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20 04:11: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精选

  《细说两晋南北朝》是一本由沈起炜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50元,页数:5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说两晋南北朝》精选点评:

  ●非常简陋,漏的跟筛子似的

  ●挺一般的一本书。。。

  ●你方唱罢我登台,两晋南北朝奇人怪人不断,真是热闹呀

  ●虽然不如后面虞云国的细说宋朝,但是也存在客观的困难,两晋南北朝事件纷繁复杂,要想在较短的篇幅里交代清楚,就必须从简,有时候新出来的历史人物很多,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但仔细阅读还是觉得达到了“细说”的目的,如果走马观花地读确实可能观感不好,如果市面上有更加深入浅出的两晋南北朝读物大家也可以介绍(网络读物就算了)

  ●还他妈以为是迅发的呢,原来是李鬼一个!

  ●儿时读物,六朝史启蒙。

  ●枯燥但脉络清晰.

  ●两晋南北朝的入门读物,还不错

  ●不忍直视的历史,充斥着阴谋和杀戮,弥漫着硝烟和战火,愿永远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故事了

  ●比较系统全面的解说两晋史,我很喜欢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一):括弧

  作为扫盲书,应该推荐的。又详细又系统,略枯燥。从司马炎代魏称帝直至陈为隋灭,两晋十六国南四朝北魏齐周,分裂割据混战中的不断融合,乱世枭雄,糊涂皇帝,高门氏族,一一娓娓道来。

  有点不足的是,因为出场的历史角色太多,而且整个历史是纵向叙述,容易搞混人物。

  幸而同时在读《骑猎红尘中:两晋南北朝名门往事》,此书虽不是很严肃,倒也不是很戏说,杂七杂八的东西也多,因集中讲某个家族的事情,搭配着看很能够加深印象。

  《细说两晋》一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偶尔用括弧表达某些些个人看法。例如写到萧道成急于取代刘宋,他便打了个括弧说“这可能与他的年龄有关,他毕竟已经五十三岁了。”此类种种,通篇并不多见,但是在大段平铺史叙中蓦然看到这样的意见,还是满好笑的。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二):旧时王谢堂前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其实没有历史,只有历史学家。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资料相遇而成的确定性。

  266年西晋开国至589年隋灭陈,区区三百余年,朝代更迭频仍,出场人物众多,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其中多数人未享天年且死状惨烈,食人屠城早曾生灵涂炭,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日子屈指可数,门阀士族为一己之私推波助澜,乱世英雄枭雄昏君佞臣更是不胜枚举。然而,在如此动荡年代中,科技文艺宗教等却并未因此断绝。正是在此期间出现了中华少数民族大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组建了五胡十六国。北魏甚至出现了可媲美后世武则天的文明冯太后。

  历史上的不少典故也是出自这三百余年。譬如:不敢越雷池一步、坦腹东床、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闻鸡起舞、咏絮之才、渐入佳境等。

  乱世中往往是男性出头在历史上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笔。竹林七贤、竟陵八友、陶渊明。然而,虽然阳盛阴衰,但仍有不少女性在乱世中留下了她们的倩影,譬如:巾帼英雄花木兰与荀灌娘、美人冯小怜绿珠潘妃张丽华、女性瘾者山阴公主等等。

  历史可以说是欲望的产物,贪嗔痴恨爱恶欲。

  到最后,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三):乱世偶像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高峰期,乱世之中,英雄枭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本书的优秀之处就在于能把这段纷乱的历史,可以说盘的相对清楚了。

  同时,本书仅大致介绍历史事件,其余像是社会结构、商业农业、政治体制等本书不做介绍,思想文化方面也是寥寥写过。

  故,作为对两晋南北朝的入门读物,倒是极佳。

  书中印象最深的,是燕国的慕容一家人,不光帅哥多,且还很能干。开国的慕容廆不仅守卫了辽东,推广汉化,而且从未忘本,愿意与东晋一起北伐光复。他的儿子慕容皝“雄毅多权略”在位期间,平定内乱,打败高句丽,最厉害的是,他的儿孙有一少半都是皇帝。

  其中建立后燕的慕容垂是佼佼者,慕容垂年少时就勇冠三军,成年后更是屡建功勋,后虽依附于苻坚,但始终怀有雄心。肥水之战后,创立后燕,终成霸业。

  除了慕容垂,还有慕容皝的孙子慕容冲,小伙子可帅了,据不靠谱的说法称,小伙子是当世第一帅哥,被苻坚俘虏后,由于出色的外貌,不幸沦为娈宠。小伙子并没有丧失斗志,虽过了几年屈辱的生活,在肥水之战后,起兵复仇。后成为后燕皇帝。

