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回忆录》是一本由Arthur Golden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伎回忆录》精选点评:
●曾经的真实,不去后悔
●写得粗俗无比。据说作者还违反了与小百合原型的约定,把几个当事人的真实姓名透露了出去,还篡改了部分事实。这样的作者,能写出什么让人尊重的作品?刚开始还有那么一些让人喜欢的段落,关于人生与心境的讨论,但后来最终落入俗套了。而且他写的毕竟是日本,不是美国,书中人物的形象完全就是美国人——那些计谋,那些话语。对艺馆的描写也很生硬,完全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反而像是在编写百科全书。
●她的命运,如同漂浮在潺潺流水上的片片落花,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优雅而精致的艺馆是富人声色犬马的天堂,却也是小百合每天要直面风刀霜剑的地方。
●初中时的第一本,怎么说呢,青春期感情启蒙书吧。
●感觉活得真他妈累
●这结局让我觉得被骗了一样……结局减一星
●现实和小说一样戏剧性。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这个故事着实令我着迷,一个人回顾前生竟能道出如此绚丽多彩的细节,如果这本书满足了读者对时代和题材的妄想,也许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小百合的描写和想象力让我想起房思琪,鳗鱼的比喻绝了。
●你说你喜欢我买的糖, 从此你决定飞翔, 多少年后, 甜美依然印在你的心上。 你说我是你的阳光, 温暖和手帕一样, 在日记里, 一直藏着我的画像。 你说你欠我的无法计算, 要用一生来补偿, 却不知道, 我是想留你在身旁。 你说你是为了我而坚强, 在台上笑颜欢唱, 只为等待, 风中的一个肩膀。
●作为一本人物传记(?)总觉得作者的写作方法怪怪的,考下来稍微有点迷,思路不清晰是这个书的硬伤。结尾和会长的相逢给我一种我在看滥言情的感觉...不过总体感觉还好,了解了日本艺伎的生活,知道了女人游离于男人之间的无奈。是一部值得看作品。
●先看的电影后看的书。
《艺伎回忆录》读后感(一):纯粹地欣赏一本好小说
很庆幸,在看到电影《艺伎》之前,先看了这本小说。反复看了两遍之后,我下载了电影来看,没法产生感动。我得说,对小百合这么一个人物,章子怡的演出只能用两个字评价:皮毛。
小说的叙述是第一人称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孤女在面临人生每一个转折时的惶恐与不知所措,她战战兢兢地往上爬,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她的世界,就是那样,小小的,却又是颇多磨折。
她叙述这些事的时候,她的愤怒与热情都是隐藏的。感觉颇有日本式的美感品味,精细的,细节的,充满了修饰与玩味的悬念。与日式文化不同的是,这本小说没有太多难以忍受的自恋式的呓语,而是花费了颇多笔墨在情节,以及事情的进展和相关人物的心理分析上,所以,看下去并不觉得厌烦。
必须感谢译者(金逸明、柏栎),既保留了故事的精采,又给了我们不错的文字享受。有些甚至可以与杜拉斯《情人》媲美。特别是最后那段两三千字的文字,一位老妇毫无遗憾的人生告白,又充满了东方哲理的美感,如此平静,又如此打动人心。
《艺伎回忆录》读后感(二):水中荡漾的温婉和细腻
首先说,我对日本的文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并不觉得由一个美国人来写日本人的故事有什么不妥,单就一本书而言,我认为他写的还是不错的,至少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被吸引而且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来,我得到了读书的愉悦!
