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回忆录》是一部由罗伯·马歇尔执导,章子怡 / 渡边谦 / 杨紫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一):乱说一通
总的来说,一看这样的电影就让人想到美国。是的,这本来就是一美国电影,虽然有着我们熟悉的中国面孔和邻国服饰。
可能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研究和兴趣的缘故,虽然里面出现了非常多件华丽的和服,而实际上和服的价格也真是非常高的,但我就是一件都没记住,完全不像张曼玉在《花样年华》里的那些风情万种的旗袍。我是一个盲目的反日分子。
剧情的发展应该说是平淡无奇的,庸俗点说,就是一个艺伎的奋斗故事。不可忽略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他成为她生命里的亮色和目标。
由此产生的故事,想要多么动人多少是有点强人所难的,幸运的是三个女星的表演极其出色,不得不提的是在主角的光芒下显得有点暗淡的巩俐。她把一个竭嘶底里的老艺伎饰演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纵火的那一场。因为爱,所以恨;因为恨,所以不择手段。她把艺伎馆当成是她的归宿,可惜的是艺伎馆并不准备容纳她。一把火烧掉的,是一生的爱恨情仇吧。
相比之下,章子怡的表演,好像还比不上她的童年的那个小女孩。在那个桥头,偶遇一个有型有款的中年男人,要命的是那个衣冠整整的男人,还请她吃糕点,还用一个仪态万千的艺伎来鼓励她把自己锻炼得更加优秀!于是,水汪汪的眼睛,充满着对男人的爱慕,充满住对未来的艺伎生活的憧憬。哦——简直太浪漫了。
我是先看了岩崎峰子的自传后才看的,看的很勉强。
只要将岩崎的照片和剧照做一下比对就知道是哪里不对了,艺伎是日本文化的浓缩代表,神韵二字恐怕是作为演员最难以捕捉的。
很不明白开场的时候花街的场面怎么会是这样暗沉甚至脏的感觉,艺伎是贵族的消遣,是华丽含蓄美丽高贵的象征。怎么那些房子街景都不是那么回事情呢 等到巩姐姐出场,怎么看都象在演一个妓女,所谓站如百合坐如牡丹这样的优雅做派姐姐看来是一点都没有做到:
不过那些舞蹈的举手投足却漏了底,若是找个真正的艺伎来做替身或许会效果好一些。
紫琼姐姐是越老越好了,感觉是熟透了,那种成熟女人的风韵。如同身后的斜阳般让人舒服温暖,如果她演的不是艺伎而只是日本女人那就堪称完美了。
至于其他的,一部用西人方式去诠释东方文化的片子就此一句就可以概括了。取景、音乐、故事发展线路,都是让人不费脑子的西式思维。
相比较而言,还是觉得多年前陈冲的天与地比较好看些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三):可看的烂片--艺伎回忆录
片子是个烂片,可是音乐摄影主角表演无一不美,都是值得看看听听的东西。
John Williams确实是大师,一个西方老爷子,写出的电影音乐让我猜了梅林茂,谭盾,甚至坂本龙一几个作曲人,最后看了字幕才发现全错了。
就算剧中全是英文对白,情节走向非常西化,音乐也没让我感到一点西方的印象。John Williams给人深厚广袤的感觉,已经超过了简单的东西方音乐风格的描述。他让我感到亲切熟悉,不是久石让那种自然清丽的亲切,而是真真切切弹到我心里的感觉。就像随着一呼一吸一样自然,心态起伏,所有隐而不发的感情,都在音乐里。
一起合作的演奏家,除了日本民族乐器外,小提琴的帕尔曼,大提琴的马友友,都是擅长情绪化戏剧化的电影音乐高手。看的时候我就想,片子我可以删掉,但是这个OST怎么也得弄到手...
