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是一部由梁成执导,陈浩民 / 高圆圆 / 郝蕾主演的一部剧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烟花三月》观后感(一):看了22集我终于还是放弃了
前面的10集大部分我都是靠快进的,看到22集我终于忍不住按了X并决定放弃。首先因为演员与历史不符,让我挚爱康熙朝往事的人实在是难忍;其次陈浩民这位在我心中一直白衣吹笛的形象终于在22集出现,和记忆中的影像重合,后面的不看也罢了;最后,灵魂人物郝蕾的孔四贞已经死去,多说无益,多看无益。
至于中间的那么10多集,我为什么没有快进并且看完了,还给这片于正的戏三星,只有一个理由呀,孙延龄。知道他与历史上的人物极为不符,但是因为演员的塑造,让我着了道。看到他为了哄孔四贞高兴委曲求全,看到他为了孔四贞的一句“我们”高兴的不能自已,看到他为了让自己心死将孔四贞与纳兰容若关在一起,看到他为了孔四贞改变主意坚持维护朝廷对抗吴三桂,太多太多不能一一复述,惹人生怜,哪怕是高兴都带着丝丝点点的悲哀,打从骨子里就带着的悲剧人物,此剧大概是唯一一个。孔四贞最终都没有爱过他,他临死问她能不能叫她“贞儿”,夫妻二年,付出生命都可,却是仍然如此卑微。孙将军啊孙将军,你到底求得是什么?
最终还是不得不吐槽此剧的不合理,孙将军为了孔四贞放弃兄弟放弃江山,可是那些士兵初初都很认将军夫人这张脸,没有她不肯让将军阅兵。最后却为了这个女人背叛将军并将其砍死。什么神逻辑……还有那些什么纳兰容若说孙将军真是一个苦人的这种台词,以及孔四贞每每为了纳兰发飙欺负孙将军。好吧!我承认了,我就是看不上孔四贞如此的作就仗着孙将军喜欢她,并且最终居然也没有虏获其心,不能忍,没法忍。必须弃!
短笛一声
望望天
天哭了
粉红纸钱
一寸寸的 烧毁我的爱
本想与你老去天涯
对坐明月下
晓床灯花
情愿 分生命的一半给你
情愿风烛间 死生相依
我将要葬我于黄土 又何惜
只怕在陌路重逢 已难相认
据说编剧是个高考作文满分,可以说,这剧的总基调符合纳兰性德词中的悲情基调,但是,4个女人?Are you kidding me?是不是有点多了?即便是在一夫多妻制的满洲国而言?
《烟花三月》观后感(三):谁的烟花三月
虽然本剧的情节处处不合理,剧情处处不符逻辑,台词也常常前言不搭后语,但还是给了三星。因为剧情虽烂但也有精彩之处,台词虽乱但也有较为经典的对白和如诗如画的语言。另外,整部剧的凄美而文艺的整体格调还是把握得不错的。
至于这三星,一星给郝蕾美到惊艳的颜和完爆高圆圆的演技,一星给痴情的孙延龄,一星给纳兰容若和孝庄太后的配音。
先说说郝蕾,虽说只是前半部的女主角,却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啊。从美貌到演技无疑是几个女主角中最出彩的。她饰演的孔四贞,其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皇陵中当陪葬妃子:活在黑暗中十年,失去了感官,活着只是为了等死——所谓的活死人。
第二阶段是遇到容若,这个萍水相逢却要冒死带她去看外面的世界的男人。两人在逃亡中渐生情愫。他们之前都是不知道心在哪儿的人,却在此刻都情窦初开,成了彼此的初恋。他们爱得轰轰烈烈,满城风雨;爱得无暇畏惧生死,眼中只有彼此。此时的孔四贞遇到了人生第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无疑是震撼的,幸福的,温柔的,娇羞的,绽放成了一朵世间最美丽的花。
第三阶段:哀莫大于心死,活着只是为履行责任。被孝庄嫁到广西后,四贞扮演着孙延龄妻子的角色——真的是扮演,没有爱,只是责任和义务。在广西,除了将军夫人,她还有另一重身份——原广西首领孔将军的唯一后人,深受这里将士的爱戴拥护。她经常一身骑装去阅兵、操练。此时的孔四贞,像一个的巾帼女将军,英姿飒爽,一脸的刚毅果敢。然而这飒爽的躯体下是一颗腐朽的心,只要一回到将军府,她又变得面无表情。孙延龄对她再怎么关怀备至,她最多只能挤出一个敷衍的笑容。她再也不可能和容若在一起时那样,为一个人哭,为一个人笑,为一个人牵肠挂肚,备受煎熬却甜在其中。她知道孙延龄爱她,掏心掏肺地对她好,可是除了感激,就只有愧疚,她十分清楚,自己再也无法爱上除了容若之外的人。孙延龄对她越好,她越是愧疚。所以她只能对他残忍,好让他死心。碰上孙延龄,是她的幸,也是她的不幸。这个男人为她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甚至是生命。终于,她被他打动,接受了他,就像容若在当初接受雨蝉一样,两个人在一起,不一定非要是刻骨的爱情,点点滴滴,相濡以沫,平平静静,带着几分温暖,几分感动,一样能幸福。然而她刚懂得珍惜,这样的幸福却又离她而去——孙延龄死了,因为她而死。
容若将她从叛军手中救出,可已经没有意义了。
最爱她的人,为她而死;
而她最爱的人,此生注定无法相守——她知道孝庄不会放过她的,她也原谅不了自己,她做不到了,做不到带着对孙延龄的愧疚,再与容若相守。
唯一的解脱就是死,然而死也依旧凄凄,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活着,无颜见世人,死了,无颜见延龄!
