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31 00:19: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是一本由(美)房龙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精选点评:

  ●这本书好长好长啊,写的大多是房龙自己的事,写伦勃朗的没有五分之一…

  ●只比凡高传稍逊一点儿

  ●很厚的一大本,很重的哦。

  ●这算是小说吧。

  ●往事可以十分细致、概括、时代性。平凡的路人=伟大的历史人物

  ●比较难懂

  ●“生命太短暂了,短暂得让我只能专注于一个问题。”“他整个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如此完美的虚幻世界,而世人对此只是耸耸肩膀,因怨恨和妒忌而讪笑着从旁走过。” 读完颇感悲凉。单从文学性来说,这本非专业传记,尤其开头几章,竟让我有了第一次读《百年孤独》时的感觉,非常喜欢。

  ●无法表达有多爱伦勃朗[心]

  ●生命太短暂了,短暂得让我只能专注于一个问题。

  ●差点会以为是真的回忆录!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读后感(一):有点苦

  读这本书有点苦。因为爱画画所以想了解画家的人生,所以才读这本厚书。但是里面有一半内容写的是叙述者房龙医生及其好友的经历,旨在描写当时社会背景,虽然不能说无用,但显得庞杂,起码很多内容跟伦勃朗毫无关系。这书可以分成:伦勃朗的传记和其他人的故事。只挑跟伦勃朗有关的章节读对理解没什么影响,等有时间有兴趣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的时候再读其他内容也行。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读后感(二):人生就是这样

  一个医生的角度

  看着自己的好友就这样离开自己

  看着这位绘画大师就躺在连贫民也不如的墓地里

  心寒了

  也病了

  去另一处疗养了

  伦勃朗就是这样

  喜欢的东西疯一样的得到

  不感兴趣的事情如同孩子

  房龙的历史小说写得很好

  虽然是杜撰

  但是点点滴滴中都是真实历史的映射

  虚拟中的伦勃朗周围生活的小细节

  一个医生的眼睛看待传世画家的悲怆晚年

  真想为伦勃朗最后盖一床羊毛被单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读后感(三):活著,有萬種姿態

  初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大概是初三吧,每天中午三十頁左右,苦苦啃了一個多月。最終讀完的時候突然發現原來這本書那麼趣味盎然!後來到高中、大學的時候多次反復閱讀其中一些章節,一直銘記於心。

  書的筆調是一位老人回憶往事,拉拉雜雜寫了自己生活中的許多其他事情,一半以上的內容於侖勃朗無關。甚至有一段醫生在殖民地生活了若干年,完全失去了與荷蘭的聯繫,真讓人擔心!還好他的生活總是充滿意想不到的際遇,給讀者帶來新的衝擊。

  除了描寫侖勃朗的藝術人生之外,個人最為欣賞的是作者虛構的幾個人物之間的交往以及他們的故事。已然不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是記得很多片斷,他們自由隨行的生活,看淡風雲的坦然,從他們的嘴裏迸出了影響我很深的一些話:世上最好的大學,就是一個孩子能捧著書在爐火的光亮下忘我地閱讀;有些人他們窮得象教堂裏的老鼠,但卻驕傲得如同孔雀...

  這部書讓我聯想起自己的生活,祖輩、父輩們的影響。傳統或傳奇,寬容或狹隘,自由或壓抑,一收一放,讓我不停地調整生活的目標。自己也在世俗和反傳統的軌道不停切換,不知道何時摔得一敗塗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聞達於諸侯”。對於藝術的信念,對於真理的追求卻從來不曾放棄,和侖勃朗一樣,也和書中的其他人物一樣,活著不需要太多花哨的藉口和目標,僅僅是按照自己的價值標準彪悍地活著,這就已經足夠。至於世人有什麼評價,那是他們的事,和自己無關。如果你在乎別人看法,最好不要讀這本書,他會讓你痛苦。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读后感(四):画画——是他唯一的信仰

