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之为母则刚》是一本由阿改 念远怀人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一):听万民百世轻唱 只留下神的传说
女娲炼五石,天缺犹可补。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关于女娲造人补天的传说,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此处不再赘述。由阿改和怀念选人共著的《女娲之为母则刚》,成功的引入了赤子这个全新视角,让女娲的传说迸发出别样的精彩。
赤子为何人,我本以为也是以为神话人物,但是查了一下,似乎是虚构的人物。赤子,现代汉语解释为,刚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人。也指纯洁善良的人,例如:赤子之心。
继续查究下去,发现“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老子是这样记述的: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赤子”一样,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鹰隼不搏击他。他虽然筋骨柔弱,但是两只小拳头却能握得紧紧的;整天号哭嗓子却不会嘶哑,这都是因为他气运醇厚的缘故。
这一记载倒是可以和书中至真至纯志诚的小赤子对上号,他也具备精气旺盛充盈、百兽不伤其身的异能。作者阿改和怀念选人将《道德经》中赤子的概念实体化,融入到女娲的神话传说中,利用赤子一梦九千年的设定,将女娲的神话带入了我的神啊体系中,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成功的。
作者以赤子的视角,描绘了共工与颛顼的天人之战。《列子·汤问》记载,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本作中,共工与颛顼的争执分不清谁对谁错,争斗的原因也是颛顼“绝地天通”的政策。其中争斗的场面大气磅礴,与本书前半部分的母子情深,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本书两个亮点之一。
本书中,出现了很多珍奇异兽,比如比翼鸟,比如勃皇。其中勃皇戏份诙谐有趣,令人难忘。在神话典籍《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没有名字的“战牛”,笔者用它的叫声“勃皇”来代指。上古神话中,勃皇是一种全身红褐色的妖牛,它长着八条腿,两个脑袋,四只眼睛可以喷出熊熊烈焰。勃皇的实力已经明显超出了凡兽境界,它体内蕴含着浓重的杀伐之气,是当之无愧的“战牛”。勃皇一旦出现,就预示着凡间会爆发战事。结合本书来看,勃皇的出现,就预言了天地大灾变的降临。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二):上古神话中的为母则刚
读到这本《女娲之为母则刚》的时候又看到了这个熟悉的作者名字念远怀人,莫名觉得有几分亲切,或者可能还是因为这本书,它讲的女娲,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女娲它是我们大地人族的母亲,它象征着慈祥,象征着博爱。但是这本书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女娲。 女娲在中国的的神话传说中是一个人身蛇尾的形象,在这本书中,女娲和伏羲虽然是龙族,但确实因为天生得自身的特异,他们被龙族抛弃甚至追杀,世人对于异类往往都是惧怕的,女娲和伏羲在躲避龙族的追杀中一点一点伏羲仿佛开始有了魔障,而这类可怜的兄妹,迫于世事的无常,他们被迫分开,昼夜更替,四季更迭,女娲就一样追着落日的余晖,跑着跑着不是多久,有一天她累了,而在这里,女娲也遇见了她的好朋友 举父,勃皇,这些即使在后来很多很多年后仍然对她起了很大帮助的好朋友。 一个人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女娲拿到了瑶池里的一块玉,而正是因为西王母的瑶池这块天生具有灵性的这个玉化为人形,并且对女娲叫了一声“妈妈”,那一刻,女娲的人生仿佛都突然有了意义。 但是在那样的一个神话的时代,创造一个新生命,他注定是违反天理伦常的,女娲被封印,或许对于西王母这种处于九天之上的神,她的内心注定是冷漠的,她不会理解女娲和她的孩子之间的那种感情,但是结果很庆幸,在最终女娲和这块儿玉他们之间的感情感动了天,感动了地,也感动了西王母。 在后面的故事就和我读的上一本书《大禹之人世降临》有了一点点的关联,大水淹没整个大陆,而此时的女娲找到了五色石,他用尽的是自己的全部去把天撑起来,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从小看过的电视动漫小说中我们都很了解,但是在这个作者阿改和念远怀仁的笔下,他们的文笔十分的触动,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细致并且感人。 了解女娲补天和创造人类的很多,但是具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其实并没有太多人了解,这个《女娲之为母则刚》的书,它除了让我对这个故事更加了解之外,它也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她永远是最厉害的那一个,这也正是书名中为母则刚这四个字的意义所在吧。 这本书细腻而感动,温暖让人觉得很可惜,但是还是感谢作者能够将这样一本书带到我的面前。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三):试看她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
