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是一本由[美]约翰·卡雷鲁(John Carreyrou)著作,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坏血》读后感(一):翻译太糟心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是实在是太糟糕了!译者似乎没有搞懂中文语序和英文语序的区别,就像把原文拖进了有道一样,可谓粗制滥造!有好几次我都觉得在做语病题,表达顺序一塌糊涂,总是要花心思去读懂译者拗口的中文,非常影响理解和阅读体验。出版社的编辑难道没有审阅过吗?
当然这本书传达的信息,作者的严谨和细腻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不失为一本好书。
《坏血》读后感(二):坏掉的是心
几个月前偶然在公种号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那篇长文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果断预购了中文版。文体是我没太接触过的形式,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主角”,而是由众多角色共同描绘出希拉洛斯的全貌。非常难得的是大部分的角色我都能对上号,毕竟歪果仁的名字真的太难记了……
总结下来,有两点感触很深:口才和个人魅力真的能赋予成功,而头戴独角兽光环真的能让人泯灭良心草菅人命,看着伊丽莎白纯真的大眼睛真的很难想象她在胡说八道。还有另一个点,老头子们被一个小姑娘耍的团团转,完全丧失判断力,令人唏嘘。
《坏血》读后感(三):读后感
前面有点略平,从各个相关人员的视角,有点散。也有点啰嗦。后面作者一出来,故事就跌宕起伏了,总体还是很精彩的,后面的各种手段,其实对于我们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应该很熟悉,只不过我开始有点震惊,要知道这可是真实事件,而不是电影。书里也小小展露了一下硅谷的规则,资本的力量,以及巨头是如何运用资本和律师团队配合的力量。对了还有公关技巧,印象很深的是,伊丽莎白甚至可以说自己被性侵来运用性别歧视这个话题来博取同情,进而渡过危机,其实也说明公众的注意力有多容易被转移。其实全书的事实有点诠释了被骗的集体,会忽视谎言甚至维护谎言。作者最后说我们相信伊莎最初辍学创业确实是为了改变世界,为了她所宣传的美好愿景的。我也愿意相信。其实我倒是希望谁给他改编了,拍个电影或者电视剧,应该很精彩。
《坏血》读后感(四):仅仅针对出版质量
才看了几页就看到排版错误,左右没有对齐。可以看出出版商和编辑如何对待一本书的出版,仅仅是商品,不需要对读者负责。就这样的品控,可以说书中出现任何错误都不可能被发现,而我们就这样都读下去了。现在国内可读的大部分书都是翻译过来的,而整体的问题都是翻译和责编上。这种畅销书也就罢了,其他各种学术书也是如此,真是沦丧的时代吗?
《坏血》读后感(五):《坏血》——随笔
终于把《坏血》看完了,在我看过的企业史的书籍中,这绝对算是最特别的一本了。作者从各个与希拉洛斯有关的人员口中还原了整个公司的发展历程,讲述公司在伊丽莎白的带领下一边对公司内部员工实施高压、恫吓的政策,一边在靠着欺诈的方式在硅谷一路高歌猛进,到达估值90亿美元,并被认为是女性乔布斯的空前高度,到最后由于谎言破灭被指控诈骗的过程。 由于作者没有采访到伊丽莎白本人,看书过程中我很难相信为什么她可以自带降智光环让这么多高管相信她说的话(包括马云、扎克伯格等等),而且是在使用这种很容易戳穿的谎言的情况下。于是我去搜了她的bbc采访、ted演讲以及其他一些零星的采访,然后我发现我在明知道是骗局的情况下都差点相信了她的[笑cry]。只能说长得好看、气场强大、沟通技巧一流的高材生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读书过程中最让我震惊的莫过于主角的厚颜无耻,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底线:商业的底线,技术的底线,医疗健康的底线,甚至人性的底线。
另一方面,更让人震惊的是众多煊赫的名字的站台与背书,让这出闹剧更加耐人寻味。有趣的是他们大抵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上一辈老人家,舒尔茨、基辛格、默多克,不知道是受伊丽莎白个人魅力的迷惑,还是受诱惑于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继续keep relevant, 还是说他们所拥有的那个年代为人类前进而努力的赤忱难以防备这样的厚颜无耻的欺骗,不得而知。