想看这本书还是由同名电影而起的,以我以往的经验,书和电影完全可以说是两回事,很多忠实于原著的电影都不能很好的表现文字带来的氛围;还有很多电影也只是节选了原著的某一部分,而完全拍成了另外的样子,所以如果感兴趣,我还是会看一下原著,这次也是。
书的结构真得很符合它的名字,一本回忆录,自始至终的第一人称描述,总是波澜不惊的,即使写小时候母亲的重病,写被卖到艺伎馆作学徒,写没有成功的逃跑,写学习的过程,写作为一名艺伎的例程和经历的纷争,甚至是战争都是一副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的口吻,不是悲愤、不是控诉,而是象水一样荡漾着温婉和细腻,来讲述她的生活、他的想法,来描绘她生活的时代和景致。
我始终认为她是认命的,在逃跑不成功之后,她便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即使成功逃脱,即使获得暂时的自由,在那个时代也并不一定会活得更好,她要活得美丽而精彩,所以对于命运她是温柔迎合的,也是坦然积极的。
很喜欢书中的描写,对于那些美丽和服、物品、以及需要学习的礼仪、歌舞伎表演和周围景致的描绘,让人对艺伎的职业和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多了一份了解,仿佛真的能看到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凝固在一张老旧的照片上:
鹅蛋脸的“完美小姐”、拥有着灰色像水一样眼睛的小百合,还有脾气暴烈自负的初桃、长街上那些有名没名的艺伎们,这样的一群女子站在铺满石子的小路上,穿着华丽的和服身后是旧时日本的木屋,仿佛4月的樱花一样争相上演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然后是凋落……
这情景最终会慢慢泛黄,最后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题外的一句话:电影到现在还没有看,倒是章子怡和巩俐的剧照令人印象深刻)
《艺伎回忆录》读后感(三):We Geisha
最强烈的感受:这哪里是回忆录,是偶像剧啊。。。这故事有bug。。。
来,一一来聊。
还是喜欢从人物入手
1.1小百合
长的好看的人,才有故事; 长的不好看的人,只有事故。
身世可人,从小父母双亡,爱不到自己想爱的人,命运被操纵在别人手里;但却生的一副好皮囊,蓝灰色眼睛魅惑众生;这姑娘还挺聪明,有天赋。
(同学问我小百合怎么会喜欢会长这么个年龄差距巨大的老男人? 很简单,因为这是个改变她命运的男人,并且还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的那种极品!而不幸她又是个从一而终的倔人,喜欢小时候就喜欢的那个人)
(再聊艺伎这个特殊的职业,我没看书之前,还以为艺伎是卖艺不卖身的那种,,,但是,哦,男人嘛!总希望通过女人来显摆自己,一个长的好看而又多才多艺的女人总能极大的满足男人的虚荣心,而更甚之则是夺走这个艺伎的水扬。而通过水扬成名之后的艺伎才算是真的艺伎。如果妓是男人寻欢作乐的地方,那么伎则是有钱有势的男人寻欢作乐的地方,任何与钱权有关的交易都高尚不到哪里去,所以要美其名曰艺?)
由于艺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小百合在豆苗和初桃的斗争中夹缝里求生存。为了能一举成名,各种心机撩骚。一颗顽石被磨去棱角,变得温润了许多。因为痛,她成长了许多。
1.2初桃
豆苗说,初桃是迟早会走上自取灭亡之路的,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加快这个进程,而不是逼她走上这路。
她美的不可方物,却骄横跋扈。不过是被命运玩弄,可爱而不可得的可怜人。
1.3岩
他如果不是因为毁容,应该会爱的相当理直气壮吧。但是他却爱的如此卑微,对小百合百般呵护然后被辜负。战乱的年代,保人周全比保自己周全要难得多。
1.4会长
一个不幸福的婚姻和一个第一眼就爱上的女孩儿。然后一步步把她变成自己想要的女人。我得承认这个人设是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但是却并不打动我。
再聊bug
2.1会长请豆苗培养小百合,会长跟豆苗是有多熟还是他们是进行了怎样的交易?
