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是一本由葛兆光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页数:3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精选点评:
●在地鐵上看的。課程講稿,主要是方法,這些內容今天看已經比較熟悉了。我倒是想起最近的感覺,離文獻太近也會迷失。歷史學家看見事實,其實他們也知道事實背後還有觀念。但在控制材料和敘述的過程中最後都走向了虛無。沒有人能躲得開,沒有。所以到福柯就真的結束了麼?
●當下不只思想史領域,乃甚整個歷史學術界都陷入了困境,葛先生敢為人先,以學者的身份學術尋路,以老師的身份薪火傳遞,今之中國稀也.
●上课讲习录,有这样老师,幸也
●看不进去
●还以为重印了 居然是13年的 被炒这么久 都躺库房里了
●相比三大冊厚厚的《中國思想史》,這本講錄讀起來更輕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就喜欢他的书,好看。。。
●读了前两章,可惜大学快结束了,一直都没有遇到一个这样上课的老师。
●问题意识超强,国际学术视野。
●反复强调从精英史观到平民史观、社会史观的转变,由此引起援引资料、思考问题角度的转变,而一个变换了角度的提问方式则拓展了思想史研究的边界和范式,思路更开阔了;另外,顺着走历史的逻辑和我们导师所说的一样。讲的好通俗易懂啊!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读后感(一):重头收拾“旧山河”
看葛兆光的这本《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让我对自己原先的学习计划有了新的想法,改动。
突破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对一些问题做重新思考。
方法,一个值得思考一辈子的问题。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读后感(二):超越•思想史
近来于思想史颇感兴趣,毋宁说是有比较强烈的愿望读完葛兆光先生思想史研究的书籍。主要是方法论及其实践方面的,毋宁说是实践以及理念再阐述的书籍——《讲录》《续编》《中国思想史》等等。不仅仅是课堂录音整理的缘故,《讲录》确乎拉近了读者与思想史的距离,并且指明了大致的取法和路径。退而言之,即便不治思想史,作为初学者,亦足以透过这一媒介了解一些布罗代尔、福柯与丸山真男,去发散阅读一些一流的著作。关于提到思想史研究的方法,略言之为取法于下,道成乎上。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读后感(三):空前的优等教材
为学生着想写的好书。希望其它教授也能有葛教授的良知,去掉那么多条条框框,真正写几本帮学生入门的著作,哪怕把讲义改改出版。。。希望增订再版。
思想史、后现代那么玄那么深的东西,经葛老师点拨,变得十分清晰透明。书中举例也很典型,比如用烛影斧声解释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令人终身难忘。
总之,本书是一部优秀教材范例,比那些打着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精品教材的滥书要强不知多少倍,是本人读研期间读到最后的引路书。
诚如作者所说,一部好的教材,胜过一沓学者专著。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读后感(四):筆記
﹣書本是從萬聖淘到的,不是特意去找,只是剛好碰到。
﹣書是10多年前的書,應該是一門課的不同課堂的講課稿整理出來的。
﹣也因為是這樣,其實文章的結構比較鬆散,不像其它葛老師的書或文章那樣,那麼嚴謹。從好的方向講,就比較易讀,比較口語化,從不好的角度講,有點散亂。
﹣這是我的問題。本來以為書是關於‘思想史’,但其實是關於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其實副題已寫明)。書中的文章主要分享葛老師對研究思想史、學習思想史的一些反思,以及刺激學生在學習思想史時要更為活潑。
﹣問題是我本身對’思想史‘就不大了解,只是過去的閱讀偶爾碰過一些文章。買這本書本來是因為懶,以為一個思想史課堂的講義,惡補課一下........ 在這意義下,就變成有點失望了。
﹣關於年鍳學派的介紹,還是很有收獲,第一次有機會讀到相關的介紹。
﹣關於考古發現、圖像、地圖等對思想史研究的啟發,也是讀得很有興緻。
﹣到後來就有點累了,也確實超越了自已的知識範圍,變成很勉強隨意的讀完,有點可惜。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假期读完了两本书《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一九八四》。后者活脱脱一个集权者经典教材,我只有摘录的份儿,不敢妄评。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是本思想史入门的好书,这里做个读书笔记。
中国的历史观历来都是一部政治史、精英史,史书更像是为王侯将相立传。如果说政治是显见的毛发,经济、文化乃至市井生活则是下面的皮。脱离了土壤而高谈政治,显然难以还原历史的真相。法国年鉴学派将研究重心从政治史、经济史、大事件、大人物,转到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等形而下的东西上,“从阁楼到地窖”,拓展了历史视野,令历史丰满生动起来。
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写史的人掌握了话语权,将不愿意后人看到的东西剥离出去,把自己看中的东西无限放大。我们的教育是最鲜明的例证,王充和范嗔这样本不受关注的人物被唯物主义史观推到前台,二十四史+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析框架套牢了多数人,人们似乎更习惯带着固有的史观去倒叙着批判历史,全然不知这样带着预设的眼光已经远离真相。历史被书写到今天,每一代人都要摸一把她的屁股吃她的豆腐,说她今天已经沦为风尘女子,只是传说,我也不以为过。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抛弃脑中的预设,集百家之言,用多种史料,历史那扁平的胸部才有机会隆起吧。
思想史为什么有意思,它挖掘人们的心理,要把他某种行为和观念的原始驱动力找出来。更有意思的是似乎最根本原因有时候并非出于文化,而是生理本能,推荐BBC《艺术的诞生》系列纪录片,管中窥个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