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没有颜色的书》是一本由徐志摩著作,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本没有颜色的书》精选点评:
●他们像个孩子似的爱着,认为爱情真的可以像童话里面似的完美.虽然赢了社会,赢了被他们认为庸俗不堪的周遭,但最终,他们却输给了自己.
●情书集
●「生活是以说谎打底的」。徐志摩之热恋日记较郁达夫确来得浓烈真纯,更具现代风格的烂漫,郁氏优胜处在于细腻微妙,多古典风情的回还婉转。一擅新诗,一妙旧体,不无干系。至于徐氏婚后日记,奈何新添烦恼思。西湖游记有难忘处。
●总有一天我引你到一个地方,是你完全转变你的思想和生活习惯。瞧,志摩也想改变陆小曼呢,再美的人,也无法跟我们脑子里完美的期待完全对合。世上没有人是按我们脑子里的形象临摹出来的。想起浩兄说过:你去潮安,那儿有泥土场,自己捏一个罢了。我顿时思维发散,收不住。要是我再给一口灵气,让它成为他,多好。可我,不就是母亲了吗?
●我不懂你的时代,你的颜色
●美
●像孩子一样炙热的两个人。但是所有的美好都值得被歌颂。像徐志摩这样浓烈的让人窒息的诗人个性的爱,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在自我意识中虚构出来的爱吧。但是他们那种向往不同于这个庸俗世界的童话还是深深打动了我。
●既然是信,还是不要公开的好。虽说不公开对了解徐志摩有很大的损失,但是这是徐写给陆的私信。个人而言,还是不赞同的,嘿。
●爱是痴狂
●只是因为我喜欢徐志摩
《一本没有颜色的书》读后感(一):一本难得的可读、可赏、可藏之书.
这本由徐志摩陆小曼亲笔记录他们当年的真实生活、收录诸多文化名流从未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和墨宝的书,终于在半个多世纪后再次同读者见面,既见证和诠释了他们浪漫的爱情也充分说明徐志摩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知名学者张建智为本书的重版撰写了导言。
此书的装帧设计简朴典雅,一反当前图书过于亮艳、过度包装的奢华之风,重现素书之美,将墨宝、照片、文字编排得有序合理,,是一本难得的可读、可赏、可藏之书.
《一本没有颜色的书》读后感(二):一个茶壶,一个茶杯,一个志摩,一个小曼
晚读志摩小曼的《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叹!
扉页照片实是不竟如想象,女子少了灵动,不见志摩所为之沉醉的"passionately appealing gazings and soulcommunicating glances",疑为婚后所摄。
日志前所附朋友们赠彼之纪念册中多有名人雅士所留画字,最喜两幅。
其一为泰戈尔手笔:巍巍然一水墨自画像,笔调粗犷,神态飞动,近看为一老人的大半身坐像,远观又似一座沉稳的小山,画之右上,有钢笔题诗“The hill longs to be a little bird????" 久视,难辨英文原究为何,仅以中文录于后‘山峰盼望他能变成一只小鸟,放下他那沉默的重担’。
其二为邵洵美作画并小诗:“一个茶壶,一个茶杯,一个志摩,一个小曼。”颇有些别致的韵味。
粗粗翻阅,小曼之才情虽已不可见,然观其录黛玉咏白海棠诗一首,其字之秀雅,其志之清高,可见一斑。此诗原也为我旧时览红楼时所最喜之一,犹爱“半掩湘簾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志摩之《西湖记》应是始于邂逅小曼之前,笔端诙谐之处,如彼之《十月十三日》记,“昨写此后即于适之处长谈,自六时至十二时不少休。归过慕尔鸣路时又为君励菊农等,正洗澡归,截劫,拥入室内,勒不令归,因在沙发上胡睡一宵,头足岖山尧,甚苦,又有巨蚊相扰,故得寐甚微。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渐短。适之是转老还童了,可喜!凡适之诗前有序后有跋者,皆可疑,皆将来本传索隐资料。”读至“巨蚊”处,不禁朗笑出声,又及最后一句“索隐资料”,更起颇有一探胡适诗作的兴致。
又略览数页《爱眉小札》,“这在恋中人的心境真是每分钟变样,绝对的不可测度。昨天这样的受罪,今儿又这般的上天,多大的分别!”---《八月十二日》记。这句话也可算做是对整个小札的情感勾勒了。许是误了社会,许是为社会所误。志摩与小曼初识的浪漫唯美,对比与彼之婚后的现实苦涩,着实令人嗟叹。
“眉,要知道你只是偶尔的觉悟,偶尔的难受,我呢,简直是整天整晚的叫忧愁割破了我的心。O May! love me, give me all your love, let us become one; try to live into my love for you, let my love fill you, nourish you, caress your daring body and hug your daring soul too; let my love stream over you. merge you thoroughly; let me rest happy and confident in your passion for me!