再来说三个主演,章子怡,巩俐和杨紫琼。八卦新闻总是喜欢拿这三个人的角色命运来影射现在的地位,说好莱坞选角就是这么考虑的云云。真是瞎掰,十有八九是因为制作人脑袋里面当红的亚裔女星就知道这么几个人,所以没别的更好的选择而已。
我一直是很喜欢章子怡的,这次也很不错。尤其是小百合出道的时候那场舞,很精彩,看得出花了多少力气,我相信也只有章子怡最适合这个角色。
巩俐的演技也非常棒。她的长相其实并不特别漂亮,但是好莱坞的化妆能硬减去十岁,她又能真的演出那种慵懒艳丽的神态,立刻就是绝代佳人。章子怡和杨紫琼都没有巩俐能给人「尤物」或者「祸水」的感觉,在这个片子里只有巩俐看不出时间的痕迹,因为在故事发展到战争离乱之前,就消失了。
不知道好莱坞是不是比较捧杨紫琼,总之觉得她长得很东方,而且这样的面貌也不容易看出年龄。角色是很讨巧的,出场也不算很多,但是表现的空间相对也就小的多了。
外景显然大部分都是京都拍摄的。有些景色一见难忘,无论从电视里还是朋友同事的照片中都感受过,所以几乎一看到那些镜头就能认出来。
情节就不说了,反正重点不是情节,不必提也不堪提,要是换成日本人原著小说改编,剧情就会有意义的多了。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四):感觉很一般
隔了很久才看这个电影,看完感觉一般吧。电影的画面倒是很不错,做得很精细很唯美,音乐也很好,很有感觉。可惜几个演员,章子怡总是一副没有表情的脸,木木的,演技没什么长进。杨紫琼倒是真的大气,气质啊气质这真是装不出来的。男主角有点老像,也没看出男女主角之间怎么就互相有爱情的火花了,感觉就像是一wsn在桥头见到一楚楚可怜的小女子,心生怜爱,而这个小女孩在无人关爱不知为何活着的空虚境地突然受到一个看上去又优雅又善良的绅士的垂青,便要以身相许,然后两人折腾了十来年,终于有一天互相表明心迹,豆瓣上有个人评论说:“这是一个怪蜀黍勾引一个小萝莉并且耐心等待她成长的感人故事”,还蛮贴切的。
演员说的英语让人头大,生硬的很,日本的艺伎,用英语对话,没有了日语的柔顺之气和韵味,本身就已经够离谱了,再加上几位主演的口语实在是寒碜,一开口就煞了风景,为啥不找人配日语呢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五):凌晨评说《艺伎回忆录》
三位女星中,演技最好的是巩俐,她最后一个镜头,在小巷中回头那哀怨的眼神,那种感染力简直铺天盖地,演技确实出神入化!服了!
其次章子怡,其实章子怡的演技方面,一直感染力欠缺,毕竟还年轻,但是章子怡在此片中表现出色,尤其是最后一幕,那慢慢溢满眼眶的泪水,明显是水到渠成,自然而和谐,让人感叹她功力进步之快。其实,自从卧虎藏龙开始,章子怡就已经显露出演技派的天赋,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最后杨紫琼,戏份中能让她发挥的不多,因此就不细说了,杨紫琼应该算是那种大姐形象深入人心的人,她和章子怡的关系有点像卧虎藏龙里面的,一直试图指引章子怡,杨紫琼充满亲善的面孔诠释这种角色,小菜。
本片可以用“精致”二字来形容阿,音乐,灯光,摄影,有种明信片的感觉,再加上艺伎的舞蹈和和服——虽然看不惯艺伎的白脸,但不得不承认和服舞蹈很美——让此片像是一副奇丽的画卷,美轮美奂。