  不得不说,慕容家的故事是我在魏晋南北朝里,比较感兴趣的家族。

  说回本书,作为入门书,书中会偶尔有些作者的观点,可参考,但并不可全信。对于魏晋史,仅阅读本书,还是略感不够的。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四):细说到杂乱的一本故事会而已

  《细说两晋南北朝》 沈起炜 (2002)

  两晋南北朝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段让人迷糊的历史,

  其之前的三国,妇孺皆知 ;

  之后的隋唐,动辄让人炫耀;

  而夹在中间的这段历史,实在让人扯不清,便少有人提及,连影视作品也不写它。

  反正我是从学生时就没搞清过。于是找了这本书来读一读。却找错了书。

  沈起炜,著名历史学家,以八十多岁高龄完成此书,这套《细说》丛书又是为了完成黎东方先生的夙愿而作,本以为应该是本了解南北朝的入门好书,却没想到尽是些小故事的罗列,这个“细说”也太细了,细到杂乱无章、没有头绪。顶多适合熟悉南北朝历史的人闲来无事时随手乱翻到某页读个几分钟而已。

  其实为读此书,我已经先把段历史捋出点脉络,可惜这点准备依然于此书无济。只能明天再换一本来读了。

  自己大致捋的脉络框架如下:

  两晋南北朝,共323年,中国最纷乱的一段历史。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废魏元帝建国号晋,灭吴而统一全国。此为西晋(立国51年)。

  司马炎治国无方,播下政争和内战的种子,为“八王之乱”埋下伏笔。

  经16年的皇族大混战,八王殆尽,之后分裂割据。进而发展为各民族之间140年的大混战,此为东晋(立国103年)。

  魏晋时期的中原发达地区此时几乎全部化为丘墟。

  其实这段时间的乱,主要是在北方,俗称“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而在南方,东晋苦苦支撑,相对还是稳定。

  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立国一百多年;

  同时期,南方东晋灭亡,宋齐梁陈更迭;

  南北进入对峙阶段,俗称之为“南北朝时期”。此为难得的一段稳定时期。

  公元543年,北魏分裂,北方又陷入战乱。

  直至杨坚统一了北方,又于公元589年渡江灭陈,从而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局面。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五):泪痕春雨品论两晋南北朝

  

今天(11.16)开始在蜻蜓FM听傀儡生的《泪痕春雨品论两晋南北朝》。

搜了一下,泪痕春雨这么一个很网络写手的名字竟然在知乎上还引起一番关于历史理论的争议。粉丝和敌人都很多:

(粉丝) 向来对研究历史的那些民科大师不屑一顾,但唯独对两个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是袁腾飞,另一个就是泪痕春雨。

泪痕春雨是网上极少数真正有独立观点的历史类评论写作人。

(黑粉) 仅从泪痕春雨在知乎的回答来看,号称是唯物史观,但其回答既不唯物,也称不上史观,喜欢抛出一些所谓“颠覆性”的观点,为了证明这些“颠覆性”观点,经常放弃合理的逻辑分析,用大量主观臆断代替史料。

隐瞒、歪曲事实,选择性美化与丑化,不提供信息源。这就是泪痕史学的精髓,无论是帮古人发明还是跟现代人吵架,全都可以利用。

有争议说明这人有一定影响力,读者看的书就不是那种copy/paste的地摊文学,刚开始看就有这种背景,很不错。

看多了听多了那种百度百科历史介绍的拼凑成书,有一个人能够把他自己的体会和其他朝代知识贯通在一起讲给你听,很有收获。比如我自己刚看完宋史和汉史,为什么汉朝内乱这么多,隔三差五的外戚、太监火拼,而宋朝则好很多,不杀文人,除了外战(辽/金)不行,内部治理还是人心思齐,只有很少数几个王小波、宋江/方腊起义。我自己有个观点是因为宋朝自太祖建国以来,外患就从来没有消失,辽、西夏、金,一不小心就是灭国级的失败,所以宋朝朝廷也好,百姓也好,都想着“王师北定中原日”,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汉朝则不然,名将如云,卫青霍去病开始,李广、班超、耿弇、耿彪、陈汤。。。一代代名将把匈奴揍的抱头鼠窜。边境平静了内部就容易出乱子。这是我的观点,然后今天听到泪痕观点是:汉朝必须要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细说两晋南北朝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