需要为作者、其所代表的新闻正义以及众多愿意站出发声的人们击节较好。只不过大概世上还存有许多公司是下一个Theranos,击鼓传花的游戏还没结束,皇帝的新装不止一家。金融民工该当人手一本,骗子学习如何更好做骗子,傻子学习怎样不再做傻子。
《坏血》读后感(七):《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约翰·卡雷鲁
“一滴血就能完成200多项血液检测”,这是多么牛逼的医学愿望,但不管是工业技术还是医学技术都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而霍尔姆斯却凭借这个无法实现的愿景,加上个人漂亮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才迷惑了众多商界和政界大佬,一跃成为硅谷巨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霍尔姆斯是如何支撑起这一系列秘密和谎言的呢?她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不断拉拢名人投资,其中包括前国务卿拉里·埃里森和亨利·基辛格及商界大亨沃尔顿、默多克等;二是制造幻象,公司内部严密监控和签订极严的保密政策,设计团队还运作“诺曼底”和“侏罗纪”的一真一假实验室,以此瞒过监管部门的检查。
那么,最后谎言是如何被戳破的呢?主要靠萝谢尔和泰勒·舒尔茨两个人,一个是因为丈夫自杀而深入调查,一个是作为员工对公司技术心存怀疑。最后,两人找上了作者做调查,并在网上爆料,让监管部门介入使得该公司一夜坍塌。
《坏血》读后感(八):第一滴血到最后一滴血
从第一滴血到最后一滴血的伊丽莎白和她的血液检测帝国therathos的商业故事,百度了一下伊丽莎白,不得不说金发碧眼的她很美,除了美貌,她还具备良好的家境,优异的成绩(考取史坦福大学),绝佳的人际交往手段,以及一个优秀的创业灵感。从指尖提取一滴血液,去检测80项检测,随时追踪血液中的蛋白含量会并回传到医院再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也有很多阻碍,遇到阻碍的时候,伊丽莎白的任人唯亲,刚愎自用,过于强调结果而开始忽悠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和出现问题,那先处理掉发现问题的人的手段都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很惊讶一个25岁的她竟然能如此操控人心,乔治舒尔茨,基辛格,希拉里克林顿,默多克都心甘情愿地交出钱,而无视下属提出的不能再明显的端倪。原因之一是不是英雄迟暮,想再在新的领悟拓下疆土,当有不健康的迹象展现,也选择视而不见,因为舍不得输,也更担心错过这独角兽。好故事,但是文笔太烂了,翻译更是超级不专业。
2019.8.11-13 细节不决定成败,细节只关乎完美,战略才决定成败。因此我想Carreyrou关于Theranos公司文化过多的批判至少是不中立的。在这个现代社会分工如此细化复杂以至于没有哪个企业领袖能对企业从事的方方面面深入掌握,创业如此惊险困难以至于专治独裁像宗教一样执念必胜几乎是成功企业标配的时代,Elizabeth甚至可以说敏感而成功地抓住了产品尺寸这个切入点,抓住了她的偶像乔布斯对产品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核心。然而南辕北辙,崩塌的核心在于领导层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对所在的生物医学行业有深入把控。本书写作工整流畅,翻译却诸多错误 。
《坏血》读后感(十):《坏血》读书思维导图
2019.8.11-13 细节不决定成败,细节只关乎完美,战略才决定成败。因此我想Carreyrou关于Theranos公司文化过多的批判至少是不中立的。在这个现代社会分工如此细化复杂以至于没有哪个企业领袖能对企业从事的方方面面深入掌握,创业如此惊险困难以至于专治独裁像宗教一样执念必胜几乎是成功企业标配的时代,Elizabeth甚至可以说敏感而成功地抓住了产品尺寸这个切入点,抓住了她的偶像乔布斯对产品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核心。然而南辕北辙,崩塌的核心在于领导层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对所在的生物医学行业有深入把控。本书写作工整流畅,翻译却诸多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