  这真是一本出人意料的传记小说,常读着读着就忘记它是一本和伦勃朗有关的书。房龙、伦勃朗都是自己钟爱的人物,二者的偶然结合,却变成了一部奇怪的“传世手稿”,欲罢不能呀,拖拖拉拉看了很久,终于要读完了。

  书中虚构的老房龙医生总是用他絮絮叨叨的口吻攒点一切,不放过丝毫的细节,比如说阴霾的天气和想要进到家里来的猫咪,还有那顶挨了至少十几个烂苹果和三个花菜打击的古怪海狸皮帽。翻过大段大段的文字,全然不见伦勃朗的踪影,这让我有些不适应,我一直记挂着这位住在阿姆斯特丹布利街上的朋友,记挂着他精力充沛的创作和没有计划的生活。然而我所读到的只是老房龙医生对年青时其他各位朋友的追忆和在美洲大陆的八年间发生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然后一再的解释记录这些事情是多么的必要,因为那个时期的阿姆斯特丹充满了太多的颜色,像是装满了粮食的口袋。

  好吧,我权且把它当作一个老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祭奠,至于我一直渴望了解的伦勃朗的现实生活和创作经历只能是搁置一边,如果我再奢望下去,就要和作者闹意见了。不过从另一层面来说,这本书让我领略了作者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幽默风格,老房龙医生一本正经的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和那些一本正经的人开玩笑的样子真是绝了!而那个时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恢宏的阿姆斯特丹港也令我垂涎不止。

  伦勃朗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一无所知,确切的说是他根本不想去理会。除了整日埋头于蚀刻画与油画之中,任何形式的活动,包括下棋和看书对他来说都是奢侈的,短暂生命的紧迫感使他失去了绘画之外的所有生活情趣,而其余的任何都是微不足道的。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欠了多少债,不知道自己随心所欲的购买那些美好的事物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麻烦。这对一个家庭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伦勃朗就是这样一种人——一个醉心于外部世界之美,为神秘的内在世界的不同表现而癫狂的不幸者。“孤独的先驱为他人所不为,不求回报。他们甘于忍饥挨饿,甘于只有菲薄的报酬埋头苦干,甘于被那些悠闲的达官贵人们所视。 这是他们为达到诸方面极致的幸福而付出的部分代价,是他们为追求永远向上而必付的罚金。”而好心的老房龙医生总是一心想提醒这位朋友“人毕竟是人,不能免俗”,却最终意识到即便自己在那里坐到天亮,伦勃朗也不会注意到他的。

  正如洛易斯在不辞而别的信中所写:“向不幸的老鲁莽汉伦勃朗致以我的敬意。他整个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如此完美的虚幻世界,而世人对此只是耸耸肩膀,因怨恨和妒忌而讪笑着从旁走过。现在他年老多病,身体发胖,不久他会成为街上孩子怜悯的对象。当死亡来临,负责穷人事务的官员将会把他带到你们那种阴冷教堂昏暗角落里一块不为人知的墓地。但又有谁比这不幸遭殃的人更富有呢?当他沉溺于他内心的梦想之中时,他失去了一切,同时他又得到了一切。”

  而我,除了些没有语言的赞叹之外,只能向这位以画画为信仰的人致以无限的敬仰。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读后感(五):夜巡

  如果真有上帝,他创造这个世界一定是为了恶作剧

  ——我说的

  有这么一群艺术赞助人,他们团购了一副绘画。他们是城市护卫队,这差事可能和今天的城管差不多吧,他们没有美第奇那么富有,只凑了每人100荷兰盾的份子;他们对画家也不存在提奥的亲情,出钱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在一副4米3×3米5的巨大画作上露个脸。其实他们更应该跑去中国的寺庙里,付一笔钱把名字刻到石碑上。流水的秃瓢贴金的庙,还活着就刻碑的真不少。最近我爷爷就想这么干来着,我对爷爷说,菩萨办公也自动化了,你把钱给我,我在网上帮你挂名字得了。但是老头子很固执,只肯投资看得见和摸得着的。