除了画面和演技,此片最让我欣赏的就是节奏的掌握,片子接近2:30,但是一点都没有拖沓无聊的感觉,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人物的矛盾、感情的宣泄、主线的发展,一直都填满了整个影片,很喜欢这种丰满的风格。
有趣之处: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出来,那个‘螃蟹医生’是Matrix 里面那个做钥匙的。
感想:一个女人追求爱情的故事;那双眼睛真漂亮;哪里有床戏阿,FQ 又瞎说;
[b]最后:感觉艺术性比 金刚 和 纳尼亚 都要高,可惜商业号召力不够啊![/b]
欢迎来我的BLOG看看
http://blog.sina.com.cn/u/1196778850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六):BLUE EYES
错过这个片子很多次,章子怡对我的吸引力太小,海报上的她还有双突兀的蓝眼睛。偶然看到主演还有杨紫琼和巩俐,就翻了出来。
不得不说,那个湖蓝眸子的小姑娘太美太美,灵气十足。以至于我觉得章子怡根本没办法演出那个童年的她长大后的样子。在樱花飘落的桥边,在心动的男人面前,小姑娘背过身用刨冰上的果酱染红双唇,扭头笑的灿烂柔美,让人念念不忘,细思量,不敢忘。
还有就是巩俐,印象最深就是下人给她穿上和服的镜头。那挺立的背影让人驻足,侧脸的轮廓,和让我无法抵抗的红唇。不提及正反面人物,这形象强大,强势,满满的进攻感。如此芳物,败在世间最俗的爱情上。
三个女人的电影,浅薄如我也只能写写对人物的感觉。小时候的Sayori像雏菊,就像全智贤的那部《雏菊》,给人很奇特的感觉。杨紫琼像NO.5,经典又得体,宁静,又强大,总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感受如此,还是觉得小时候的Sayori太美,人面桃花相映红。
昨天下午看了这部电影。我一直对人物传记挺感兴趣的,就久而久之,对一些人物的回忆录也就有了兴趣。无意间看到这部,就找来看了。
电影开始的镜头是有点蒙的,完全不知道演的啥。慢慢的看进去之后就好了很多。有点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电影给我的感觉很杂乱。完全是乱七八糟的。以为是一名艺伎多年以后的回忆史,发现并不是。不明白电影为啥还要叫这样的名字。完全是实时叙事啊。人物介绍的也很乱,根本不知道谁是谁。
还有电影选的场景感觉很潮湿,乱乱的感觉,还很小,看着整个人都觉得不太好。
其中电影还有个片段真的是一脸懵逼啊。就小百合跳舞那段,跳的啥呀,就一阵乱跳,台下还还多人鼓掌。小百合还问万一挑错怎么办,我想说的是跳成3那样谁能看出来跳错了,完全是一阵瞎蹦啊。
唯一觉得好的就是那个小百合小时候的那个小演员长得好漂亮,长得很清纯,眼神很有戏。还有就是巩俐的气场好强大,说实话男主有点老,最后男主和女主互相表白心意我也是醉,片名名曰回忆录,最后却是玛丽苏结尾,真的是呵呵呵。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八):《艺伎回忆录》:日本艺伎,极致的肉身艺术品
文/唐露
“千万记住,艺伎不是妓女,也不是别人的妻子,我们卖艺,但不卖身。我们营造一个神秘的世界,一切美不胜收。艺伎是艺术家,艺伎就像是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
——《艺伎回忆录》
何谓艺伎?
