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地理》是一本由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4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房龙地理》精选点评:
●其中讲早期欧洲的历史好有趣,后来看到亚非拉,逐渐疲倦喽。房龙告诉我们,疆土地界包括气候物产等,对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是有很大影响的,但肯定并非全部。
●:K91-49/3240-1
●还是不错的通俗读物。但是现在去看却少了当初阅读美国的故事和圣经的故事的那种快感。希望以后能与自己的孩子来一起阅读房龙吧
●我冲着一句话读这书,但是我为毛没在书里找到
●当心,两个是一个为中英文对照,一个为中玟
●翻译得都不好,可惜找不到原版
●如果房龙是我的老师 或许我能学明白地理
●才知道前些年不看房龙有点可惜
●如果不去旅游的话,地理又有什么意义呢?
●房龙更多的还是在写人,人性。
《房龙地理》读后感(一):有个版本不错
北京出版社的版本叫《人类的家园》。牛皮纸封面,很香。内页黄色,价格实惠,翻译不错。
地图是房龙亲手画的,还有插图。他把历史融入到地理的介绍中,于是这些山山水水都有了文化气息,有了过去人们的苦难和奋斗。
他讲的多有趣啊,像老爸一样。
《房龙地理》读后感(二):书籍原版的不知道如何,但是翻译过来的中文版真是不敢恭维
书的翻译很烂,读着很不舒服,非常僵硬死板,可能中国的好翻译不是太多吧,但是透过这层翻译去猜测其英文版,作者有自大和无知的嫌疑,书中的内容,视角还不错,就像封面上所说的,关于世界的故事。但是书中多次出现,某某某非常复杂,极度复杂,我就不说了,这种话。我自己对于我不太懂的东西就会对别人这样说,因为不懂嘛,所以说其复杂,然后顺理成章的说不能三言两语说掉,好像自己是懂的,自己很厉害,但是很复杂,所以别人一定听不懂,就不说了。这个房龙我估计就是这样一个装逼货。另外书里作者不接地气,经常用比较高大上的表达方式,乍一看满头雾水,然后琢磨下才懂,或者就永远懂不了,嗯,房东是个装逼货。金圣叹之类的人物吧。
《房龙地理》读后感(三):差一点我就力荐了。。。。
先说好的。。。好的多说没意思,风趣生动,等等等等。
全书最大的亮点我觉得在前面部分,其中解释经纬仪工作原理的篇章,大大给我科学扫盲了一把,非常好。
不好的地方:一,翻译质量太差,这不是作者的错。此书的出版方很体贴,大概知道翻译质量实在不行,所以安排了双语对照,方便读者DIY。经常看中文的时候莫名其妙,觉得前言不搭后语。再看看原文,顿时豁然开朗。该书译者错译之处比比皆是,有的章节难一点,大段不译的也有。我估计此君大概是野鸡大学英语系的高才生,能够熟练金山词霸6.0,翻译成这样子已经是呕心沥血了。
不好的地方,二,作者在书中总是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白人(准确的说是西欧白人)的优越感。我自认不是左愤,但是这种感觉我在读书的时候却一直感觉到。对于其他民族,例如俄罗斯人,中国人,虽说不上歧视,但是一种字里行间的生分感,热情的丧失,同情掩盖下的冷漠,却是能够明显感觉到的。。。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感觉?还是我太敏感了?
