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是一本由[美] 凯文·林奇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市意象》精选点评:
●翻译和配图真的是有点混乱啊。声音和气味虽然不能形成标志物,但它们有时可以强化有形标志物的意向。
●我看待城市的意象,是Jazz。
●星星是给译本的。所有地名都没有英文附注,想在google map上定个位都很困难。我觉得译著在音译不是常见地名人名时附注原文应该是种规范吧?
● 城市设计需要意象和场所感,这种场所感本身将增强在那里发生的每一项人类活动,并激发人们记忆痕迹的沉淀。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它能削减城市的坚硬,放缓城市的速度,松驰城市的人际关系。
●东大建筑的教授说至今都不能完全深入了解这本书,东大建筑的童鞋说这书也是云里雾里,那我只能看看图片了。。。
●让我想到在上海时候,Mark带大家探索周家渡,之后几个人坐在beernest 大家凭记忆你一笔我一画,描述一切看到的记忆深刻的东西,用这种方式引导我们对于城市潜在的认知方式,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以及大多数人形成的集体意象。
●模模糊糊的看完,翻译高于国内普遍学术书籍,经典理论。可惜书中提到的波士顿、泽西城与LA虽然发展缓慢,但早已不是当时的模样。
●什么时候看都有收获
●现在看来,也就是还行。
《城市意象》读后感(一):请参看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城市的印象》
看到华夏出版社的学术译作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拿到手果不其然,行文风格依旧不适合国人阅读,这样水准的译作不如直接把早先的再版。推荐直接看老版本的《城市的印象》,朴实易懂,网上也有电子版,弄这样的翻译真是作孽。
《城市意象》读后感(二):求英文原版
翻译过来的还是有点不清晰,晦涩
但求英文原版。。。。。。。。。。。。。。。。。。。。。。。。。。。。。。。。。。。。。。。。。。。。。。。。。。。。。。。。。。。。。。。。。。。。。。。。。。
《城市意象》读后感(三):城市意象是好的,但翻译得让人orz......
翻译得简直就不是中文来的,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后根本都没联系的....
还是本人学识太浅薄看不懂中文了?">_<"
建议下载电子版的,好懂很多,最起码没有那么“故作高深”.....
《城市意象》读后感(四):秩序或逻辑的建立
有三种人,第一种人自以为是神,喜欢从一团麻的现实中捕捉或者建立秩序和逻辑,一不小心就会用力过猛。第二种人总是喜欢批判别人,批判完前者之后,建立自己的秩序,然后开始大力宣扬。第三种人,盲从前两者而不知所以然。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会在这三个角色里面来回转换,直到自己死去。
《城市意象》读后感(五):国内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林奇于半个世纪前,在基于对3个美国城市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意象的组成。他们的方法基于严谨的实践和调查分析,是现在国内许多论文值得效仿的,这是一种名为“真实”的价值。
姑且不论这本书的翻译水平,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本50多年前撰写的书籍比现在许许多多的国内调查报告类的书籍都要好,更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