忧愁他整天拉着我的心,
像一个琴师操练我的琴;
悲哀像是海礁间的飞涛,
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八月二十一日》记
志摩之澎湃之感情,较前也略有耳闻。固尝憾彼之于林徽因的擦肩而过,然后读徽因夫妇齐著建筑学散文,感其夫妻情深,也便淡忘了。今始读此小札,方略窥志摩之一斑。对于小曼,先前总怀有不知从何而来的偏见,今始知其为人。
掩卷,更有半部小札及其后《眉轩琐语》同所附《小曼日记》未读,待来日阅后再记。
《一本没有颜色的书》读后感(三):邂逅徐志摩的午后
那日下午,偶然偷闲去绍兴路上的小书店溜达,刚一推门进去,店主便笑吟吟地迎上来,“是你呀,好久来了嘛。”我微笑点头,环顾四周,店里人不多,正合我意,旋即问店主:“有什么好书推吗?”。店主笑道:“正巧有一本新书刚到,应该对你的胃口。”说着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了一本递给我。
书是32开的小书,浅黛色的封面,一侧印着暗金色的行书,醒目而不张扬,旁边有毛笔题的书名:《一本没有颜色的书,书名读着便有诗意,再看书名旁印着徐志摩著,陆曼编。心想店主真是懂书识客之人,从不会向我推荐俗的流行小说或艰涩的学术著作,这本轻灵的小书,正适合在消闲的午后阅读。于是便挑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伴着一杯清茶,细细品味起来。
翻开书页,鹅黄色的蒙肯纸,感温暖而踏实,内里的插图则采用浅赭石色调,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又让人油然而升出一种经历岁月洗礼的凝重。上海远东出版社在这本的装帧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不看书的内容光看书的整体设计便给人以美的享受。书开页便是校订者张建智先生为重版本撰写的导言。看完导言我才了解原来《一本没有颜色的书》最初于1947年出版,当时值徐志摩诞辰50周年,陆小曼将徐志摩生前未发表的两本日记及《爱眉小扎》交由上海晨光出版社集结出版。经历了将近60载的岁月变迁,这本珍贵的著作如今终于得以重版,真是广大读者的幸事,也是对徐志摩的一种缅怀和纪念。
导言之后,便是题为“一本没有颜色的书”的纪念册,一认便是当年徐志摩的迹。纪念册集结了当年徐志摩与陆小曼新婚时,他们的朋友们为祝贺而留下的书画。可以想象,徐陆两人冲破重重阻力,有情人终成眷属。当时文坛一件极轰动的喜事,他们的朋友也由衷地祝福,纷挥豪泼墨。大学者胡适的瓶花小诗,大画家林风眠那对亲呢相啄的燕子,栩栩如生,邵洵美则用一个茶壶一个茶杯,来祝福志摩小曼永远相依相,连印度大文豪泰戈尔也作画题诗相赠。如今,看着那些或娟秀或蝤劲的笔墨,看着那一个个在现代文学史上显赫的名字,仿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股风雅、浪漫、纯真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有时光倒流的感觉。
翻过纪念册是徐志摩的日记部分,根据时间顺序主要收录了《西湖记》、《爱眉小扎》和《眉轩琐语》,最后还附有小曼的日记。《西湖记》写于徐志摩结识陆小曼之前,记录了他1918年在西湖游玩时的生活,共十五篇,篇幅虽短内容却十分丰富。因为徐志摩当时那段生活涉及了众多活跃在中国文坛学术界的学者文人,如胡适、任叔永、经农、莎菲、陶行知、马君武、郭沫若、田等。应该说此书为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极珍贵的资料。
我一页页地翻阅那些日记,仿佛透过徐志摩的眼睛,重新审视了那些著名的文人学者们,看他们喝洒、写诗,聚餐、乘凉,谈天、游湖,登山、访寺。日记中有提到徐志摩与胡适、朱经农一起去看望郭沫若的一则轶事。写郭沫若当时“手抱襁褓儿,跣足,敞服,状殊憔悴”,徐志摩等三人环顾其室,深感郭沫若一人苦撑三份刊物(一日刊、一刊、一季刊)甚为艰难……这些细节,如今读来,宛如当时情景重现眼前,活灵活现。
徐志摩一直是我最喜爱的现代诗人之一,记得学生时代曾狂热收集他的诗集、小说、散文来阅读,也曾将他的诗句黙写在自已的日记本上,还曾在满天飞雪的日子,站在雪地里颠来倒去地念着他的那首《雪花的快乐》,心底暗下叹服,真是绝妙好辞!因为喜爱他的诗,我自然开始了解他生平,阅读他的日记、书信。他的《爱眉小扎》曾读过数,那些如诗般的语言,每次重读,总让我心底频生感动和婉惜。我曾感动于他们两人对爱情至真至纯的执着追求,同时又婉惜这段感情还是逃不过现实的消磨,最终以悲剧收场。《爱眉小扎》是徐志摩为陆小曼谱的爱情颂歌,但如果仅把它作为情书来读未免肤浅,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对爱情,对人生,甚至对当时社会的哲理思考。徐志摩向往和追求的爱情,是男女之间一种性灵的结合。他认为爱是全身心的投入,情是两人之间完的依恋,真爱对恋人来说应该是空气、是水,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他就是怀着这样一种理想化的感情,整夜守候着陆小曼的电话,她微笑时他也微笑,她心忧时他也难安,他不理不世俗的反对压力,深信真爱无坚不摧……
也许人们在这个喧嚣纷繁的现代社会,整天忙忙碌碌,很少会有人去读诗或诗人的日记,诗歌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似乎已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然而,当你在某个午后,捧上一本小书,静心阅读时,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那久违的纯真感会敲击你的心扉,让你的心刹时澄明清澈。
夕阳的余晖,已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我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五点多了,街上已满是下班回家的人群,这个消闲的午后时光已悄然流过,我拿着书到柜台前付了帐,离开书店。走在路上,怀抱着那本小书,这个下午的不经意邂逅,让我有轻舞飞扬的心情,也让我的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可以一读再读而不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