《房龙地理》读后感(四):人的地理
《房龙地理》,人大出版社。
先摘几条房龙关于地理的说法,对这本书自然就有了大略的理解:
1.我们所有人都生活于同一个行星上,我们所有人共同为我们碰巧生活的世界的安宁承担责任。
2.自然赐福于我们,并且将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但是作为回报,她要求我们研究其感受并且服从她的命令。
3.我乐于将它称为人的研究,就是研究人怎样为自己和家人寻找食物、遮风避雨之所以及娱乐,尝试找出人类使自己适应背景或重塑自然环境,使他与自己有限的能力和谐并且变得舒适、滋润并幸福的方式。
4.在这本地理书里,人是首要的。人的自然环境和背景为其次。
5.人类的国际间的手足之情是一个崇高的梦想。
6.对于过去的错误,高高在上的坐着审判没什么意义。将我们的想法收集起来,并将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汇总会更有益一些,因为我们借此能够避免将来可能犯下的一些错误。
7.任何一个民族的根总是深深埋藏于土壤和灵魂之中。土壤影响着灵魂,灵魂有影响着土壤......当我们掌握了二者真正的内在含义时,我们便拥有了开解任何国家的特性的钥匙。
这本书写成于1932年。
以那时的西方视角来看我们国家,很多方面会感觉有点不适应。
比如说,把西藏放到“中亚高地”一章来写,而不是“东亚大半岛--中国”一章(他倒没有否认中国对此地的主权),也许会引起愤青的激动。
但是,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对我们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性格生存哲学的犀利观察,或许这正是我们自己观察力的盲区,也是房龙地理区别于普通地理书之处:
“(中国古代哲人的道义观)至少给予一个群体--由四亿人组成,操几十种不同的方言(一个来自北京的中国人将会发现很难听懂来自南方中国兄弟的话语,这就好比是一个瑞典人和一个意大利人进行交谈),他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之中--一种共通的东西,一种对待生活沉浮的决然的中国态度,一种实用生存哲学,它将会使卑微的苦工能够忍受艰辛劳作,如果换成一般的欧洲人或美洲人,这种劳作将会要他的命,或会逼他自杀。”
我们自己当然很清楚,中国人早早地发现了一块广袤的、多样的、适合生存发展的土地,在这里繁衍成长。文明之火几乎从未断绝,也成长起世界上最大的族群。
但是,勤劳和坚忍始终没有带给最广大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能持续的繁荣、富裕、安宁、幸福,以及他们很少梦见的自由和几乎没有梦见过的民主。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吧,哪怕你在思考地理问题的时候。
《房龙地理》读后感(五):《房龙地理》书评
《房龙地理》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德里克·房龙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创作于1940年,虽然它看起来像一本平淡的教科书,但在这个毫不显眼的表面下隐藏着一些具有极端的想象力的文字。房龙革命性的思想,加上了书里运用的手画的图解和幽默的语气,都完完全全地打破了大众对地理苦闷和简单的印象。
这本书主要的成就是把地理整体的概念连接了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描述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时,房龙从不会单独的把一个地点的海拔,地形和气温等地理知识列给读者。然而,作者会把自然环境放在人旁边形成分析,研究我们身边的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整本书分成47个章节—除了书的开头介绍关于地理的基本理论,剩下的每个章节都会专门去讲解一个国家的地理情况和那边的文化特征。我的理解是房龙把每个国家当作为一个个案例研究。各地最渺小的地理特征都被他细致入微地挑了出来,让后跟周围的政治团体形成对比,最终用它来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总结出一个理论或趋势。虽然额外的因素也会造成了个个社会的现象,比如超于众人历史人物,我个人还是预料到地理能够塑造我们的命运的能力,也从新的了解它对人类整体情况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没有显得十分的出色或者先进领先,但考虑到了作者是在超过半个世纪之前构思这些想法,《房龙地理》必定是一个不可思议,超越时代的成就。
尽管这本书是一个十九世纪中期的作品,但是《房龙地理》还是充满了许多创新的主意,跟现在许多的重要议题息息相关。当然,书里是有几点我个人是不太同意的。比如,庞龙在描述欧美意外的国家时展示了一种十分傲慢的态度。他对当时比较落后的国家缺少了对文化的尊重,有代表性的突出了大多数欧美人民都十分高傲自大。除了这个以外,我十分佩服房龙的思想过程和论据的逻辑思维。举个例子,在书的开头,庞龙就给读者们做出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假如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大概6英尺高,那么全人类(当时的人口约20亿人)就可以被装在一个半英里见方的箱子里。如果把这个箱子放在亚利桑那州大峡谷的石壁上,风轻轻的一吹,整个箱子就会掉下悬崖。但在一阵爆裂的响声以后,这件事很快就会在永恒之中被遗忘了。庞龙想说的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是十分的脆弱易碎,随时都能残酷地终结,在宇宙的历史中我们的生存也是如此的渺小。对于这点,我非常同意,因为我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是差不多的。人们通常会用“拯救我们的地球”或者“地球正在死亡”的口号来鼓励大家参加环保的活动。但是,我一直觉得这些说法是完全不理智的。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它。无论在这个行星上的气温有多么的炎热,海平面升有多么的高, 地球仍然还会相对永久地存在。想想,在第一个人出现在陆地之前,地球已经有几百几千代的动物征服过它的面基,而在我们灭绝以后,它可能还会于其他种类的生物在宇宙中漂流多久。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能够伤害一个行星的能力。但是,气候变化真正的受害者是人类。它对我们是个极大的威胁,如果我们不好好的正视和处理这个问题,人类就会彻底消失。所以,我们应该取代“拯救地球”这个空想和无意的观点,用“拯救人类”,这个更加贴切,迫切的说法来代替他。这样,会不会有更多人主动地去注意下自己的行为,为人类共同的好处来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