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回声》是一本由[美] 迈克尔·康奈利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85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色回声》读后感(一):心中挥之不去的声音……
心中挥之不去的声音…… 感谢迈克尔康奈利塑造了“博斯”这个角色,其实美剧博斯早就推出了第六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顾上看,而阅读了康奈利的这本黑色回声,作为博斯侦探的出场的第一本书,自己打算去看这部剧集…… 饱受战争创伤影响,坚持司法正义,虽然能力出众却又在司法系统中处于边缘存在,可能有酒精问题,对于阅读,或者音乐,有着自己的品味,这样的中年探长,自己喜欢尤奈斯博笔下的哈利霍勒,自己也喜欢亨宁曼凯尔笔下的维兰德,还有伊恩兰金笔下的约翰雷布斯,而如今,博斯无疑进入了这个行列。 特立独行的警探哈里博斯接到一起案件,一名男子死于郊外,警方初步判断是过量注射海洛因所致,博斯认出死者是曾经与自己在越南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比利,那个时候他们一起负责在地道中排除危险,被称为地鼠,比利死状诡异,半脱的衣服卡住了头部,且明显有被人注射药物的痕迹,博斯觉得他的死因并不简单,这时,一位干练且充满魅力的fbi女探员也加入调查,与博斯合作探案,但是似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经历了银行劫案,证人被杀,内鬼恶斗,洗钱灭口等一系列事件后,博斯发现这一切的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他必须在正义与情感之间做出选择,还需要面对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总的来说,有一个凭借直觉去追寻案件线索的警探,他不会太过在意规章制度,很可能总是单打独斗,注定的他一般不会合群,会是上司头疼的存在却又能力出众,他一般会对于罪恶穷追猛打,哪怕自己会遍体鳞伤,他可能会吸引不少女性,却总是无法圆满,个人评分8.2分,推荐指数四颗星。
《黑色回声》读后感(二):黑暗中战栗
《黑色回声》读后感(三):该死的战争
关于黑色回声:“它没有名字,所以我们想出了这个名称。它是黑暗、是潮湿、空虚,当你独处于地道内,你就会感受到它。……你明明活着,而且恐惧不已。黑暗中,你似乎能听见自己喘息的回声,声音之大足以泄露你的行踪。……” 博斯和梅多斯都曾是越战时期的地道兵,他们被称为“地鼠”,穿梭在越南地下弯弯曲曲阴暗狭窄的地道里。博斯曾经亲眼目睹把被敌人的地雷炸掉的一双睾丸拿在手里然后死去的战友。而梅多斯则在一次不抱希望的背水一战中像疯了一样杀死三十三个敌人,然后在脖子上挂了三十三只耳朵串成的项链。他们为其赌上性命的战争不知道到底是为了谁。战争结束后他们失眠、惊醒、患上幽闭恐惧症、炮弹休克症。博斯当了警察,梅多斯成了混混、毒虫。他吸食贩卖海洛因、抢劫银行、进勒戒所、复吸……最后他的尸体在一根近五十米长的排水管中被发现。梅多斯活着的时候奋斗在地道里,死了还是躺在管道里。他一生都在努力战胜黑暗,然而最终还是被这黑色回声吞噬。谁杀死了梅多斯?!
《黑色回声》是康奈利的处女作,也是博斯系列的第一本作品,创作于1992年。目前这个系列已经有20部作品。这是我读过第三部博斯系列,前两部是《错误的告别》、《最后的郊狼》。虽然这三部显然不是按照创作时间线顺序排列,但是精彩程度却是递进的。这部作品揭示了博斯生命中的一个关键经历,就是战争,残酷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在他的心里留下了许多阴暗和愤怒,也使博斯无法融入群体,无论在哪里。就像书中提到的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夜游者》中的那个躲在阴影中观察别人的男人一样。他是个局外人。他是个孤胆英雄。 在本书中不难看出,就像老兵勒戒所之类的地方,不过是政府在拼命掩饰战争给士兵们带来严重影响的举措而已。他们极力地粉饰太平,美化数据。然而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政府膨胀的欲望,他们把士兵当作棋子。战争结束后弃之不用,任其自生自灭。该死的战争! 期待更多有关博斯的故事。孤独的敏感的,为了办案拼上性命的博斯。
《黑色回声》读后感(四):初见哈里·博斯
