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拉康选集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08 00:05: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拉康选集读后感精选

  《拉康选集》是一本由[法] 拉康著作,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6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康选集》精选点评:

  ●翻译= =

  ●继黑格尔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一篇都没看懂我居然看了五分之四……

  ●毕论用过的,后悔没从图书馆偷出来= =

  ●感觉 又要被洗脑了

  ●后悔了,应该直接找本文论看拉康部分就好了。。

  ●潜意识具有类似语言结构。“镜像阶段”是形成主体的初级阶段。镜像被称作“理想我”(ideal-I)。 攻击性的起因,及其与死亡本能、自恋的关系。 存在(Being)的三个阶段:想象、象征、实在。区分“other”与“Other”:前者使用空洞言语,想象的对手,接受自我的秩序);后者充实的言语,超越自我的秩序)。潜意识是Other的语言。 把索绪尔的signified/signifier颠倒为signifier/signified,强调能指的优先性。能指与所指的领域从未统一过,强调二者的分离与断裂。

  ●翻译的差,我也不喜欢拉康

  ●看来又得再写一个看得懂的汉语总结了,滚回去读原版了

  ●读拉康是痛苦的,读懂拉康是幸福的。

  《拉康选集》读后感(一):这书好难读

  翻译这工作的确是重中之重,这书本来就很难翻译得好

  建议大家拜读这书之前看看一些国内学者的写的有关博士论文,那个比较有条理,挖重点。

  拉康的思想给我很大启发,读了拉康我把佛洛依德那套抛到脑后了。

  甚至有时会有括然开朗的感觉

  佛家说的一切皆空,即是拉康说的符号界层面的东西

  《拉康选集》读后感(二):无

  1 “当你试图按住一个意义,意义就溜走了”...

  2 拉康对于人总是不自觉或自觉地生活在主动的自欺中的分析很有意思...

  3 关于欲望的分析,我倒是想起美国学者斯宾塞·约翰逊的一本书...

  当然,还可以谈到希区柯克,谈到电影、电视.....

  《拉康选集》读后感(三):不知道要不要认真读下去

  回避掉了维特根斯坦的书。然后回过头来看看拉康

  现在拉康的哲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烧掉。不为什么。因为我是精神分裂病人。

  死亡驱力,啊~死亡驱力

  你为何这么美~

  只是无力到想烧。这种东西少读为好。懒得解释。拉康这个东西能让人产生出来双层蒙骗性质。你说他是骗子吧,事实规律摆在那里,反驳不出口。你说他不是骗子吧,自己能一个劲的把自己往死亡深渊中漫步,翩翩起舞。我只想说,拉康,你赢了,不过作为报应,晚年的失语症是对你的最好的礼物。

  颠三倒四,气绝身亡。

  然后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的角度来说,爆笑如雷???

  《拉康选集》读后感(四):daily quote<2005-11-15>

  1.一个人知道什么不是人. 2.人们互相认出是人. 3.我断言自己是个人,因为怕人家证明我不是人. 这个运动给出了所有的"人"的同化的逻辑形式,这正是因为它是作为一种野蛮状况的同化形式而出现的,然而它又保留了"我"的根本规定*. *集体性不是别的,只是个人的主体《大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逻辑时间及与其确定性的肯定-p220-拉康选集 / 症状的外表形式是真正的临床迹象...在论文的病例中(爱梅病例),那是文学的效果.这些效果很有价值,因为它们以(处于尊重)无意诗歌的名义而出现在艾吕雅(paul eluard)的笔下. p58

  《拉康选集》读后感(五):主体能指语言客体他者

  用了两天的时间翻了一下,大概的印象就是精神分析+解构主义语言学+主体客体等等,拉康文风可能本来就晦涩但是翻译真的太有问题,太难读了,以致于之后读康德都觉得太爽了。

  收获很少。对于我来说,主要抓主体能指语言客体这些要素,以备分析主体和他者。

  拉康的语言观念和解构主义语言观德里达等给人的感觉很像,没有具体考证。

  主体和他者的关系,主体也是在语言中能指中被建构起来。在分析的过程中会涉及黑格尔。总的说来,初步印象,拉康的我的欲望就是他人的欲望,我的话语就是他人的话语,对于他人的地位的重视,和以前的主体哲学有着根本的分别。因此,对于他者的分析,必须经由拉康,用拉康的他者来观照列维纳斯,应该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拉康选集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