三百多年前的今天,艺伎是日本街头一道最为亮丽的景致。她们身着绮丽和服,脚踏木屐,踱步而行;脸上涂抹着厚重脂粉,以此来将瑕疵尽数遮盖,在还没有电火的时代,夜间的烛火照在她们脸上,其脸好似一朵鹅黄色的花儿,在长夜里慢慢盛开;嘴唇上涂抹着樱桃之红,娇艳欲滴又魅惑人心,直教人欲立即咬上一口。那一张张精致的面庞,颜色分明,白是纯白如雪的白,黑是浓重如墨的黑,红则是鲜艳如血的红,是不掺任何杂质的纯粹之美。她们只消一个眼神,就可轻易俘获男人的身心。倘若那日有谁贪玩,对你轻启朱唇,露出两行碎玉,柔声一笑,你就得遭殃,轻则离不开眼,直撞眼前人,重则一场事故就即发生,端的是“红颜祸水”。
日本艺伎起源于17世纪,初时艺伎皆为男性,在鼎盛时期,男艺伎人数多达600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艺伎继而出现,因较之男性艺伎,女性艺伎才艺更为出色,也更加善解人意,至18世纪中叶,艺伎这一职业逐渐被女性取而代之,许多男性艺伎最终只落得给女性艺伎伴奏之职。自此,男性艺伎彻底沦为配角,悄然退下历史舞台。
艺伎绝非妓女之流。在日本,艺伎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下,因她们大多洁身自好,加之技艺不俗,人皆对艺伎敬爱有加,且以与艺伎交好为习尚。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日本的“国粹”,当时的日本内阁大臣,有两位女性也是艺伎出身。《艺妓回忆录》中小百合的原型岩崎峰子,是最负盛名的艺伎之一,美国总统福特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宾。可以想见艺伎的地位,倘若艺伎仅仅是一名妓女,又岂会有此等待遇?
艺伎并非如世人所想象中的那般风骚入骨、卖弄情色,待客作艺是她们的主要工作。她们服侍客人餐饮,为客人表演歌舞乐器助兴,调节饭桌上的气氛,但绝不会出卖自己的身体。不洁身自好的艺伎,为人所不齿,也无客人愿意为此等女子花钱。因此在从业期间,她们不能恋爱婚嫁,为了保证其“纯洁”性。真正的艺伎,琴棋书画、歌舞奏乐、茶道插花等诸艺皆有不俗造诣,上知国家大事,下晓娱乐八卦,又善察言观色,待人体贴入微。这等周到妥帖的服务,自然不会用于市井之徒,初时她们的客人仅限于达官显贵,巨商富贾,而这些人,也乐意掷千金,来换取一夜欢喜。
没有男人会不喜欢柔情似水又知书达理的女人。艺伎自小经历严格培训,举手投足皆讲究,她们在置屋之中,专心学艺数年,全然不顾人间世事。穿精致的和服,化精美的妆容,吃精细的食物,她们以精妙绝伦著称,完美似不是人间客,而是从画中跳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岂会有人不喜爱她们?只是她们的命运,多为人所唏嘘。除却知名的一流的艺伎,大多数的艺伎并没有能够选择的权利。她们就如同一件尽善尽美的艺术品,被穷人远处观望,被富人近处把玩。从一人传至另一人手中,从一处抵达另一处房屋。欢声笑语中,隐藏着各自寂寥,如同樱花。
《艺妓回忆录》
《艺妓回忆录》由章子怡、巩俐与杨紫琼主演,这是一部讲述日本艺妓的电影,却由三个中国女人担当主要角色,导演团队均为美国人。这样的组合实在新奇,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是否能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些日本之外的人员,究竟能否真正理解艺伎之魂?带着猎奇之心,我随镜头步入戏中,见证女主角从一个弱小无依的小女孩,成长至最为出色的艺伎,最终她拥有了一份梦寐以求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实在再好不过了,有过艰辛困难的低谷,也有过光鲜亮丽的时刻,如过山车般刺激,如迷宫般有趣,人生如此才有味。一条大路笔直走到终点,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趣味呢?但我们若深究,就会发现,原来这是东方故事里的西方童话——一个灰姑娘的故事。
可是我并不想看一个灰姑娘的故事,我想要看到的是一部述说日本艺妓史的史诗大作,我想要了解的是,艺伎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艺术?当二战来临时,艺伎是以何种姿态存活于世?又是什么原因使曾经盛极一时的艺伎逐步走向衰落?但导演更多的侧重在女主角与其他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小百合的前半生》,却与历史毫无关系,与艺伎文化毫无关系。
