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对话集》是一本由(古希腊)柏拉图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7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拉图对话集》精选点评:
●读到后来我已经搞不清谁是苏格拉底谁是柏拉图了
●各种似曾相识
●Politeia 只译出4卷,可惜了。
●过段时间再说。
●会饮篇很有趣。哈哈。
●开头挺有意思,但整本书都在讨论定义就有点腻味
●好多专有名词的译法与通行惯例不同。 过了好久,匆匆一过。
●看了前三篇,苏格拉底的申辩篇深深被苏格拉底打动。这几篇让苏格拉底像一个真实的智者一样在我眼前,而我只用一荫时光便经过了苏格拉底的一生。 另外,智者的追问不是诡辩,而是让你自己去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逻辑错误。所以我们生活里也应该多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这样合理吗,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如果可能怎么才可以合理。思辨可以时时刻刻在身边。
●这东西居然放在哲学类书籍分类里。。
●西方思想的所有起源都可归结于他。
《柏拉图对话集》读后感(一):柏拉图对话集
有时候觉得世上之事真是不可思议,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中外同时出现两个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苏格拉底。而他们都不仅仅留传下伟大深邃的思想,并且都有一群杰出的弟子,孟子、柏拉图。而且他们的思想主要都是由对话体或者语录体记载下来的。另外他们也大都采用启发式方法传授的思想给周围的人。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此书虽然柏拉图大多记载的是苏格拉底与他人的交谈,但似乎更多是表现自己的思想。所以他笔下的苏格拉底与苏格拉底另一弟子色诺芬又有微妙的不同。 不过我觉得内容颇有诡辩的感觉,著名的“助产术”讨论的许多的概念是没办法下定义的,换句话说苏格拉底足够聪明并且反应快,所以辩赢了对手而已。当然这种方式也确实有助于头脑以及思想训练。至于其哲学内涵如何,由读者自己汲取吧。
《柏拉图对话集》读后感(二):苏格拉底霸气十足啊!
读了三章,吐槽以纪念之。
1.苏格拉底真能把人问趴下,当他的聊天对象真是辛苦。但这也就是他的质疑精神所在了,值得学习。
2.当时的人熟读《荷马史诗》,时不时就拿出史诗里面的句子作为论证的材料,就差来几句“荷马曰”了。
3.某人一本正经地论证道:“宙斯都灭了他老爹克洛诺斯,所以我状告我爹是虔诚的”神话迷信,害人不浅那。
4.“凡人哪,你们中间那个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是最智慧的,他承认自己在智慧方面毫无价值。”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最聪明。
5.“现在我们各走各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灵知道。”面对死亡能有这等魄力,苏格拉底霸气十足啊!
6.让相爱的人上战场,他们就会为了维护对方英勇奋斗,这样的军队将无往不利!……好想法。
《柏拉图对话集》读后感(三):翻译得不好
王太庆的译本好像被评价很高,但我对照英文读下来,发现不行。跟王晓朝的那个,不相上下。
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评论短了吗
《柏拉图对话集》读后感(四):迷人的苏格拉底
这是一本让我激动的书,因为我等了它很久。
高二的时候,我在市图书馆借了本书,名叫《斐多》,决定把它借回宿舍是因为看中了译者——杨绛,之前从未读过她翻译的书。回到宿舍,细看了封面,发现另有一列字:柏拉图对话录之一。当时对这个副标题不甚了然,不过书里清雅的文字让我记住了柏拉图对话录这样东西,让我喜欢上了可爱的苏格拉底。
到了大二,在小书店搜到一本《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回宿舍先看《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下子被他的口才和高尚情操征服了,那里面的他为了兑现自己的理念和言论而甘愿受死。除了反复翻看这一篇,我还到处和人讨论苏格拉底以身殉道的事迹,回到家了也和爸谈,虽然被他纠正为不现实,但我对苏格拉底的景仰仍是与日俱增。
之后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对苏格拉底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那些让人嘲笑和疑惑的行径在我眼里完全成了一副可爱的模样,于是我开始期待一本完全的《苏格拉底对话录》的出现。
在我买过《理想国》后,王太庆先生的《苏格拉底对话集》面世,经历了一段波折,我把它放到了宿舍。
先生的文笔虽没有杨绛的飘逸但充满了深沉的魅力,而作为一名精通希腊语的柏拉图哲学研究者,哲学家王太庆的这部翻译遗作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柏拉图对话集》读后感(五):挑错&选择
只是看了一些,胡乱说点感觉而已。
苏格拉底说,“怕死只是不聪明而自以为聪明,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另一种形式。”他说他不知道死后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不会为未知的事情而焦虑。“我绝不会害怕或是厌恶那些我知道有可能是一种幸福的事情,胜过那些我知道是邪恶的事情。”
后来他又说,“死亡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之一。它或者是一种湮灭,毫无知觉,或者如有人所说,死亡是一种真正的转变,灵魂从一处移居到另一处。”
那他既然不知死后什么情况,又怎么能说死后无非是两种情况呢?没准是别的形式呢!他这算不算也是不知而自以为知呢?
苏格拉底明明知道自己有可能死,却没选择逃跑,终于服毒了。虽然最后在微笑中闭上了眼睛,可他的生命之花也开尽了。中国有句话,“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可以理解她不愿意去亵渎法律,他觉得要尊重国家的立法,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公正,,可是法律像一个武器,它本身虽然是公正的代表,可要看它操控在什么人手里。如果是在奸邪之手,难道我们就任由宰割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上帝永远不会让你保持中立的。所以最后苏格拉底以莫须有的罪名撕掉了。我想他的选择让世界损失了一个伟大的人,他在微笑,我们却要哭泣。其实他的死除了让亲者痛仇者快之外,还能怎样?就像谭嗣同要用自己的血来让国人醒悟,可是围观的中国人又做何表情?有时感觉有些可笑,可一回味却全是酸楚,最起码历史记住了他们,最起码他们曾经真正的活过,最起码他们可以笑着对自己说我问心无愧,也许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虽然我不会去选苏格拉底的选择,但我尊重他的选择,那是他的意愿。其实选择是无所谓对错的,只是想法的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