2.2这故事背后隐藏了多少?豆苗和小百合人设中应该有更完整的部分待挖。
3总结
3.1不管生活如何待你,你都要好好待它。小百合称那风雨中飘摇的破房子为“醉屋”,这么一个浪漫主义的人,的爱情也是浪漫。
3.2愿我们都能一直喜欢小时候就喜欢的那些人。
3.3女人美在脖子
《艺伎回忆录》读后感(四):艺伎回忆录书评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艺伎回忆录,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思绪仿佛跟着主人公幽幽的讲述来到了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漂亮的长着灰蓝色眼睛的渔家小女孩被卖到了京都的一家艺馆,从此踏上了成为一名艺伎的道路。
坦白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艺伎没什么了解,觉得她们大概就像中国古代才色兼备的青楼女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日本艺伎更像一个交际花的角色,她们的主要工作是陪宴,而不是陪单独的男人,且工作地点在各个茶楼,而很少在她们居住的艺馆。艺伎卖艺不卖身,这一规则普遍被艺伎的主顾所接受,但这并不代表她们可以守住自己的童贞。一个处女是无法成为艺伎的,艺伎在学徒期就要拍卖自己的“水杨”——即初夜。艺伎不能自己选择初夜的对象,这个人只能是出价最高的那个人。艺伎学徒经过了“水杨”,且年满十八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艺伎。
与青楼女子不同,青楼女子若想走出青楼,除因年老色衰、疾病等被赶出去以外,一般只能靠看上自己的男人为自己赎身,而这种费用往往是不菲的,因此这种机会十分渺茫,青楼女子自身是没有办法走出青楼的。艺伎相对于青楼女子的处境更加人性化,艺伎自被卖到艺馆以后,每一笔生活开销、学习艺伎课程的开销还有艺馆为自己支付的买身钱等都要被记到账上,等到艺伎赚取收入后把账还请,原则上艺伎是可以离开艺馆自立门户的。虽然这其中不免克扣压榨,但也总算是一个看起来较为公平的办法。然而一般的艺伎很难在短时间内还请自己的账,就算还清,也很难出来自立门户。当一个女人自小被训练成为一名艺伎,长大了又做了很长一段时间艺伎后,艺伎已不仅仅是她的谋生之道,也成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难以割舍。成为一名艺伎的开销是巨大的,单单一项服装就令人无法承受,还不算其他化妆、穿衣师、发型师、日常生活等开销。一件做工精良的和服需要一个普通民众一年的收入,档次高点的艺伎虽然收入高一些,但是与买和服的消费水平还是相去甚远,况且并不是仅仅拥有几件和服就能当一名艺伎,书中的艺伎名媛豆叶说过,如果一个艺伎每天都穿同一件和服,那男人早就厌倦了。而一个艺馆往往有很多和服收藏,提供给自己艺馆的艺伎,所以绝大多数艺伎必须依赖于艺馆。
艺伎要想自立门户,必须有男人做自己的“旦那”。这个男人为艺伎的各项开销买单,送艺伎和服、珠宝,为艺伎的个人演出赞助,帮助艺伎成名。然而艺伎的职业规定了艺伎不能结婚,艺伎与自己的“旦那”之间仅限于包养关系。艺伎在和“旦那”的关系存续期间,还会在各个宴会上应酬,因为这是她们的正当职业。一个艺伎也应注重自己的名誉,除了自己的“旦那”,不为钱与别的男人发生关系。这也是一些成功的男人愿意做艺伎 “旦那”的原因吧。
由于一个艺伎的花销实在太大了,大多数艺伎的“旦那”不会长久保持这一关系,一般半年或一年就会结束,只有少数财力雄厚的男人会长期与一名艺伎保持这种亲密关系,而这一男人往往有家室,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公开场合,艺伎需要对自己“旦那”的身份严格保密,有时“旦那”也会对艺伎有特殊的要求。书中的豆叶是祗园一等一的名伎,她的 “旦那”——男爵对她的要求是不要孩子,为此她流产3次。她为自己三个没有出生的孩子修建了祠堂,定期去祭奠。