1992年,早已成名的劳伦斯·布洛克出版了马修系列之《行过死荫之地》,无牌私探马修·斯卡德正翻遍纽约城,上天入地去寻找绑票夺命的凶手,继续完成八百万种死法这个艰巨任务。与此同时,“天使之城”洛杉矶也不甘寂寞,老将詹姆斯·艾尔罗伊交出《白色爵士》,通过一个堕落的警察自白,勾勒出1958年的洛杉矶。新人迈克尔·康奈利精心打造的好莱坞警局命案组警探哈里·博斯也横空出世,《洛杉矶时报》麾下的犯罪新闻记者让哈里·博斯以孤狼的姿态巡视黑暗深渊,去聆听《黑色回声》。相较之下,哈里·博斯的第一次出场,不仅获得了同行与读者满堂彩,更获得美国犯罪小说最高奖项爱伦·坡奖最佳处女作的肯定,可谓是出手不凡。
哈里·博斯,越战老兵,命案组警探,年约40,作风老派,行事果敢,善于思考,喜欢爵士乐。最大的问题是不合群。这是迈克尔·康奈利精心为哈里·博斯打造的第一印象。这显然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判断,毕竟阅历丰富、老练沉稳的主角远比毛头菜鸟更值得信任。随着故事的延伸,作者传递给读者更多的信息,11岁痛失母亲,收容院和寄样家庭的经历、残酷越战的幸存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深受上司猜忌,超强的办案能力也无法挽回颓势。面对重压,不惑之年的哈里·博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表面上我行我素无视规则,但是他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坚持正义应该得以伸张,是百折不挠的铁血硬汉。可能哈里·博斯出场的年龄是硬伤,但是不得不承认,作者不断递进式填充法,让哈里·博斯生动丰满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哈里·博斯无疑是美国类型小说中典型的硬汉代表,敢拼肯闯,百折不挠。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哈里·博斯则是都市丛林硕果仅存的孤狼,对抗着所有的罪恶与不公正,是物欲横流社会中的异类。同样是警察故事,艾尔罗伊笔下的洛杉矶警探必须在黑暗与混乱的夹缝求生存,迈克尔·康奈利笔下的哈里·博斯则无视甚至是藐视规则。前者是体制下的牺牲品,后者则挑战体制,更加自我。如果传承会选择,我想哈里·博斯就是带着警徽的马洛,拥有高贵的灵魂,无论如何落魄怎样凄惨,也绝不放弃对于正义的守护。哪怕会独自舔舐伤口,静听黑色回声。值得一提的还有哈里·博斯与埃莉诺的情感纠缠,铁汉柔情自然是加分项,更是日后哈里·博斯不可或缺的人物特征之一。
如果考虑到这是迈克尔·康奈利的处女作,那么对于他灵活运用资料推动情节发展发展的能力,我想应该起立鼓掌。在警察故事的旧框架内写出新感觉,实在是艰难的考验。迈克尔·康奈利不仅顺利地通过了考验,甚至还拿到了A+的成绩。都说术业有专攻,以帕特丽夏·康薇儿为例,刑事新闻记者、法医记录和分析员和义警的经历,才让她创造出凯·斯卡佩塔这样成功的首席女法医。迈克尔·康奈利同样如此,《洛杉矶时报》犯罪新闻报道记者混迹犯罪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真实案例的经历对于《黑色回声》的创作功不可没。细数一下,从开篇疑似毒虫吸毒过量致死案开始,哈里·博斯引领读者揭开了西部国家银行盗窃案、当铺爆窃案、美容院杀人魔、洋娃娃杀手案、毒骡子谋杀案以及街头混混被杀等等多起案件,这些案件的承转启合不仅意味着哈里·博斯要面对重重阻碍,意味着“天使之城”洛杉矶所拥有的黑暗面,还意味着迈克尔·康奈利对于资料的运用驾轻就熟,展现出令读者安心的创作能力。
与此同时,C-4的运用,诡雷的布置,特定标志的出现,M16的枪火,让地下道杀机四伏,更让沉寂已久的陈年往事浮出水面。阳光下的罪恶毫不逊色黑暗回声。如果说穿插其中的督查室的二人组、英雄难过美人关、体制内的丑闻等等围绕在案件周围的桥段司空见惯,那么小说中关于越战的刻画则让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战时的毒品交易,或是残酷无情的血腥地道战,还是战后越战老兵的悲惨境遇,都让人为之侧目。对于哈里·博斯而言,越战的经历影响他的整个人生,在个人的战争记忆里,地道是黑暗世界,进去的每个人都听得到令人心惊的黑色回声。对于美国社会或一代美国人而言,则是难以启齿难以磨灭的巨大创伤。战争结出的恶之花影响深远,迎面而来的迷茫、痛苦和压迫感时刻提醒读者,《黑色回声》不仅仅是警察故事,还是极具深度的社会实录。
初见哈里,不得不为之折服,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