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1-19 03:39: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锦集

  《存在与荒谬》是一本由潘绥铭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页数:4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存在与荒谬》精选点评:

  ●看完你会发现中国的所谓社会学家的研究手段是多么业余和简陋,即便这位已经算是很认真的教授了。

  ●“笔者希望,中国的舞文弄墨之徒,再下笔写卖淫的时候,最好少来点什么贪图享受,也写写饥肠辘辘吧。”虽然研究比较粗糙,但是充满人道主义的关怀…

  ●本书的书名是核心:存在和荒谬,存在是指性产业为什么存在,荒谬是局内人和局外人等不同角色对于产业的误解。真相是什么,我就不说了,正如菲尔茨杰拉德写的:当你想要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请记住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生活。

  ●潘绥铭老师太萌了,他写自己在红灯区外找了两个观测点,一是露天煮食铺,在里面坐了一下午,吃了九次东西,“可难为了笔者的肚子”,一是在一大卡车后面,他在注释里写,笔者也考虑过租一辆大卡车,这是最方便的办法,但由于笔者是自费调查,没有资金。。

  ●潘老的调查解答了我的疑惑,性产业为何能作为一种荒谬的存在延续至今,大学的我就已以“组织卖淫取消死刑”作为政策课的课题,当时这本书让我打开了新世界,这是一个我好奇但从未了解的领域,感谢潘老。

  ●很真实的。

  ●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潘老师真人超级萌,背一个黑色帆布包,上面写着两个字:老潘。

  ●前面有人吐槽这本书研究手段落后,我觉得你可以看看出版时间。

  ●潘绥铭的研究比李银河靠谱多了。

  ●严谨的学术作品,值得称赞。不过我读完了没什么感觉,也许是因为年代太久远了吧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一):标题要起好

  有幸听过潘教授讲座,潘教授的书还是第一次读。写的主要是1997年分别在珠三角某小镇、华南某开发区、湘黔交界某金矿的地下性产业考察情况。考察方法出人意料地原始,就是谈话,蹲守。也并没有总结出什么有统计意义的东西,毕竟样本量太少。

  但潘老的人文关怀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他无意苛求任何一方,只是忠实而富有同情地记录,承认一种被人唾弃的职业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占据道德高地显示附庸主流者的优越。这不仅需要极大的善良,深厚的人文功底,更需要洞息世事的平和。社会现象也好,机构弊病也罢,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而潘老着眼的是整条历史长河奔涌中出现小小异流的机理。整本书更像是具有文学性的纪实,有的部分文学性很强,有的部分用高大上的词汇一本正经地叙述最世俗的现象,有种高射炮打蚊子的荒诞感,增加了不少喜剧色彩。正符合这个标题,存在与荒谬。

  后附两篇大概是学生的报告,这一比较就有明显差异了。学生报告旨在批判社会现象,从立意上就落了下乘,文学性上也远远不如。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二):男绥铭,女银河

  潘老师对性产业的研究和李银河老师对同性恋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两支花。

  在万圣书园买到的这本书,竟然是一本5块钱的打折书。这就恨奇怪了。书不错,这样的书,主题比社会意义更能吸引人。

  就跟我当年在北京串书店就为了买到费孝通的几本社会学书一样,我也是对书的标题感兴趣多于对书的真正内容。比如我看到书名中有“乡土”和“江村”几个字,就免不了产生一种购买的冲动。

  一次在一个酒店会一个来北京开会的朋友,发现同套间的另一个朋友柜头放了很多性学方面的研究图书。不知道这位仁兄做什么工作的,但这么严肃地对性学如此研究,我只能带着严肃的思考角度来思考仁兄的治学了。

  存在与荒谬,其实主题应该是存在的。我觉得性产业的存在,促进就业不说,也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这样并不荒谬。如果非得将其作为荒谬得典范,可能正印证了,荒谬的是这个社会,性产业,是社会荒谬的一个缩影。

  这本书唯一让人觉得是一本超级严肃的书的地方是作者并不做什么评判,更没从道德上为任何人或者事情进行狡辩。他不需要。这点比李银河有时候还为某些道德乱箭进行狡辩要有意思一些。