诚然,这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本就是拍给西方观众看的,因此在挑选演员时,导演才选中更具名声与票房号召力的三位中国女演员。我们该高兴,因为中国演员比之日本演员,在国外更具名气。但也注定了比片无法展示真正的东方含蓄内敛的文化。在东方人的眼中,这部电影华而不实,空有一副貌美皮囊,内心却空无一物,是以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不会认同它。可是西方观众不一样,他们对东方的神秘文化充满兴趣,因此他们会被电影中美轮美奂,细致含蓄的东西所吸引,尽管在我们看来,那只是一个绣花枕头。
影片一开始就讲述了女主角的父亲因无力偿还债务,将姐妹二人当做物品抵押给债主。我们常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可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容貌都为其首。因千代相貌姣好,被收入置屋,准备培养成艺伎,而稍逊一筹的姐姐,则沦落至青楼,成为一名妓女。艺伎这一职业,除却穷苦人家女孩为求生活,不得已而为之,不少有钱人家的小姐也被艺伎的优美与雍容所吸引。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艺伎中村喜春,她家境富裕,父亲是十分有名望的医生,但她自小就迷恋舞台上那些浓妆艳抹,美丽妖娆的艺伎。十五岁那一年,她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离家学艺,因是打从心底热爱,所以她全力以赴。最终,她凭借天资聪慧与刻苦训练,成为家喻户晓的艺伎,甚至连著名的影星卓别林、棒球巨人巴布·鲁思和法国画家吉恩·科克托等,也曾慕名前来拜访,被她的美貌与表演所倾倒,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之广之深。
说回电影,当千代得知姐姐沦落妓院后,借着干活之隙,在屋顶上眺望远处,欲寻姐姐所在何处,可是这一望,却使这个来自偏远海岛的孩子震惊了,外面的世界何其大,如家乡大海的浪潮,一浪接过一浪,延绵不息的房屋,不知何处是尽头。在艺伎的鼎盛时期,曾有多达两万名艺伎。无数少女因喜爱或穷困等因素,纷纷踏入此行,其中艰苦,常人自也是无法想象。她们多是十岁左右开始学艺,每日十几个小时的培训,基本礼仪、谈话技巧、琴瑟鼓乐、诗歌绘画、鞠躬斟酒、起立转身,她们的一言一行,均有严格要求,不能有一丝鲁莽粗俗之处,因她们是高贵优雅的代名词。
印象最深刻的是巩俐所饰演的初桃,她没有半分艺伎的模样,倒像是个泼妇。这是一个人物性格鲜明的角色,却不是一个合格的艺伎人物,真正的艺伎是如杨紫琼所扮演的实穗那般雍容内敛的。倘若说小百合如水般清澈宁静,实穗如木般沉稳扎实,那么初桃就似火,嚣张凌厉。她一出场,就以一副女王的姿态睥睨众人,不可一世的神情,笑起来邪魅如妖姬。那年她二十岁,正值人生最美好之际,是当时最为有名的艺伎之一。初桃拥有最好的一切,本该心满意足,但她却因爱而不得,求自由不得而变得乖戾,不可捉摸。
初桃生性妒忌心重,第一次见到千代湖蓝色的眼睛时,初桃就知道,这个小女孩日后定会取代她,她太与众不同了,她有一双人皆见之难忘的眼睛,初桃绝不能让她得逞。起初,初桃只是嫉妒千代,她处处嘲讽、打压、诬陷千代,甚至让千代逃走。嫉妒使她的心变得如内里腐坏的苹果,即便外表依旧鲜亮红润,一切如初,实则已不能食矣。后来她恨千代,恨千代使她失去了情人,使自己步入难堪之境。于是她交资质较差的南瓜为妹妹,因知南瓜愚钝,才刻意训练南瓜,将她当做傀儡,以便能使自己得到置屋的继承权。初桃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却不聪明。她四处传言小百合的浪荡与不堪,不错失任何嘲讽小百合的机会,她刻薄的嘴脸与日渐衰老的面庞,就已注定她永远赢不了小百合。她只知道一味嫉妒、诬陷对手,却不肯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以技赢人。当对方变得愈来愈好,便愈发衬托出她的恶劣。最后她用一场火结束了她的前半生。她的欲望之火,嫉妒之火,借由这一场火尽数释放出来。她才三十岁不到,可她的一生已燃烧殆尽,只留下一个凄惨背影。
而千代因有贵人相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刻苦训练,一舞成名,成为当时最红的艺伎。而此时,她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名唤小百合。可惜没有风光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来了,日军终于为自己曾做出的恶行感到恐慌,他们害怕会被报复,因此紧急将妇女们转移至乡下劳作。小百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纸醉金迷,近在眼前,为何如今只有无尽的种田、洗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手指,也变得粗糙不堪。曾经风华绝代的艺伎们,在战争的面前,渺小如蝼蚁,只得委曲求全,苟且偷生,与众人无异。
