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争》是一本由林白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60,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战争》精选点评:
●整篇小说絮絮叨叨地描述了一个神神叨叨的文艺装逼范儿的精神自慰史。
●半自传体的剖析
●其实就是自慰,开篇就管自慰叫一个人的战争。
●中国当代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一般般的书
●我知道对于这样一部松散的、章法混乱的小说而言这不算是个理智的评分。但是实在是说不出的共鸣感。潮湿的枝繁叶茂的记忆像是不受抑制一般不断溢出,互相联结、互相证明、互相生成。个人历史收编了大历史,一切伟光正的历史符号都被编码成影像,以意象和感官的方式被记忆留存。
●除了文字中偶尔流露的自恋倾向,其他很好。
●手指游向那一潭水
●被她忧伤而自怨自艾的肥猪流神经质装逼文笔雷到了,看了一大半,从此再不想翻开这本书继续读下去。
●一个阴冷、敏感、自负、极度自我的文艺女青年,如果不是有几分才气、几分姿色的话,真的令人无法忍受。如果换成文艺男青年,则无论如何都令人无法忍受。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一):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阅读小记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书写,优于铁凝,优于虹影,优于严歌苓。在很多个字里行间,我读到我自己。 作为典型的女性书写,视点散漫、意识流。故事颠倒、穿插,虚构与真实难以分辨,有元小说的意味。
“身体写作”是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文学史标签。一直以来,我都坚定认为“身体写作”是女性性别天赋的敏锐感知表以文字。它代表女性的别一种崇高,在社会和女性本体之间寻找出路,而非卫慧《上海宝贝》之流可比。评价后者,“性”是性别书写中不能回避的话题,却不该有刻意的、不节制的自我暴露。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二):一个人
一个人的历史已经好些年。
寂寞成为习惯,吞噬自由。
某一天偶遇林白。
先喜欢上封皮妖艳的红色,继而发现插图的风格像极了某个友人日前努力挥就的作品。
自己和自己开战,说法有点新鲜。
不到3个小时,看完。
书商重点推销的性意识性经验,看过就不记得了。是不是真的有,现在也想不起来。唯一记得,曾经零碎的模糊的一些情绪,在林白的书里得到了回应。
一个人呆久了,多半会生出病来。越不爱,越不能爱。
这是书给我的启示,还是长久以来的牢骚,忘记了。
书早已转送给友人,不知道是不是也引出相似的感慨。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三):《一个人的战争》略读
‘我没有请人吃糖。所有喜事都不能唤起我的真正快乐,自然也就没有请人吃糖的心情,也许在我十几岁那年,就已经把一切喜气洋洋看透了,它的背面是物极必反,是祸之所伏。’
种种类似的心里状态表现了她比同龄人更早的认识到的成人世界的一些东西,或许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她的童年不是无拘无束快乐幸福的吧。可是即使这样,即使早熟,即使她更清醒的认识到这些,终究难逃不理智与痛苦,当一米八三的N来到,她还是感性的扑克上去,还是受了伤。 女人就是女人,女人总是死死抓住男人,男人却想挣脱一个获得更多,越过越好。男人和女人没有共同的目标。
能把心里所想写的如此细致确实挺厉害的,文章逻辑更清楚一点就好了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四):毫无保留的自传
这本小书是受老师推荐,说是文字露骨,但看完却并不觉得,也许我看了删减版?总归,林白很清楚地认识自己并把自己印刷于纸上,这是需要勇气也是需要一个无比清醒的头脑的。现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都不能完全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简单地几个字就能将多数人活着的这几十年推翻。她能写出如此贴近自我的小说是让我觉得十分钦佩的。林白的个人性格很鲜明,她的个人意识突出,我认为她的思想是向前看的,但其中也不免夹杂着传统的因素,她作为一个女人,看似理性的女人,却也将女性的感性发挥到了极致,不叫发挥,也许用散发会更贴切。我想,任何一个想要更加认识自己的女性都应抱起这本小书,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小角落,呆上一下午或一个昼夜。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五):《一个人的战争》我要你作我的女人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太想把这本书占为己有了,签上我的名字就像领了结婚证,可以放宽心情慢慢享用,就会想要去珍惜去爱护,会提防被别人玷污。
如果终需一还呢,若不碍着主人的面子。那就会像在野外偶合,饥渴又仓促,抱着不知谁家姑娘,多吻一下是一下,多摸一把赚一把。一本好书,就这样被蹂躏了……
《一个人的战争》我要你作我的女人。因为我此刻真心爱你,而且有能力爱你读你。如果你属于了我,我会加倍珍惜/爱护/保护你。
天呐,我,原来如男子的内心一样“占有和丑恶”,一点也不像女子表现的那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