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03 01:09: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摘抄

  《寻访“二战”德国兵》是一本由朱维毅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370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00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访“二战”德国兵》精选点评:

  ●看完了之后心情很沉重。你永远都不知道你被别人灌输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战争是不会有正义不正义之分的,人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祖国而已。但是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往往是最弱的人妇女和儿童,尤其是战败国的妇女极大可能会受到战胜国军人的蹂躏。德国在一战以及二战失败后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觉得这也是他们能够深刻反省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在得知中国为了中日友好放弃战争赔偿的时候说,中国是战胜国吗?是啊,中国是战胜国吗?战争这样的时候不是以德报怨的时候,该让对手付出代价的时候就必须得让他们付出代价。英美对待德国的态度中国不可能做到,但是太善良的话很容易被人认为是软弱可欺。 以及,苏联的某些行为真是让人不齿。

  ●卓娅是谁啊?据说是执行这一训令的去烧民房的精神病患者,我就纳闷了,德国日耳曼官兵真是俄罗斯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模范公安,守护神啊,置苏联军队随时可能到来的反攻危险与不顾啊,放着破坏德国的交通通讯线路,在德国军队得经过道路上埋设地雷的游击队不去管,偏偏爱管闲事,心里挂念着一个敌国平民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是把维护一个所谓的人人喊打,过街老鼠到了哪里,哪个国家挨上就苦难深重的邪 恶敌国(你们这些个“中华民族爱国者”天天的喊,不但的喊什么驱逐俄毛子出乌拉尔,恢复亚洲,还喊什么所谓的精神俄国人黄俄汉奸可不经过审判就地正 法,

  ●很好看,读起来不累,但又很有启发意义,这一点就很难得。我对二战欧洲战区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加里森敢死队了”。而在战争的罪恶面前,恐怕很难有参与者能够洗干净自己的手。而这一点上战胜国的反思显然是不够的,中国尤其如此。对于战争的反思恐怕鲜有如德国人这样深入而广泛的。关于探讨“爱国还是正义,道德还是背叛”这一章尤其喜欢。书中的观点探讨和思考都是浅尝辄止,算是缺点,也是优点。

  ●一個中國人能夠深入探訪德國二戰老兵,殊為不易,文筆也不錯。這本書當年很難找,好不容易淘到結果最近出了第二版.....

  ●三虎桥附近某书店里站着读完的。那时西方揭苏联的活动早已开始,而反揭英法美军在德国一样强奸妇女的消息还没出来。整理者对德国人看纳粹的心理主要是侧面描写,不过也不知那堆老国防军的回忆能否照直出版啊……

  ●人与强权的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抗争

  ●又名《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一口气就能读完。不算很深,但凡是人能产生的情感和观点都是类似的。有一位老兵的话印象很深,大意是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战争。在经历惨痛的教训之前,认为自己有能力发起战争,认为自己受到屈辱的政权都本可能会发动战争。无论是德军,苏军,美军,都在战争中疯狂地杀戮,或成为强盗。无论所谓的动机如何,其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是类似的。而一旦人们开始为杀戮寻找所谓正义的动机时,也意味着承认自己具有不择手段的潜质。每个国家都通过战争扩张过领土。即使两次世界大战如此惨烈,现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仍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战争。想到诸如“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之类的话,其实无从说起。什么叫做原谅?是接受了发动战争的行为,还是不再为曾经的悲剧悲愤?谈不上原谅,一切只是发生过,源于人的欲望。

  ●原来战争 没有胜利方 参展双方的人民 都是受害者

  ●有些历史是有保存时限的。

  ●就是《德意志的另一行泪》,出版社不厚道啊。内容依旧不错的。二倍速。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一):明显亲德

  作者工科出生,

  完全是凭借自己对德国的崇敬和爱好写出本书

  对苏军在德国大规模的暴行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当事人的心理和想法,读起来就是与众不同啊

  幸亏那些家伙没脑子,才得以出版啊~~

  不错的书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二):精神可嘉

  之所以给五颗星,是冲着作者写作此书的精神。

  他值得拿五颗星星的,不论他这本书的价值如何。

  虽说是工科出身,并留德多年,但忧思常在,便忙里偷闲地去做如此吃力敏感又易失偏颇的事情。因此,五颗星星都归他。

  看看吧,写得有那么点意思。读读,也好开阔一下眼界。

  对于“二战”的全面观识,不可不听百家言。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三):立场亲德,内容太浅,工科生被历史搞的典型案例

  立场肯定亲德,但是以貌似公正的文笔写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在德国读书生活那么多年,不亲德,行吗?这个角度写二战中的德国,在国内比较少见,在国外可能要多些。

  但是作者因为采取访谈的方式写文章,所以内容比较浅,缺乏深度,也缺乏更详细的资料。被采访人说到哪里他写到哪里,最多是附议几句提供点背景资料,主要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作者对德国的历史,文化,科学,尤其是近代普鲁士的历史缺乏深刻的了解。工科生一般都这个缺点。他们眼睛里看见的是现在发生了什么,怎么办,比较少考虑为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

  这部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开阔一下视野。如果作者能把这本书写出德式的机械操作手册一样详细,深刻就好了。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四):对于德国的另一种认识

  不管喜欢不喜欢世界历史,对于德国态度如何,都应该了解一下德国的过去。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句话,说德国现在的年轻人玩深沉,其根本原因是二战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这大大的促使我去了解德国的历史,尤其是二战给他们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我几乎是一个晚上+一个下午一气呵成的阅读完。

  简单说来,作者在角度方面选的很好,但是可能因为那个年代的人的去世和在世的人的拒绝,使得本书深度不够。而且代表性也不够。但是,作为普材来充实知识面是足够了。

  再此,我希望有机会看到这本书的人能花一个周末的时间好好读一下。不仅了解一下德国的过去,也欣赏一下他们的精神。真的很感慨德国和日本巨大的差异!!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五):一群普通二战德军老兵的回忆录

  在豆瓣上看到过一片文章,说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期间“二”得不行,在本书中也有表现,1945年一个营往德国回撤的时候经过意大利一个小城,两个老兵潜入城内找到了一个当地的居民来带路进城,问他城内驻扎的是哪国的军队,居民说城内的是意大利的军队,德军急于撤退当晚500多人的部队就悄无声息穿过了该城,作者的原话是“这些连哨兵都不安排的糊涂大兵应该庆幸,如果不是我们急于北撤根本没心作战,他们可能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书中对苏联的描写也让我吃惊,我一直以为波兰领土线的移动是因为德国入侵所以在战后进行的割地赔偿造成的,原来在1939年9月德国闪电入侵波兰后,苏联马上又在两周后从东侧入侵波兰给当时在抵御德军的波兰致命一击,所以华沙几乎是马上就宣布了投降,而战后因为苏联是战胜国的关系,虽然同意了波兰复国,但是却拒绝归还侵占的领土,而是德国作为战败国将自己的土地割让出来替俄国偿还,导致一千多万的德国人民被迫迁移。

  书中还提到了其实当时苏联早就有入侵德国的计划,将大量的陆军囤积到了边境线上,只是德国先动的手,所以被灌上侵略者的名号,而战争后期党卫军中加入的大量多国人民也说明了西欧也注意到了斯大林的野心,想要抵御布什维尔的入侵。其实一直觉得斯大林是和希特勒不相上下的独裁者和战争狂,卡廷惨案的发生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寻访“二战”德国兵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