艺伎们在乡间过着平淡而乏味的生活,也许在某个夜晚会想起从前精致优雅的生活,想起与姐妹玩笑嬉戏的日子,想起颇有好感的恩客,如今不知身在何处。曾经风花雪月的生活,如烟如幻梦,好似已与她们无关了。而今她们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上头安排她们做什么,她们便做什么,安排她们到哪里去,便到哪里去。如往日没有选择的艺伎生涯一样,至如今,她们依然没有选择的权利。
二战后的艺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惨败。大和民族的想法向来诡异,由于日军担心美军占领日本后,会对妇女肆意奸淫掳掠,因此招揽大批慰安妇为美军提供性服务,以此来减少美国军人对平民妇女的侵扰。不少日本慰安妇回忆,美军将她们踢入地狱之中。他们完全不将她们当人看,随意摆弄她们的身体,以各种姿势摧残她们,三五好友一同轮奸是常事,慰安妇一天约莫需遭受五六十个男人的折磨,而年纪稍幼者,因无月事,无一日容暇。
“尽管日本的‘慰安所’配备了避孕套,但美国兵使用的却寥寥无几,而占领军的淫威又无法抗拒,结果,造成了RAA慰安所中性病的盛行。RAA的慰安女中,有性病的超过了90%。”这些慰安女的命运,可以想见有多悲惨。与之相较的是,在饭桌前与外国士兵饮酒玩乐的艺伎。战争结束后,不少艺伎陆续重操旧业,她们急于向外国人展示精致而神秘的东方文化,而粗糙的美国人也的确被艺伎吸引,无论大事小事,都邀艺伎相伴左右。多少龌龊勾当在艺伎们的语笑喧阗中,在觥筹交错间,已悄然达成。
可惜好景不长,战后经济发展迅速,艺伎那种缓慢、细致而繁琐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过去。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变快,一切都讲究一个“快”字,没有人再愿意花费昂贵的金钱,只是与艺伎喝一杯茶,谈些趣事。年轻的女孩也变得愈发娇气,能坚持数年艰苦培训之人,少之又少。艺伎的减少与衰落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如今真正的艺伎已不复存在,而许多人对于艺伎的了解仅是,只认其形,不知其魂。
艺伎是日本女性极致美的体现,是柔情与妩媚,端庄与佻达的结合,是神秘不可言的艺术。在过去,艺伎曾风靡一时,致使无数少女对其心向往之,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在舞台上大放其彩。而现在,艺伎风光不再,对此感兴趣之人,寥若晨星,而依旧坚持着所谓传统者,也不过是形式大于内容,艺伎真正的精粹已随历史长埋地底,我们是再也见不着了。
新浪微博:唐露LOVEhttp://weibo.com/tanglu0927
微信公众号:唐露 tanglu19931110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九):与风月有关
从07年开始看这部电影,每次都因为受不了苍白的英语对白,在十分钟以内就消磨了耐心。只能说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还是自己的母语最能表达。语言和肢体语言是不能分离的。
今天终于是看完了。
影片最后获得了2006年 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三项大奖。
无疑影片的光与影、华与丽是值得称赞的。
也就是说,外在的包装很到位。
可也仅仅是外在而已,并未深入骨髓。
《艺伎回忆录》,顾名思义,应该是一部关于一个艺伎成长的史诗。
艺伎并非“艺妓”。
在日本,成为艺伎的条件十分的苛刻。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从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课程,很是艰苦。从16岁学成可以下海,先当“舞子”,再转为艺伎。而在当艺伎期间不能结婚,以表示艺伎清纯的形象。
而在这部电影中,除了杨紫琼饰演的真美羽带着小百合那段有过短暂地交代学习过程,除此之外全是风月。
亲情、友情、爱情,都有叙述。
有得必有失。成为一个成功的艺伎就必须隐忍自己的七情六欲。但偏偏故事的线条太过柔软,让人看不出成为艺伎的隐忍和无奈。
为了符合好莱坞大团圆式的结局让最后有可能留下一丝遗韵的可能性都被覆灭了。
大叔的loli养成计划是最终的阴谋。
“你知道吗?我所经历的每一步,自从我小时候在桥边遇见你,都是为了能够更接近你。”
我被这句话感动了。
其实只与风月有关。
让小百合的世界只围着主席转,少那么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线条,或许会更加深入人心。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十):艺伎凭什么大于妓女?
