象,梦露的童年,居然曾经在11个家庭中被寄养过,甚至在8岁的时候就遭遇了可耻可怕的性侵。作为一个本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子,她的童年实在是太过不幸,早年在寄居家庭和孤儿院生活的经历,在她的人生底色中铺满了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性。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她的第一任寄居家庭是虔诚的福音派信徒,在那里她接受了福音和信仰,并且在教会的唱诗班里表演节目。

  但她的信仰不是稳固的,她成年后在基督教科学会、犹太教、弗洛伊德之间摇摆,童年的信仰根基并没有完全让她脱离罪和死亡的捆绑,而是深陷在世俗之罪中,从一个怀抱到另一个怀抱,找不到爱,找不到安全,找不到她想要的一切。所以熟悉她的人、了解她的人,她身边的朋友、化妆师、造型师,等等,都将她称为一个倔强又软弱的小婴儿。她夺目耀眼的成就和不可方物的美艳背后,其实是始终是一个渴望爱和稳定的孩子。这又何尝不是所有人的渴望。

  梦露是悲惨的,虽然她有那么多的拥趸,她的粉丝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明星,甚至在死后的很多年,依然有很多人对她的人生和她的死因进行了诸多调查,试图还原她在这个世上的短短36年的人生。但是越还原,离事实越近,就越让读者看到她的凄凉无助和自我放逐。

  据说玛丽莲·梦露有个私人书单,陀思妥耶夫斯基、里尔克、沃尔夫都在其名单之列;她也曾经深刻地被弗洛伊德的理论所吸引,用其思想来平衡心态,与基因中的抑郁和焦虑对抗;甚至,她自己就是个文艺青年,她写诗弹琴,在私人聚会上朗诵叶芝的诗,她的诗人气质隐藏在她艳丽的外貌之下,甚少有人发现。

  但是更多的,她未能挣脱罪的捆绑,她对那些可见之物的瘾,明明地显示她的软弱和无助,显示她在黑暗中的踽踽独行。虽然成名后她身处热闹喧嚣之中,身边不乏真心对她好、真心爱她的人,但是在这些人身上,她内心深处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她任何试图从人、从物、从生活中获得平安的尝试都失败了。她无法使自己的灵魂安顿,无法与自己和解,无法自我救赎。也许,她应该回到童年的信仰,在那起初的爱中得自由、得释放。

  由南加州大学历史与性别研究所教授洛伊斯·版纳花费十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披露了梦露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作者不厌其烦地交代了梦露一天天、一年年的生活轨迹和日常交往,为后世的读者们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梦露,让读者可以走进她的人生,体会她的喜怒哀乐。她如烟花般灿烂却又如浮萍般短暂的一生,她特立独行又敏感复杂的性格,令人着迷更令人唏嘘。她在等你,来认识她,而不仅仅是知道她。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十):“性感”女神梦露

  《玛丽莲·梦露》这本书是美国研究协会主席洛伊斯·班纳历经十年的时间,采访梦露身边近百位好友,完整记录了她从贫民窟女孩到好莱坞巨星,从成立制片公司到成为公益慈善冠军的传奇一生。大家记忆中的梦露就是站在地铁通风口,一阵强风吹起了她的裙摆,虽然她按住了裙子,但内裤依然漏了出来,性感迷人的样子,让人难以忘记。

  但书中除了记录玛丽莲·梦露颠沛流离的童年、不幸的婚姻、坎坷的成名路、风流韵事以及在花样年华香消玉殒;还展现了梦露不为人知的一面,如: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热爱阅读、成立制片公司、喜欢动物、热衷公益等。当你全身心投入进去之后,将认识到梦露是特立独行的传奇女性!玛丽莲·梦露,童年的不幸,多位寄养父母,被性侵、被欺负,被抛弃,16岁被迫嫁人,但她依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模特事业,没有被压力打倒,这一生中也遇到到了很多的贵人,但命运虽待她如此,她却依旧把自己活出光鲜亮丽的样子。

  她一生都寻求爱与被爱,她喜欢读书,将精神世界寄托于伟大的思想。她读文学、读历史,她死后,有追随者整理出梦露生前喜欢的书,有几百本之多。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让我们去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玛丽莲·梦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