女娲形象人类总是对于远古,或者说久远的事有兴趣,因为他们一定会好奇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要问一个人是哪里来的,所有人的回答自然是母亲,如果追问上去,将是祖母、曾祖母……很长的一段女性亲属名单。那更久远的发问呢?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不用生物学的知识,用更感性一点知识来说,人类来自女娲。感性的经验告诉我们,女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母亲,也是最伟大的母亲。 国人从来不缺乏对女娲的想象,屈原就很有趣的追问过,女娲自己的身体是谁造的呢?中国现当代,关于女娲最有趣的想象出自大宗师鲁迅的《故事新编》: “女娲忽然醒来了。 “伊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只是很懊恼,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煽动的和风,暖暾的将伊的气力吹得弥漫在宇宙里。 “伊揉一揉自己的眼睛。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插图]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然而伊并不理会谁是下去,和谁是上来。 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我的神啊系列丛书这是很符合常理的描写,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女人,她自然是迷茫了,只要是人,就会迷茫,因为她面临的全新的局面,历史交给她的也是全新的任务。本书女娲的任务是逃离一片不容自己的故土,历史逼迫她去一个新的天地,她无意中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她成为了历史上所有的母亲。 但她和她的子女之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她如何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呢?在母亲生涯中,她如何从一名“被驱逐”的小女孩成为一名坚强的女性呢?当她成为一名母亲以后,当她的孩子受到了危险,她将做些什么呢?她能做些什么呢?这些在神话里广为流传的故事其实反应的就是我们日常的行为。不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亦或是已婚男女,想清楚这些问题我想都对你的人生是有帮助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将在本书中找到。 熊猫欢迎你阅读《女娲之为母则刚》。
麻耶熊猫的《女娲之为母则刚》《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四):神话故事本身就是人生哲理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就在接触神话故事。什么《夸父逐日》《愚公移山》之类的,或看书或听别人说,用不同的方式接收中国的神话故事。这次《我的神啊》系列神话故事,以人物单人为主线。人物是旧人物,故事是新故事,作者的设定和改编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整合了很多别的故事。当然,神话故事的真假不重要,我们看的是故事本身,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和内在意义可以被领会就可以了。神话故事里也不需要太多的拐弯抹角,不然本来是看着神话故事自娱自乐的却变成勾心斗角的后宫大戏。 本套书主要有四个故事,分别是大禹、后羿、女娲、蚩尤。我自己是没有按照先后顺序阅读的,这个先后顺序也不太影响单本书的故事构架。下面我给每本书分别叙述一下。 大禹:人世降临 一个小家族引发的世界大战。故事的构架很好,不用去管这个故事跟你听到的想象的有什么不同,你就当一个全新的故事来看。涂山族世代守护五色石,相传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最后一块,里面蕴含着一个大秘密。于是,这块地方成为了争夺的要地。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这里,也就是后来的大禹,伙同当地的巫女女娇和其他族人一起抵御外敌,最后取得了胜利。 “以一人之志为天下志,合天下人之力为一人之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团结合作的力量。大禹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人世沧桑,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也明白了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样子是不会产生凝聚力的。 后羿英雄日暮 后羿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好笑,后羿感觉一开始是个憨憨,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在一个村子里,还不谙世事。他对射箭很有天赋,被封为神,可是只是一个普通小神,在大神面前是抬不起头的。