quot;这不是公主的回忆录也不是女王的回忆录".从一开始,电影名出现的那一秒钟开始,就知道这部影片不是茜茜公主那样的阳光与浪漫,<艺伎回忆录>,作为一个艺伎,其生活就没有普照的阳光,阴暗,潮湿,或许也有实实在在的浪漫但是,那种浪漫是隐藏在阴暗表面以下的苔藓,见不得光的.
艺伎为你歌唱,为你跳舞,让你欢乐,她们光彩夺目,多才多艺,就像晶莹透亮的水晶可以发出绚丽的光芒.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她们的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也没有人意识到,那种炫目的光彩并不是她们本身.而这部影片让人知道了这些众人尤其是众男人眼中的焦点的艺伎们背后的故事.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经典的日本行业要让三个中国女人来扮演,可能是出于名气的考虑,不得否认,在影视上,我们国家在演员的国际知名度上绝对强于日本.无论男女!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中国的观众很奇怪:章子仪在国内并没有赵微和徐靖蕾的亲民度,但是论起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她却当仁不让的称大姐大.就好像很多中国的片子都是在国外得到认可,获得大奖才返销大陆一样.
回归正题吧,艺伎有一点和妓女是一样的,没有天生的艺伎(其实什么职业也不是天生的),都是命运的潮流的推动下,才把女人托下了水.好像海水,平时看上去,浩瀚无边,波澜壮阔.下了水才知道这水竟然是那么的咸.姐姐左津和妹妹千代子从小被父母卖给了田中(应该是人口贩子吧).而小千代子离开的6个月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了.而姐姐左津也逃离了艺伎场,从此,千代子就真的举目无亲了,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对他虎视耽耽的初桃,哭泣是第一反映,我倒是惊讶于小南瓜的成熟"如果你把来这里之前的事情都忘掉,你会过的好一点"
看完电影我还是不明白艺伎和妓女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都是天涯沦落人,出身没有那么红的,可以说阶级成分都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分开?或许很多人都把妓女和艺伎化成了等号,起码也是约等于.可是为什么影片中的艺伎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自己不是妓女呢?从初桃实惠和小百合的口气中,无外乎觉得妓女是下贱的,是卖肉的.而艺伎卖的是艺,有的是妓女没有的技术含量和尊严,也许艺伎的伎字就是为了突出这种尊严才用了人字旁,而使自己从妓的行业中脱离出来,怎么看也有此处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在里面.用大家几乎都遇到过的例子来说吧,学校期末考试的时候,第10名和第11名也许只有一分之差,但是境界可不一样了,第10名怎么也是前10名,而11名就是10名开外了.11名觉得自己和10名差不多,可第10名就可看不起第11名了.明白了吗,这是卑微在更卑微面前的尊严.自己被践踏的东西,既然从第9名那找不回来,就从10名开外找自尊吧.