好在能带着如花的笑靥,死在容若怀中,这便是她最后一点欣慰了!
郝蕾的演技非常出色,将这三个阶段孔四贞演得很有层次感——活死人状态的四贞,情窦初开的四贞,温柔如水的四贞,英气逼人的四贞,心如死灰的四贞;每一面的四贞郝蕾都演绎得这样生动而立体。
反观后半部女主高圆圆,无论是卖泪葬心的小莲、江南名妓紫烟,还是后来恢复身份的沈宛,高圆圆的演技一成不变。于是沈宛这个原本也应该很丰富的人物,变得如此单调贫乏。
至于其他女主,卢雨蝉温婉不足傻气有余,演员表现得一般,特别是每次为了表现体弱多病咳嗽的时候——能咳得再假一点吗?官映心,扮演者虽说是宝岛台湾的美女,可是……这个演员选得真心有点老,脸上带着两条那么深的法令纹,扮相也这么老,一度让我觉得都可以演卢雨蝉她妈了。不过,她的演技还可以,把官映心那份嚣张泼辣,以及对容若的痴情和占有欲演绎得蛮到位的。伊娃,她是这几个女主中我认为是仅次于孔四贞的出彩人物,只是这个角色不太讨喜。林湘萍很美,她饰演的伊娃是个苗族姑娘,服饰都是色彩缤纷的,所以剧中的林湘萍扮相相当艳丽。以至于和郝蕾站在一块儿,彼此的美丽都常常不分上下,只是郝蕾多了一份端庄大气。林湘萍的演技也很不错,把那个狡猾的,妖娆的,诡计多端,还有对孙将军一片痴心的伊娃刻画得入木三分。至于沈宛,作为后半部的绝对女主,真心是被高圆圆活活演成了块木头。唯一庆幸的是,高圆圆这个演员本身就带有一种忧郁和淡如菊的气质,还算符合本剧中沈宛这个人物的设定。所以勉强能够看下去。另外,高圆圆皱眉头时有一种很有味道的意韵:一种幽怨的,凄美的,但隐忍不发的情绪。但看完后半部发现高圆圆所做的,也就是会皱皱眉头。真是渣演技,白白浪费了这气质和外形。
第二星给孙延龄。虽然这个广西将军说着台湾腔的普通话,而我一向来很难容忍糟糕的配音,但我真的被他感动到了,以至于完全忽略了这个瑕疵。他的痴情与悲情,让人心疼又唏嘘。遇到孔四贞之前,他戎马倥偬,喝令三军,威风无限;遇到孔四贞之后,他变得卑微如尘,从此只为她而活。他为了哄她开心去偷舍利子,差点中箭身亡,却只换来她一个敷衍的笑容;他为了做她的英雄对抗吴三桂,明知凶多吉少,依然义无反顾;直到最后的生死关头,身中数刀的他也只想着她的安危。他为她付出了生命,却到死都没获得她的爱情。这个男人在弥留之际,布满鲜血的嘴唇,反复嚅嗫着一句话“贞儿……我能叫你贞儿吗?”只因她第一次见他,就对他说:“孙将军,请你以后,不要再叫我贞儿。”爱得如此卑微,可怜可叹!