后羿被赐婚给嫦娥,说是说后羿取了嫦娥,其实只是大家的一个笑料罢了。嫦娥长得出众,常常因为与其他兄弟姐妹在长相上的格格不入,其实内心很孤独。她的哥哥们欺负她,后羿为了给她报仇,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因为这事儿,也惹得大帝生气,让他俩沦为凡人。而这一段凡人的经历,才让他们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幸福与不幸。嫦娥过不惯,后羿也过不惯,于是后羿去找西王母求了长生不老药,可惜却阴差阳错的全被嫦娥吃了。嫦娥奔月,后羿当时郁郁寡欢。后来振作起来,为当地的百姓谋求福利,最后日暮西山,被岁月无情碾压。像极了《金刚狼》的一生,戎马一生最后魂归故乡。 女娲:为母则刚 女娲和她的哥哥因为长得与众不同受到排挤,不少人追杀他们。女娲与哥哥分开逃跑,由于一路上太寂寞,就用在西王母那里偷来的玉石做了一个小人来陪伴她。结果,被西王母发现了,女娲被捉了回去。小人在与女娲分别之前,女娲告诉他:你还有其他的哥哥姐姐,你去叫醒他们。小人一路上边走边念动咒语,他的哥哥姐姐们一个又一个地出来回应他。可是,他只是一块小小的玉石所化,灵力终有枯竭的一天。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世界已经过了几千年了。他走在广袤的土地上,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他说他的母亲是女娲,可是没有人相信。各族首领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不周山被撞了,天塌了,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到时候世间的一切生物都无法存活下来。女娲被小人呼天抢地的声音震惊到了,那一股声嘶力竭的求生欲。最后这个天怎么都补不上,可能就缺最后一块。于是,玉石所化的小人再次化身玉石填补空缺。整个故事看下来,女娲的作用在于创造小人,以及对小人生出的那种母爱之情。情节类似于《宝莲灯》,三圣母被关,沉香劈山救母最终与母亲相见。小人也是一路坎坷,最终见到母亲,却已经是垂暮之年了。 蚩尤冲天一怒 蚩尤是个铁憨憨,虽有神力却不会用。与我们以往所知道的蚩尤并不相同。蚩尤的父亲炎帝知道他是愤怒之子的化身,为了减少灾祸,将孩子一分为二,但是没什么作用,蚩尤最终还是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而黄帝,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地位之后开始征战,以至于妻离子散,最后虽然得到了天下却是郁郁孤独终老。 这本书的整体设定其实很常见。每个事物都有正反的两面性,向哪个方向发展区别于自己,周边环境也有促进推动左右。 《我的神啊》这个系列的想法很多,但是内容其实很简单。大禹是责任,后羿是爱情,女娲是母爱,蚩尤是对错。它并不是多么深刻的东西,也只是在给孩子构架一下正确的观念。犯了错误知错就改,珍视母爱,正确的婚姻观,若天道不公那就跟它斗到底的决心……这些都要在孩提时代早期灌输。我把这套书定位在儿童读物,道理很浅显,内容又很丰富,适合不了解中国神话故事初接触的孩子。这是一套不错的书。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五):神话故事新解读!我的神啊!
首先作为神话故事,这套书非常精彩好读,把中国的古代神话讲述的出神入化又通俗易懂,读起来很舒畅。书的装帧也很棒,制作之用心,让读者很是欢心! 提起蚩尤,我心里总是有种那是个反派神话人物的印象,而提起黄帝则是正义凛然而又充满大智慧的神话人物,然而看了这本书之后,两者在我心中的印象有了些改变,蚩尤变得有血有肉,他从小呆头呆脑,虽然有神力但是却不会应用,这时,通过招亲脱颖而出的他的姐夫轩辕,发现了他的潜能,并且将其应用于部落的征战中,蚩尤的父亲神农炎帝,知道蚩尤是愤怒之子的化身,为减少灾祸,将孩子一分为二,目的是削弱蚩尤的愤怒之子的本性,然而事与愿违,最终蚩尤依然是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而黄帝,在本书中也是个复杂的人物,在炎帝的女儿丽娱的选婿舞台上声称“神的事业向来就是发明,而不是打仗”然而当他拥有了天下,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以德服人”已经无法平息当今阳奉阴违的形势,于是他开始征战,以至于妻离子散,虽然最后得到了天下,却要孤独终老,也有蛮可悲的一年,我们读神话,就是想从中国古老文化中吸取经验,以至于让我们的生活,少走弯路,而这本书生动形象的讲述了蚩尤和黄帝的一生
大禹治水,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神话故事,与神勇无敌,能毁天灭地的蚩尤相比,大禹更像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几个主要人物 ,文命,女娇,应龙,都是比较讨喜的角色,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涂山联军才能战胜相柳的魔兽大军,并参透了五色石的秘密,本书主要围绕着人魔大战展开,涂山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最终他们获得了胜利,而大禹也开始了自己治水的生涯,本书对大禹治水阶段反而描写较少,因为故事通俗,只是我们之前只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知道治水时期的大禹,由平凡人的心态,变为神的心态,导致身边人分崩离析,然而他及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最终铸就了神话!