不过,咱做人不能不厚道,说句实在话,艺伎怎么算也比妓女高那么一点,从人力资源方面考虑,艺伎是高新技术人才,而妓女只是吃身体饭的,是认谁仍了脸都能做的活,既然谁都能做,那么企业(妓院)的职工培训费就低的多,面临的竞争就多,人才过剩,使得企业在选拔职工的时候,可以压低工资,而艺伎就不同,艺伎受过义务教育,可以说是知识份子,弹琴奏乐,歌舞沏茶和插花,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这些可都是企业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啊.就凭这种行业的职业化程度,她就应该比妓女要挣的多,我不知道在日本妓院的头牌能挣多少,可是像小百合这样初夜卖到一万五的估计是不可能的了.这就是技术含量的区别.可是,即使如此,妓女和艺伎似乎也都是一个性质,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认识,什么卖艺不卖身,只要一只脚踏进了窑子就是妓女,而况小百合还卖了身,也通过卖身获得了等价的货币.这种那身体换钱的交换模式,在中国就是妓女.但是日本人巧妙,巧妙在他们的掩饰功底,既然可以不顾中韩人民的反对,对血腥的历史进行否认和窜改,那么给这种最多算是高级妓女的行业起个挡挡丑的名字也是易如反掌.艺伎,挺起来确实充满了艺术家的味道,高,实在是高!
妓女的发达一般是靠努力工作,就像很多制造工人--以量取胜,符合多劳多得的分配体制,但是艺伎彻底颠覆了这种看似合理却充满不平等性的分配机制,试想,这种体制最容易形成的弊病是什么?就是重量轻质!这不想生产机器零件,有仪器来检测是否符合标准,因为根本妓女这个行业就没有标准.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偷工拣料者就不能被抓出来.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分析,比如两个妓女1和2,假设她们两个在一个单位,而这个单位的薪酬标准用客人为单位来衡量,妓女1尽职尽责让一个男人享受服务一个小时,假设是100元.那么这一个小时,妓女1挣了100元.而妓女2并不拖延时间,让同一个男人在一个小时里面享受服务两次,那么她争得的利润是200元.可是不公平在这里体现:身为消费者,自然希望找1来服务,认可1的服务质量,但是相同时间内2却比1多挣了一倍的钱,而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面,1和2同样一直在工作!当然,这些假设,是把小费这些因素抛出去的,经济学家曼昆曾经说过,任何经济现象的研究,都是在一个假设的环境中的.如果把消费者的因素放在内,似乎消费者更喜欢用100元来招妓女1,而用30元当作1的小费.那么一个小时总共消费130,而比2的200少了70,而且1因为小费会服务的更好.
艺伎就是这种消费制度的升华版,她们并不急于出卖自己,她们充实自己的内涵,学习文化知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高档的消费品,同样是护肤油,"宝贝"一块钱一袋,而同样的剂量,玉兰油要高的多.这映了一句话,"高端消费品的利润是更为巨大的",05年容声冰箱面临资本巨变,三大冰箱巨头开始抢占容声退出的市场份额,却没有引来冰箱市场的大幅降价,为什么?因为市场是占主流的是高端产品,它们的成本很高,功能强大,不需要降价也不可能降价,高端产品也从来不缺少市场,只可能是你的产品不够高端,这块市场没有饱和一说.艺伎就是这种买卖中的高端产品.综上所述,艺伎确实比妓女要高那么一点.
千代子是因为一碗刨冰而开始了初恋,并希望通过成为一个名艺伎,而在会长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人说会长用一个刨冰和一个月的鱼和米钱买了千代子的爱情,但是无论她再说自己是因为走进会长才做艺伎,她毕竟是个艺伎,而且是已经没有了纯洁的艺伎.所以在结尾处她承认艺伎是男人的第二个妻子,在阴暗中.
最后,为章子仪扮演的眼中充满雾的小千代子干杯,是艺伎如何,是妓女怎样?她对会长是纯洁的,为了这份纯洁,干杯!