书中有许多关于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精彩。当主人公千代听到田中先生讲他自己也是从小生活贫困,后来被岳父家收养后才过上了现在的好生活时,小千代心中萌生了田中先生要收养自己和姐姐的想法,直到在火车站,田中先生把她们交给了中间人,中间人拉着她们坐上了火车,她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她陷入深深地自责与恐惧。来到艺馆以后,一切都是陌生的,有干不完的杂务,还有艺馆的艺伎初桃对她百般欺凌。书中以主人公当时做为一个孩子的懵懂的认知描述着一切,令人心酸。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段,千代与伙伴南瓜一起去上学学习艺伎课程,在路上南瓜看见地上有一串吃剩的烤乌贼鱼,顿时眼睛发光,全然不顾上面围绕的两只苍蝇与沾着的沙砾,捡起来就要吃,千代觉得太没有胃口了,告诉南瓜这个不能吃,不信的话可以舔一下铺路石,可南瓜说铺路石有什么不好,当即就趴在地上长长地细细地舔了一下,千代震惊地张开了嘴巴,而南瓜此时则心安理得地把那块剩乌贼鱼放到嘴里。一块被人扔到地上的脏兮兮的乌贼鱼居然让一个女孩这么心动,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被卖到艺馆的孩子们凄惨的生活状况。
千代找到了被卖到妓院的姐姐,计划和姐姐一起逃走,可最终千代逃跑失败了,姐姐一个人走了。艺馆的妈妈发现她要逃走,不让她继续到艺馆学习了,只将她留在家里做杂务,这样她将一辈子做一名女仆,且永远没机会还清自己的债务。在这期间,田中先生寄来了千代家里的灵位,千代的双亲已经相继离世了。千代从此陷入了深深地悲伤,每天机械地干活,迷糊地过日子。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千代去学校给初桃送发饰,初桃又说了一些刺伤她的话,千代独自跑到小河边哭泣。此时,幸运之神终于开始眷顾她,一个高雅的男人走过来安慰她,还给她钱买刨冰。千代终于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她立志要成为一名艺伎,以后可以有机会接近这个男人。这是爱情悄悄降临了吗?我不知道,此时的千代只有十二岁,而那个高雅的男人——会长已经四十五岁了。然而人们常说爱情不受年龄的限制,在千代以后的人生中,对会长的仰慕成为她前进的动力。
正当千代为重新上学一筹莫展时,一位贵客的登门造访让一切峰回路转,艺伎名媛豆叶愿意收千代为“妹妹”。每一个艺伎的成长都需要一位“姐姐”带她入门,而被艺伎名媛豆叶看重要收为“妹妹”使得艺馆妈妈重新允许千代上学,并跟随豆叶学习。千代凭着自己的美貌、天分与不懈的努力,加上豆叶的指点与运筹帷幄,逐渐成为祗园一名小有名气的艺伎,并改名为小百合。然而由于初桃对小百合事业的围追堵截,小百合不得不开始向一名曾被严重烧伤、脸部变形并缺少一条胳膊的延献殷勤,以平息初桃的嫉妒,而这个延与会长是最好的朋友。延对小百合动心了,而会长好像对小百合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似乎根本不记得她是自己曾经安慰过的小女孩。
延想成为小百合的“旦那”,可艺馆的妈妈选择了将军做为小百合的“旦那”,延从此不再让小百合陪宴,小百合去找他,他说,不喜欢看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并说她选择将军做“旦那”愚不可及,小百合说自己无从选择。后来战争爆发了,祗园里人人自危,将军也倒台了,小百合想找一个庇护自己的人,她找遍了自己的主顾,没有人愿意帮助她,这时,延站出来了,替她找了一个安身之处,让她得以在战争中保全自己。
战争结束时,延来找小百合,送给她一块自己公司院墙的石头,同时让她重新做回艺伎,帮他招待一位决定他公司命运的官员,并说当他用珠宝来换回这块石头之日,就是他成为她的“旦那”之时。小百合回到了祗园,做回了艺伎,帮助延招待官员,使得延的公司转危为安。而官员提出要做小白合的“旦那”,延拒绝了,官员提出仅仅想要一晚上,延冒着得罪官员的风险,还是拒绝了。当他把这件事讲给小百合时,小白合陪笑了一下,延马上生气了,盛怒之下用玻璃杯弄伤了自己的手,说自己不会放弃已经等了十几年的东西,而把小百合让给那个大臣,并要小百合保证绝不会去和大臣做那种事,哪怕是报答自己的恩情也不可以。小百合保证自己不会做那样的事,延才冷静下来。