女娲之为母则刚,这是本系列里我最喜欢的一本,也是最柔情的一本,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看过的一部动画电影《宝莲灯》赤子寻母,就像陈香寻母一般感人,女娲和伏羲同为龙族,因没有长龙角,遭到同类排挤甚至追杀,女娲逃往西方,由于想念伏曦,用泥土捏出伏曦的模样,后又舍弃,直到某天,她来到昆仑山,抱着嬉戏的态度,诞生了赤子,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有了赤子以后,女娲全心全力来对他好,无奈,她破坏了昆仑山的玉池一事终被王母知道,并降罪于她,为了赤子,女娲甘心受罚,赤子一梦醒来,发现母亲已经不在身边,但是她记得母亲梦里的嘱托,在寻找哥哥妹妹的途中,结识了小伙伴,但是他发现,母亲女娲所创造的人类,已经不是他想象中的人类,他们为了一己私欲,发动了战争,因为赤子觉得他们都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是一家人,不应该争斗,最终也是他让争斗的双方停止战斗,他也终于见到了母亲女娲,但是,由于战争产生的不可逆的后果,他又要再次和母亲分离,而这一次他选择和母亲一起承担补天的责任,再不分开,看到这里 眼泪不止,这真是很感人的一本书,同时也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比翼双飞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最后看的这本,看完之后才发现顺序看错了,不过这四本书独立看下也无伤大雅,后羿射日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但是本书同样以生动的描述,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神话故事,特别推荐家长给孩子买这套书来了解我国的经典神话,我童年就没有这样一本介绍神话的好书,现在遇见也不晚!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六):女娲赤子的舍生补天,创世神话的时间偏移
念远怀人的上古神话三部曲从《后羿》始,经《蚩尤》变,到《女娲》成。
看完《女娲》,可以知道“我的神啊”系列的阅读顺序应为《蚩尤》—《女娲》—《后羿》—《大禹》,基本上是按照从神到人统治人间这一条线索进行的。这一部《女娲》之所以我把它排在了《蚩尤》之后,主要原因是书中有几乎一半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涿鹿之战以后若干年,按书中说法,那个时期伏羲女娲已经是几千年前的远祖神了。
外封,硬皮精装的本体而这一本《女娲》,作者念远怀人花费了最大的心血,基本上把整个华夏创世神话的时间序列都打乱了,但是打乱之后也没有显得特别突兀。相信,前两本的创作给了作者强大的自信,也更好地完成了关于母爱这一永远命题的创作。
关于女娲,几乎所有国人都知道她人首蛇身的形象,也了解她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丰功伟绩,而且这些形象和功绩深入人心,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推陈出新,显然就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本书主角女娲神话中女娲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捏出来泥人,既然女娲是人首蛇身,那为什么我们人类会是两条腿而不是蛇身呢?这一点从典籍中可以推测到,女娲开始出现在《山海经》内时,并没有对其形象的具体描写,可以想象在诞生女娲造人传说的时候,女娲并不是人首蛇身的。而她的形象变为人首蛇身是把她和伏羲结成夫妻之后,两者的形象开始趋同。
古籍中也没有说女娲的形象,那作者直接把女娲和伏羲设定成龙族中人首龙身的异类,也无不可。这个形象和典籍中人首蛇身虽然相似,但些微的不同却又透露着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在内。
既然是异类,那不容于龙族也就理所当然了,紧接着发展出了被龙族追逐而逃亡的剧情。逃亡过程中直接用龙身虽然能逃得快,但会被感应到,女娲因此利用大能改变形态,生出了两条腿走路。在逃跑过程中出于无聊塑造了泥人,这时候按照自己的样子捏出来的就非常自然地有两条腿,完全是“人”的样子了。通过这种方法较圆满地解释了人和女娲外形不一样的破绽。
另一方面,把女娲设定成龙族,那她造出来的“人”自然就是“龙的传人”,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在神话故事中完成对大众的价值导向传输。从这一点来说,《女娲》这部神话新编恰恰暗合了古代统治者为了宣扬统治的正统性,创造、修改或整合神话这一事实。《女娲》后文中把女娲用昆仑山玉石造的第一个赋予生命的孩子取名为“赤子”也是同样道理。
