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李斯》是一本由钱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秦相李斯》精选点评:
●适合快餐式阅读
●中国特点就是历史不需要真相,真相为意志服务,当本消遣小说一读即可,若想从中求得李斯仕途智慧,还差点
●所以说其实谁也不斗过赵高
●一切要任,皆改用寒门白丁,何则?贫者骤富,贱者骤贵,必能感恩知遇,忠心于陛下。如此则旧臣尽去,恩德归于陛下。
●人生如鼠,不在仓,则在厕
●鼠不在仓即在厕
●喜欢这种加入了作者的理解的史书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很精悍的传记
●很有趣的开头
《秦相李斯》读后感(一):最早的“明月”风格
还是读中学的时候,从朋友家中看到了这本书。借回家一看,就爱不释手。
多年后,对历史的那些兴趣都是从这本平易近人的书而来。
看到现在《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格,就让我不自然想到这本书。
《秦相李斯》读后感(二):嬴政的形象更可爱
作者文笔流畅,初读还是很吸引人的,不过给我的感觉是整本书是把嬴政写活了,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人中带有神性,神中又带有人性,李斯的形象倒很一般,不过每次谏书之前的心理活动很有意思,真的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急皇帝之所急。
《秦相李斯》读后感(三):轻松易读的传记
很短小精悍的传记,主要记述了关于李斯的几个著名的历史场景。我觉得都不能算严格的传记,因为只是从李斯有名的仓鼠之论开始到被斩于市,叙述了他人生的主要事件,算是个生平的略述吧
语言轻松幽默,有点《明朝那些事》的戏说但不失严谨的风格(这本书要早很多就是了)。但是关于秦朝的历史叙述的过于简略,特别是始皇统治时期的制度,经济方面等。毕竟李斯当了很多年的丞相,除了会写写文章,揣度圣意外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些我都没看到,像是温习了一遍历史书,陷害韩非,焚书坑儒,和赵高假传遗诏,最后死于赵高之手。而关于李斯在这一路上的心态变化什么的都没有太多连贯的描述。
我觉得适合不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读读,信息比较有限。
《秦相李斯》读后感(四):人生如鼠
看《秦相李斯》,看罷掩卷嘆息。
深感生命流逝是永遠也無法阻擋的急促和悲哀。
李斯從一個庶民布衣成為縱橫秦國朝野的宰相,最后的下場,卻是慘不忍睹的剁肢腰斬碎尸。
李斯家族的所有親人及門下賓客,無一人幸免,皆斬首。
李斯是效忠秦國的,只是秦二世是個昏庸的君主。秦皇嬴政的天下已經一去不復還。
江山未能傳承千世萬世,那個睥睨縱橫的王朝隨著李斯的死,終于倒塌。從統一到滅亡,存在不過十五年。
歲月滄桑,興亡如夢。
一個王朝的覆滅,有時不過因為一個小人的私仇。
李斯說,人生如鼠,不在倉即在廁。
一輩子有無出息,全看為自己找一個什么位置。
他懂得把握時機,轉投了秦王嬴政,助他完成霸業,自己終于也位列重臣。
只是當全族人都因他而死之時,他有無半點愴然?或者悔意?
如果當初安守上蔡,一家人必會平平安安終老。
我想,如果重新再來一次,他仍然會義無反顧地走上這條路。
一個人的生命,如果活得太卑賤,等于無用。如此,長壽不過是更深一層的屈辱罷了。
李斯在告別老師茍況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人生在世,最恥辱的莫過于卑賤,最悲哀的莫過于貧窮。”
“久處卑賤之位,飽受窮困之苦,還要做出一副不屑名利富貴的清高樣子,這樣的讀書人不過是有兩只腳而只會直立行走的書呆子而已。”
我在后面添加了兩句。
“如果所學不能致用,多年苦讀不能建功立業或者保家衛國,那麼所學之知識又有何用?”
“如果只為在貧賤卑微的處境里自以為是的保守清高,以莊子自詡,而心靈上卻無半分出塵,不若不要認半個字。”
不覺間又想起另一句話:一個無用的好人,是敲不響的鑼,點不亮的燈,忘了建樓梯的二層樓。
哎,又扯遠了。
假如來得及把我所理解的東西寫出百分之一就好了,結果卻只寫出萬分之一。
罷了,不想再啰嗦了。
《秦相李斯》读后感(五):最耻的莫过于卑贱,最悲哀的莫过于穷困
感觉比较符合现今自己的心态
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好,即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在所不惜,自己也和“李斯”一样,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在大学就应该不择手段的去利用他人,“微笑/心黑/皮厚”,无论是对手还是队友,当要和好或决裂时都应心冷,果断
按博弈论来操作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决定。
人也一样,去问问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尽管“岁月沧桑,兴亡如梦”,可能有的人认为人生最中药的是快乐,但“快乐”对一部分人来说仅仅只是奢侈品,而“物质”才是必需品。虚假的幽默/快乐只是为了“物质”铺路
现在的自己也一样,在通往未来的道路,即使充满陷阱依然前进不止。就像《王妃》的歌词一样
“夜太美 尽管再危险
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爱太美 尽管再危险
愿赔上了一切超支千年的泪
痛太美 尽管再卑微
也想尝粉身碎骨的滋味
你太美 尽管再无言
我都想用石堆隔绝世界
我的王妃 我要霸占你的美”
李斯說,人生如鼠,不在倉即在廁。
一輩子有無出息,全看為自己找一個什么位置。
他懂得把握時機,轉投了秦王嬴政,助他完成霸業,自己終于也位列重臣。
只是當全族人都因他而死之時,他有無半點愴然?或者悔意?
如果當初安守上蔡,一家人必會平平安安終老。
我想,如果重新再來一次,他仍然會義無反顧地走上這條路。
一個人的生命,如果活得太卑賤,等于無用。如此,長壽不過是更深一層的屈辱罷了。
李斯在告別老師茍況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人生在世,最恥辱的莫過于卑賤,最悲哀的莫過于貧窮。”
“久處卑賤之位,飽受窮困之苦,還要做出一副不屑名利富貴的清高樣子,這樣的讀書人不過是有兩只腳而只會直立行走的書呆子而已。” (繁体的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