延开始筹备做小百合的“旦那”了,可小百合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对延只有感激之情,而从没有爱情,她一直深深地爱着会长,可如果延做了她的“旦那”,她和会长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因为朋友不会夺人所爱。小百合几乎要绝望了,这么多年来,支撑她前进的唯一动力就是会长,如果和延在一起,她觉得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而没有希望的生活她不知道该怎么过。
我觉得延对小百合是真爱。首先延没有妻室,他对小百合是专注的爱,他等她十几年,也是长情的爱,他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她找安身之地,更是深沉的爱。小百合如果选择延做“旦那”,延一定会全心全意好好爱她的。延虽然外表丑陋,但他是一个好人,也会成为一个好的爱人。可是小百合偏偏对他无爱,她决定铤而走险,做一件让延不齿的事,这样他就不会选择和她在一起了。
小百合与官员幽会,提前告诉南瓜,让南瓜到时把延带过来,想让延撞上这一场景,南瓜却把会长带过来了。南瓜早就看出小百合喜欢会长,她要用这种方式报复小白合曾经夺取自己艺馆女儿的位置这一深仇大恨。当小百合看到会长时,又是惊讶,又是羞耻,又是悔恨,她彻底绝望了。此时我的心情仿佛受到了主人公的感染,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悲剧了,我真为小百合背叛延感到可惜。然而,没想到,峰回路转,当小百合在一间茶屋等待陪宴时,意外地等来了会长。会长向小百合敞开了心扉,原来最开始豆叶对小百合的帮助是会长请求的,会长还为她支付了费用。当小百合成为一名艺伎时,会长也确实为她动心,可当会长看到延那么喜欢自己时,他放弃了,因为延帮了自己太多,他不能夺人所爱。所以这么多年,他一直隐忍自己对于小百合的感情。小百合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深爱这么多年的男人居然也喜欢自己。会长吻了小百合,决定要和她在一起。小百合问延怎么办,会长说自己告诉了延她和官员在一起的事,延非常震怒,放弃了小百合。
怎么说呢,“我生君已老”。这时的小百合也有三十岁了,而会长应该已经六十岁了,可他们决定在一起,仿佛新的人生刚刚开始。爱情真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东西。会长一直在将小百合让给延,可到最后一刻,他终于自私了一把,也许是他看到小百合居然不惜毁掉自己的名誉也要让延放弃自己时,他被这个女人的坚持打动了。
会长成了小百合的“旦那”,然而由于延的关系,会长不让小百合继续在祗园当艺伎了,把她接到了祗园外,小百合成了会长的专职情妇。会长是有家室的男人,每周会陪小百合三四个晚上,小百合已经很知足,很幸福了,她觉得自己像一棵树,终于把根深深地扎进了沃土。虽然主人公没有明说,但是暗示她和会长有了一个儿子。
后来小百合陪会长访美,并留在了美国,会长过世以后,小百合一直定居美国,并口述,请作者记录,完成了艺伎回忆录。她的分享让我们有幸窥到了那个特定年代,一个特定的地方,一群特定的人生活的一角。我可以想象一个经历了艰难的童年,见惯了世间繁华,挣扎于爱恨之间,最终找到了宁静与幸福的老妇人,回味自己的一生,像是品尝一罐陈年的酒酿,有芬芳,有苦涩,有醉意。我不禁开始思考我的人生,不知道以后的路会如何,不知道当我像她这个年纪时,是否能找到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小百合去世已经十几年了,她留下的回忆录让却让我感动,感谢小百合,愿她安息。
(关于小白合与会长的情人关系,我认为没必要过分苛责,因为这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年代的。那个时候的中国,一夫多妻也很常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现在不同,希望大家给予一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