伏羲和本书原创角色赤子在赤子诞生之后的故事中,由于女娲被西王母囚禁在昆仑山玉石之中,赤子也开始漫长的沉睡。随后,作者一下子让故事的时间线跨越了数千年,赤子重新苏醒之时,地上已经布满了人类和神族。作者在这里又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神话设定,那就是女娲之后的各种神也都是女娲创造的人,只是这些人有着不同寻常的异能。通过这个设定,除了创始神龙族、西王母等少数巨神之外,作者把整个华夏的神族体系全部纳入了女娲之下,全都变成了“龙的传人”,在故事中再一次确立了华夏神话的正统延续。
也是基于这个新的设定,作者把女娲补天的故事时间背景挪后了很长时间,而天倾地斜的原因作者采用了《论衡·顺鼓篇》中共工和颛顼争斗怒触不周山弄倒天柱,其后女娲补天的说法。这样一来,由于世间已经住满了人,补天是为了拯救子民,就把女娲作为人神共母的母性完全体现了出来。再者,女娲补天用昆仑山玉石,又把赤子也是玉石这一点用上了,最后完成了母子同心拯救万民的史诗。
每一本都会附赠的长绘卷在故事的最后,神话传承从女娲、黄帝等流转到了帝俊。而正是基于这个故事最后的那段话,把《后羿》中最高神是帝俊这一和系列中其他三本不同的情况给圆过去了,可谓非常高明的做法。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七):《我的神啊》系列,四神最爱《女娲》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在从古至今的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最有趣的莫过于古代神话故事。古代众神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经历,每一个神话人物都能写成一个故事。
不久之前刚刚读过一本绘本《有仙气》,这个系列中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很多神话仙人,读起来通俗易懂,又非常有意思,该系列的书籍不仅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非常适合成年人去了解这些神仙的故事。而此次该出版社又新出了一个系列《我的神啊》,共有4本,分别是讲述后羿,蚩尤,大禹,女娲的故事。这个细节在我看来更是有趣。用文字的方式,在一本书中介绍一位神仙的故事。 或许这些名字我们听来都非常熟悉,这4位神中,我们所知道的是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这些故事是我们从小似乎就熟知的。但每一个故事重新经过了作者的润色之后,又带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读完这些故事也重新了解了这些神仙,有几处还能让我感受到很大的感动。 《后羿》 这一本讲述的是后羿的故事,后羿的故事在我们印象中除了后羿射日之外,就是有关嫦娥奔月的。嫦娥作为后羿的妻子,抛弃后一飞升成为神仙,一直让我们觉得是一种自私行为。然后在这个故事里,又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解答,原来嫦娥飞升成仙确实有另外一种的原因,并非她偷偷吃下了仙丹,而是为了保护仙丹。当然我们也只看到了后羿的表面故事,他最后的终结也能在这本书中体现。一代射神的陨落也在这个故事里给我们带来一种悲凉之感。确实真是又精彩。
《蚩尤》 本是炎帝之子,因心智未开,所以一直跟随姐姐,我遇见姐夫轩辕,慢慢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他一起征战沙场。却不想失手杀死自己亲妹妹。而虽然为了他的宏图霸业,也与蚩尤分道扬镳。最后蚩尤也死在了轩辕的剑下。其实在这几个故事里,蚩尤是让我觉得最陌生的。虽然大致知道蚩尤是一位战神,但它与轩辕和炎帝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深入地去了解。通过阅读这一本书之后,把神仙之间的关系也理清楚了。古代神仙众多,想要理清每一个神仙之间的关系,也确实需要这样一本简单明了的书。
《大禹》 大禹治水是我们从小都知道的故事,但是他是怎么做的,他又是什么人,其实在脑海中已经非常模糊了。当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是重新回到当年学生时期,去学习这样一个故事。大禹帮助人类一起治水,赶走共工,也是造福人类的一大行为。
《女娲》 这本书应该是这四本中我最喜爱的。可能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所以对于《女娲》这本书中发生的故事非常能感同身受。女娲和伏羲被龙族追杀,女娲一人逃向西方,却在路途中创造了很多泥人。最后又用西王母的玉池中的玉雕琢了一个名叫赤子的人类,昨晚上赤子活了,过来成为女娲的孩子。却被西王母发现,西王母为了惩罚女娲囚禁女娲,赤子以一个人流落到了人间。几千年之后赤子重新苏醒,却发现已经找不到女娲。人类之间互相残杀,天空又出现一个大洞。女娲受到了召唤,想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类提供帮助。于是逃出补天。因为没有西王母浴池中的玉没有成功,最后赤子牺牲自己,和女娲一起成功补天。
