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烟花三月》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02 04:35: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烟花三月》读后感100字

  《烟花三月》是一本由李碧华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351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0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烟花三月》精选点评:

  ●红尘乱世,悲从中来。

  ●烟花故人三月去

  ●好书

  ●一定要看,现实生活比小说戏剧化千万倍!现实而尖锐又令人喟叹的纪实故事。

  ●战争一般应该由男人来记录,而爱情便是女人来书写。在最苦难的时代背景下的爱情,跨越几十年,辗转千山万水,最后终于得以见了一面,找到了那个惦记了数十年的人。烟花三月,多么美的词,事实上却是字字血句句泪。幸而是李碧华来写,换了任何其他人都不会把大时代小爱情写得如此恰到好处。

  ●这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惆怅的重逢"。我感动于那句"让我为你做点什么?"你相信一生一世么

  ●情花一现,天下皆太平!

  ●一对平凡普通的恋人有缘无分但却依然让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大一的时候读过,今天看四老爷藏书才想起读过这本,没错,里面日本兵的各种残忍手法在当时的确吓惨我了。

  ●终于看完了…写诡异小说的也有温情

  《烟花三月》读后感(一):永不褪色的李氏风格

  相比较之前的《胭脂扣》、《秦俑》、《潘金莲之前世今生》、《诱僧》……此次不再是曲折哀转的爱情故事,也没有鬼情未了的惊悚情节。本该是一本严肃的纯纪实性文学,被李小姐演绎成慰安妇的前世今生。可以说是一种突破,亦可以说是种不伦不类。

  字里行间,随意一行,即可看出李小姐独特的文字风格,只可惜,这种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风格特点只适合写纯爱情小说。

  文如其人,不得不向在后侵华战争时期为慰安妇权益奔走操劳的李小姐致敬。

  《烟花三月》读后感(二):满目的苍凉

  记得当年看这本书,还是大学,读着满目苍凉绝望,读完满面泪水。如果这是一本小说,男女猪脚的爱情就是虐心虐情,可惜,这是一双人一群人的真实人生。半世年华的颠沛流离和屈辱,也是中国近代史最为悲凉和疯狂的岁月。

  常看到有人在李碧华的新浪博客说她高高在上,看不起大陆人,这本书后,个人觉得她不是看不起大陆人,而是看不起XX。如果她始终高高在上,不会用很多关系去帮袁竹林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寻找失散的亲人。后来袁竹林去世,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颠沛流离又有那么不光彩历史的老太婆死掉了,李碧华却没有忘记。

  《烟花三月》读后感(三):压抑

  看完后怎么会这么的压抑,压抑的一句话都不想说。看到了这么真实这么残忍的历史,让人心悸让人无语。是靠着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在经过了我都无法想象的苦难后依然活了下来依然心中有爱。。。

  一直以为我所看的书我所钟情的读书写字只不过都是在无病呻吟,小说家们构造出了一个个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故事,我也就跟着她们或喜或悲。并且陶醉于自己参与的这个小世界中。突然发现了文字的力量,它可以记述可以揭发可以控诉可以。。。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发自内心的喜欢李碧华。

  《烟花三月》读后感(四):烟花血泪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是二十万“慰安妇”的烟花血泪。

  乍一看到封面上的长篇纪实,还以为是与扬州相关。想来应该是美的。看到前言的时候,我站在熟悉的书屋里,太熟悉李碧华文字的鬼魅,竟然有些恍惚感。于是默默地将此书拿回家里,窝在沙发里开始读。

  原来并未下扬州,在一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城市,她们刚好遇上了。一个慰安妇与之所爱失散了三十八年,在很多人的帮助下,袁婆婆圆了她苦候了三十八年以为此生也圆不了的一个梦。只不过现实是荒谬而辛酸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不过如此。

  《烟花三月》读后感(五):烟花三月------一场烟花一场梦

  人生若梦,似幻似真,亦喜亦悲,但最终也是化作一捧尘土,归于来处。

  乱世中,人命贱如草芥,谁能自主沉浮?

  恐只能随波逐流,苟活于世。

  无论承认与否,历史的真相就在那里。

  曾经历过的屈辱和磨难不会随时间而淡去。

  在现实面前,一切的一切都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曾经的苦难如前尘往事的一场梦,一场噩梦。

  希望我们都不要忘记那段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背叛自己的信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烟花三月》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