  在400年前的阿姆斯特丹,护卫队员们终于看到了这幅画。就像威武的城管能让一个小贩无法立足一样,他们对这幅作品的不满,轻易就毁掉了画家的声誉。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愤怒:就好比我花了20块钱参与一副集体照,却发现我的脸被树荫挡住了完全看不清楚;隔壁的二狗子,他同样花了20块钱,却神气活现的站在中央,于是我的心情当然不会愉快。

  愤怒的城管队员们咒骂着,他们坚信自己订购的是一幅垃圾。这场景让我想起一位远房表叔。当年我被老爹送去学画画的时候,他正在研究发财,对艺术不屑一顾。他研究出一种保健品,据说可以壮阳,年幼的我不知道壮阳是干嘛用的,但是家里人都说表叔发了一笔财。

  数年后,表叔带我去看画展。这位风度翩翩的高雅男士对每一幅作品都很熟悉,他响亮准确的报出每幅画值多少钱,引来路过阿姨钦慕的目光。这幅基围虾8000,这个牛粪花扇面4万,那幅古代保姆卷轴1万5……后来我才知道,表叔已经不卖春药了,他投资艺术品。

  我无论如何也很难把他和“艺术品收藏家”这个头衔挂钩。我觉得表叔倒是很像杂货铺的计价器:

  方便面3块5。。

  可乐2块。。

  鲁本斯的素描4000万欧元。。

  毕加索的手稿3400万英镑。。。

  成交!Deal!从街角的杂货铺到苏富比、佳士得,生意就是这么做的。

  突然有一天,表叔跑来和我讨教艺术史:达芬奇怎么死的?他很健康老死的。梵高呢?疯了自杀的。高更?抑郁死的。那谁死的比较突然呢?我被问到有点不耐烦,就说,好像是有那么一个,他老婆死了,然后他和保姆有一腿,然后死了。表叔兴奋的一拍大腿。

  每一个时代会都被自己的光亮遮住。就像一件艺术品,首先会被它光彩的标价牌遮住。

  不幸的城管队员们的后代在几百年后却收获了惊讶:自己的曾曾祖父,居然被伦勃朗画在了《夜巡》上!天哪,他只花了100个荷兰盾!

  表叔却破产了。他一口气买进了一位知名老画家的很多画,只等老头子一死,便铁定升值。可是老头迟迟不去死,表叔坐不住了。于是,他安排了一个性感的中年妇女去给老头当模特。接着,老头死是死在牡丹花下了,但他的头衔从院长变成了前院长。学生家长们可不会花钱去买前院长的大作,更何况还是个名声不好的老色鬼。

  就算几百年后,表叔手头的废纸居然变成了《向日葵》、《咖啡馆夜市》,那也和我们无关了。上帝虽曾把一些废纸变成过无价之宝,但反之亦然。他创造了伦勃朗这样的天才,也恶作剧地把欣赏延迟了一百年。他创造了一个个金光灿灿的时代,又毫不留情的把他们湮没在尘土里面。

  他让凡夫俗子们热爱生活中的一切小趣味,但不懂得去爱生活本身。他也让有的人深刻地热爱着生活,却和世界上的一切格格不入,比如伦勃朗。

  《夜巡》之后,伦勃朗在嘲讽和贫穷中走完一生。读一读房龙的这本《伦勃朗的人生苦旅》吧,这本书冗长,没有跌宕情节,充满了荷兰老头对祖国理智而迫切的吹捧,以及对一个时代、对人类这个奇妙群体的勾画。并且,这本书充满了一种智慧,一种帮助我们认识到上帝是多么喜欢搞恶作剧的智慧。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zappyahwe.blogbus.com/logs/39532163.html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