这个故事在我看来也是感动万分。因前不久刚刚发生一起女星代孕抛弃事件,所以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不免影响了起来。同样这作为母亲,虽不是11月怀胎生出的孩子,却仍然是自己创造的。对于自己创造出的孩子,就应该负起责任。就像这本书,封面所说为母则刚。成为母亲就应该极力保护自己的孩子。给予自己孩子最好的生活。 读完这四本书之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觉得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文字比较简单易懂,故事的情节也比较让人理解。而且这本书还配合了很多的插图和海报,绘画风格古色古香,非常贴近故事情节,也很容易把我们带入到故事中。 这一类的神话故事读起来非常有趣。我一直觉得作为国人,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历史。其实神话故事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增长自己的见识,也能更熟知我国的古代神话,一举两得!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八):上古神话体系的全新解构,教你重新认识那些传说中的人和神
中国的上古神话体系是原始住民在社会活动中逐步总结和创造出来的,从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诞生、炎火、水患、大自然的各种力量,以及人们在狭义的世界观的认知上,形成的一系列的“美好向往”。从我们熟知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伏羲画卦、炎黄大战等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流传上,无不充满了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强烈的探知欲。原住民生活的那个年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现象对于人民的影响力颇大,人们对于各种神秘的自然现象所迷惑和吸引,对于不理解的事物充满了恐惧和敬畏,在极其艰难的生活中,搬动巨石、飞上天空,能与动物搏斗的想法逐渐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幻想,出于最基本的求生欲望让人们相信在世界上充满着超自然的力量,神话由此逐渐产生。
女娲补天女娲补天在我的认知里,对于上古神话最早的接触,应该是钱运达导演在1985年拍摄的国产动画片《女娲补天》,八零后应该都看过这部动画片,虽然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并不讨喜。这部时长10分钟的动画片采用我国上古壁画、岩画的色彩和人物造型,充分展示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女娲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当年的印象,就是女娲用一条鞭子沾上泥水抽打创造出很多泥人,还有就是最后女娲托起五彩巨石填补天上一个个空洞,并最终用自己的身体嵌入了最后的空洞和裂缝,防止了天与地的碰撞,保证她所创造出来的人们可以安静、快乐的生活。
流传至今的上古神话中的神、人、兽、灵等对于现代人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潜意识的认知里,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些神话中的描述。毕竟,对于地球的诞生和人类的起源,科学业内还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说法,从来都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让人们绝对认可这些基于科学和自然发展的论述,但这毫不影响人们对于上古神话体系中那些传说和人物的向往,认识他们,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原始住民们总结的经验和智慧,为了单纯地生存,先民们在必须时刻体会到现实的艰难,并作出不懈的努力。了解他们的故事,可以帮助现代人在面对当今的生活时,坦然的面对所有的艰难。