第三星给纳兰容若和孝庄的配音。纳兰容若是邓超配的音,大家一致都认为很好,我也不再赘述了。还有孝庄的配音也非常不错。剧中的孝庄是个多重性格的复杂人物:端庄大度但也城府极深,慈祥和蔼但也心狠手辣,母仪天下但也老谋深算。其配音的那种柔声柔气又绵里藏针的感觉,配上归亚蕾的演技相得益彰,堪称完美。关于孝庄,唯一不太合理的就是,作为本剧中权力最大身份最尊贵的女人,为嘛从头到尾就一套衣服,剧组省钱也不能省太后凉凉的钱嘛。
最后提一下明珠与容若的父子情。对于明珠这个父亲,剧中的容若真是个残忍的熊孩子。整部剧这个儿子除了给他捣乱就是给他捣乱。捣的还不是一般的乱,次次都是死全家的大罪。容若每次都是一副大义凛然毫不畏惧死亡的样子,明珠则焦头烂额惊心动魄地给他收拾烂摊子,尤其是前半部,看得我好几次都有一种想一巴掌拍死容若拍死编剧的冲动。编剧能再扯淡一点吗?世上哪有这样的熊孩子,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给他爹找死的。虽然他这个爹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毕竟是最疼他爱他的阿玛呀,哪有这样没心没肺的孩子。老戏骨杜雨露用他扎实的演技尽量挽救这个角色,但这极其不合理的情节他演得再卖力也只能无能为力了。所以,本来很想给他一星最终还是没给。虽然关于这对父子之间的情节设计得真的很糟糕,但有些细节处表现的父子情,还是蛮感人的。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集中,容若上战场前和他阿玛秉烛夜谈的那一幕。他来向他辞行,他满脸愕然而沉痛,因为知道他这一去,多半是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然而他没有挽留,他太了解这个儿子,知道留不住。他只是摸着儿子的衣服,道:“那边天冷,你这身衣服中看不中用。”父子俩在月下烛前说这话,带着一种释然与诀别的心情,此时镜头推至窗外,绿树枝头,一轮明月月,明珠无奈地念叨:好,不说伤心话……不说伤心话……
《烟花三月》观后感(四):添段新愁和感旧
因为记忆中的断垣残影重拾本剧,恍然已此去经年。
不说历史和编剧的偏执,剧情本身就是极美的。
不记得是什么时间,仿佛人人都知道了纳兰,知道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知道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剧中明珠曾说自己不明白,容若要什么有什么,人人都喜欢他,他写的文章为什么要字字断人心肠。的确,初识纳兰,臆想中他就是单衣薄衫,矗立亭畔,能从花红柳绿间看到血泪清愁的书生样子,无关风月,无关身份,无关历史。于是陈浩民就站在那里,非烟非雨,却朦胧中纳兰就该是这个样子。丰神俊朗,却略显单薄;高朋满座,却貌合神离;几多红粉知己,却无一相伴终老;满腹才情当高歌,却人生无常总含苦;
剧中纳兰与孔四贞说,人生一世,就是经历悲欢离合的。纳兰的通透只能用来开导别人,却远不能说服自己。于是结局可以猜到。
剧中人物如纳兰、孔四贞、卢雨蝉、沈宛、官映心、明珠、皇帝、索拉旺、孙延龄、依娃、太后和二夫人,碍于身份和立场,各有悲喜,或左右为难,或娇憨可爱,或因爱生恨,或爱子情深,人性复杂,没有单纯的好和坏,更是剧终时明珠看着容若的手书随风飘走,喊出一句“我最懂他”,道尽苍凉,至今难忘。
《烟花三月》观后感(五):烟花过后,一切成空
太致郁了这个剧。最初被MV吸引来看剧,看下来发现它确实适合剪MV,尽管剧情人设从头到尾都很扯,但整体意境意外地很对,凄婉的短笛,雨中的荷叶伞,诗和酒,眉眼盈盈如烟似雾含情带愁的少女,眼神纯净深情的温文尔雅的青年(不管演员本人如何,至少在剧里演出了这个感觉),一幕幕的相聚、别离与哀愁,交叠在一起,就像一幅写满了悲伤的长卷~
最终篇,大梦醒来,一切繁华都烟消云散,烟花绚烂后只剩下漆黑夜空,美好的丑陋的善良的邪恶的执着的软弱的……一张张鲜活的脸都再也不见;住过的小院满地诗稿零乱,琴上覆满灰尘。遗稿被雨打湿又被风吹上天,一定是他在天上又有了灵感。犹记得他说过,“人这一生,就是要经历悲欢离合的。”
在一部电视剧已经上映超过十年的情况下,我却第一次在偶然的情况下萌发了想要看一下这部影片的想法。而最初的想法不过是因为本人是TVB90年代和00年代电视剧的死忠粉,因此简单地回忆了一下自己童年时曾经看过的几部觉得和那帮的电视剧,如《人龙传说》,《陈浩民版天龙八部》,《天子寻龙》,《封神榜》等,然后就不得不承认,童年的时候,陈浩民真的是我的男神啊!无论现在他在演什么神剧,有多少的负面新闻,童年的记忆真是深入骨髓,也让我愿意去假装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不要去管现在的新闻究竟是怎样的。