  当然,标题除外。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三):存在与荒谬

  以身体为商品,必然导致对人体自身的侵害,代孕是这样,卖淫也是这样。一个个被符号化的女性,她们被自身或被他人当做商品进行买卖。作为个体的特质被抹去,她们唯一价值的事物就是肉体。在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中,特殊职业都有过书写和刻画。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无论从哪个角度、以何种方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中国历史上漫长的性产业史,现代中国的性产业显然具有更复杂的成因和特征。这本书对于八九十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的地下“性”产业作了深入的揭示与剖析。首先,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性交易是非法的;其次,此时的性产业的兴起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连。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诸多社会问题显现,道德与金钱的博弈日益尖锐。而同时,相应的制度法规等上层建筑并未及时完善,因而巨大的灰色地带暗藏在社会底下,金钱促使人们铤而走险,地下性产业的兴起是必然的。作者的研究可谓详尽而细致,从个体的访谈到群体的分类,从“小姐”“暗娼”等进行性交易的细节到整个性产业链所涉及的人群和社区,以及各类人心理的剖析……内容涵盖之丰富广阔,研究之严谨,令人钦佩。如果说有缺憾的话,我想应该是部分地方遣词造句略随意,个人化色彩稍浓,不能显现学理性与专业性。此外,此书距今已经二十余年,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用“快速”来形容了。而中国的地下性产业依然存在,新时代下的这道晦暗风景又呈现出怎样的新特征,它是否与这个网络时代产生碰撞,激发出某些新特质……诸如此类的问题,期待学者们的新研究。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四):一般人而非理性人视角

  本书视角是放在性产业这个层面上,详细记录并分析了三种类型的性产业发展的过程,规模,收入以及管理模式,这使读者能够了解到中下层的小姐们是如何生存的,同时在记录性产业的过程中,包含对部分小姐的经历和情感寄托介绍,尤其申明并强调不要以传统的道德审判去评价小姐,亦不可视之为躺着赚钱,而是从一般人的常识和共情出发去理解她们的无奈并思考可能改善的处境。内容上主体是分析性产业,但同时也带有对小姐们的生活处境的介绍,并指出与其坚持消灭卖淫,不如认真为她们考虑完成一个家,并关注她们的情感生活。关于这一点书中没有过多着墨,可以结合丁瑜《她身之欲》了解到情感的转折对小姐的从业和生活有极大影响。最后我的总结是:小姐从事卖淫是违法的行为,即使技巧高超躲过法律的框架也多为道德所不容,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这是其一。其二,这不意味着某个人在面对她们的时候具有天然的道德优势,对她们直接或间接的歧视,压迫,剥削和人身攻击。其三,舆论对于她们的敌视需要结合具体个人或阶层的现实利害因素来分析他们言论的真实性。其四,对比其一,仅仅依靠现行法律根本不可能解决性产业和小姐们的生活,这不是取缔和纵容能解决的,需要解决问题而非死报法律或者完全不闻不问。其五,如何解决小姐们的社会生活才是关键,包括职业,收入和情感寄托,与其单一地强调小姐的女权或者批评压迫小姐的现实处境都是没有站在小姐的视角考虑她们的生活诉求,不如从以上几个层面多角度综合考虑解决问题,要以一般人的常识和共情去理解她们,而不是理性人的指示或批判,要站在她们角度,让她们更多地表露自己的需求。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五):中国90年代性产业的一本经济账

  这本书是一本挺严肃的学术读物,为此我还有点失望过。本来打算看看有没有什么劲爆的内幕,结果并没有什么猛料。作者是认认真真地数起每家发廊里的小姐,在门前观望的,进去挑小姐的,还有真正带走小姐的客人,从老板和小姐那里套话测谎,试图要算一算这个性产业的经济账。

  于是脑海里就总有了这么一副画面,一个脸还算和蔼的中年男子,在湖南夫妇开的小吃摊后面,从下午一直坐到晚上,时不时打量着前方十几米出的六家发廊,估算着这几个门面的实际上做了多少生意。这做学问的人犯起傻来,还真有一点喜感。

  这本书的名字叫存在与荒谬,这本书里却没有点名什么是荒谬,倒是写了很多提供性服务的招待所和娱乐城怎么去***,有什么服务,打炮和过夜怎么分利润,这个生意的支出和毛利润,嫖客从哪儿来,同业之间的竞争等,完全应和了书题目里的“存在”二字。

  我猜,荒谬体现在性服务产业已经跟党政机关,从外地来做生意的人,本地的个体户,外来妹,社会中方方面面各个阶层的人都已经交织在一起。

  一开始,我们还会像作者一样想,有人为什么会做这个事情。预想她们堕入歧途,因为道德上的松散,个人生活的不如意,又或者是歹人的强迫。

  后来,发现每个人几乎都是出于自愿,特别是作者很细致地描绘了这个产业的经济活动,钱成为了一个最直接的推动器,嫖客,小姐,鸡头,开歌舞厅,发廊的人都成了一个绳子上的蚱蚂,共生共荣。如果一个开发廊养小姐的人,可以从小姐身上获取300%的纯利润,那跟他们讲道德,简直是在开玩笑。

  并且这些人有着多重身份,他们可能是女儿,又是妈妈,还是出外“打工赚钱”的劳动力,曾是小姐,或者后来又成为妈咪。这本书主要是在研究他们在性产业里的角色。

  作者是个正儿八经的学问人,社会学研究能力顶呱呱,为此书的严谨点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存在与荒谬》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