由资深媒体人、作家念远怀人、阿改、从周等统筹编著的“我的神啊”系列丛书共计包含四本,分别是《女娲之为母则刚》《大禹之人世降临》《后羿之英雄日暮》《蚩尤之冲天一怒》。这套书的亮点在于,立足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我们了解到的那些传说或者故事,而是经过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各个神话人物和故事,打乱固有的思维,打乱时间线,重新演绎成的新故事。
《女娲之为母则刚》——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被设定为龙族中的异类,人首龙身的他们因为能力和力量太过强悍,引起了龙族的不满,以至于被龙族追杀。伏羲为了掩护女娲去了南方,而女娲则一直往西逃亡,在路上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并在到达西王母所在地昆仑山之后,用瑶池中的玉创造了孩子“赤子”,由此引发自身的母性。九千多年以后,颛顼与共工之战撞毁了不周山,天地即将相合。在赤子的呼唤下,女娲从封印和沉睡中醒来,炼石补天,为她所创造的人和人类社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最大的看点在于女娲九千年后被赤子唤醒,救人类与水火和灭世灾难之中,九千年的加持尤其突出了创世神和始母神的形象。
《蚩尤之冲天一怒》——残暴的蚩尤被设定为炎帝的儿子,生性木讷,跟着姐姐丽娱和姐夫轩辕一块共同生活,并且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女娃。炎帝牺牲一切所要避免的灾难终究没有躲过去,蚩尤的狂暴在妹妹女娃死后彻底激发,从而展开与姐夫轩辕的战争。作者在这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编,炎黄之战淡化了,转为文化意识上的转型,但是蚩尤和轩辕的大战则强化了。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一部富有深意的神话电影,年轻的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觉醒,但结局仍然逃不开天命的束缚,就像历史进程无法阻挡一样,西王母和九天玄女的现身必然预示着蚩尤的失败,只是这种表述过于戏剧化而已。
《后羿之英雄日暮》——后羿是被人类抛弃的灾娃,某天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吸引了天地主宰神帝俊的关注,被赐予射神的地位,并被帝俊召为驸马,娶了帝俊的小女儿嫦娥。嫦娥是月后的女儿,月后的死对头日后有十个儿子——三足乌鸦,两边素来不合,直至冲突升级,后羿为了被三足乌鸦欺负的妻子嫦娥报仇,最终搭弓射日,射下了九个太阳,也因为此,他和妻子被帝俊收走了神力,成为了凡人。后羿从昆仑山西王母处获得了不死药,阴差阳错之下嫦娥被迫吃下不死药重新飞跃月亮,后羿则在最后被徒弟逢蒙杀死。看完这个故事突然让我想起了《特洛伊木马》神话故事中的阿喀琉斯之死…
《大禹之人世降临》——这完全就是一个全新的故事,类似于大禹治水的前传,讲述年轻的文命(大禹)的故事。作者对这一个介于神人剥离阶段的最具影响力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解构,并引入了水神共工作为大BOSS参与到故事中,最终大禹理解了父亲的遗志,在神力基本消散的时代,带领勤劳和勇敢的凡人们,共同治水,在这一刻回归到了应有的传说框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圆满终结。(在看到文命的父亲因治水失败被困在妖兽的身躯之中时,突然想起来了日本1979年东映动画出品的动画片《龙子太郎》)
最近十年来,全社会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就是创新,各行各业都在不停的创新、发展,开阔头脑,开阔思路,放大想象力,创出新意境。《我的神啊》系列四本都是在原有的上古神话体系上,对原有的传说和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开发,人为的将一些故事和人物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使故事看上去更加的饱满,所表达的寓意更加的深刻。女娲的奉献、蚩尤的愤怒、后羿的迟暮以及大禹的醒悟,经过重新排列整合的故事加持了这些神话人物的能量和形象,性格鲜明、形象夸张,作者将后世总结的一些内容颇为细心的融入进去,勇敢、信心、使命、能力,无论是神还是人,都不能失去自我,需要时刻警醒。
这套丛书的改编亮点多多,某种程度上说,神和人一样,在各自的体系和架构中,同样有着不同的约束力,我们可以人为将这些明显区别神和人的条条框框忽视,专注于故事想要表达的内涵。我们相信,人们在面对各种麻烦和难题时,都必须要勇敢面对,认真的对待,历史的车轮轨迹会告诉我们走过的路是否正确,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信念需要强调,那就是:人定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