所以,像是欲罢不能一样,就点开了陈浩民多年前演过的一部电视剧《烟花三月》,陈浩民在剧里的清装造型真是好看,虽然他演这部戏的时候已经34岁了,但是身上仍然带着文人的忧郁的气质,以及多情人的温柔,毕竟爱我看来,童年时陈浩民的眼睛里就像是有星星的,无论是段誉眼中对王语嫣的一心一意,还是封神榜中哪吒在最后找不到莲花了,在树林里碰到一只蝴蝶时的深情款款。
我没有把这部戏看完,看到贞儿死了,卢雨蝉也死了,看到容若因为佳人的离去而沉沦于酒和悲伤之中,日复一日,最后又遇到了沈宛。我就不再看了,可能带有一定的偏见,毕竟因为多次被电视剧中的烂片欺骗,很多时候,我已经无法不顾一切地将时间浪费在一部我不熟悉的片子上,所以在看剧前我已经把豆瓣上仅有的几篇长看了,大家对剧的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是对剧里音乐的认可和对郝蕾颜值和演技的认可。而对于沈宛的扮演者,高圆圆,却并没有好的评价。事实上,联想到高圆圆,我能想起她在《倚天屠龙记》里的演出,确实,没有演技。而且,从头到尾只会皱眉头。所以对于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我也就对网友的评价非常赞成了。而当我看到沈宛出场那里,我果然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毕竟四贞珠玉在前,长着一张完美的脸,顾盼生姿的眼神,又是演技派,一颦一笑都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对比之下高圆圆就更加不能看了。
看这部剧不能带脑子,真的,不然只能分分钟想要关了它。编剧的逻辑似乎没有一分钟在线过,而本片最值得入人法眼的就是一直淡如水墨画的画面,还有纳兰父子之间的感情了。当然,还有四贞那每一张都可以截出来做桌面的美如画的画面(忽略渣画质,其实我觉得画质也还行,毕竟是多年前的剧了)
所以就带着欣赏风景画与美人的心态来看待这部电视剧吧。一开始是14年前的铺垫,傅艺伟长得真心好看,大气,虽然只是客串,但是依然尽心地完成了演出。最喜欢的永远是傅艺伟的眼睛,以前看过一句话,张震之所以能够成为演员,主要是上天赏饭吃,因为张震长着一双太有演技的眼睛。傅艺伟的眼睛总是那样的明亮有神,摄人心魂,坚定而有力量,而不是那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陈浩民的出场同样让人惊艳。穿着一身绿竹斑驳的服装,在水边,拿着一根树枝练习写字,眉目间尽显少年才气,青竹与人物本身的年龄吻合,毕竟此时的容若不过19岁,就算有过幼年丧母的悲痛,毕竟没有经历过情伤,内心是多么的纯洁干净,对生活依然有着无限的向往,所以他才会听说皇陵有傅山的碑文,就马不停蹄的跑去那里拓碑文。在陵墓中对四贞说,只要心没死,天上地下一定有属于她的一片天地。
去拓碑文的这一晚上拍的真心美,有皎洁的夜光,有不羁的少年,有陵墓中四贞回首的初见。对四贞十年的陵墓生活也做客简单的刻画,每天无非是念经,然后就梳一个死人妆躺在一具棺材里。
最喜欢看的就是电视剧的前三集,这么贴心的容若,这么善良的容若,怎么可能不进入四贞的心呢她的心是早就死了,十年的守陵生涯,除了伺候她的嬷嬷,她再也没有见过其他人,但是这个少年闯入了她的生活,跟她讲外面的花花世界,不顾一切地想带她去看外面的世界,怎么能不让四贞动心。在第二集回到陵墓的时候,她看着容若用鲜血写下的三个字“相信我”,我想,这时候什么都已经值得了,有一个陌生人,愿意冒着生生命危险救她,这在她这样小小年纪就已经感受到人情冷暖(后面的情节表示,四贞11岁就陪葬了,陪葬如果还算不上人情冷暖,不知道还有什么是能够让人感到阵阵寒意的呢?)相信一定也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善意。所以她期望以死来报答恩人。
容若来的很及时,救下了想要引火自焚的她。他们一起到了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暖暖的夏风,听树上的蝉儿声声低鸣,品尝人间最好吃的蒸饼,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真真是整部剧中最美妙的情节。
既然编剧的智商不在线,大家就默默地感受一下主演的颜值吧,郝蕾和陈浩民,包括卢雨蝉我觉得演的都很好,但是看到这条线结束了,默默地弃了,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虽然美哦与给出容若的结局,但是却也算是一段完整的剧情,人生本来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剧情平凑而成,我们少看了后面的那一段,不过是陪主演少走了一段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